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楚漢爭鋒—(四)

擡高了身價的韓信終於站到了劉邦的面前。劉邦對這個人有點感興趣了,就這個公子哥竟然能讓蕭何月下狂奔?他到底有有什麼魔力?

因此劉邦搬了把板凳坐了下來,“蕭丞相多次讚賞將軍,不知道你有何良策?”

韓信謙讓幾句後,開始說話了,“大王現在如要東擴,和你爭奪天下的是不是項羽呀?”

“是。”

“大王估量一下,在勇敢善戰、兵力精強方面與項羽比誰更強啊?”

劉邦猶豫了一會,“我不如項羽。”

“我也認爲你在這兩方面不如項羽。”韓信這句是老實話,這句話說出來我們就多少能明白爲什麼他以往提的建議都不被接受了,理由很簡單,這位仁兄說話太實在,也太難聽。擱在以往,劉邦早踹他去了,雖然不如別人,但你作爲下屬也不能肆無忌憚的揭人短啊。

噁心劉邦一下後,韓信進入了正題,“我曾侍奉過項羽,讓我談談項羽的爲人:項羽發怒呼喊時,千百人都會被嚇的膽顫腿軟,然而他不能重用有才能的獎勵,這不過是匹夫之勇;平素項羽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有人生病,他甚至能同情地流下眼淚,並把自己的食物送給他們吃,但到別人有了功勞應該封賞時,他卻能把封賞印信玩弄的沒了棱角還捨不得授給人家,這是婦人之仁。”韓信這段話算是把自己的邪火瀉的乾淨了,也把劉邦吸引住了,最近這段時間一直有人在耳邊說項羽怎麼怎麼厲害,今天終於聽到有人說他不行了,並且既覺得有道理,還感到很過癮,因此他把耳朵拉的老長等着韓信接着往下罵。

韓信舔了舔嘴皮接着說,“項羽雖稱霸了天下而且諸侯臣服,但他不據守關中而把彭城做爲都城,並且違背了與義帝(楚懷王)的約定把自己的親信封王關中,很多人對他的這種做法都憤憤不平。”

聽到韓信如此說,劉邦突然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連身邊的蕭何都在想,以前怎麼沒發現這傢伙這麼能侃。事實上韓信這次侃是徹徹底底的侃到了劉邦的心裡,隨後他又數落了項羽很多不是,然後又吹捧了幾句劉邦的優勢,劉邦的灰暗幾個月的心又開始泛起了紅光,“那下一步該怎麼辦?”

“重入關中,還定三秦,”韓信自信地說道,“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雖然稱王漢中,卻不得關中人心,因爲當初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而獨此三人活命,秦人對此三人恨之入骨,只是找不到弄死他們的機會罷了;大王你當初在關中約法三章,深得人心,秦人時刻盼望你稱王關中;並且按當初約定該由你稱王關中,可大王失去應得的封爵,秦地百姓沒有不替你可惜的。現在大王進軍,三秦之地無不唾手可得,以漢中、關中兩地爲根基,足可和項羽一較雄雌。”

韓信終於閉上了嘴,這幾年來別人不給他說話的機會,總是光動心思不動嘴,讓這位仁兄憋的難受。今天終於有了說話的機會,並且劉邦給足了戲份,讓他盡情表演了一番,雖然累得口乾舌燥,但心情舒暢。

他的話講完了,但劉邦的問題跟着出來了。到目前爲止,項羽的實力無疑最強,你現在大張旗鼓去平定三秦,難道項羽不會來救?如果三秦還沒平定,項羽就來插手,那該如何應對?

最終還是韓信替他解開了難題,東邊田榮已反、陳餘掠趙、彭越鬧騰,項羽無暇西顧,此時進軍正是良機。

劉邦這輩子不光人緣好,運氣也好。如果田榮不反,可能劉邦還的消停幾年。可如果沒有一個人的攛掇,可能項羽現在也不會大發雷霆親自出馬,這個攛掇的人就是張良。天時地利人和,現在劉邦穩穩的佔據兩項,如果取得關中,那將三項全佔。

韓信在大放厥詞的時候,大家可能會感覺有些奇怪,韓信站大廳高談闊論定謀略,而更會定謀略的張良卻不見人影。事實上,張良現在的確不在劉邦身邊。

在項羽分封天下之前,已經傳出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將分王關中,劉邦知道自己沒戲,在思來想去之後決定去巴蜀之地尋出路。可自己在項羽面前說話不頂用,甚至會適得其反,就在無奈之時,終於想到了個辦法。這個辦法實際上一點都沒新意,因爲這個辦法從古至今幾千年來一直有人這麼搞,並且花樣翻新、輩有能人,而劉邦這次就沒搞創新,因爲他是很守規矩的按套路辦的。

