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

呂雉是一個攻擊性很強的女人,她想得到的東西,如果別人不給,通常情況下會撩胳膊去搶的。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不惜捎帶上對方的性命。

這次亦然。就呂雉的表現來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一次,大漢天下肯定是會鬧出一些動靜的,至於是哪位仁兄倒黴,那就看各自造化了。

然而還是出現了意外,因爲有人第一時間發現了其中的蹊蹺,這個人叫張闢疆。

這個人大家也許很陌生,但他的老子我們卻很熟悉,因爲他爹叫張良。

據史料記載,張闢疆是張良的次子,年僅十五歲,已爲侍中。

說實話,這條記載讓我很疑惑。根據有限的史料來看,張良大概出生於公元前250年(史料記錄不祥),劉盈駕崩於公元前188年,也就是說,張良現今最少62歲。而作爲次子的張闢疆只有15歲,張良47歲時纔有這個寶貝疙瘩。秦漢時期的計劃生育工作做得如此之好,讓人歎爲觀止。

但不管怎麼說,張良和張闢疆是父子關係,這是肯定的。

張闢疆是個聰明人,這一點他完全繼承了老爹基因,雖然沒有“決勝千里”的本事,但察言觀色的能耐絕對一流。

巧合的是,呂雉哭喪時,張闢疆恰好在場。更加巧合的是,呂雉的表現,讓這位小兄弟一覽無餘。

張闢疆心頭一緊,暗想要壞事。他扯了一下前排陳平的衣角,低聲說道:“臣有一言,請丞相借步說話。”

大家肯能會詫異,陳平這個時候突然冒了出來,怎麼還戴上了“丞相”的帽子?似乎有些突兀。

事實上,陳平已經在“丞相”的位置待了兩年。

我這種介紹故事的方式,難免會讓大家產生一些疑惑。實際上我也很無奈,爲了展現每段故事的全貌,只針對主要人物加以展開,至於其他閒雜人等,甚至一些配角,都沒讓他們亮相。

雖然陳平是個牛人,但在上邊很長一段故事情節中,真的沒他什麼事。他七年來的主要精力全部用在拍呂雉的馬屁上,沒什麼新意,也並不怎麼出彩,所以讓他涼快了這麼長時間。說實話,我還是很有些愧意的。

現在他亮相的機會來了,那就請他登臺亮相吧。

這麼多年來,陳平一直極盡馬屁之能事,充分得到了呂雉的信任。兩年前,曹參病故後,劉盈廢除相國一職,恢復“丞相”稱號。根據老爹劉邦的遺言,劉盈在得到呂雉首肯後,委任王陵(前邊介紹過,後邊還將介紹)爲右丞相,陳平爲左丞相。古人以右爲上,王陵的位置自然要靠前一點,因此王陵和陳平算是正副職關係。

這倆人搭班幹到現在,雖然性格迥異,說起話來不怎麼對路,但也相安無事,並沒怎麼鬧騰。

也許會有人問,既然王陵是正職,張闢疆爲何不向王老頭進言,而去攀扯陳平這位老滑頭?

應該說,這是有很多個人感情在裡邊的。

簡單點說,張良和陳平的私交密切,並且影響了下一代。

這份私交還要從“鴻門宴”說起。

當時陳平還是項羽的小弟,由於他比較能混,在項羽面前比較吃香,當然也有幸參加那次別開生面的宴席。

那一次,項羽、劉邦、范增、張良以及項梁項莊叔侄都是主角,陳平無疑是配角。然而就是這一次,陳平和張良相識,倆人一見如故。

後來,劉邦在項梁的幫助下,爭取到了個“漢王”的稱號。但分封之後,項羽卻不讓劉邦動身,而把他困在咸陽,無視他的存在,等於軟禁。

如此一來,劉邦很着急,真不知道項羽那個愣頭青還會幹什麼出格事,因此問計於張良。

而張良也無奈,身困敵營,腦子再活泛,也只能一籌莫展。我前邊介紹過,張良長於大略,而短於謀身。劉邦那次問計,讓他抓耳撓腮。

萬般無奈,他想到了陳平。這是一個危險的舉動,剛認識幾天,雖然聊的投機,也相互欣賞,但還沒好到夥穿一條褲。此時去找陳平幫忙,無疑算是孤注一擲。

然而,張良還是去了。場面話說了半天后,張良兩手一攤,直言此行意圖。這是一次投機,如果陳平去項羽面前動動嘴皮子,可能劉邦和張良的腦袋都要搬家。

但陳平沒有辜負張良的一番心意,他低頭想了片刻後,說道:“若要順利脫身,必須讓范增離開幾天,調虎離山,方可行事。”

這句話,是倆人友誼的開始,並且把這份友誼一直延續了下來,的確夠不容易的。

第二天,陳平求見項羽,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什麼什麼的,囉嗦了一大些,隨後落腳到給楚懷王熊心上“義帝”尊號。最終,倆人達成一致意見,派德高望重的范增前去辦這件事。

范增臨行前,千叮嚀萬囑咐,不能讓劉邦回漢中。項羽答應了。

然而,范增前腳剛走,陳平立馬上奏:各路諸侯聚集咸陽,軍資日重,若不讓諸侯就國,恐百姓無力負擔。

項羽腦子轉圈比較慢,他一聽有道理,馬上傳旨:天下諸侯,路遠的給10天期限,路近的給5天期限,在限期內作好回國的準備;唯有劉邦留在咸陽,陪王伴駕。

項羽來這一手,實際也在陳平的意料之中。就在各路諸侯紛紛就國之時,陳平給張良送去了四個字:聲東擊西。

於是,張良捧着劉邦的“請假條”來的了項羽的面前,表示劉邦想請幾天探親假,回家看看老孃。

如此一來,項羽開始猶豫了。

就在項羽猶豫不決之時,張良故意說道:“絕不能讓劉邦歸鄉,若此,他定將在沛縣稱王。不如派他帶殘兵回漢中,大王你取其家眷做人質,他絕不敢做亂。”

項羽迷惑了。他現在甚至有些感動,真沒想到張良同志竟然幫自己出主意、想辦法。如此一來,項羽動搖了。

張良離開後,陳平乘機上奏:既封劉邦爲漢王,業已佈告天下,若不使其就國,恐難以取信天下。

現在范增不在家,項羽腦子不好使,又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不得已,抓耳撓腮的想了兩天,說了一個字:“然!”

劉邦一點也不客氣,也不給項羽反悔的時間,當即拔營起程,向漢中趕去。

待得范增返回時,劉邦已快把入蜀的棧道燒乾淨了。

陳平刨坑的本事太強,通常情況下都是連環坑,讓人防不勝防。項羽那一次,在陳平和張良的通力合作下,成功當了一次冤大頭。

上邊說了這麼多,實際也只是想得個結論,張良和陳平之間的友誼是極好的。不過返回來說,陳平跳槽過來後,能在劉邦手下混的風生水起,也與這次經歷不無關係。

現在張良雖然不參與朝政,但他和陳平之間的這份友誼卻一直留存着,並且影響了下一代。說白了,在張闢疆的眼裡,陳叔叔是極爲親密的人。

如此一來,張闢疆去拉陳平的衣角就很好理解了。

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章 起點——(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章 起點——(一)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
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章 起點——(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節 張釋之的恐慌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章 起點——(一)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4章 軍挺咸陽—(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節 削藩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