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紅霞萬里—(十六)

替劉邦找到解決辦法的人叫趙堯。

這個人隨後當過御史大夫,但他並沒有留下什麼太多可圈可點的事情,以至於連在司馬遷老爺子筆下專門立傳的資格都沒有,所以說,他只是個小人物。無論當過多大的官,都於事無補,歸根結底還是個小人物,甚至連什麼時候生、什麼時候死這種基本的人物要素都成了千古之謎。

雖然是個小人物,但還是把自己的名字留了下來,也算是一種成就吧。

現在的趙堯是御史大夫周昌的屬官,官職名稱爲符璽御史,說白了就是專職蓋章的。

御史大夫屬官有御史中丞、侍御史、繡衣御史等。

御史中丞之秩爲千石,其職責是外督部刺史、守、令,在朝可舉劾百官,又主管朝中或地方上刑獄之事。

侍御史十五人,秩爲六百石。其職掌是舉奏百官的非法和違失,也可奉詔逮捕和拷問有罪的官吏。

“繡衣御史”亦稱“直指使者”、“繡衣直指”,這個職務不常置,劉邦時候就沒有設這個崗位。這裡的“繡衣”並不是指爲皇帝做衣服,而是表示君主尊寵。這個職務很牛氣,說白了就是有軍權,一般授予這個稱呼後,立刻就能衣繡衣,持虎符,調兵出發,主要職責就是鎮壓農民起義。

而這個符璽御史倒是個長置官員,不過他的作用主要是蓋章,工作雖然比較輕鬆,但權力還是蠻大的。因爲御史大夫籤批的文件,都要經他蓋章才能下發。當然能混到這個崗位上,一般情況下都是御史大夫的親信。因爲這個崗位雖然幹起來很簡單,但知道的事情卻很多,無論是彈劾人還是逮捕人,這位仁兄都會在第一時刻得到第一手資料,算是個關鍵風險崗位。也正因此,才爲張堯提供了更多的晉升機會。

看了屬官的職責,我們似乎可以明白一些周昌爲什麼能那麼牛氣,爲什麼能讓羣臣繞道走。寫到此,我覺得御史大夫這個職務我們還是有必要探討一下的。

御史大夫是秦始皇設置的崗位,算是他的發明創造。

古代宮廷的矛盾主要體現在皇權和相權之間。君主一方面要依靠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去統領百官,另一方面又害怕丞相權重,架空君主。秦始皇當年即秦王位時只有13歲,大權操縱在相國呂不韋手裡,直到秦始皇22歲那年除掉呂不韋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國的政權。這段痛苦的經歷在秦始皇心中留下難以抹去的傷痕,所以執掌大權後,設立御史大夫一職,目的就是制約相權,而制約的機制就是明確御史大夫爲“候補”丞相。這樣一來丞相就要小心謹慎,奉公守法,以免遭御史大夫的彈劾;而御史大夫想更進一步的話,就得卯着勁挑毛病,瞪着兩眼找茬子。如此,就達到了相互制衡的目的。

由於御史大夫要協助丞相處理朝政,所以監察的職能主要由御史中丞去完成。御史中丞經常跟隨在皇帝身邊,負責監察朝中文武官員。除本職工作外,御史中丞也做一些行政事務,比如主管公卿百官的奏章,掌管圖籍秘書等。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皇帝下發詔令,第一個收到的並不是丞相,而是御史大夫。具體流程是皇帝交御史大夫,御史大夫轉發丞相。這種流程設置,不能不說是一個創新。

寫了這麼多,把各自崗位分工弄明白了,也得出了我們想要的結論:御史大夫是皇帝的心腹,得罪了這個人,就趕緊回家準備後事吧。

好了,不再廢話了,還是趕緊回到我們的主題上吧。

此時的趙堯還是個小年輕,在周昌面前規規矩矩、老老實實,不敢有絲毫造次。縱然如此,還是有人把他拿出來說事了。

說話的人是個縣令,史書既沒寫下這個人的名字,也沒記明白他與周昌的關係,但不知出於什麼心裡,在周昌面前說了這麼一句話:“趙堯奇材,日後必代君位。”

這句話要是說給疑心重的人,立馬就能讓姓趙的在地球上消失。而周昌是什麼人啊?耿直之士!怎麼會把嘴上沒毛的小夥子當成對手?最終他呵呵一笑:“刀、刀……刀筆吏,何、何……何能至?”

周昌沒把趙堯放到心上,可並不代表那個縣令沒有眼光,就隨後的實踐證明,這個縣令的預言是完全正確的。

趙堯的機會來了。機會就是劉邦現在正爲劉如意的事情而苦惱。

劉邦不高興,整日愁眉苦臉,甚至還時不時會哼出一些悲歌。他的這種行爲讓羣臣有些莫名其妙,也猜不出個所以然。

要說羣臣猜不出劉邦的心思也是可以理解的。前段時間,劉邦一直在鬧騰“換太子”,最終雖然沒能鬧成功,但劉如意畢竟也當上了“趙王”。更重要的是,縱然劉邦現在沒有幹成“換太子”這件事,以後還能幹呀?擔驚受怕、傷心難受的人似乎不應該是他,主動權在他手上,想怎麼鬧騰,隨時都行,羣臣最多也只能被動應戰而已,怎麼說也不會把老大刺激的這麼狠吧?

