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奉國守孝

“王上醒矣!”

聞此一句,不知薊國上下,多少人喜極而泣。尤其王城內外,奔走相告。普天同慶。如同天幕下,投下一顆石子。由薊王宮,擴散臨鄉城,又蔓延全境。

中城西北宅院。

病榻上老者,聞聲睜眼:“何事喧譁。”正是薊四少師之大儒陳寔。自開年,宿疾纏身。起起伏伏,未見好轉。

雖有華大夫,親自診治。然終歸陽壽將盡,回天乏術。若非心有牽絆,恐早已撒手人寰。

便有長子,薊學壇博士祭酒陳紀,榻前答話:“聞王上已醒,故百姓奔走相告。”

“天佑大漢。”陳寔開懷一笑,口中喃喃不斷。滿面愁容,渙然冰釋。似再無牽掛,徐徐閉眼。

“阿父且寬心,王上應運而生,自有鬼神庇佑。”陳紀扶老父安睡。

北宮,無極殿。

薊王風捲殘雲,饕餮盛宴。

一衆女眷,雲開霧散,趕來作陪。太醫令華妁,遣人傳信。言,墉宮玉女並巫山神女,力竭昏眠,皆無大礙。

麻姑仙等,又耳語言道,諸夏仙門,門中之術,皆有大神機。遂人事初嘗,皆無重創。夫君且放寬心。

唯一例外,乃上元夫人。時在三足烏船宮時,便已破壁。今夜若非上元,奮勇直追。巫山神女,恐難善終。

太妃已問過。金風玉露,便與神女,狹路相逢。如湯沃雪,融會貫通。

正是羣仙接棒,完成靈與肉的周天大循環。纔是喚醒薊王的關鍵。至於薊王腦海中,是何等絢爛迷離之畫面,不足爲外人道哉。欲一探究竟,則需插上想象的翅膀。

被封存的記憶,如潮水般涌來。薊王的飢渴,其實來自精神深處。饕餮盛宴,乃爲補足不斷消耗的精力。

換言之。自醒來,薊王便腦筋急轉,無有空閒。那些唯有隱主得知的記憶,正被迅速讀取。與劉備已知的記憶,相互交織,融合一統。

這種感覺,當真玄妙。類似“失而復得”,又似“無中生有”。保持陌生,又存以溫情。涓涓細流,娓娓道來。劉備既是親歷者,又是目擊者。

浪潮洶涌,來的太快。劉備根本無從反應。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皆化爲洪流,注滿靈臺。

無需刻意默記。這些本就存於腦海中的音畫,不過是被成功讀取。其過程,如同後世一塊被刻意加密的硬盤,被系統成功破解密碼後,肆意讀取所存內容。一般無二。

換言之。此中記憶,皆曾發生,亦真實存在。

先前不知,今日已知。

只不過,還不及梳理。

而雙手劍擊,終得圓滿。後世稱“顧應法”。

“卞莊子之‘紛擊法’,王聚之‘起落法’,劉先主之‘顧應法’,馬明王之‘閃電法’,馬超之‘出手法’,五家之劍有傳。”——《陣紀》。

何爲顧應?

所謂東走西顧,左右呼應。顯然。唯有雙劍,方可顧應。如此亦可佐證,後有說書人,言劉備使雙股劍,絕非浪得虛名。只不過,比起史上劉先主,當世劉三墩,劍擊大成。天下難逢敵手。

吃飽喝足。劉備前往西宮增城殿,拜見太妃。義太妃、義父、義弟,皆聞訊入宮。趕來與劉備相見。

義兄弟相見。若不是被關羽攔着,張飛早哭成淚人。

自歸國。關羽、張飛、太史慈、黃敘,結伴往來宮中內外,探視兄長。薊王能醒,四人亦功不可沒。

三位義父,亦老懷大慰。二弟關羽父關毅,字道遠。性至孝,隨子遷入薊國安居。已有多年。三弟張飛父張扈,字叔廣。人稱張屠,乃涿縣豪強。少時,曾欲聘娶劉備寡母。後羞於見面,不願遷來薊國。其後母親以範氏族女配之。這才盡釋前嫌,攜夫人入宮拜見。

母親垂簾監國。家中內外,長幼和睦,尊卑有序。爲國人所稱道。

然禮不可廢。義太妃只二人。王傅只一人。二位義父,並無受封。

便在此時,忽聞宮門外,陳紀兄弟涕淚來報。少師陳寔,壽終正寢,一命嗚呼。

劉備等人,急忙出宮相見。

“陳師,何時仙逝?”劉備問道。

“便在片刻之前。”長兄陳紀,伏地答曰:“聞王上已醒,便含笑九泉。”

“唉……”劉備仰天長嘆:“先生去矣。”

光熹二年(187年)六月丙子(十三)日卒於家中,享年八十四歲。諡號“文範先生”。遺命葬於臨鄉城外,紫淵王子館。致悼會葬者三萬餘人,車數千乘。披麻戴孝執子孫禮者以千計。

薊少師蔡邕撰碑銘,薊王親致悼詞:“陳君文範先生,行成於前,聲施於後,文爲德表,範爲士則,存晦歿號,不兩宜乎。”

長子陳紀,遭父喪,哀痛歐血。薊王命人,繪象百城,以勵風俗。並於陵前,下詔:“國難當頭,時不我與。雖逢國殤,當奪情處之。博士祭酒等,家門諸子,皆奉國守孝,不去官職。”

