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舉火爲先

“如何?”胡毗色伽二世,居高下問。

“只慮安息,背後一擊。”便有大臣道破隱患。

此言一出,因朝中羣臣,議論紛紛。

說到底,貴霜亦是遊牧立國。其前身,月氏便是諸夏之中,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單從地緣而言,大月氏亦出諸夏。後不斷西遷,一部滯留河湟,融入羌氐,號小月氏。另一支,沿南北絲路,二路出關。北路融入烏孫、康居等國。南路出蔥嶺以西,先滅大夏國,立五部歙侯。稍後貴霜歙侯勢強,取代大月氏。然貴霜等五部歙侯,皆以月氏自居。本質而言,貴霜雖已棄遊牧行國。然其制度,仍未脫出部落聯盟。貴霜“王中之王”,既是部落聯盟首領之意。

此習俗,與東胡各部類似。

話說,百年漢匈戰爭,乃至匈奴王庭分裂。南匈奴內附,北匈奴西遷。時有十萬種落,散佈草原。後併入鮮卑。待鮮卑覆滅,草原各部又融入高車。據此可知,匈奴、鮮卑、高車等,皆種出東胡。語言相通,習俗相近。正如大月氏,與貴霜。

只不過。因立國之初,併入大夏國。又扼絲綢之路,東西文明交匯。且貴霜一代明王,迦膩色伽一世在位時,舉國上下,迅速“身毒化”。貴霜王庭,爲高僧匯萃之地。名僧龍樹、馬鳴、僧伽羅剎等,皆爲貴霜王,座上賓。迦膩色伽本人,信奉大乘佛教。第四次“無遮大會”,亦由其親自主持。佛史稱,迦膩色伽一世,是繼阿育王后,首位大力弘揚佛法之“明王”。大月氏貴霜,亦號佛門“大護法”。

一言蔽之,貴霜雖因絲路流金,富可敵國。然難改遊牧習俗。

正因如此,故胡毗色伽二世,只取北身毒水草豐茂之地。對南部身毒半島,河汊縱橫,溼熱多雨之三登沃壤,嗤之以鼻。

而薊王恰恰相反。一季三登,無比垂涎。

待羣臣噤聲。胡毗色伽二世又道:“西域長史,何所言。”

“西域長史,並未明言。”使者答曰。

“和親可乎?”胡毗色伽二世,必有此意。若與綠洲主人和親。可比秦漢和親。大漢姻親之國,安息豈敢輕舉妄動。

“這……”使者畢竟久居西域,對西域都護府吏治民情,多有所知。這便斟酌答曰:“時,都護府二丞,奉命回國。攜帶夏宮數千佳麗,其中不乏域外各國公主。然至今仍居於薊西長安行宮。未得入薊王后宮。”

“且傳語西域長史,安息之患不解,貴霜無從出兵。”胡毗色伽二世,終歸未曾利慾薰心。

“遵命。”侍者不敢怠慢,稍作休息,即刻折返。

正當貴霜使者,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返回西域時。

西域大使館,夏宮。

西域少史,領它乾令韋端,攜它乾丞楊阜,接見域外使團。

“北烏伊列使,拜見上官。”來者,正是西逃北匈奴殘部所立北烏伊列國使。

北烏伊列國,乃由北匈奴伊蠡王部、呼衍王部並北單于殘部,西遷奄蔡國東境所共立。“烏伊列”即爲“伊列國”,因境內伊列水(伊犁河)得名。《漢書·陳湯傳》載,匈奴郅支單于如得烏孫、大宛兩國,便會“北擊伊列,西取安息”,既此。今已爲康居所滅。“北烏伊列”,言指西遁後,於康居北境,羈縻屬國奄蔡,再立。

“貴使出自何部?”韋端笑問。

“下臣,乃出伊蠡王部。”北烏伊列使恭敬作答。

“貴使當知,康居王已舉國內附。獻郅支城與都護府。康居國中,郅支各部大人,皆遷入城中安居。爲都護府民。”韋端言道。

“回稟上官,郅支諸事,下臣已知。”北烏伊列使,倍加恭順。

“同出北匈奴,漢匈世代和親,本是一家。我主亦不欲見,北匈奴亡國滅種。”韋端告知詳情:“今,貴使傳檄而至,我主當心甚慰之。”

聞此言,北烏伊列使,稍得心安:“下臣,感恩不盡。”

“今國中各部,有民幾何?”韋端代主而問。

“控弦一萬,老弱五萬餘。”北烏伊列使,不敢隱瞞。

“舉族竟不足十萬。”韋端不禁慨嘆。控弦之士,是否足萬,亦未可知。許,不過寥寥數千騎。不料北匈奴,亦有今日。

聞此嘆,北烏伊列使,雖不置一語。然眼中哀傷,斷難遮掩。誰又能想到,再經二百年休養生息,北烏伊列一路西征,吞併沿途諸國。直抵羅馬邊牆。匈奴王阿提拉,號稱“上帝之鞭”。

“我主有意,發郅支城中各部兵馬,‘西取安息’。不知貴國,可願同行。”韋端終道破天機。

“莫非,王上傳檄,乃爲西征?”北烏伊列使,一閃利芒。

被韋端並楊阜,悉數入眼。二人相視而笑:“此乃英雄也。”

北烏伊列使,見身份被窺破,亦不遮掩。這便實言相告:“不瞞上官,下臣便是伊蠡(lù lí)。”

“原是伊蠡王當面。”韋端以禮相待:“請上座。”

“不敢。”伊蠡王恭順依舊:“安息乃強國,控弦之士,不下數十萬。僅憑郅支城中兵馬,如何‘西取安息’?”

