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蛛絲馬跡

濯龍園,華雲號。

車駕出西園。大將軍何進,馬不停蹄。這便趕來與皇后相見。

聽何進備說前事,何後自簾後言道:“此事有幾分把握。”

“尚未知也。”大將軍如實相告:“然可以確信,陛下此次北巡,必事出有因。”

“莫非真與薊王相關。”若論最知陛下者,非皇后莫屬。陛下向來謹小慎微。若非茲事體大,又豈肯輕易涉險。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大將軍何進,恭聲答道。話裡話外,皆透着股破釜沉舟的凜冽殺氣。

“何至於此……”心念至此,何後便又試問道:“大將軍以爲,此事該當如何。”

“順勢而爲,靜觀其變。”何進口出八字箴言。端是滴水不漏。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何後叮囑道:“如大將軍所言,一切當順勢而爲,切莫強求。”

“喏。”得何後暗許,何進臉上猙獰畢露,又一閃而逝。終歸是屠戶出身。論無喜無悲,深藏不露,還欠些火候。

被何後悉數看在眼中。畢竟是自家兄弟,何後忍不住勸道:“宗室與外戚,手心手背。和則兩利,鬥則兩害。大將軍若無必勝之把握,當以和爲貴。”

“皇后之言。臣,字字銘記肺腑。”大將軍再拜而出。

目送其離去,何後不由得一聲嘆息。

皇后與大將軍,雖然同屬於外戚陣營。事實上所求,並非全然相同。皇后最大的訴求是,皇長子能繼承皇位。

大將軍的野望是,有朝一日能權傾天下。

對皇后而言。只需能確皇長子能繼承大統。究竟是誰鼎力輔佐,並不重要。

正如那日在輔漢大將軍牀前所言。字字句句皆是發自肺腑。大將軍何進,勢必不能與宦官共存。一旦權傾朝野,剷除內患便是當務之急。一旦行事不密,身死族滅。皇后所能倚仗之人,只剩下薊王劉備。

正因如此。何後才兩頭下注。一日之間,前後兩地。在大將軍牀前,在薊王榻間。兩段看似“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投機之語,其實皆是肺腑之言。

正如先前勸大將軍何進。

何後亦無從知曉。究竟誰纔是最後的勝利者。在一切未能分出生死,塵埃亦未落定之前。兩頭下注,自是必然。

換言之。只需能輔保皇長子繼承皇位。無論大將軍與薊王,誰是最終的勝利者。何後都能接受。

“必有我主身邊近臣,通風報信。”賈文和一語中的。

百忙中,被賈詡喚回。左丞荀攸輕輕頷首:“怕也只能如此了。料想,其人必深知我主底細。又手握確鑿證據。才能令陛下生疑。”

“此,便是我百思不得其解之處。”賈詡搖頭道:“究竟是何人,能對我主如此知根知底。且有足夠分量。能讓陛下無端見疑。”

“切莫胡思亂想。爲今之計,當速告知主公。”荀攸言道。

“不可。”賈詡斷然搖頭:“所謂此地無銀三百兩。我主全然不知,不做防備。一切舉止應對,皆發自於本心。此毒計不攻自破。若心有顧慮,舉止瞻前顧後,應對顧此失彼。反而不美。”

荀攸言道:“右丞言之有理,然亦不能讓我主全無防備。或可將其中厲害,告知一人。以爲萬全之策。”

“告知何人?”賈詡問道。六大謀主皆不在薊王身邊。還有誰人能足以勝任。

荀攸言道:“左國令,士異。”

略作思量,賈詡欣然點頭:“可也。”

便由荀攸執筆,將內中情形娓娓道來。六百里加急,密送薊國。

所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但凡有一絲蛛絲馬跡。甚至是空穴來風。智多近妖者如賈詡,便會瞬間覺察到端倪。而後再順藤摸瓜,揭開冰山一角。將整個見不得光的陰謀詭計,暴露在烈陽之下。

月末大朝。

百官列席,薊王身披冕服,隆重登場。

左國令士異,奉詔誦讀:

“封趙商爲北平長,秩三百石,‘銅印黑綬’。另賜銅錢五萬,蜀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馬軺車一輛。”

“臣,領命。”

“封王經爲夕陽長,秩三百石,‘銅印黑綬’。另賜銅錢五萬,蜀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馬軺車一輛。”

“臣,領命。”

“封任嘏爲昌城長,秩三百石,‘銅印黑綬’。另賜銅錢五萬,蜀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馬軺車一輛。”

“臣,領命。”

“封張逸爲驪城長,秩三百石,‘銅印黑綬’。另賜銅錢五萬,蜀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馬軺車一輛。”

“臣,領命。”

“封劉琰爲絫縣長,秩三百石,‘銅印黑綬’。另賜銅錢五萬,蜀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馬軺車一輛。”

“臣,領命。”

“封程秉爲沓氏長,秩三百石,‘銅印黑綬’。另賜銅錢五萬,蜀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馬軺車一輛。”

“臣,領命。”

“封郗慮爲金州長,秩三百石,‘銅印黑綬’。另賜銅錢五萬,蜀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馬軺車一輛。”

“臣,領命。”

“封許慈爲濟州長,秩三百石,‘銅印黑綬’。另賜銅錢五萬,蜀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馬軺車一輛。”

“臣,領命。”

