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來去相宜

少帝假扮史道人,暗中聯絡羣雄,一舉剪除二戚之患。

洛陽已人盡皆知。

拍手稱快者衆,扼腕嘆息者亦有不少。終歸是“有人恨,有人憐”。薊王遠遁,二戚倒臺,三宮帝后失勢。少府尚不及弱冠,便已獨攬大權。少年天子,兩漢四百年,絕無僅有。然名義上,還是竇太后垂簾監國。

誠如先帝所言,天下十分,漢室三分。

朝政多由三公九卿,並三獨坐等朝中重臣操辦。少帝只需發號施令,至於過程,自可不必追問。薊王輔政時,徵闢天下英才填充朝堂。少帝掌權後,悉數官復原職。再加蕭規曹隨,延續薊王治國之策。短期之內,自不會有失。

更何況,還有諸如盧司空、黨魁等,大賢當朝。顧問應對,少帝言聽計從,亦可保朝政無失。遠比二戚擅權時,互相傾軋,因私廢公,要好上許多。

然兩漢四百年,有太多突發宮廷大案。凡黃門式微,必有外戚專權。凡外戚失勢,必有帝后憂懼而亡。無有例外。

換言之。少帝剪除二戚及其黨羽。待穩坐大位,必剷除異己。尤其威脅帝位之王美人貴子,何太后麟子,關東合肥侯等。諸如此類。

心念至此,程環言道:“既是盟友,當坦誠相待。不瞞安公子。前日府中有園夫紅人,突然發難。欲行刺太皇。雖被我等誅滅,然卻着實驚險。”

“何人行刺。”安素忙問。按理說,竇太后孤家寡人,又是薊王所立。無慾無求,何來行刺。

“乃史門弟子。”程璇答曰。

“聞史子眇亡故,其婦被少帝接入宮中奉養。門內子弟,散佈洛陽街巷。雖俱不知名,卻各有神通。”安素亦有耳聞。

“史道人精於‘攝魂術’。放眼京師,何人能敵。”憶史門弟子以死相搏,程環仍心驚不已。

不料安素卻道:“時下確有一人,能破攝魂。”

“何人?”二姐妹異口同聲。

“白馬寺‘康阿祗梨(師)巨’。”安素答曰。

“可是康居國佛門大師,康巨。”程環亦識得此人。

“正是。”安素輕輕頷首。

康巨,本爲西域康居國人。先帝初年,隻身赴洛,入白馬寺。親譯《問地獄事經》。“言直理旨(質),不加潤飾”。時有“慧學”之美譽。乃白馬寺中有名高僧。俗稱“康僧巨”。

先前,安世高坐化。便由其主持火葬,並親手將安世高舍利,贈於劉備。時安世高弟子,南陽韓林、潁川皮業、會稽陳慧,皆外出佈道,不在京中。安世高有感於陽壽已盡,隻身返京,見過劉備後,安然辭世。這才引出其後種種恩怨糾葛。乃至介入佛道相爭。

一言蔽之,與佛有緣。至於是善緣還是孽緣,尚不得而知。

“傳聞康巨神遊‘泥犁耶(地獄)’。斷善惡,除妖魔。有大神通。”程環喜道:“若能請動這尊大佛,區區史門弟子,何足爲懼。”

許,康巨便是初代地藏。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便由其始。

“如此,你我三人各自行事。”安素已有定計:“我入宮接應太皇。有勞二位,助康大師抵禦史門弟子。”

“可也。”程環鄭重頓首。程環與程璇,一人曾爲司徒劉郃妾。一人曾爲司隸校尉陽球小妻。與先帝食母,遠遁南陽之程中大夫,皆是程璜養女死士。身兼旁門左道,不可小覷。

安素自不用說。身兼佛道二家所長。消息靈通,人脈廣博。行走禁中上下,洛陽內外,如魚得水。如曹節、程璜所設身後之謀。三女皆有大用。

三人定計,各自行事。臨行前,程環忽問:“聞尚書令生前,慾女嫁薊王。不知然否?”

“然也。”安素美眸生煙:“永樂宮黃門私下告知,董太皇不日當賜婚。”

程環眸生豔羨:“天下板蕩,洛陽將變。能得薊王庇護,尚書令當可含笑九泉。”

安素答曰:“待事成,你我三人,助二位太皇同去薊國如何?”

“一言爲定。”程環、程璇,異口同聲。

目送安素離開。程璇遂問:“長姐爲何不去南陽,投奔小妹。”

“合肥侯必敗。若薊王兵發河南。有你我再側,當力保小妹母子平安。”程環言道。

“原來如此。”程璇這便嘆道:“長姐所思周全,妹不及也。”

“然能否如願,唯天地可知。”程環眼中憂色,一閃而逝。

南宮,永樂宮。

“奴婢叩見太皇。”黃門令左豐,奉命前來。

“少令免禮。”董太皇開門見山:“尚書令生前,欲將養女安素,並甥馮氏,許配薊王。後薊王因故就國,尚書令亡故。此事便未及成行。今薊王無恙,尚書令喪期已過。不可再拖,宜早爲之。”

薊王無小事。

左豐豈敢怠慢:“太皇所言極是。然不知,當如何施爲?”言下之意,是命薊王上京,還是送嫁薊國。

“天下板蕩,關東逆亂。河洛水道,常有南陽舟船出沒。若送嫁途中,爲賊人所掠。豈非不美。朕以爲,宜當請薊王回朝。”董太皇言之有理。

左豐心領神會。

誠如先前董太皇嫁皇甫規霜妻馬氏,行一石二鳥之計也。

馬氏天生秀媚,諳“禮儀之道”,擅“隸書之筆”,知“書上之意”。性貞烈,不懼權貴。被後世敬稱“禮宗”。號“皇甫聖母”。自是良配乃其一。

待薊國臨朝,二戚收斂,百官肅然。尊卑有序,君臣有別。撥亂反正。折足覆餗之危,迎刃而解。潑天大禍,消弭於無形乃其二也。

正如眼前這般。

薊王上表,少帝不爲所動。正因欲獨攬大權。故二戚被俘,三宮帝后岌岌可危。若薊王藉故上洛,三足烏泊入陽港水砦。洛陽朝堂,必有新氣象。

只是,故技重施。少帝肯乎?

