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

折騰了十幾年,爲鞏固自己的皇位幾乎幹掉了所有對手,終於大功告成。此時的劉恆是愜意的。

人在志得意滿時,通常會謙虛一下、客氣一下,說幾句場面話,什麼不得已而爲之、純屬偶然什麼什麼的。當然,無論說出什麼話,歸根結底不外乎告訴剩下的那些人:大家可以放心過日子吧,以後不隨便收拾人了。

劉恆也沒搞一丁點創新,很快把很多人召集過來,長篇大論地說了一段話,最終得了個結論:百官之錯,應由我親身承擔,把過錯委於臣下,是我不贊成的。

厚道,真是太厚道了。

按劉恆自己的說法,這些年來他應該喝好幾桶毒酒了。可他一口都沒喝。劉長、薄昭等人如果泉下有知,肯定會蹦出來質問:你早點幹什麼去了?

當然,幾年前劉恆肯定不會說這句話的,因爲時機不成熟,還有幾個傢伙有待收拾,如果拿這句話搪塞人,束縛住的只能是自己。劉恆沒那麼傻。

不過,劉恆這句話也自己爲賺來不少名聲,後世對這位仁兄的評價那麼高,與這句話有着極爲重要的關係。

政治就是如此,適時說一些假大空不着邊際的話,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傻着臉胡說八道,不把你歸到混混裡,就會把歸到惡棍裡。所以,說話很重要,尤其是在政界裡混,千萬別信口開河、想哪說哪,若如此,也許話還沒說完,就該捲鋪蓋滾蛋了。

劉恆是搞政治的老手,他每說的一句話都在往臉上貼金,這句話也是如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劉恆剛說完這句話,就有人迫不及待地蹦出來驗證真僞。

這個人叫淳于意。

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這個名字很陌生,完全一個名不轉經傳的傢伙。

的確,按漢王朝官職等級來認定的話,這是一個小的不能在小的人物——平民。然而在醫學界,他卻是一個牛的不能再牛的人物,甚至司馬遷老爺子還把這個人和那位很有名的扁鵲放在一起做了個合傳。

雖然這個人對漢王朝的走向並沒有多大影響,可我思來想去之後,還是決定記錄下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因爲其對全人類的貢獻絕非那些王侯將相所能比的。

實際上,淳于意年輕時候也當過幾年官,職務名稱爲齊國太倉令,一個管理糧倉的官。雖然聽起來很不起眼,但在當時卻很重要。糧食,那關係到民生問題,一不小心就會有人餓肚子。這是一個比較清閒但非常重要的崗位。淳于意能混到這麼個職務,應該是會讓很多人豔羨的。

然而,淳于意的表現卻令很多人大跌眼鏡。他在這個崗位上,既不拿方案做規劃,連個合理化建議都不提,更別指望這位仁兄搞創新。他整日裡死心塌地的混日子,一點也沒有爭當崗位能手的想法。

但這位兄弟也並沒閒着,一天到晚悶着腦袋搗鼓自己的東西——中醫。

要說淳于意還是幸運的,因爲他在這段時間裡,結識了一位當地的名醫——公孫光,這位老同志家裡的醫學藏書比較多,其本人對中醫理論也極有研究。更加幸運的是,公孫光收了淳于意這位徒弟。

就這樣,淳于意一邊當倉庫管理員,一邊研究醫書,單調乏味但也極其充實。

如果淳于意止步於此,他最多能混個“江湖郎中”的稱號。畢竟中醫不是靠背誦藥方就能幹成的,望聞問切,那學問深了去了。

這是一門很高深的學科,要想在這個領域折騰點名聲,僅靠理論知識是不夠的,若沒一二十年的實踐積澱,開出來的藥方能吃死人。我說的一點也不誇張,你想在荒草胡地扒拉一些草根樹皮熬成湯,黑乎乎地弄一鍋,聞着都噁心,誰知道里邊有沒有能吃死人的東西?最爲關鍵的是如何認準病症,摸摸人家手腕、問兩句、看幾眼,就要開藥方,猜謎語一樣的事情,沒有一點真本事,那等同於是個職業殺手。現今那些醫學院的科班生,五年畢業後,只配給老中醫打雜,不是沒一點道理的。

更加幸運的是,淳于意學有小成之後,結識了另外一位高人。

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呂雉病死。而也在這一年,公孫光把他引薦給了自己把胞兄公孫陽慶(史料稱爲公乘陽慶),這是一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名醫。這個人,打開了淳于意的視野,讓他把過往所學的那些理論真正與實踐結合了起來。

三年後,淳于意把多年所學融會貫通,自成一家。他似乎可以出師了。

他的確出師了,但並沒去搞副業開診所(不要忘了他還有太倉令那頂官帽)。而做出了一個令人咋舌的舉動:辭官去職,流浪天涯。

也許有人會認爲淳于意是個富二代,家裡有錢,不指望死工資過活;甚至有人會認爲這個傢伙肯定是個徹頭徹尾的愣頭青,窮極無聊沒事幹,好好的公務員不幹,偏要去搗鼓那些不起眼的東西。

實際上,淳于意是個窮光蛋,至少從爺爺輩起,就沒富裕過,一直掙扎在貧困線。他能混到太倉令這個官,一則靠運氣,二則沾了他看書多的光。雖然他看的書絕大部分是醫書,但畢竟是個文化人。漢朝建國初期對這些文化人比較重視,更兼曹參任齊相時,還沒有完全按經濟實力招聘官員。

淳于意能混進公務員隊伍是個僥倖。而此時,他卻毅然決然地辭去了官職。

他的這個舉動讓很多人看不明白。不得不說,這個令人大跌眼鏡的決定,是淳于意對自己命運的一次抉擇,是對自己理想的堅持。從此,西漢王朝少了一個渾渾噩噩混日子的官員,而用不了多久,將誕生一個名動天下醫學聖手。這對西漢王朝來說,真是賺大發了。

淳于意打好包袱,背上行囊,過上了單身流浪漢的日子,咬着牙在外邊流竄了好幾年。

在這四處流浪,爬深山、穿老林的日子裡,瞭解了太多疑難雜症,也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在解決這些疑難雜症的過程中,他真正把理論和實踐結合了起來。此時的他,已經脫胎換骨。

漢初的醫之聖手誕生了。

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戲弄佞幸(一)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
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九節 劉肥避險(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戲弄佞幸(一)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二節荒唐的謀反(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五)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六)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