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

袁盎和劉通終於趕來了。

袁盎倒是很有一套,沒有直接去找劉濞,反而在吳軍之外紮下寨。然後讓劉通去知會劉濞,前來接詔。

劉通看了看袁盎,雖然心裡一萬個不情願,但也沒辦法,千里迢迢跑來,總不至於在人家的大門口溜達一圈就返回去吧?這樣回去也交不了差啊?遲早都得去吳王。猶豫半天后,劉通暗想:自己是他的親侄子,應該不會把自己怎麼樣。因此,劉通硬着頭皮向吳營走去。

自從劉濞造反以來,劉通一直身不由己,黴運不斷。先被強行“請”去京城,吃了幾天牢飯,受了不少窩囊氣;好不容易有驚無險地從廷尉大獄裡出來,還沒來的及高興,就被迫接了這麼一份差事。到這裡了,還要被袁盎當槍使。想想都覺得窩囊,和劉濞做親戚,真不是一件快樂的事。

劉濞的確沒怎麼他。

在吳王大帳,劉濞倒端着長輩的架子,問候了他一番。雖然沒給劉通留多少面子,但態度倒也算“和藹”,這讓劉通懸着的心漸漸放了下來。

敘了家常後,該辦正事了。

劉通偷看一眼太師椅上的劉濞後,終於開口了,“請吳王親往,拜接詔書。”

太師椅上的劉濞眯着雙眼,把老實巴交地侄子審視了一番後,仰天大笑,“我已是東帝,還要拜誰?”

劉通愕然。一時語塞。把滿臉憋的通紅。

我前邊介紹過,劉濞這個人很能吹。起兵前,他準備在佔領洛陽後。登基稱帝,還想好了稱號——東帝。發兵的初期,的確順風順水,讓劉濞極爲興奮,按這個進度發展下去,“東帝”這個稱號很快就能派上用場。

然而,在樑國碰到了麻煩。過分的是。還沒等自己拔掉劉武這根釘子,周亞夫、竇嬰竟然先一步佔據了洛陽。這讓劉濞有些憤恨。

在憤恨之餘,他想起了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卬等人,因此派人催促,儘快前來會合。

劉遂答應的很乾脆——馬上就去。可遲遲不見人影。也沒有實質性動作,一天到晚除了喊口號就是睡覺。因此,劉濞送給他個評語——蠢材。

劉卬答應的也挺堅決——解決了劉將閭就去。可劉卬說的話雖然好聽,但做的事卻不是那麼一回事了。他圍着臨淄城打了一個多月,硬是沒能進去,很是痛苦地站在城外喝風。因此,劉濞也適時地送給他一個評語——廢物。

劉濞現在已經開始懷疑自己的眼光,當初怎麼會和這麼一羣廢柴攪和到了一起?當劉濞把這羣人挨個臭罵一通後,決定做出個舉措。鼓勵一下大家,也讓自己提前過一下當皇帝的癮,因此。他不避斧石,也不嫌丟人的在睢陽城外給自己上了一個封號——東帝。

不管怎麼說,人家劉濞也算是“皇帝”了,在理論層面上,足可和劉啓平起平坐了。現在讓他去拜接劉啓的詔令,簡直是侮辱人。

就在劉通一臉迷時。劉濞又開口了,“既然賢侄來了。就留下吧。”

劉通一驚,張大嘴不知所措。心中埋怨劉啓:我說我不來吧,你偏要叫我來,這下可好,被扣押了下來,回不去了。離了龍潭,又掉進了虎穴,自己也忒倒黴了吧。

實際上,倒黴的不至他一個。

就在袁盎滿懷期望地等待時,終於有人趕了過來。不過來的人不是劉濞,而是劉濞派來的五百軍士。

這些人到來後,把營帳團團圍住,然後衝進去,二話不說就把袁盎身邊的幾個侍從按翻在地,拎起就走,留他一人獨自在帳內愣怔。

愣了半天,袁盎突然大叫一聲:不好,劉濞還是要反,這下我可完蛋了。

就在袁盎大發感慨時,吳王的使者,也是袁盎的一位老熟人掀簾而入。

使者壞笑道:“恭喜將軍。”

袁盎翻着白眼慢慢坐下,沒好氣地問道:“哼!何喜之有?”

“將軍再次歸吳,當宏圖大展,如何不喜?”

袁盎憤然起身,“我此行,是爲傳達朝廷詔令,何有‘歸吳’之心?”

使者故作神秘地說道:“將軍有所不知,吳王將重用將軍,待大事已定,將軍前程不可限量。到那時,還請多加提攜纔是。”

袁盎勃然大怒,指着帳外吼道:“滾!回去轉告吳王,現在收兵,仍不失一方諸侯;若執迷不悟,定萬劫不復。讓我陪他造反,趁早死了這條心。”

使者姍姍一笑,離開了營帳。

第二天,使者重來,又被袁盎臭罵一番。

第三天,使者再來。待袁盎扯着嗓子罵完後,使者只是長長地“哦”了一聲,沒有回話,也不準備離開。低頭沉思半天,似乎突然想起什麼,平靜地說道:“袁將軍歸吳這條消息,吳王已經發出去了。”

聞得這句話,袁盎一蹦多高。劉濞你也太不地道了,這不坑人嘛。袁盎連連跺腳,仰天長嘆,“我全家危矣。”

的確“危矣”。皇帝派你來宣召,你倒可好,詔書不但沒宣出去,連劉濞的面都沒見到,誇張的是莫名其妙地成了叛軍的一員。雖然劉濞是在胡扯,可外人不知道啊,劉啓如果聽到這句話,不砍掉他全家人的腦袋纔是怪事。

袁盎絕望了,頹坐在地上。

使者卻滿面壞笑,起身甩袖而去。

望着使者的背影,袁盎出離憤怒了。他現在只圖一死,並且還得由劉濞動手,要不然,自己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可這也是有難度的,劉濞現在不和袁盎見面,縱他巧舌如簧,可無計可施。萬般無奈之下,袁盎想到了最後一招——罵。調整了一下呼吸,氣沉丹田,開罵了。不管身邊有沒有人,一個勁地罵,反正閒也是閒着,不罵白不罵。熱情洋溢地把劉濞全家老小都問候個遍,連劉仲都未能倖免,只差把劉邦捎帶進去了。

罵的出格,罵的惡毒。

待這些問候語傳到劉濞耳朵裡後,劉濞也坐不住了,咬牙切齒地吼道:“既然他作死,那就成全他。”

看來袁盎的要求,很快就會實現了。()

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章 起點——(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
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六節好一根攪屎棍(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五節 密謀(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九節 對症下藥(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六節劉邦的遺產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二節天才隕落(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七節 戚姬的結局(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5章 楚漢爭鋒—(九)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5章 楚漢爭鋒—(七)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節樑王進京(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二節 明爭暗鬥(二)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節 鄧通的結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5章 楚漢爭鋒—(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節 敗亡(二)第19章 爭儲——第十節 過招(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2章 覆滅—第九節 呂氏敗亡(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二節 掌控朝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六節審食其的尷尬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節 廷爭(二)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1章 起點——(三)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八節 戚姬的結局(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二節新一輪博弈(二)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八)第19章 爭儲——第六節 焦急的等待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一節 國喪(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五)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九)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三節蕭何辭世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九節 周勃的短板(一)第7章 烽煙再起—(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