“臣等,遵命。”陳紀等,涕淚下拜。

“奉國守孝”遂成典故。後爲大漢名臣,歷代沿襲。

生死交替,本是人之常情。然得聞薊王已醒,陳寔含笑九泉。亦成君臣佳話。

恨不能如文範先生。乃成歷代大儒求之而不可得。

薊王醒必有時。正如薊王言而有信。

洛陽並關東二帝,喜憂參半。

不等文範先生出殯。巫山神女,不告而別。

門人田聖,呈送隨身香囊。言:神女無恙,雲夢再會。

時,巫山神女,幻化成九天玄女,與薊王靈神合一,遂成曠世絕響。薊王畢生,念念不忘。只需入夢,便會與玄女,九天相聚。

巫山雲雨術的最高境界,便是無法割捨的精神羈絆。所謂神交,便是指此。便是楚王,驟失神女,亦“惆悵垂涕,求之至曙”。更何況長情如薊王,悵然若失。

梅雨時節,年下江南。赴雲夢之會。遂成慣例。

正如愛恨情仇,有加減之分。

成長亦如此。是割捨,還是身背。見仁見智。時人多行舍斷離。

唯薊王反其道而行。

乃至和合之風盛行。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1.44 豐取刻與11 佐世之才1.6 王侯之樂130 傭兵公會127 金絲毛毯1.58 金水商肆193 置酒高會129 化戈爲帛1.90 貴不可言117 嫁禍安國162 繩之以法1.57 賞罰未定1.60 接風洗塵1.45 好治不病151 終成眷屬1.63 釘接榫合176 盜書續命134 累世通家1.95 本末倒置1.85 推己及人182 羣仙聚會1.57 指點迷津1.3 貢金補全159 衆星拱辰21 博士披香1.208 殺出重圍1.23 百騎踏營81 忠奸莫辨177 青鳥傳信125 偶露崢嶸1.60 伏波定海120 六宮粉黛1.56 雨夜血染217 上交下讓1.93 花開七朵1.97 鐘鳴漏盡145 無人接盤1.23 投桃報李1.30 一門出仕111 鳴蟬蛻殼1.93 今冬尤寒180 故技重施1.64 連贏三局216 觸類旁通1.55 莫不如此1.2 雞不下蛋1.203 引狼入室1.234 四大氐王174 生死交替196 少年無拘138 漏奪附黨1.60 接風洗塵157 塵埃落定124 上公九命1.67 大明輪船131 衣錦榮歸1.96 百億地產1.80 債臺高築155 萬物之極196 遠古迴響148 三舉鄉黨1.96 海賊圍城140 不可思議51 故國在望1.85 遼東之煮1.45 入園面後1.202 多事之冬1.95 十面埋伏114 太平劫案1.35 南州士首81 投石問路156 薊王子館102 捧日而立112 幣行天下1.68 淮南大捷1.35 南宮一遊1.24 同流合污162 難言之隱120 三英齊發110 羣雄並起197 試兒之禮186 見機行事1.55 只爲薊吏134 天下初平152 烏蓮白卓101 向虎山行10 耿氏製陶1.59 亂我心曲1.73 西林馬場119 時局崩壞1.28 帝王家事145 寡人無情1.96 酒精花露1.262 認賊作父1.30 陣前反水1.96 魂不守舍115 帝王心聲71 如同吹灰1.59 開疆闢土
1.44 豐取刻與11 佐世之才1.6 王侯之樂130 傭兵公會127 金絲毛毯1.58 金水商肆193 置酒高會129 化戈爲帛1.90 貴不可言117 嫁禍安國162 繩之以法1.57 賞罰未定1.60 接風洗塵1.45 好治不病151 終成眷屬1.63 釘接榫合176 盜書續命134 累世通家1.95 本末倒置1.85 推己及人182 羣仙聚會1.57 指點迷津1.3 貢金補全159 衆星拱辰21 博士披香1.208 殺出重圍1.23 百騎踏營81 忠奸莫辨177 青鳥傳信125 偶露崢嶸1.60 伏波定海120 六宮粉黛1.56 雨夜血染217 上交下讓1.93 花開七朵1.97 鐘鳴漏盡145 無人接盤1.23 投桃報李1.30 一門出仕111 鳴蟬蛻殼1.93 今冬尤寒180 故技重施1.64 連贏三局216 觸類旁通1.55 莫不如此1.2 雞不下蛋1.203 引狼入室1.234 四大氐王174 生死交替196 少年無拘138 漏奪附黨1.60 接風洗塵157 塵埃落定124 上公九命1.67 大明輪船131 衣錦榮歸1.96 百億地產1.80 債臺高築155 萬物之極196 遠古迴響148 三舉鄉黨1.96 海賊圍城140 不可思議51 故國在望1.85 遼東之煮1.45 入園面後1.202 多事之冬1.95 十面埋伏114 太平劫案1.35 南州士首81 投石問路156 薊王子館102 捧日而立112 幣行天下1.68 淮南大捷1.35 南宮一遊1.24 同流合污162 難言之隱120 三英齊發110 羣雄並起197 試兒之禮186 見機行事1.55 只爲薊吏134 天下初平152 烏蓮白卓101 向虎山行10 耿氏製陶1.59 亂我心曲1.73 西林馬場119 時局崩壞1.28 帝王家事145 寡人無情1.96 酒精花露1.262 認賊作父1.30 陣前反水1.96 魂不守舍115 帝王心聲71 如同吹灰1.59 開疆闢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