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二)

在易儲風聲剛傳出之時,呂雉就跑到劉邦跟前,驗證這個風聲的真實性,而得到的回答是——“子烏虛有之事,無需掛懷。”然而呂雉不是個容易糊弄的人,在以後的日子裡她一直關注着劉邦的一舉一動。

劉邦和蕭何對話的內容就這樣很快傳到了呂雉的耳朵裡,蕭何的引經據典和劉邦的不置可否都完完全全地展現在她的面前。這讓呂雉很生氣,她在心裡很輕楚:劉邦要有舉動了。

隨即,呂雉把大哥呂澤和二哥呂釋之叫到了跟前。

呂家叔侄紛紛表示要上書請願,決不允許劉邦這種卸磨殺驢的行爲發生在太子的身上,也不能發生在呂家的身上。

就在這倆人熱情洋溢地抒發個人情感之時,呂雉伸手製止了他們:“此時,你們不宜上書,呂氏舊屬也不要如此。”

呂澤和呂釋之迷惑了,現在不說話,難道等着劉邦欺負?

然而呂雉緊接着的一句話揭開了謎團,“示弱羣臣,收取人心,放出話去,就說‘太子何罪?’”。

真正的較量開始了。

三公進言,劉邦答覆:沒有此事。

要說皇帝親口否認了,也就該結束了,可事情不算完。

九卿上書,劉邦很生氣,這是搞什麼啊?剛放出點風聲,就這麼鬧騰,要是真着手,那還了得?因此,劉邦又一次答覆:沒有此事。

這一次,大臣們消停了。

要說試探的差不多,大家都反對,哪個兒子當太子似乎是無所謂的事情,就此打住不就得了?而事實上,此時的劉邦根本沒放棄換太子的想法,理由很簡單,戚姬在得到羣臣一直反對的消息後,在劉邦面前一直哭。劉邦把眼前的淚人看看,又把劉如意拉到跟前看看,又洗了一把臉準備進行下一步的鬧騰。

給你們面子,但不是怕你們,一國之君難道還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辦點事情?

隨即,劉邦下令召開廷議,京城千石以上官員全部參加。

廷議的通知下發後,與會人員都還不知道會議主題是什麼,一頭霧水的進入了會場。

剛剛落座,劉邦就直奔主題的爲此次會議定了性——更易太子。

羣臣被這突如其來的一棒打蒙了,仰着頭看着皇帝,還以爲老大在拿他們尋開心。前一陣也是這位仁兄親口否認沒有這回事,不成想等到大家注意力分散了,卻又從他嘴裡提了出來。

先是一陣沉默,後是竊竊私語……

隨後,幾個小官先行發言了,他們在老大面前表示了不滿,把能想到的難聽話淋漓盡致地講解了一遍。

他們的表演讓劉邦的臉越來越黑,咬牙切齒地聽他們大放厥詞。就在劉邦的忍讓過程中,有位仁兄不合時宜地把“胡亥”這兩個字給帶了出來,這讓劉邦極爲惱火。自己看中的“如意”兒子,竟然被你們說成了那個缺心眼的傢伙,不能不使劉邦有些憤恨。隨即,劉邦就表達了他的不滿。

待他們幾個人閉上嘴後,劉邦耐着性子問了一句“說完了沒有?”

幾個人沒鬧明白老大的意思,紛紛點頭表示完結。

他們的優良表現贏得了劉邦的獎勵:當場拉了出去,每人領五十下大棍子。要說這幾個人捱打是一點也不虧,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這些帶頭大哥都還沒說話,你們就嘰嘰喳喳地亂叫喚,不打你們打誰?“殺雞給猴看”正是如此。

劉邦雖然廢除了秦朝很多酷刑,但打板子這一項還是很頑固地保留了下來。看誰不順眼,就照屁股上來他幾十下,這是一個很實用也很解氣的好辦法,劉邦這麼多年來沒少打人,不過這一次算是很過癮的,因爲他不光打了這幾個人。

見如此,呂澤、呂釋之、丁復等幾個呂家嫡系侯爺們紛紛站了出來,這些人終於找到了發泄機會,不過他們也很榮幸地領到了劉邦上述的獎勵。

如果劉邦不動刑,似乎整個會場還是比較有序的。可經他這麼一搞,效果適得其反。這一次,猶如茅廁炸了坑,會場秩序徹底亂了……

在哄哄鬧鬧的聲音中,樊噲、夏侯嬰、灌嬰等“劉家軍”們也站了出來,表達了他們反對的意見。

事情鬧到這地步,劉邦一咬牙準備狠到底。就在他準備叫那幾個站在門口比較忙活的守衛時,一個猛人站了起來,他的亮相,讓這樊噲等人的屁股少捱了一頓打。

站起來的叫周昌——御史大夫,這個職務就是讓他說話的。這個人嚴格意義上並不是“劉家軍”出身,而他說話的分量卻比在場的很多人都要重的很多,甚至要包括蕭何、周勃在內。

既然他現在亮相了,我們還是有必要對其以往的經歷做一下簡單的介紹的。

周昌有位堂兄名字叫周苛,這個人我們在滎陽大戰時提到過。當初周苛以“客”的身份隨劉邦,也就是說周家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小團體。劉邦稱王后,由於周苛比較忠誠,並且彪悍能言,被任命御史大夫。