劉邦的辦法就是拿金銀財寶賄賂項伯,而項伯也不辱使命順利幫他拿到了漢中,因此劉邦順利的成了漢中王。雖然自己也不怎麼情願去那窮山惡水搞建設,可憤怒且無奈的劉邦最終還是向漢中進發了。

劉邦到達褒中(今陝西勉縣東南)時,張良辭行了。當初張良替韓成爭取到韓王的職位後,就領命爲韓國的丞相,雖然最近一段時間跟着劉邦鬧騰,說白了是出於朋友情誼,現在韓成又重新被封爲韓王后,張良準備去就職了。應該說這位仁兄很忠誠也很盡職,這份忠誠也讓稱帝后的劉邦從未對他起疑,這難能可貴,連蕭何也自愧弗如。

臨走前,張良向劉邦提了一條建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古代在懸崖峭壁上鑿孔架橋連閣而成的道路),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張良真的聰明絕頂,這個建議既免去了項羽的猜疑,也防止了項羽的進攻,當然連他自己都沒想到的是,他的這一行爲,也爲後來的韓信提供了一個表演的平臺。最終,劉邦按他的意思辦了,每過一段,就燒燬一段,就這樣一邊烤火,一邊走路,迤邐而行,平平安安到了漢中。

下邊的事情,我們在前邊已經講了一些。送走劉邦,張良打馬狂奔趕到韓成面前,滿面愁容的韓成澆滅了張良心中多日來的興奮。因爲張良來了,項羽反悔了,項羽不想讓韓成當韓王,並且還準備帶他一起去旅遊,這讓韓成很痛苦。

就在韓成一籌莫展之時,張良跑去見項羽了。人和人的差別真的很大,有些人啥都敢幹、啥都能幹,戴上眼鏡是文人,留了鬍子是流氓;可也有些人什麼都不敢幹、什麼也幹不成,不管怎麼打扮,換幾套工作服都是擺設。張良無疑使前一種,而韓成很不幸的就是後一種,應該說韓成這輩子除過懦弱和無能之外,他真的沒什麼長處了。

站在項羽面前,張良替韓成說了半天好話無所得,他知道項羽的心在哪,最終無奈的說了這麼一句話,“漢王燒絕棧道,無還心矣。”能直白地說出這句話,可見這位仁兄真的也沒招了。

而項羽執死理,無論你怎麼說我就一根筋往下捅,只給他兩個字的答覆,“不行。”

見項羽如此頑固,張良拿出了他的殺手鐗,這個人的說話能力實際一般,但耍心計的能力絕對一流。張良在懷裡掏出了一封信遞給了項羽,看着信的內容,項羽氣的倆手發抖。信是田榮寫的,內容是邀請天下諸侯當然也包括韓成反抗項羽。並且更爲重要的是,田榮現在已經反了。氣憤的項羽顧不上考慮劉邦了,因此準備親自帶兵教訓田榮。

張良以爲自己的策略見效了,而事實上,到目前爲止在爲人處事方面對項羽使計謀那隻能抓瞎,因爲項羽用實際行動告訴張良他在白忙活。項羽最終還是帶走了韓成,並且剛到彭城就把他廢爲侯,就在項羽準備出兵的前期,還是給這個懦弱的韓成找了個歸宿——殺了他。

當然張良比韓成幸運的多,就在韓成被殺的前一天,張良提前跑了出來,東躲西藏幾個月,項羽在彭城翻騰了好些天也沒找到這位仁兄。張良躲貓貓的本事絕對是一流的,當初嬴政沒找到他,現在項羽也一樣。這絕對不是巧合,因爲他的智商真的太高,並且在這裡他還有一個叫項伯的朋友。在項伯的幫助下,張良才得以跑出彭城。

韓信在向劉邦替建議的時候,張良正在玩躲貓貓遊戲。應該說,韓信的出現,及時彌補了張良不在身邊的缺陷。

當然,如果沒有張良燒燬棧道、攛掇項羽這種前期的鋪墊,也不可能有韓信那得以成名的軍事設想。這兩位仍未謀面的仁兄,以各自超凡的智慧進行了一次默契的配合,最終也讓劉項兩位猛人正式登上了擂臺,開始了真正的較量。

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章 起點——(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
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9章 爭儲——第四節 王娡其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20章 拔刺——第二節 廢太子的結局(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二)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章 起點——(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四節大婚(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八節竇漪房的身世(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八節審食其的尷尬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節 密謀(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五節 抓人(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一節好一根攪屎棍七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