雖早聞風傳。然當鄭玄門內十賢,皆三百石長吏出仕,更有孫乾違薊王近臣。國淵得享千石俸祿。

滿朝文武,亦不由驚呼出聲。

俯看羣臣,薊王又叮囑道:“六縣新附,民心尚未安定,尤其是東部諸縣,四十萬扶余南下,野性未馴,切莫等閒視之。”

“臣等,遵命。”東部縣長,齊聲下拜。

“金州縣,今雖只有一座海港。然地勢優越,航運便利。只需悉心經營,不出數載,當爲薊國海運之良港。切莫妄自菲薄,以爲厚此薄彼。”

“臣,豈敢。”金州長郗慮,肅容下拜。

“濟州港孤懸在外,非我大漢疆土。名爲一座港口,實則坐擁一縣之地。島上已有五萬三韓青壯,若能將島夷悉數馴化,自成一縣亦非難事。明庭任重而道遠。”

“主公之言,當字字銘記肺腑。”許慈再拜。

劉備已把話說得很明白。此去並非讓他做一港之長。而是讓他去開拓一縣之地。

以一港,定一縣。

1.293 處士橫議143 三釁三浴1.87 長樂未央1.96 魂不守舍164 追本溯源1.25 百鳥朝凰151 終破鄴城147 河漢無極188 舉火爲先1.75 坐問因果119 衆星拱鬥1.28 豎子成名102 平波水砦133 侵掠如火180 烏程白虎101 管中窺豹134 累世通家199 失之交臂109 黑山飛燕31 直搗敵巢179 瑞輪蓂莢109 原形畢露136 和親之禮1.35 南宮一遊117 水淹三軍174 以謝天地51 以尹天下194 利令智昏91 英雄同契146 漢宮女主1.60 楛矢貫隼1.43 白馬楊氏1.88 立象林苑1.65 三歲見老128 魚遊燋釜141 投水而舂1.208 命不該絕134 天下初平199 失之交臂188 風聞奏事165 政均法平21 三人成虎140 懷利相接1.90 班師回國1 十里少年161 漢祚復興1.200 終破隴關148 輕雲閉月1.40 火雲如燒10 耿氏製陶1.245 天下樓桑1.58 割發代首13 藥入病走1.28 帝王家事109 原形畢露1.78 顧全大局1.75 永不更迭1.247 櫟陽雨金140 青雲之志1.65 西羌兵諫128 揮金僚朋124 成王敗寇1.282 不擇手段166 勝者爲王1.36 計中之計1.79 撤村並邑71 如同吹灰195 回京在即1.23 督亢城倉1.48 微觀天下1.52 洛陽金市162 繩之以法184 南巡于闐10 大夢初醒148 輕雲閉月126 名公之胄120 四面合圍1.89 未改初心150 機關算盡1.42 變置社稷188 風聞奏事1.56 鮮活人聲61 怒其不爭111 鳴蟬蛻殼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9 樓桑諸技231 司馬爭先101 東走西顧1.66 甕中捉鱉1.57 賞罰未定1.53 馳名中外1.70 青徐流民1.85 九九歸原1.75 一錢太守1.73 西林馬場1.34 牛刀割雞1.34 無法交換162 物我兩忘51 提頭之難1.39 火雨焚城
1.293 處士橫議143 三釁三浴1.87 長樂未央1.96 魂不守舍164 追本溯源1.25 百鳥朝凰151 終破鄴城147 河漢無極188 舉火爲先1.75 坐問因果119 衆星拱鬥1.28 豎子成名102 平波水砦133 侵掠如火180 烏程白虎101 管中窺豹134 累世通家199 失之交臂109 黑山飛燕31 直搗敵巢179 瑞輪蓂莢109 原形畢露136 和親之禮1.35 南宮一遊117 水淹三軍174 以謝天地51 以尹天下194 利令智昏91 英雄同契146 漢宮女主1.60 楛矢貫隼1.43 白馬楊氏1.88 立象林苑1.65 三歲見老128 魚遊燋釜141 投水而舂1.208 命不該絕134 天下初平199 失之交臂188 風聞奏事165 政均法平21 三人成虎140 懷利相接1.90 班師回國1 十里少年161 漢祚復興1.200 終破隴關148 輕雲閉月1.40 火雲如燒10 耿氏製陶1.245 天下樓桑1.58 割發代首13 藥入病走1.28 帝王家事109 原形畢露1.78 顧全大局1.75 永不更迭1.247 櫟陽雨金140 青雲之志1.65 西羌兵諫128 揮金僚朋124 成王敗寇1.282 不擇手段166 勝者爲王1.36 計中之計1.79 撤村並邑71 如同吹灰195 回京在即1.23 督亢城倉1.48 微觀天下1.52 洛陽金市162 繩之以法184 南巡于闐10 大夢初醒148 輕雲閉月126 名公之胄120 四面合圍1.89 未改初心150 機關算盡1.42 變置社稷188 風聞奏事1.56 鮮活人聲61 怒其不爭111 鳴蟬蛻殼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9 樓桑諸技231 司馬爭先101 東走西顧1.66 甕中捉鱉1.57 賞罰未定1.53 馳名中外1.70 青徐流民1.85 九九歸原1.75 一錢太守1.73 西林馬場1.34 牛刀割雞1.34 無法交換162 物我兩忘51 提頭之難1.39 火雨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