“西取,乃爲寇也。”韋端實言相告。

“莫非,王上非取安息,乃另有所圖。”伊蠡王頗有主見。

“然也。”韋端言道:“郅支各部先行,若戰敗,康居必出援軍。稍後大小烏孫,亦會裹入其中。諸國聯軍,當不下十萬兵馬。遂成野火燎原。然唯一所缺,便是舉火之人。”

“‘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伊蠡王出口成章:“王上若不取安息,當出蔥嶺,以攻貴霜。”

198 千帆競發1.24 君前披香19 樓桑諸技108 與王共治1.28 奇貨可居1.40 重整旗鼓15 正視己心1.98 尾大不掉153 以身擋箭51 以命填河1.82 倉樓藏秘1.6 長轡遠馭174 人間巨物180 一罪足矣139 不爭正妻192 兵進隴關1.72 天國之味1.58 後會無期189 開立幕府141 曲水流觴1.240 聽風即雨1.90 蒼天已死123 溫泉別館1.7 酈城大建146 大而化之155 六神無主141 人間正道1.53 前朝舊事165 動則滅國146 何須十年185 諸王稱臣137 我有三策1.74 畫地作餅71 各路神仙1.275 天下正色216 五射之術169 先登陷陳141 以一濟全104 靡麗妖風1.62 風月常新1.43 樓桑特產1.87 富貴同享1.88 暗流涌動174 去蕪存菁19 樓桑諸技1.52 家恨國仇1.34 恩同再造1.3 夜宿烏林197 笑林始祖1.4 買一饒一193 應運而生1.2 西邸驚變1.74 黃金臺上1.79 牽發而動1.94 人情冷暖114 一州之地195 薊王登朝106 百般不利196 遠古迴響168 無法拒絕135 抱火寢薪136 借刀殺人1.9 牛刀小試102 自薦枕蓆149 白駒過隙181 呂布入陳1.89 文昭武興149 聖上好驢106 偷天換日1.239 神泉秀水1.74 部貴五宗196 三方推演1.5 重操舊業163 佛道先後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9 遊麟可用1.97 以自爲方121 書生意氣143 未戰先亂148 附內而生16 破敵爲先1.67 莫測禍福14 各奔東西1.73 何須殺人1.63 仰吞北斗1.40 有心無力142 斷不可棄1.89 牽招一怒1.88 二賊授首175 京兆三休113 冰釋前嫌154 數年之期1.37 魚龍漫衍15 各有算計1.257 美事將近192 夫子之牆12 再見恩師1.48 權驅寰宇102 腰牌傍身16 乾坤倒懸
198 千帆競發1.24 君前披香19 樓桑諸技108 與王共治1.28 奇貨可居1.40 重整旗鼓15 正視己心1.98 尾大不掉153 以身擋箭51 以命填河1.82 倉樓藏秘1.6 長轡遠馭174 人間巨物180 一罪足矣139 不爭正妻192 兵進隴關1.72 天國之味1.58 後會無期189 開立幕府141 曲水流觴1.240 聽風即雨1.90 蒼天已死123 溫泉別館1.7 酈城大建146 大而化之155 六神無主141 人間正道1.53 前朝舊事165 動則滅國146 何須十年185 諸王稱臣137 我有三策1.74 畫地作餅71 各路神仙1.275 天下正色216 五射之術169 先登陷陳141 以一濟全104 靡麗妖風1.62 風月常新1.43 樓桑特產1.87 富貴同享1.88 暗流涌動174 去蕪存菁19 樓桑諸技1.52 家恨國仇1.34 恩同再造1.3 夜宿烏林197 笑林始祖1.4 買一饒一193 應運而生1.2 西邸驚變1.74 黃金臺上1.79 牽發而動1.94 人情冷暖114 一州之地195 薊王登朝106 百般不利196 遠古迴響168 無法拒絕135 抱火寢薪136 借刀殺人1.9 牛刀小試102 自薦枕蓆149 白駒過隙181 呂布入陳1.89 文昭武興149 聖上好驢106 偷天換日1.239 神泉秀水1.74 部貴五宗196 三方推演1.5 重操舊業163 佛道先後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9 遊麟可用1.97 以自爲方121 書生意氣143 未戰先亂148 附內而生16 破敵爲先1.67 莫測禍福14 各奔東西1.73 何須殺人1.63 仰吞北斗1.40 有心無力142 斷不可棄1.89 牽招一怒1.88 二賊授首175 京兆三休113 冰釋前嫌154 數年之期1.37 魚龍漫衍15 各有算計1.257 美事將近192 夫子之牆12 再見恩師1.48 權驅寰宇102 腰牌傍身16 乾坤倒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