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羣雁無首

所謂鴻運當頭。昨夜剛洞房,今早已當爹。

電光石火,白駒過隙也沒這麼快。

待士貴人起身,準備去太妃殿前,行“成婦禮”。聞王妃又誕嫡子,遂趕去相見。雖說事急從權,然禮不可廢。太妃與二位義母重返西宮。婦見舅姑、婦饋舅姑、舅姑醴婦,一絲不苟。“三爵之禮”畢。再過三月,廟見成婦。祭告祖先,便是薊王家人。

聞副伏羅氏常做“大雁南飛”之胎夢。劉備即命門下督鄭泰,親往黃金臺四方館,詢問館長朱建平。

朱建平掐指一算,娓娓道來。

言,大雁乃禽中之冠,自上古時,便被視爲“五常俱全”之靈獸。

五常者:仁、義、禮、智、信。

雁有仁心,乃因雁羣當中,總有老弱病殘之輩,餘下壯雁皆不會棄之於不顧,養其老、送其終,此爲仁者之心。

雁有情義,雌雄相配,從一而終。不論是雌雁死,或雄雁亡,落單孤雁,至死不渝,再不婚配。

雁羣展翅高飛,或爲“一”字,或爲“人”字,從頭至尾,依長幼之序,稱作“雁序”。陣頭由老雁引領,壯雁即便飛得再快,亦不會趕超老雁,故有禮讓恭謙之意。

雁難獵取,只因大雁有智。俗語謂“犬爲地厭、雁爲天厭、鱧爲水厭”。此三種生靈,最是機敏,凡有風吹草動,羣雁便會立刻飛空躲避。

雁羣因時節變換而南北遷徙,從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稱秋天爲“雁天”。此乃雁之信。

正因大雁“五常俱全”,故時人求親訪友,皆“奠雁”,又稱“執雁爲禮”。

“原來如此。”劉備欣然點頭。聽鄭泰轉述大相師一席話,方知“執雁”竟有大學問。

“朱館長又言:正因‘五常俱全’,故‘大雁南飛,列隊成行’,乃吉兆也。”鄭泰言道:“高車妃,出身塞外草原,故鄉在北。薊國在南。雁羣南飛,乃投主公也。列隊成行,乃有序也。”

劉備輕輕頷首:“莫非是高車來投。”

鄭泰又道:“朱館長還說,若高車妃誕下麟兒,歸義王恐命不久也。”

“果然如此。”劉備一聲長嘆。

副伏羅氏老王,終歸未能得見劉備一統天下。萬幸,劉備已在高車王庭,建起十二部聯盟。老王薨天,必有新王登基。以劉備今時今日之威勢,自無懼高車生變。

正因如此。南飛大雁纔會列隊成行。以示尊卑有序。

副伏羅老王,上次見時,劉備已覺時日無多。或副伏羅妃,亦有所料。心中牽掛老父,才“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幸,劉備已有萬全之策。沒鹿回部伏於背,三郡烏桓,南匈奴,鮮卑屬國,橫攔身前。還有薊國橫亙幽冀,千里圩田。“北有薊,莫縱繮”。可不是說說而已。

婦人產子,生死攸關。劉備關心則亂,一夜輾轉反側,難以成眠。清晨再問,仍未生產。

劉備猛然憶起,先時副伏羅妃產女,亦如此這般。

當即下令,命門下督鄭泰,水路相濟,奔赴白海之濱,高車王庭。將最新消息帶回。

鄭泰領命,即刻啓程。

三日後,便有烏桓快馬抵達。言,高車老王已薨,遺命葬於北海。高車告喪隊伍,已入盧龍塞。不日當可抵達。

是夜。高車妃產下一子,母子平安。劉備本欲隱瞞,不料副伏羅氏,竟已知曉。

百萬高車,孤懸在外。羣雁無首。

高車有“六氏十二姓”。其中十二姓,追隨副伏羅歸義王,東進、南下。遷入塞外草原。立王帳於白海之濱。北海附近,還散落着六氏各部,數十萬部民。先前劉備攻略半島,遷扶余四加南下,又在半島之上,立蒼海郡。

重塑北疆版圖:樂浪與玄菟串聯遼東,玄菟東界與蒼海西南界接,蒼海郡東極大海,西北暫以北海爲界,郡治臨穢縣,涵括扶余、北沃沮所在領城。即後世松花江流域、圖們江流域。

北海往西,南至戈壁,大片漠北之地,又皆爲沒鹿回部所據。

換言之,西域都護府與蒼海郡,宛如左右臂彎,將塞外環抱。又以北海爲界,高車六氏、十二姓與沒鹿回部,三足鼎立。自從副伏羅氏老王,率十二部南下歸順大漢,受封歸義王。等同與不願南下,滯留北海的高車六氏決裂。換言之,高車就此,分裂成“南北高車”。如先前南北匈奴分裂一般無二。

本可“井水不犯河水”。奈何副伏羅氏老王,卻遺命葬於北海。

按照高車人習俗。完成老王遺命者,方能立爲新王。換言之,南高車二十部,即日便將提兵北上,護送老王遺體,以“王禮”,葬於北海之濱。

試想,北高車六氏,焉能輕易放行。更何況,隨大漢蒼海郡建立,大大壓縮了北高車的遊牧邊界。對大漢帝國,薊王劉備,北高車敢怒不敢言。再遇南高車大軍壓境,必拼死一戰。無它,西有沒鹿回,東有蒼海郡,北靠無人冰原,再遭南高車擠壓。退無可退,躲無可躲。生死關頭,如何能忍。必奮起反抗。

