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

介紹到此,也許有人會產生疑惑。匈奴突然南下,劉恆倉促間何以能組建這麼個龐大軍團前去應戰?

漢文帝時期,朝廷常規軍約在七十萬左右,京城南北大營合計二十來萬,地方駐軍加起來約有四五十萬。

這個數字雖然很龐大,但能隨時送上戰場的並沒有這麼多。

首先,關路隘口的駐軍是動不得的。比如滎陽,平時駐軍約十萬,遇緊急情況最多能抽出來五萬人就很不錯了,因爲這個地方如果人數太少,難免會使一些不安生的諸侯蠢蠢欲動。至於北方諸郡的駐軍就更別提了,雖然在緊急時刻會在這些地方抽調人手過來幫忙,但不能全指望這些人。因爲他們本就處在陣地的最前沿,匈奴人有事沒事跑去騷擾,已讓這些人疲於應付了。

其次,各地駐軍在短時間內也趕不過來。別忘了,漢軍的主力是步兵,等他們提兩條腿從邊防線上跑到京城,黃花菜都謝了。至於各路諸侯的軍隊,就更沒指望了。這些年來,朝廷防賊一樣防着這些人,不斷削弱其兵力,到目前爲止,很多人都快被弄成了光桿司令,抓個逃犯都很吃力,別說領兵打仗了。縱然如此,劉恆還不忘在第一時刻讓他們過來幫忙,一則多個蛤蟆二兩氣;二則讓他們亮亮家底,免得有人渾水摸魚。

說白了,朝廷在短時間內能動用的兵力,也就京城南北大營及附近的一些兵力,總人數不會超過三十萬。那劉恆的四十五萬人是怎麼湊足的?多出的十五萬人可不是小數目,一二十天裡就莫名其妙地冒了出來,着實令人費解。

然而,當我們層層剝開包裹真相的外衣後,就會突然發現,劉恆搗鼓的這個數字一點也不誇張,甚至可以說是合情合理的。

之所以會有這麼過效果,得益於西漢的兵役制度。

漢繼秦制,規定不份貴賤,男子20歲在官府登記,根據“三年耕一年儲”的原則,從23歲起正式服役,役期一般爲2年,一年在本郡縣,稱爲“正卒”;另一年到邊郡戍守或到京師守衛,稱爲“戍卒”,如遇戰爭需要,須隨時應徵入伍,直到56歲止。實際上,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全民兵役制。

並且漢初軍訓制度較爲嚴格,除演練射御、騎馳、戰陣之外,每年秋季都進行教閱,又稱“都試”。邊郡則常由太守親自組織實戰演習——“將萬騎,行障塞,烽火追虜”。

有了這兩條制度,想湊足四十五萬有實戰經驗的大軍,簡直易如反掌,只需要查查戶籍簿就行了,方便快捷。

記得央視大劇《漢武大帝》裡有這麼一個場景,漢武帝后期,曾走訪民間,一眼望去,滿大街都是缺胳膊斷腿的老百姓。觀此場景,武帝悲痛欲絕,留下來一道影響深遠的詔書——“罪己詔”。那部電視劇上映時,有人問我,匈奴人沒來京城肆虐啊,何以弄的滿大街殘疾人?問題的癥結就在那條兵役制度上,因爲所有男人都是兵,有的現在是,有的曾經是。十幾年惡仗打下來,所有人都有機會上戰場。只要上了戰場,變成個殘廢就不是太困難的事情。

但不管怎麼說,劉恆湊足了這麼多人,開去了前線。

稽粥這個人也挺有意思。他打掉彭陽後,並沒把目光投向長安,反而下了一道命令——回攻固原(固原在彭陽之北)。

這道命令讓身邊的中行說極盡抓狂。儘管他費盡口舌,還是沒能把稽粥給拉回來。就這麼一折騰,爲劉恆“爭取”了二十多天備戰時間。

wWW ▪тt kΛn ▪C O

也許有人會疑惑,明明都快到劉恆的家門口了,爲何扭頭又跑了回去?難道是閒的沒事幹,完全在瞎溜達?

事實上,稽粥是有自己的打算的。他之所以把目光投向固原,關鍵原因是這裡有一個很特殊的城池——回中宮。

這是秦始皇二十七年巡行此地的行宮,隨後幾經修建,頗具規模。漢朝成立後,回中宮依然發揮這它的作用。既然是皇帝的行宮,自然有一些金銀財寶之類的東西,雖然不是太多,但對沒見過世面的匈奴人來說,已經極具吸引力了。

說白了,稽粥現在還只是個見錢眼開的職業強盜而已,他如果能對這些擺在眼前的金銀財寶不動心,那纔是怪事。

最終,匈奴人調轉馬頭,奔向了固原。

而就在此時,漢朝四路大軍也正朝着相同方向進發了。

一聽有東西可搶,匈奴人立馬來了勁,爭先恐後往固原跑,誰都不願以拖後腿。這些人一口氣跑到回中宮,幾番衝擊,撬開大門,然後就開始了搬家工作。前前後折騰了好幾天,還是有很多好東西搬不出來,沒辦法,既然來了就得讓漢朝人領教一下什麼叫職業強盜。最終,一把火燒掉了回中宮。

就在稽粥帶着小弟們愜意地烤火時,四路漢軍陸陸續續抵達了指定地點。

如此看來,劉恆這次能夠順利擋住匈奴人的腳步,還的感謝有稽粥從中幫忙。如果中行說算是“漢奸”的話,那稽粥這一次可以稱得上是個“匈奸”。

稽粥的確是錯過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如果不是他這麼無厘頭地胡亂搞,他手下的這十四萬匈奴鐵騎也許真能改寫歷史。

也許有人會反對。的確應該反對,漢軍三十五萬,比匈奴多了二十多萬,只要會算加減法,誰強誰弱似乎一眼就能看明白。但在戰場上,強弱之勢並不是靠加減法算出來的。

這麼來說吧,漢軍人數雖多,聽起來很牛氣,但真要打起來的話就不是那回事了。

此時三十五萬漢軍中,絕大部分是步兵。步兵鑽進了防禦工事,比如城池之類,那騎兵就無可奈何了,畢竟騎着馬爬不上城牆。

可一旦步兵站到荒天野地,那就完了,人數再多,也擱不住整隊騎兵的輪番衝擊。記得鉅鹿大戰時,項羽就憑藉5萬騎兵硬生生地衝散了王離二十萬大軍。

如果稽粥揮師南下,直奔長安,不給漢朝調集大軍的機會,或者給提腿趕路的漢軍迎頭一棒,說不定還真能把西漢王朝攪的天翻地覆。

但歷史沒那麼多如果。。.。

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章 起點——(四)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章 起點——(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1章 起點——(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
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章 起點——(四)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三節 串謀(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二節改正朔(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七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5章 楚漢爭鋒—(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八)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9章 爭儲——第三節 埋禍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五節 羣臣定主(二)第8章 紅霞萬里—(六)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章 起點——(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1章 起點——(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