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們留下來的很多東西非常玄乎,例如陰陽家們的方術。雖然其中大部分內容不能相信,但冷不丁會冒出一些很詭異的事情,科學也難以解釋。不得不承認,古人的陰陽五行理論的確有很多過人之處,不能全信,可也不得不信。

就如講到的這位方士——新垣平。雖然我把他定性爲大忽悠,可事實上,他是有一些能力的。

“天降玉杯”之後,新垣平再接再厲又有兩個預言。

第一件預言只有三個字:日再中。意思是一天之內太陽兩次居午時之位。而事實情況也卻如新垣平所言,太陽真的很聽話地兩次直射地面。

這個預言是新垣平方士生涯中最爲成功的一次,因爲這次“日再中”讓劉恆極其重視,他認爲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把“黃龍”、“玉杯”等一些列奇異之事綜合考慮後,下定決心幹一件大事——公元前163年,將年號文帝十七年改爲後元元年。這正是我們此節的標題——改正朔。

賈誼、公孫臣宣揚多年都沒能幹成的事情,新垣平掐掐手指、說說話,就把事情擺平了,的確挺有兩把刷。

然而,令新垣平沒有想到的是,正因爲這件事,引來了對手們的關注,也爲他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這位老兄另外一個預言也很值得一提。

改正朔之後,新垣平趁熱打鐵說了另外一句話:周鼎失落泗水,今黃河水溢,注入其中,臣觀汾陰上空有金寶之氣,周鼎定於此地現世。

在劉恆的眼裡,新垣平是個活神仙,對他的預言深信不疑。因此,在汾陰設廟(劉恆就喜歡搞這一套),燒香祭祀,好讓周鼎自己蹦出水面。

但劉恆的誠意並沒能打動上天,至死也沒看到周鼎蹦出水面的那一幕。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已經漸漸淡忘這個預言,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十七年後一天,劉恆的孫子劉徹,卻領略了這道奇觀。

由此可見,新垣平的“望氣”也不完全是在胡扯。

此時的新垣平是志得意滿的,升了官發了財,還能讓皇帝對他的話言聽計從,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都應算是成功人士。

有個詞叫做“物極必反”。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呂氏春秋》一書中,此書傳世至劉恆時期已有七八十年了光景了,然而新垣平沒能領悟這個成語的含義。

要說他沒去推敲這個詞也是合理的,因爲這個成語是道家學說的理論。當今,陰陽家學派和道家學派基本上已經合流,道家的冶金技術(煉丹)和陰陽家的天文知識(望氣)似乎都一股腦地劃到了道家學說的範疇,可在新垣平生活的時代,這兩股洪流還沒能合攏。新垣平不瞭解這個成語,似乎也說得過去。

雖然他不瞭解,但這個成語所表達的含義還是一股腦地發生在了他的身上。

之所以會發生這種事,關鍵原因還在於“改正朔”這三個字。因爲這三個字,代表着西漢王朝“土德”時代的全面到來。也正由於這三個字,讓一個憋屈了很長時間的人終於爆發了。

這個人就是張蒼。

張大爺現在雖然還待在丞相的位置上,可自從改元當天起已經請了個長期病假,待在家裡和皇帝搞起了冷戰。要說名利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皇帝賞識不賞識似乎已不是太重要的一件事。

張蒼要的並不是名利,畢竟已經活了九十多歲,該看的都看了,能玩的都玩了,再去和年輕人爭爭搶搶似乎沒那個必要。他爭的就是一口氣。

“水德”推行了這麼多年,公孫臣、新垣平兩個黃口小兒,一個鬧“黃龍”,一個“日再中”,毫不費力地否決了張蒼多年來研究成果,這口惡氣,張大爺無論如何是咽不下去的。前邊介紹過,張蒼不是那種胸懷若谷的人,雖然他年齡一大把,但行爲習慣卻沒有改變多少。

張蒼想整公孫臣,然而他抓破腦袋也沒找到突破口。因爲有條“黃龍”擺在那裡,並且是民間傳言,風靡一時,想辨別真僞已很難做到了。況且皇帝已爲這件事定了性,張蒼雖然貴爲丞相,總不至於敲鑼打鼓和皇帝對着幹。他還沒那麼傻。因此,張蒼雖然把公孫臣恨的牙癢癢,可就是沒辦法。

雖然公孫臣很難搞定,可這個新垣平卻另當別論了。雖然這兩個人都憑“務虛”上的位,但二人隨後的行爲方式卻大不相同。公孫臣上位後,就不再在這方面做文章了;而新垣平卻從頭至尾在這方面亮本事。

新垣平如果一直“務虛”,也會讓張蒼毫無辦法。然而,新垣平一不小心務了一次實——“天降玉杯”。

也許有人會疑惑,玉杯是別人進獻的,新垣平也只不過做了個預言,何以是在“務實”?問題就出現在這裡邊。

無論是雲彩還是神鬼,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只要你說有,別人很難拿出證據和你反駁,想在這上邊抓你把柄基本很難。然而“玉杯”就大不相同了,那是有實體的東西,具體物件擺在那,有沒有水份,很容易被鑑定出來。雖然新垣平只是動了動嘴,但只要用聯繫的眼光看問題的話,他那句話的可信度會和“玉杯”的真實度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也就是說,新垣平自信地說這句話時,也把自己所有賭注押到了這個“玉杯”身上。不得不承認,憑着那句話,他得到了皇帝的充分認可和完全信任,然而也正是那句話,爲他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因爲這句話很快被傳了出來,並且傳到了政治嗅覺積極敏銳的張蒼的耳朵裡。突破口終於找到了。

要辨別你新垣平所言的真僞,就拿這個“玉杯”說事吧。張蒼相信,這個“玉杯”和新垣平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小子,和爺爺鬥法還太嫩了一點吧。老子當年忽悠秦始皇時,你還不知道站在哪張牀沿等着投胎呢。”

張蒼直起了腰,他準備抖擻精神和年輕人幹場架,用行動告訴他們:薑是老的辣。。.。

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章 起點——(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章 起點——(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
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三節 醫之聖手(三)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節樑王進京(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七)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五節 改正朔(二)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7章 烽煙再起—(六)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六節 傳檄天下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七節 羣臣定主(四)第12章 覆滅—第十六節 呂氏敗亡(九)第4章 軍挺咸陽—(一)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一節 醫之聖手(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九節 無雙國士(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3章 亂世紛爭—(九)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7章 烽煙再起—(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章 起點——(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章 起點——(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六節薄昭的結局三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一節改正朔(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7章 烽煙再起—(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四)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