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

田廣歸降了,降書送給了劉邦,當然酈食其也沒忘記多備一份送給了韓信。而此時的韓信正帶着大軍用兩條腿量路,人還沒到平原渡口,齊國歸降的消息就傳了過來。

這是一個好消息。不過看這個消息是對誰來說,如果說給劉邦,這的確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而對韓信而言,可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因爲這個消息表達了一個意思,酈食其用兩片嘴就滅了齊地七十多座城池,你韓信沒什麼事了。

得到這個消息後,韓信準備停下腳步,甚至想返回趙國接着睡覺。就在他準備下這個命令時,一個人攔住了他,這個人的名字叫蒯徹(史書裡爲避漢武帝劉徹之違而改爲通,而稱其爲蒯通)。史書裡對蒯徹有這麼一句評語“善爲長短說,論戰國之權變,爲八十一首。”也就是說他的說話能力在當世排名第一。但我個人認爲蒯徹最多能排第二,因爲還有一個人的說話能力更爲生猛。

他排名第幾實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這次出現,是酈食其的災難。

實際上我們在前邊的文章中是提到過這個人的,他第一次出現在歷史舞臺上是陳勝起義的那個時候,當時武臣率軍攻趙。攻到范陽,在范陽縣令渾身發抖之時,蒯徹就替縣令做過說客,給縣令爭取到了性命還保留了官職。那次的表演很厲害,這一次將更犀利。

然而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從上次表演至目前已過有五年時間,這五年裡風雲起伏、波瀾壯闊,而蒯徹卻絲毫沒有任何事蹟顯示他參與這段令人熱血沸騰的歷史進程中去。我查了些史料,試圖在字裡行間找到他的影子,可最終讓我失望了,因爲真的沒留下任何印記,甚至沒找到這位仁兄是如何跑到了韓信的跟前。神龍見首不見尾,他的行蹤是個謎。可從起隨後的作爲來看,不能簡單地歸於誰的手下,他的身份更像個蘇秦、張義那種角色,屬於縱橫家那一類,對誰都可以伸手相助,對誰都可以擡腳猛踩,不爲某一個人的利益謀劃,而像根攪屎棍,唯恐不能天下大亂。因此這個人在後世褒貶不一,衆說紛紜。

但不管怎麼說,他終於露頭了,再次亮相,尤爲生猛,五年磨一劍,很值得。

就在韓信停步不前之時,蒯徹說話了,“將軍奉詔攻打齊國,而漢王只不過派密使說服齊國歸順,難道有詔令叫您停止進攻嗎?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說客,憑三寸之舌就降服齊國七十多個城邑,將軍統帥幾萬人馬,一年多時間才攻佔趙五十多個城邑,一個將軍反倒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嗎?”

蒯徹說完了,韓信也下定決心了:絕不能讓那個腐儒佔了頭功,要不然我得下崗。於是韓信聽從蒯徹計策,率軍渡河擊齊。

而此時的齊國正歌舞昇平,慶祝投降。田廣和酈食其暢快喝酒,歷城守軍暢意睡覺,從上至下,一片祥和。

然而,另田廣和酈食其都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們暢快喝酒之時,韓信大軍已悄悄逼近了歷城。在齊國一片輕歌曼舞聲中,韓信乘機襲擊了齊駐守歷下的軍隊,一直打到臨淄。

直到韓信大軍出現在臨淄城外時,田廣才大吃一驚,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自己都舉起了雙手,還被人家毫不客氣的敲打,因此異爲憤怒。

憤怒的田廣認爲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因此恨恨的對他說:“你能使漢軍停止進攻,我讓你活着,不然,我就煮了你。”

而酈食其雖是個說客,可這個老頭比較蠻橫,也比較牛氣,如果田廣好好給他說話,也許還行,可田廣現在的態度,再加上酈食其剛灌一肚子酒,昏昏漲漲還非常惱怒。聽完田廣的話,惱怒的酈食其說出了他一生最後的一句話:“老子不替你去說了。”

酈食其表完態了,田廣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把喝的爛醉的酈食其扔進了開水鍋,煮死了他。隨後逃往高密,派使者向楚國求救。

項羽得到這個消息大吃一驚,現在劉邦在修武,劉賈在城陽,兩邊呼應,大肆鬧騰。而項羽自己正忙着救火,兩邊來回奔跑,焦頭爛額。而不曾想到的是韓信竟然在齊國鬧騰這麼大動靜,這個消息讓項羽有些接受不了。最終項羽派自己的得力干將龍且、周蘭率軍救齊。

