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匹夫無罪

中軍大帳。

傳國玉璽,居中安放。

帳中心腹,屏氣凝神。

徐盛、宋謙、董襲、賀齊,久隨孫堅,南征北戰,忠心不二。長子孫策,更無須避諱。

“阿父,當做何爲?”孫策畢竟年少。見孫堅久坐無言,這便出聲相問。

“諺曰:‘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孫堅吐氣開聲:“此物與我等,有害無益。斷不可私藏。”

徐盛言道:“將軍所言極是。匹夫懷璧,猶曰有罪,況此物哉!卑下竊以爲,宜當呈送天子座前。不可滯於我手。”

孫策皺眉道:“天子出奔兗州,如何呈送。”

賀齊進言:“何不轉呈薊王。”

孫策又道:“我等俸主壽春,豈可私通河北。若此事外泄,必爲盟主所惡。且京中傳聞,薊王欲易縣爲京,扶立阿斗登基。若將傳國玉璽,轉送薊王,恐令傳聞成真。叔侄之爭,變數又生。”言下之意,空穴來風,事出有因。薊王既有扶立阿斗之意,再得傳國玉璽。天時、地利、人和齊聚,此事成矣。

孫堅亦醒悟:“此物,恐陷玄德於不義。”

“阿父明見。”孫策抱拳入列。

“諸位,意下如何。”孫堅又道。

董襲甕聲答曰:“將軍何不,先行收下。假以時日,再做定奪。”

“也罷。”急切間,孫堅亦無良策。先妥善收藏,待覓得良機,再交不遲。

一夜無話。

翌日。

陛下泛舟出遊,不知所蹤。不等日落,已遍傳京師。乃至於北宮大火,竟無人顧及。洛陽百姓,奔走哭號。驚慌失措,可想而知。皆棄家而走,擁入函園。

北軍大營,張濟等人,後知後覺。所謂“月黑風高,殺人放火”。

本以爲,昨夜大火,乃袁紹見張濟不知進退,盟約難成。故使孫堅縱火示威。於是乎,張濟勒令營衆,謹守營盤,枕戈待旦。不料竟是曹孟德緩兵之計。暗中接應天子華雲號,順下大河,遷都兗州。

洛陽已成廢都。

稍後又聞,袁紹拔營。東郭粟市,糧草皆空。張濟幡然醒悟,如墜冰窟。

大勢去矣。

按先前盤算。

先共約平分天下,再合兵一處,迫董侯禪位。而後各稱皇、帝,坐穩江山。名正而言順。號令羣雄,合縱連橫。終有一日,勝負可分。江山一統。

不料董侯遠遁,無從禪位。不合禮法,缺少儀軌。儀制不成而事無成。

前功盡棄,張濟枯坐無言。史侯來時,竟也無動於衷。

“爲今之計,該當如何。”史侯先問。

張濟悠悠回神:“臣,不可知也。”

“二弟遠遁,再無掣肘。不日薊王大軍將至。何去何從,將軍當速決。”史侯心中挫敗,可想而知。

“臣……”張濟動了動嘴角,卻一言難盡。

“洛陽已成死地。”史侯亦無計可施:“然天下之大,已無路可歸。”

“長安可乎?”張濟忽問。

“京兆尹劉陶,素與薊王交厚。自赴任,便大肆修繕前漢宮廷。年年不綴。其人號‘酒雄’。會賓客大宴,喜辭賦助興。字裡行間,常見‘漢室三興,天下太平’。”史侯言道:“長安,乃爲薊王重築也。”

“這可如何是好。”張濟嘆道。

“報,治書御史劉誕,營外求見。”便在此時,忽有心腹來報。

“劉誕?”史侯似有耳聞。

張濟答曰:“乃益州刺史,劉焉次子。”

“哦?”史侯心中一動:“將軍,不妨一見。”

“遵命。”張濟略作思量,亦有所悟。

待史侯避入內室。張濟遂召來相見。

“拜見張廷尉。”便有一人,長揖入內。

“御史所爲何來?”畢竟同殿爲臣。且劉誕又出身宗室,其父劉焉,曾居宗正、太常等要職,外放益州,亦是封疆大吏。故頗有往來。

“特來爲廷尉解困。”劉誕直言相告。

“御史莫非,受人所託。”張濟不置可否。

“然也。”劉誕亦無隱藏;“乃奉父命,請廷尉入巴蜀。共謀大事。”

“劉使君何意?”張濟心有所動。益州號天府之國。民生安定,百姓富足。雖偶有賊亂,多不成氣候。且趁中原大亂,南陽、三輔一帶,有流民數萬戶,西入益州。劉焉悉數收編,號“東州兵”。年前上計,天下郡國,或奔洛陽,或赴壽春。唯益州,因米賊作亂,截斷交通,斬殺漢使,而按兵不動。

“敢問廷尉,王上何在?”劉誕不答反問。

見張濟眼中一閃戾芒,劉誕又道:“廷尉且安。卑下此來,絕無惡意。”

“朕,在此。”不等張濟答話,史侯已自出內室。

“拜見王上。”二人急忙起身行禮。

“二位免禮。”史侯笑問:“朕之行蹤,御史何以知之。”

劉誕答曰:“帳中主位空懸,廷尉側坐。下臣,如何能不知。”

“御史真乃足智之士也。”史侯笑贊。

各自落座。

史侯先言:“御史既代父前來,何不明言。”