隨後就是滎陽大戰,周苛的事蹟我們在那一章中是做過介紹了的,在此我們就不再複述。周苛被項羽弄死後,劉邦爲了彰顯周老兄的彪悍和忠誠,由周昌接任堂兄御史大夫的位置。從那時開始,周昌兄弟就開始了自己這份很有意思工作。

周苛比較能說話,還把項羽氣的半死,可週昌說起話來可就不是那回事了,因爲這位仁兄是個結巴,一句話要唧唧歪歪折騰好半天,累得滿頭大汗才能說清楚,因此周昌兄在日常生活中說的話是比較少的。

搞笑的是,他是御史大夫,這還恰恰是個靠說話吃飯的崗位;可誇張的是,周結巴在這個崗位上乾的很好,並且還不是一般的好,因爲他在這個崗位上乾的很多人都害怕,甚至劉邦還得讓三分。

原因要說也很簡單,因爲周仁兄說話不利索,平時不說話,但說出來的都是要命的東西;並且這位仁兄繼承了他堂哥的傳統——極其彪悍,一旦認準,不管是誰,揪着不放,狠話能撂你沒完。

劉邦就在他面前吃過虧。

有次,周昌進宮奏事,內侍傳話皇上庭院閒暇,周昌二話不說就跑了過去。沒頭沒腦地衝到劉邦面前,眼前的場景讓他一愣。

要說他看到的也不是很嚴重的事,只能說是有些不合時宜。這種事李斯曾經就玩過,不過我們在前邊沒有對李斯着意描述,也沒有提起過。當然,李斯是被趙高故意作弄,而周昌則算是無意碰到。

周昌看到的場景是劉邦正摟着戚姬……

省略部分你可以想象。

周昌見此情景,扭頭便跑。

劉邦的舉動也很讓人吃驚,站起身來就追了過去,拽着周昌把按到地上,並且還騎到他的脖子上。

我真鬧不明白劉邦的心裡,你說當上皇帝了,叫人打他一頓都能理解,還提起倆腿追?縱然追上了,推他一把、捶他幾拳也算合情合理,可還非要騎他的脖子上。這種舉動,真是太符合他剛出道時的身份。

劉邦騎在他的脖子上還問了一句話:“我是什麼樣的皇帝?”

周昌是個硬骨頭,又羞又怒,直着脖子、昂起頭,大聲吼道:“桀、桀……桀紂之君!”

劉邦捱了罵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站起身來哈哈大笑,放走了周昌,但至此不敢和姓周的愣頭青開玩笑了,甚至有些敬畏他。當然持這種態度的人不僅僅有劉邦,蕭何、張良、陳平那一羣人見到他,也恨不得繞道走。

君臣之間能有這種場景,從古至今算是稀有。

這一次,劉邦廢太子,周昌很生氣,但由於自己是個結巴,別人說話的時候他又插不上嘴,因此一直醞釀到現在。終於忍不住了,他站了起身,會場安靜了,大家把目光投向了這位猛男,靜待如何表演。

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1章 起點——(四)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
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八節 劉肥避險(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八節 天才隕落(二)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7章 烽煙再起—(八)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三節好一根攪屎棍九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四節 諸呂封王(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五節薄昭的結局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七)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七節竇漪房的身世(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二)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五節 明爭暗鬥(五)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十三節劉恆進京(四)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七節 諸呂封王(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五節 國喪(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十一節天才隕落(五)第5章 楚漢爭鋒—(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十五)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五節劉興居的抉擇(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9章 日落長河—(十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節 暗鬥(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節審食其的尷尬(五)第19章 爭儲——第十三節 腦殘的對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節好一根攪屎棍(六)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2章 覆滅—第一節陳平的動作(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7章 烽煙再起—(十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第3章 亂世紛爭—(三)第12章 覆滅—第十四節 呂氏敗亡(七)第19章 爭儲——第十二節 伏筆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三節 劉盈收場(三)第9章 日落長河—(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五節 籌備第19章 爭儲——第十六節 廢黜太子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四節 頑強的人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三節大婚(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五節 諸呂封王(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九節最後的日子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七節劉興居的抉擇(三)第9章 日落長河—(十二)第6章 旭日東昇—(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2章 覆滅—第五節 陳平的動作(五)第4章 軍挺咸陽—(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8章 紅霞萬里—(四十)第19章 爭儲——第十七節 對症下藥(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五)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9章 日落長河—(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6章 旭日東昇—(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9章 爭儲——第八節 過招(二)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五)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二節 賈誼論政(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節 廷爭(一)第1章 起點——(四)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3章 亂世紛爭—(一)第12章 覆滅—第四節 陳平的動作(四)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八節好一根攪屎棍(四)第6章 旭日東昇—(六)第2章 大澤鄉起義—(六)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一節走上前臺(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一節周勃的短板(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一節蕭規曹隨(二)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二節周勃的短板(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八節 明爭暗鬥(八)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四節 國喪(四)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六節 明爭暗鬥(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