韓信平定臨淄後,率軍接着向東挺進,追擊田廣。而此時,龍且已率軍抵達高密,和田廣合兵一處。

如果前一陣是乘人不備,贏得僥倖的話,這一次就得靠真本事。而韓信剛好有這方面的本事。

此時有人向龍且建議:“不如深壁,令齊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齊城皆反之,其勢無所得食,可無戰而降也。”簡單點來說就是進行防守,拖死韓信。

而龍且是什麼人呀?項羽的翻版,這種建議提給他,只會達到一個答覆——嗤之以鼻。韓信算個什麼東西?當初在楚國哪有他的位置?並且龍且還總結了一句話:“吾平生知韓信爲人,易與耳。且夫救齊不戰而降之,吾何功?”龍且說完了,他也該玩完了。下邊的套路就有些簡單了。

幾次小規模試探後,楚齊聯軍最終在濰水與漢軍隔河列陣,這是龍且的傷心地。孫子兵法裡有句話:不知山林險阻沮澤者,不能行軍。龍且沒記住,而韓信記住了。

就在大戰的前一天,韓信派人先到上游,裝好幾萬袋沙子阻斷水流。

第二天,韓信氣勢洶洶、率軍渡河。龍且看到這一場景,憤怒異常,我還沒找你,你竟然送上們來,於是領兵阻截。甫一交手,漢軍掉頭就跑。這個場景讓龍且又忘記了一句話“佯北勿從”,而他自己還總結了一句話“信怯也”,遂率領大軍全線追擊。

龍且初來咋到,不瞭解濰水的原貌,自以爲河水真的就是自己所見的那麼淺。通常我們認爲看到的即爲真實的,可一次次教訓告訴我們“眼見不一定爲實”,龍且這一次就深有感觸。

當齊楚大軍渡到一半時,上邊等候多時的漢軍移開沙袋放水。猛然間,河水激增,來勢兇猛。楚軍進退不及,被洪水捲走的不計其數。而帶頭跑過來的龍且被毫不客氣地被留在了河的對岸。自己一頭扎進了敵軍的大陣,而自己的小弟卻留在河的對岸無奈的看自己的表演,這是痛苦的。

當然龍且沒有痛苦多長時間,因爲和他真刀真槍對砍的那個人叫灌嬰。排兵佈陣、挖坑打埋伏這種事,韓信是行家;打架鬥毆、好勇鬥狠這種事,灌嬰是高手。沒頭沒腦衝過來的龍且沒找到韓信,卻碰見了灌嬰,這隻能說他很倒黴。最終倒黴的龍且把性命留在了灌嬰的手下。

當然還有一個人也沒能跑走,這個人就是周蘭。不過大可不必記住這個名字,只要知道他是項羽派過來的副將就行。殺了主將,俘虜了副將,灌嬰的確夠狠。

隨後,漢軍趁勢掩殺過濰水,齊王田廣奪路而逃,韓信緊追不捨。終於趕到城陽,劫殺了田廣。

田橫聽說田廣已死,自立爲齊王。稱王后的田橫還沒來得及慶祝,灌嬰就跑到了城外,最終在贏下大敗田橫。走投無路的田橫,一路奔逃,直奔樑地,投奔了彭越。

大家可能會疑惑,彭越不是劉邦的人嗎?他投奔彭越不是找死嗎?彭越的確是劉邦的人,但到目前爲止還不算真正意義的小弟,應該說現在的彭越還有自己的小山頭,是劉邦的盟友,還有一些人事任免權。當然,這種狀況不會持續太久,因爲在劉邦面前耍手段,他還嫩了點。

三齊平定,韓信功勳卓著,在這裡也讓他登上一生的巔峰。

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
第19章 爭儲——第二節 慄姬的運氣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節 國喪(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九節 羣臣定主(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三節天才隕落(七)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節 天才隕落(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三節 走上前臺(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七節最後的日子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節 蕭規曹隨(一)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九節 劉濞收場(二)第3章 亂世紛爭—(四)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七)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第4章 軍挺咸陽—(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3章 亂世紛爭—(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三節 明爭暗鬥(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二節 敗亡(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節樑王進京(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三節 賈誼論政(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3章 亂世紛爭—(六)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一節戚姬的結局(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7章 烽煙再起—(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八節 諸呂封王(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七節 斷糧(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四節 羣臣定主(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八)第6章 旭日東昇—(三)第7章 烽煙再起—(七)第19章 爭儲——第十五節 開會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7章 烽煙再起—(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五節 樑王的痛苦第5章 楚漢爭鋒—(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9章 爭儲——第一節 洗牌第2章 大澤鄉起義—(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二節戚姬的結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