“喏。”劉誕答曰:“阿父欲迎王上,漢中稱帝。”

“嘶——”史侯焉能不心動。

先聲奪人,劉誕又娓娓道來:“漢中‘杜褒斜之險,東下漢水以窺秦地,南順江流以震荊揚’,故‘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取其地,足以廣國;得其財,足以富民’。高祖以漢中爲基,立四百年煌煌天漢,既‘漢中開漢業’也。”

“聞漢中,今爲五斗米師張魯所據。”張濟言道。

“然也。”劉誕亦不做隱瞞:“烏合之衆,不足爲慮。廷尉麾下數萬西涼兵馬,此入巴蜀,當一戰而勝之。”

“此計,何人所獻。”史侯忽問。

“王上,何以知之?”劉誕反倒驚疑。

“如御史所言。米賊猖獗,截斷交通。京中之事,劉益州如何速知?”

“王上明見。”劉誕這便道破天機:“乃下臣至交好友,黨魁門徒景子瞻,面授機宜。”

“不料黨魁身後,還有高才。”史侯這便心安。黨魁因王允而死,景顧自不會投靠董侯。若能爲我所用,當大有裨益。

心念至此,史侯遂正色道:“願聞其詳。”

16 乾坤倒懸1.84 百工居肆174 變俗易教1.68 以和爲貴197 仙人指路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91 不脛而走1.2 燕燕于歸1.252 長城自毀195 名門大姓185 董卓無文146 心中有愛110 逐鹿之利120 三英齊發175 綠洲熔爐121 非此即彼132 七海雄心13 敲山震虎135 四時充美1.88 藩強朝弱119 單刀直入162 物我兩忘175 茱萸託思130 鮮卑寇邊1.4 四平八穩145 督亢秋成102 自薦枕蓆1.99 北疆來人121 上下勠力1.37 菟園遊獵1.34 庸人自擾1.45 生死大敵1.58 睚眥必報1.74 黃金臺上173 王取幾何1.89 終得圓滿219 西林少年139 與民爲伍1.36 再見太后1.88 母行子效1.73 死無對證11 豔后無忌1.37 魚目混珠169 白玉之精1.295 求仁得仁71 戲送大禮141 父子十祿133 歸期已定151 君臣之約130 海內狂徒122 左伯皮紙191 天下雄兵14 一龍仕主17 廢長立賢102 捧日而立105 胡口奪食1.47 丹陽勁卒186 三方勢力1.50 百官承式1.5 空穴來風166 秦薊之好147 昏夜奔襲1.206 饔飧不濟166 大材小用291 無能之輩110 門下五吏158 常山之蛇10 時機未至193 事不過三189 天降大任1.45 入園面後1.59 亂我心曲1.60 權重秩卑1.85 得隴望蜀1.35 暴虎馮河21 三人成虎105 足可稱道1.96 酒精花露1.78 四海英雄1.200 推賢讓能1.28 挹婁廬士14 步步生蓮1.32 一線生機1.87 性命相托149 刀山劍樹105 未來可期1.9 修繕祖宅142 道破天機第2083章 1.272 殺得性起1.244 薊國民貴19 樓桑諸技1.32 循路而進1.278 殭屍自照124 大器免成16 白馬公孫1.78 城上金烏1.90 蒼天已死1.59 大興土木19 人不渡己1.96 酒精花露
16 乾坤倒懸1.84 百工居肆174 變俗易教1.68 以和爲貴197 仙人指路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91 不脛而走1.2 燕燕于歸1.252 長城自毀195 名門大姓185 董卓無文146 心中有愛110 逐鹿之利120 三英齊發175 綠洲熔爐121 非此即彼132 七海雄心13 敲山震虎135 四時充美1.88 藩強朝弱119 單刀直入162 物我兩忘175 茱萸託思130 鮮卑寇邊1.4 四平八穩145 督亢秋成102 自薦枕蓆1.99 北疆來人121 上下勠力1.37 菟園遊獵1.34 庸人自擾1.45 生死大敵1.58 睚眥必報1.74 黃金臺上173 王取幾何1.89 終得圓滿219 西林少年139 與民爲伍1.36 再見太后1.88 母行子效1.73 死無對證11 豔后無忌1.37 魚目混珠169 白玉之精1.295 求仁得仁71 戲送大禮141 父子十祿133 歸期已定151 君臣之約130 海內狂徒122 左伯皮紙191 天下雄兵14 一龍仕主17 廢長立賢102 捧日而立105 胡口奪食1.47 丹陽勁卒186 三方勢力1.50 百官承式1.5 空穴來風166 秦薊之好147 昏夜奔襲1.206 饔飧不濟166 大材小用291 無能之輩110 門下五吏158 常山之蛇10 時機未至193 事不過三189 天降大任1.45 入園面後1.59 亂我心曲1.60 權重秩卑1.85 得隴望蜀1.35 暴虎馮河21 三人成虎105 足可稱道1.96 酒精花露1.78 四海英雄1.200 推賢讓能1.28 挹婁廬士14 步步生蓮1.32 一線生機1.87 性命相托149 刀山劍樹105 未來可期1.9 修繕祖宅142 道破天機第2083章 1.272 殺得性起1.244 薊國民貴19 樓桑諸技1.32 循路而進1.278 殭屍自照124 大器免成16 白馬公孫1.78 城上金烏1.90 蒼天已死1.59 大興土木19 人不渡己1.96 酒精花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