就在羣臣一臉茫然之時,趙堯窺見了箇中關巧。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着的。趙堯的機會來了。

趙堯得到一次和劉邦獨處的機會。這種情況應該說是不容易出現的,因爲他的崗位單獨奏事的機會並不多,縱然有,也是說完話拍拍屁股走人,根本沒機會和老大探討那些心理層面上的東西。

趙堯這次機會很難得。因爲他不光陪老大聊了半天,還欣賞了一下老大苦惱的表情,這爲趙堯的進言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趙堯說話了:“陛下憂慮,是因爲趙王年幼,而戚姬與呂后有怨,當陛下萬歲之後趙王會被呂后所害?”

劉邦一驚,然後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而趙堯接着說話了:“陛下應該立一位羣臣、呂后皆懼的趙國丞相,輔佐趙王,保護他不被加害。”

“誰能爲?”劉邦順口問道。

“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堅韌耿直,呂后、太子及羣臣皆憚之。”

劉邦又一次點了點頭。的確,能幹這件事的似乎只有周昌了,因爲我都有點害怕這個愣頭青,更別說其他人了。可另他沒有想到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害怕周昌,一物降一物,總會有“剋星”出現的。

趙堯這次進言,影響了兩個人的命運。

一個是周昌。這次“換太子”事件中,周昌的表現極爲搶眼,當然也得到了呂雉的認可,如若不發生意外,這個人將在以後的歲月中順風順水,繼續幹着他那強悍而讓人害怕的事業。可趙堯的推薦,徹底改寫了他人生的軌跡。因此,我一直認爲,趙堯是個小人。周昌信任他,可他卻給周昌挖了個坑。保護趙王?虧他趙堯能想的出來。

另一個就是趙堯本人。這次進言,深得皇帝之心,同時也搬開了眼前的絆腳石,一舉雙得,頗有收穫。當然,令他想不到的是,他隨後的落寞,也同樣因爲這段對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成語用在趙堯的身上還是挺符合的。

隨後,劉邦找來了周昌,做了半天思想政治工作後,任命其爲趙國丞相。從中央下放到地方,這也算是一次貶職吧。對劉邦來說,並不是爲了打擊報復,而是實實在在有求於他,並且把所求之事爲周昌講解的清清楚楚。食君之祿,爲君之事。周昌在他的新崗位上是做出了成績的,他的行爲很對得起劉邦。

再隨後就是趙堯的位置變動。當週昌的身影剛離開長安後,趙堯就如願以償地得到了御史大夫一職。而他這個御史大夫和周昌不同,周昌是諍諫,而他卻是媚上。他算是劉邦找到的真正的打手,並在“換太子”後續故事上還爲劉邦貢獻了一些力量。

到此爲止,易儲事件算是告一個段落了。當然它並沒有完結,還依然在頑強地上演着。不過現在的劉邦有些顧不上在這件事上鬧騰了,因爲又有一些大事發生了。這些大事沒有什麼新意,依然是造反。也就是說又有人造反了。

當然,在這些人的造反過程中,劉邦還是念念不忘“換太子”這件事情,時不時還會搞那麼一兩下,因此“易儲風波”還是在穿插進行的。由於下面主要演員發生了變化,因此那就讓我們進入下一個主題吧。當然,我們在介紹下邊那些大事時,也會隨着劉邦的思路穿插“換太子”這件事情,敬請關注。

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章 起點——(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章 起點——(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
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四節 匈奴叩邊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四節薄昭的結局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六節荒唐的謀反(七)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九節 天才隕落(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六)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4章 軍挺咸陽—(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三節 掌控朝局(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八節 羣臣定主(五)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九 劉邦爲何能成功(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節 晁錯其人第7章 烽煙再起—(五)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節 國喪(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二節蕭規曹隨(三)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三節 查案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二節 衝動(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八)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六節劉興居的抉擇(二)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3章 亂世紛爭—(十)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節 劉恆進京(一)第12章 覆滅—第七節 呂雉駕崩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七)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章 起點——(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6章 旭日東昇—(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4章 軍挺咸陽—(五)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三節改正朔(十)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19章 爭儲——第十八節 對症下藥(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五節好一根攪屎棍(二)第1章 起點——(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八節 諸侯興兵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9章 日落長河—二十 劉邦爲何能成功(二)第19章 爭儲——第五節 劉啓的那些女人們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一節新一輪博弈(一)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12章 覆滅—第三節陳平的動作(三)第12章 覆滅—第十五節 呂氏敗亡(八)第5章 楚漢爭鋒—(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