左豐斟酌答曰:“待奴婢稟報陛下,再來回稟太皇。”

“少令速去速回。”董太皇微微一笑。頗多雲淡風輕。

“喏。”左豐不敢怠慢,這便奔赴玉堂殿通稟。

“尚書令養女,乃左中郎將紅顏知己。”少帝亦有耳聞:“‘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容’。薊王大病初癒,不宜輕動。且去回稟太皇,宜當送嫁薊國。”

左豐心中一黯,然面上無悲:“喏。”

141 以一濟全1.89 終得圓滿1.26 循跡追兇161 漢祚復興109 多管齊下193 少不言愁1.94 此生足矣12 何方妖孽111 隴右鮮卑158 含笑九泉13 敲山震虎158 天下嚥喉192 漢矛無纓119 匡弼輔正31 直搗敵巢1.53 驚濤暗涌1.22 天下機關106 萬民飢流173 合浦珠還160 能者居之1.42 劉備四友1.204 猶樂思沛157 江淮上甲1.92 多子多福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104 靡麗妖風184 南巡于闐166 囈語少年108 同舟共販186 氾濫成災194 天下共疾1.83 蓋世英雄1.96 海賊圍城122 溫室藥圃148 如期而至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252 花期正盛159 威震西域1.50 試釘馬掌19 同胞兄弟142 道破天機1.40 洛陽酒家1.37 菟園遊獵137 和氣生財1.55 安得猛士1 羣雄上洛1.68 女王之牙13 藥入病走119 衆星拱鬥1.285 共分天下1.70 佛道之爭155 瞞天過海1.86 摒除破綻145 貴麟二子1.296 可甘人下1.37 鰲頭獨佔193 順天行事1.242 兵棋演武1.249 唱罷登場142 各有心機120 三方妥協1.54 薊國四師106 羌胡合流134 君何所求181 臨時改意213 橫空出世1.63 築城爲先1.75 金闕在望51 故國在望1.42 撐犁孤塗1.49 銷金洞窟154 數年之期1.22 天下殘局1.287 悉誅涼人1.80 債臺高築1.38 爲國除賊1.230 面目全非123 同憂相救1.34 先禮後兵117 嫁禍安國231 潛龍勿用165 政均法平1.49 和則增壽1.69 父子同升1.55 安得猛士1.29 負荊請罪15 愛恨入土186 氾濫成災1.49 和則增壽10 時機未至1.43 予取予求147 雙食君俸151 董卓擲戟1.68 女王之牙61 時不我待1.68 以和爲貴102 腰牌傍身192 共赴巫山219 西林少年192 漢矛無纓
141 以一濟全1.89 終得圓滿1.26 循跡追兇161 漢祚復興109 多管齊下193 少不言愁1.94 此生足矣12 何方妖孽111 隴右鮮卑158 含笑九泉13 敲山震虎158 天下嚥喉192 漢矛無纓119 匡弼輔正31 直搗敵巢1.53 驚濤暗涌1.22 天下機關106 萬民飢流173 合浦珠還160 能者居之1.42 劉備四友1.204 猶樂思沛157 江淮上甲1.92 多子多福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104 靡麗妖風184 南巡于闐166 囈語少年108 同舟共販186 氾濫成災194 天下共疾1.83 蓋世英雄1.96 海賊圍城122 溫室藥圃148 如期而至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252 花期正盛159 威震西域1.50 試釘馬掌19 同胞兄弟142 道破天機1.40 洛陽酒家1.37 菟園遊獵137 和氣生財1.55 安得猛士1 羣雄上洛1.68 女王之牙13 藥入病走119 衆星拱鬥1.285 共分天下1.70 佛道之爭155 瞞天過海1.86 摒除破綻145 貴麟二子1.296 可甘人下1.37 鰲頭獨佔193 順天行事1.242 兵棋演武1.249 唱罷登場142 各有心機120 三方妥協1.54 薊國四師106 羌胡合流134 君何所求181 臨時改意213 橫空出世1.63 築城爲先1.75 金闕在望51 故國在望1.42 撐犁孤塗1.49 銷金洞窟154 數年之期1.22 天下殘局1.287 悉誅涼人1.80 債臺高築1.38 爲國除賊1.230 面目全非123 同憂相救1.34 先禮後兵117 嫁禍安國231 潛龍勿用165 政均法平1.49 和則增壽1.69 父子同升1.55 安得猛士1.29 負荊請罪15 愛恨入土186 氾濫成災1.49 和則增壽10 時機未至1.43 予取予求147 雙食君俸151 董卓擲戟1.68 女王之牙61 時不我待1.68 以和爲貴102 腰牌傍身192 共赴巫山219 西林少年192 漢矛無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