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一節劉恆進京(二)

終於達出了結論,那就收拾行囊進京吧。劉恆應該表現的積極一點才符合情理。

然而他依然沒有動身,也沒有回絕使者,而是四平八穩地坐了下來,好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實際上,他在等一個人。

這就是劉恆的長處。這個安靜本分的年輕人,極能沉住氣,完全是一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實踐證明,這種人很難對付。陳平、周勃挑來揀去找來了這麼個人,不得不承認,他們真是獨具慧眼。當然,這並非出於他們的本意。

幾天後,一個人返回代國。這個人就是薄昭。

薄昭帶回一個消息:可以進京,無需懷疑。

劉恆笑了。好了,不用再猶豫了,動身吧。

劉恆這次進京只帶去了六個人,中尉宋昌在列。就這麼幾個人,將助劉恆順利執掌整個王朝的大權。

一行人馬不停蹄跑到長安東北的高陵,卻停下了腳步。

到了這裡,長安城那雄偉的宮殿映入眼簾,算是半條腿已經邁進了京城。

劉恆停下了匆忙的腳步。

他對眼前這個繁華的都市並不陌生。出生於此,在這裡生活了八年。雖然在那八年裡黯淡無光,但仍是他的故鄉,他對這裡有是感情的。

後來被趕到鳥不拉屎的代地,一待就是十四年。在這十四年裡,他安安分分地當他的代王,期間也回來過,但只是匆匆的過客。

然而今天,他又回來了。此次歸來,心情是複雜的。

這次,不是故地重遊、不是探尋故舊,而是以主人的身份榮歸故里。這,讓他興奮。

在興奮之餘,卻有着一絲隱憂。

就薄昭送回的消息來看,此行應該是安全的。然而,世事在有定論前,很難說是萬無一失。更何況這次迴歸,並非靠自己實力爭取來的,而是別人博弈的結果。說自己是個棋子,並不爲過。

劉恆不願當一枚棋子,雖然他看似老實本分、性格溫良,但流着劉邦的血脈,有着不屈服的信念。這一點上,他和劉邦很相似。

能否順利繼位,能否穩住各路諸侯,能否掌控羣臣,能否……這一切都是未知數。不要忘了,現在的京城裡是有皇帝的,因爲直到此時,劉弘依然在皇位上坐着。如果此時羣臣倒戈,他劉恆本次進京就是沒經皇帝准許的個人行爲。通常情況下,諸侯王未經允許而隨便遊竄的行爲,是和“造反”兩個字聯繫在一起的。

也就是羣臣的態度,決定着他這次旅遊的性質。

他需要考慮的事情真是太多了,這次一次豪賭,自己的性命就是壓在賭桌上的籌碼,要麼是贏得天下,要麼是血本無歸。這不可能不讓他心存隱憂。

然而,人已經來了,也就沒道理再原路返回,因爲這場豪賭已在他動身的那一刻起已經開始。開弓沒有回頭箭,劉恆的退路並不多。

這就是劉恆在高陵停下腳步的緣由。

隨然停下了腳步,但並不能什麼事情也不幹。因爲這場豪賭已經開始,能否成爲最大的贏家,關鍵看自己如何出牌。相信劉恆沒搞過聚衆賭博,更沒去過賭場一試身手,但他卻深諳此道。

劉恆打出了自己手中的第一張牌——使宋昌先行進京,以觀局勢之變。

這一手很關鍵。之所以關鍵,是因爲這是攻守兼備的一步棋。

宋昌先跑去京城晃盪一圈,既是踩點探虛實,更是向羣臣表達一個信號——代王抵京。

劉恆這步棋很高明。探虛實雖然很重要,但與給羣臣信號比起來就要弱出很多。

我如此說,也許有人會有意義,通常說“安全第一”,你爲什麼說“給信號”更重要?

實際上,這兩重意思相通的。

可以試想。

劉恆這次進京不是皇帝的詔令,而是羣臣的邀請,這本身就隱藏着巨大風險。也就是說,自己能否順利繼位,就看羣臣的態度。如果羣臣得到自己抵京的消息而無動於衷,無疑朝廷有變;如果羣臣出城迎接,則表明自己此舉深得人心。

如果沒頭沒腦跑進去,那就沒有了緩和餘地。羣臣出迎也就罷了;要是沒一個出來和你見面,那就慘了,既掉了面子還得夾着尾巴走人,說不定還得把命留下。

更深一層說,此舉也是劉恆與羣臣博弈的開始。

畢竟我是你們請來的老大,那你們就乖乖地站出來拜碼頭,別指望我去向你們討好。如果不給足我面子,那對不起,老子不伺候了,調頭回家,咱們井水不犯河水,你們愛找誰找誰。

一個小舉動,劉恆動的心思可謂頗深。

說白了,這就是政治。這位在窮山僻壤長大的年輕人,卻是不折不扣的政治老手。僅他動的這番心思,就很清楚這是個什麼樣的人了。陳平、周勃等人挑來揀去找來這個人,夠他們喝一壺了。不過對西漢王朝而言,這是一個幸運。。

宋昌馬不停蹄地跑進了京,他一口氣跑到了長樂宮北的渭橋(秦始皇在渭水上架設的橋樑,連接渭水南北的長樂宮和咸陽宮。此橋在西漢都城長安之北)。

到這裡後,不用再跑了,因爲陳平、周勃帶領羣臣已經等在了這裡。應該說,這些人一直在關注着劉恆的行程,劉恆現今身居何處,他們無比清楚。

說白了,他們對劉恆的行程,比劉恆本人還要重視,因爲劉恆的態度是隱憂,而羣臣則是焦急。說他們望穿秋水,一點也不算過分。

之所以會有如此效果,關鍵原因還在於博弈本身,因爲現在有很多人正瞪着兩眼盯着朝廷。陳平、周勃等人的既得利益能否得到保障,關鍵環節就是讓這位靠得住的年輕人,儘快登上皇位。應該說,他們的這個認識是不爲過的。

這個場景,讓宋昌興奮異常,立刻調轉馬頭返回劉恆的身邊,報告了這個消息。

事情的走向均按預期發展着。當然,這並不代表沒人提出疑義,但大局已定,劉恆的繼位已經毫無懸念了。

劉恆,你老老實實進京吧。

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戲弄佞幸(一)第1章 起點——(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
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一節 衝動(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五節 曹參拜相(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八)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六節 諸呂封王(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九節 戚姬的結局(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二節 走上前臺(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四節戲弄佞幸(一)第1章 起點——(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12章 覆滅—第十二節 呂氏敗亡(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六節 樑王請罪(一)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七節 曹參拜相(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節 戚姬的結局(四)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四)第12章 覆滅—第十三節 呂氏敗亡(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五節大婚(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六節最後的日子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