眼看大戰一觸即發。副伏羅氏新主,副伏羅妃兄長,以告喪爲名,遣人日夜兼程,南下通報。

劉備專開朝議。問政北疆戰事。

王傅黃忠起身言道:“南北高車血戰,名爲送葬,實爲一統。”

橫海將軍黃蓋,亦進言道:“王傅所言極是。自立白檀互市,南高車與我國素有往來。兵甲、車輛、機關諸器,皆不可同日而語。此消彼長,北高車越顯羸弱。於是乎,歸義王遺命,被自然而然,視爲‘一統高車’之遺願。”

劉備輕輕頷首:“南北高車,國力如何。”

“南高車十二部,各有十萬部民,約百二十萬衆。北高車六部,亦各有十萬部民,約六十萬衆。”左國相崔鈞答曰。

“雖國力懸殊,然北高車身陷死地,困獸猶鬥。此戰即便血戰險勝,南高車亦十不存一。”

薊都尹婁圭言道:“若高車折損過巨,沒鹿回部必趁機南下,一統草原。那時……”

“當如鮮卑檀石槐故事。”劉備眸中戾芒一閃。

“主公明見。”羣臣下拜。

“傳令高車告喪使。便說,孤欲親往北海,爲歸義王送喪。”

102 自薦枕蓆133 歸期已定15 五毒之冠1.33 出訪鴻儒109 原形畢露131 美玉生煙81 夜入太倉1.28 暮夜有知183 包藏禍心195 名門大姓102 風雪載途1.40 火雲如燒109 吾道不孤122 養虎成患100 蛛絲馬跡14 撒豆成兵188 舉火爲先1.29 迴光返照184 天命有歸113 求開黨錮1.25 言之尚早1.72 誤打誤撞103 鐵脊蛇矛1.73 何須殺人111 鳴蟬蛻殼1.44 勸善禁惡137 如左右手1.68 斬旗奪船1.96 挾私報怨第2084章 1.273 賊心不死1.77 兼濟天下1.63 焉能見疑1.5 唯利是圖1.46 大亂在即127 賊臣當道111 無名之輩1.6 王侯之樂61 肉袒牽羊1 雪夜敵蹤1.277 賊臣授首31 前途未卜182 兩全其美81 俱合法相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07 九河之地174 人間巨物1.40 兵車夜行1.25 張家謝禮1.205 請君入徐41 波橘雲詭165 動則滅國106 重症猛藥150 萬石國老1.32 織蓆販履181 生死兩命1.6 沐猴冠帶1.246 假有天下162 一戰揚名1.78 麟不當見112 泊樓車位1.24 家國同構1.62 一日破膽135 豐年多禾142 請立宗廟1.49 覆水難收1.57 借雞生蛋141 投水而舂159 白波立寨11 洛陽安家11 反客爲主109 原形畢露179 蠢蠢欲動1.83 身世成謎120 隨行就市168 面面俱到126 聚散有時1.64 百練清剛113 另有所圖1.52 漢越親和1.83 尚書來訪1.4 砥礪同行104 我與爭鋒166 大材小用1.99 生死相托1.99 謹慎擇友166 心生毒計150 爲國秉筆1.23 移花接木163 百夷來朝1.97 霞樓仙居1.39 驚弓之鳥1.2 奉國守孝112 泰山捧日1.43 白馬楊氏113 天命所歸122 見我如是1.33 出訪鴻儒123 上林冬狩1.20 來去相宜1.232 南閤祭酒
102 自薦枕蓆133 歸期已定15 五毒之冠1.33 出訪鴻儒109 原形畢露131 美玉生煙81 夜入太倉1.28 暮夜有知183 包藏禍心195 名門大姓102 風雪載途1.40 火雲如燒109 吾道不孤122 養虎成患100 蛛絲馬跡14 撒豆成兵188 舉火爲先1.29 迴光返照184 天命有歸113 求開黨錮1.25 言之尚早1.72 誤打誤撞103 鐵脊蛇矛1.73 何須殺人111 鳴蟬蛻殼1.44 勸善禁惡137 如左右手1.68 斬旗奪船1.96 挾私報怨第2084章 1.273 賊心不死1.77 兼濟天下1.63 焉能見疑1.5 唯利是圖1.46 大亂在即127 賊臣當道111 無名之輩1.6 王侯之樂61 肉袒牽羊1 雪夜敵蹤1.277 賊臣授首31 前途未卜182 兩全其美81 俱合法相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07 九河之地174 人間巨物1.40 兵車夜行1.25 張家謝禮1.205 請君入徐41 波橘雲詭165 動則滅國106 重症猛藥150 萬石國老1.32 織蓆販履181 生死兩命1.6 沐猴冠帶1.246 假有天下162 一戰揚名1.78 麟不當見112 泊樓車位1.24 家國同構1.62 一日破膽135 豐年多禾142 請立宗廟1.49 覆水難收1.57 借雞生蛋141 投水而舂159 白波立寨11 洛陽安家11 反客爲主109 原形畢露179 蠢蠢欲動1.83 身世成謎120 隨行就市168 面面俱到126 聚散有時1.64 百練清剛113 另有所圖1.52 漢越親和1.83 尚書來訪1.4 砥礪同行104 我與爭鋒166 大材小用1.99 生死相托1.99 謹慎擇友166 心生毒計150 爲國秉筆1.23 移花接木163 百夷來朝1.97 霞樓仙居1.39 驚弓之鳥1.2 奉國守孝112 泰山捧日1.43 白馬楊氏113 天命所歸122 見我如是1.33 出訪鴻儒123 上林冬狩1.20 來去相宜1.232 南閤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