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

劉邦在南下修武和項羽對峙的前期,封張耳爲趙王,帶兵守趙;領韓信率軍平齊。兩個人又重新找到了工作。

這份工作對張耳來說很輕鬆,領着小弟鑽城裡納賢乘涼,不亦樂乎。南邊的項羽由劉邦親自扛着,張耳無需掛懷。北邊的臧荼更無須考慮,因爲這個人已經投降了過來。只有西邊的齊國不太照路,不過也無大礙,因爲田橫這一年多來愜意地在齊國過日子,沒太多奢望,也不願參和太多是非,穿着背心搖着蒲扇,一邊嗑瓜子一邊看熱鬧,很是愜意。更重要的是,韓信現在就要去收拾齊國,張耳大可不必爲這些閒雜事情勞心費神。

至於臧荼,由於前邊事情太多,沒顧得上介紹這位仁兄。

臧荼是個很有意思的人。這個人愛講排場、愛吹會擂、氣勢逼人,乍然一看覺得是個大才,很有利用價值。這個人在帶兵打仗方面的確很有一套,當初就曾把韓廣追到無處藏身。可這個人當個將領還很夠標準,如果當個封王那就有些不怎麼靠譜了。因爲這個人屬於那種眼高手低、想入非非、愛說愛吹、目標遠大,卻不願意付諸實施的那種人,好高騖遠形容他一點也不過分。

自從當上燕王后,無論項羽怎麼催促,他就是按兵不動,一直納賢乘涼看熱鬧。後來項羽攻齊,頻繁派人催促,這才懶洋洋地派了一些小弟去齊國邊境意思了一下。除此之外,一直龜縮燕地,不肯露頭。臧荼沒有什麼遠大理想,只想在燕國過幾年舒坦日子,從來不隨便打別人的主意。

雖然臧荼沒打別人的主意,但不代表別人就不打他的主意,韓信就很不夠意思的動過心思。

韓信當初滅趙後,抓住了李左車。李左車被捆成糉子送到韓信面前後,韓信不光給他鬆了綁,讓到上座,還和他做了一番長談,長談的內容就是關於臧荼的。

韓信和李左車落座後,相互吹捧一番,擡高一下身份,終於進入了正題,應該說韓信逮他是有明確目標的。

韓信開口了,“我準備北攻燕國,東伐齊國,何如?”

李左車剛被鬆了棒,手臂還在發麻,根本沒想到韓信這麼直白的進入了正題,連忙又謙讓了一番,說什麼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什麼什麼一堆客氣話後,進入了正題,“士卒疲乏,難以繼續驅使。現在用疲憊之軍進攻燕國堅固城池,想打又恐怕時間拖的太久,時間一久,糧草定會緊張,如此情形,弱小的燕國肯定不會降服,齊國也一定會據守邊境以圖自強。與燕國、齊國僵持不下,那麼劉邦、項羽的勝負就很難分明。以自己短處攻擊敵人的長處,這是不足取的。”

分析完形勢,李左車停頓了一下。

韓信連忙問道:“先生認爲該當如何?”

李左車道:“目前應按兵不動,撫卹陣亡將士,籠絡人心。然後向燕國的道路上佈置重兵,再派說客前去遊說燕王臧荼,以將軍神武,臧荼定會迎風而降。燕國歸降,齊國將無能爲矣。”

李左車的話,讓韓信茅塞頓開,大笑着站了起來,“好,很好,就這麼辦。”

於是,韓信立刻遣使進入燕國,遊說臧荼。

使者來了,在愛吹牛的臧荼面前把韓信定趙的故事,形象生動地進行了一番描述,然後又把韓信吹噓了一番,再把臧荼自己曾經消遣項羽的事情拿出來分析了一番。

使者的話說完了,臧荼猶豫了。

臧荼雖然愛吹牛,但他明白吹牛是需要一定資本的,最起碼不能讓別人明白自己手中的籌碼,而這一次,自己手中的籌碼已被對方摸的一清二楚。

更爲重要的是,自己當初陪着項羽打齊國,讓齊國和趙國都比較討厭他。而後來彭城大戰後,趙國的陳餘和齊國的田橫都紛紛向項羽示好,最終都成了楚國的盟友。而成爲盟友的齊、趙卻不怎麼喜歡臧荼,還時不時跑過來騷擾騷擾,他們這些行爲讓臧荼受夠了。更要命的是,臧荼覺得項羽已經不再信任他了,在項羽的心目中自己似乎還不如田橫、陳餘那兩個角色,因此臧荼很失望。甚至他還懷疑項羽有一天可能會轉過頭來收拾自己,因爲自己前一陣的行爲已經瀕臨項羽所能忍受的底線。

因此臧荼猶豫了。

看到臧荼猶豫的表情,使者明白了。這個使者是個聰明人,立馬對前邊所說的話進行了一個總結,“降漢後,仍爲燕王。否則,韓大將軍將兵臨燕國。”

鑑於韓信定趙的表演,臧荼自認沒有攔住韓信腳步的信心,因此很乾脆地修書投降了。

當使者帶着臧荼的投降信返回趙地後,興奮的張耳和韓信趕緊打發使者向待在滎陽的劉邦報喜。這個消息讓劉邦樂開了花,爲表彰功績,安撫趙地,藉着這股喜氣,劉邦封張耳爲趙王。經過一年多的折騰,張耳又重新恢復了項羽曾經給過他的這個身份。

也許你會問,張耳和韓信倆人都在這裡,並且韓信的功勞比張耳大的多,爲什麼要封張耳爲趙王?韓信怎麼什麼也沒得到,還的帶着兵接着去幹那份很是危險的工作?

這就是政治,政治需要考慮功勞,但也絕不會嚴格按功勞的大小確定每個人的身份地位。因爲有些人功勞很大,卻不合適那個位置,或者說有人比他更適合。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地方,去做合適的事,這就是政治。簡單點說就是平衡,平衡各方面利益、關係,達到最佳的配置,那纔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穫,否則只能功敗垂成。劉邦是這方面的高手,而項羽恰恰是這方面的弱智,對於誰來當皇帝那個角色,孰優孰劣就一目瞭然了。

張耳是曾經的趙王,在這裡有聲望、有人脈、還有地位,更重要的是張耳自己很想當,並且和劉邦的關係還很好,他來幹這份工作很合適。當然,主要是劉邦會很來事,他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精髓,就這樣張耳稱王了。

稱王后的張耳很高興,但現在的劉邦很着急,因爲此時的劉邦正被項羽圍在滎陽城內敲打。

劉邦在滎陽的事情我們在前邊是做過介紹了的,而此時的張耳、韓信也很忙活,因爲項羽在圍困滎陽的同時,也不忘派遣騎兵渡過黃河攻打他倆。因此在這段時間裡,這兩位仁兄也基本算是正副救火隊長,四處滅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趙地城邑全部平定了下來。趙地平定了,可劉邦還在受氣,因此又連忙派人去滎陽支援,可不幸的是派去的人很不幸地被項羽趕了回來。

再後來的事前邊也介紹過了,劉邦逃出滎陽,在關中帶兵攻下成皋;後來項羽又把他趕了出來,一路長跑,趕到趙地;再後來劉邦親自帶兵南下修武和項羽對壘去了,當然韓信也在隨後沒幾天也開始向齊國進發了。在齊國,韓信將實現他的夢想,達到他這一生的巔峰。

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章 起點——(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章 起點——(二)
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1章 起點——(一)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9章 日落長河—(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八節最後的日子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八節 無雙國士(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章 起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