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

幾天後,劉武收拾行囊踏上了歸途。懷揣希望而來,滿心失望而去,前後落差有些偏大,讓劉兄弟難以接受。據說一路上,劉武的嘴就沒合住過,不停的罵,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劉武心裡很難受,但嘴上很過癮。與其同行的內史韓安國可就不是另外心境了,身心俱疲,憋屈的要死。他當初建議劉武留京,一爲方便樑王和太后、見面,拉近些關係;二則便於控制局勢,好個中取事。但結果,卻大出他的預料。

現在可好,明明是劉武辦事不周,捅了簍子,卻毫不客氣把屎盆子往內史的扣,沒少“問候”韓安國的全家。韓安國要是不憋屈才是怪事。

韓老兄本以爲劉武罵兩句解解氣也就算了,畢竟在人家手底下混飯,挨頓罵也是常理,不算什麼丟人的事。可沒想到,劉武揪住不放,沒完沒了。

就這樣,一邊憋屈,一邊溜達,迤邐而回,到了樑國。

“憋屈”這種事,沒有最只有更。路上雖然憋屈,只是耳根不清淨而已,也沒受什麼皮肉之苦。可回來後,就另當別論了。

剛到樑國,老對手中尉公孫詭和一個叫羊勝的人在背地一嘀咕,覺得此機可成,當即向樑王彙報了一個重要情報:韓安國留京期間,與郎官田蚡交往甚密。最終還得出一個結論——其心已變。其謀恐非爲大王所設。

劉武正在氣頭上,一蹦而起:早覺得這老傢伙不地道。想都沒想,直接給韓安國安排了間環境“優雅”的單身宿舍——牢房。

韓安國捱了一路罵。到家連熱水澡還沒來得及洗就被扭送了。

公孫詭、羊勝唯恐他過的不愜意,專門給予“優待”:讓韓老頭的日子過的憋屈點,最好把他憋屈死。

具體執行這道命令的人叫田甲,職務牢頭。因爲這位牢頭同志很聽話,當然,他聽的是公孫詭的話。在公孫大人的指導方針下,他把韓安國折騰的夠嗆。具體說來就這麼手:一是羞辱。就是不聽的罵,怎麼難聽怎麼罵。極盡侮辱之能事;二是捱餓,每碗飯都要放那三五天,等有點騷臭味,再給他送進去。總而言之。韓安國充分感受了組織上無微不至的“關懷”,狀況概括起來就兩個字——悽慘。

按理說,老頭田甲雖然把事情做的很絕,但畢竟只是一個名不轉經傳的小人物。既然是小人物,就沒道理能把名字留下來,畢竟司馬遷惜字如金,連很多三公九卿都沒安排他們亮相。

然而,這位小人物卻做到了。他之所以有如此成就,完全沾了韓安國的光。當然。並非他幫了韓安國多大的忙,只是因爲說了一句話。

韓安國一天到晚被折騰,忍無可忍。說了一句:你不怕我死灰復燃嗎?(死灰獨不復燃乎?)能說出這種話,可見韓老兄真是被折騰的沒招了。

俗話說“萬事留一線江湖好相見”。按理說,田甲雖然是執行命令,但言語上多少還是需要客氣一些的,畢竟韓安國曾是樑王身邊的紅人,說不定還當過他的領導。不到蓋棺之時,最好不要做出定論。可田甲同志明顯沒這份覺悟。因爲他回答了一句極爲精闢的話,這句話讓他揚了名:要能復燃,我撒泡尿給你澆滅。(然即溺之。)

韓安國差點沒被氣背過去。但沒辦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牙一咬,忍了。他現在的確沒有任何“復燃”的跡象,想發火那份資格。

韓安國過的憋屈,羊勝、公孫詭卻相當快活。鬥了這麼多年,可韓安國很頑強,眼看此生無望,機會卻毫無徵兆地誕生了,一竹竿就把他挑翻於馬下,沒費吹灰之力。

就在二人彈冠相慶之時,朝廷裡發生了大事,既爲二人提供了展現才華的機會,也刨了一個大坑。

景帝七年四月十七日,冊封美人王娡爲。

四月二十九日,立劉彘爲太子,改名爲劉徹。

消息傳到樑國,劉武抓狂了。折騰了這麼久,結果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此他接受不了這個事實。因此衝動,張嘴就罵,罵完之後就把小弟們叫來,逼着他們想辦法,羊勝、公孫詭就在其列。

這二人實際沒多大本事,說白了是拍馬屁上來的,偷個雞遛個狗還行,真要找他倆出主意,只能抓瞎。可劉武不依不撓,過去都是韓安國幫着解決疑難雜症,現在安國兄,只好找你二位代勞了。

二人傻臉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臉愁容。可老大逼得急,若再想不出辦法,很有可能去陪韓安國聊天。

沒辦法,隨便想個招應付應付算了,爛主意總比沒主意強,先混過眼前這一關再說。因此,一咬牙,兩個傢伙開口了:阻大,乃周亞夫、袁盎等人;若誅之,內有太后寵幸,外無朝臣力爭,大王可乘機取事。

誰反對,就砍掉誰,真可謂操作簡單、方便快捷。

真不明白這兩位的腦袋瓜是咋長的,這哪是什麼辦法啊,簡直是把劉武往火坑裡推。這要能成事,中國幾千年來的內鬥精神就不用再發展下去了。

私殺朝廷命官,好像專有的罪名——造反。也就是說,這二人是在鼓動劉武造反。既然要造反,還不如一步到位,直接砍掉皇帝不更乾脆?在幾個大臣身上做什麼文章呀?可劉武沒想到這一層。

按理說,此時的劉武業已三十四歲,最基本的常識應該是有的,從一直以來的行爲來看,既不弱智,也沒到精神失常的地步。可公孫詭、羊勝的坑人舉動,他愣是沒看出來,還很受用,竟然連連點頭,大爲讚賞。

只能說他被慾望衝昏了頭。

統一了思想後,幾個人就甩開膀子、大刀闊斧地幹開了。

但周亞夫等人畢竟是朝廷官員,還遠在京城,明砍肯定不行,一則太過張揚,二則人手不夠。幾個人頭對頭研究一陣後,做出了自認爲天衣無縫的部署——暗殺。()

-------------

-------------

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章 起點——(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4章 軍挺咸陽—(六)
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章 起點——(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節荒唐的謀反(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二節劉恆進京(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4章 軍挺咸陽—(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