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庸人自擾

“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所謂“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俗語曰:見招拆招。

作爲敵我雙方,你攻我手,攻防不斷轉換。謀略祭出,還需慮及是否會被敵人削弱,窺破,乃至反制。一言蔽之:“謀勢損益”。

若只看驃騎將軍董重。貌似將計就計,明屠走狗,暗掘漳水。乃一妙計。

然若再向前朔。盧車騎水淹廣宗,乃黃巾賊人誘敵深入之苦肉計。今借驃騎將軍董重之手,引水驅動機關殺陣。亦可稱妙計。

究竟誰中誰計。誰又是最後的勝利者。便要通盤考慮,謀勢損益。

謀勢之勢,能也。謀略祭出,不斷運轉之下,漸漸勢衰,遂成弱勢。弱勢再被敵人窺破,其勢便告終結。

若不爲敵人窺破。便要不停造勢。如賈詡無雙連環,可稱陽謀。

除去造勢,還有一種陰謀。亦不易被敵人窺破。稱:借勢(趁勢)。

借勢者,如借水行舟,借雞下蛋,借花獻佛,草船借箭,諸如此類,多稱爲:將計就計。將謀勢,裹挾陰藏在敵人的計謀之中。稱之爲“包藏禍心”。看似敵人乘勢而起,將勝勢不斷推進。實則是我方借勢而起,行反戈一擊。敵人猝不及防,一着不慎,滿盤皆輸。

無論陽謀還是陰謀,智商若不在線,千萬被輕易用計。穩紮穩打,不見得大敗。

一旦出奇弄險,反被敵方將計就計,一敗塗地乃至身敗名裂者,大有人在。

這便是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切記切記。

言外之意:董驃騎?如你這等貨色,就別學人用計了,好嗎。

陛下之所以在薊王當面,對剿滅黃巾,信心十足。正因埋下了劍宗王越,這枚暗棋。

“桓、靈之間,有虎賁王越善劍術,稱於京師。”

王越稱“虎賁”。不知是虎賁校尉,還是虎賁中郎將。亦或只是“虎賁”。然其劍術之強,可稱當世無雙。

又當然。需除去仙劍無敵的薊王妃。

想來。王越如此人物,必爲太平道垂涎。暗中招募,理所應當。而陛下又早知太平道必反,乃至竟膽敢籠絡宮中近臣。陛下這便將計就計,密令王越假意投敵,潛伏在黃巾賊內部。伺機刺殺大賢良師。

王越亦不負聖望。已暗中蒐集足夠多的線索。只因不通曉機關奇術,未能參破天機。待董驃騎“臨危受命”,前來摘取勝利果實之時,陛下便將王越之事告知。密令其聯絡王越,伺機而動。

恰逢蘇越等人亦潛入城中。董重便又將蘇越消息告知王越,二人這才得以相見。

於是乎。大賢良師之蹤跡,迎刃而解。

王越這便着手佈置。已備三日之後,刺殺大賢良師。

以上種種。真可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廣宗,驃騎將軍營。中軍大帳。

初秋曠野,涼風習習。帳內,絲竹悅耳,堆光如晝。董重高居大位,一衆謀臣名士下首作陪。審配、逢紀等人皆在列。此宴,便是爲二人送別。

董重頗爲惋惜,言語間多有挽留之意。奈何審配、逢紀二人,去意已決。

“多虧二位參軍獻計,董某才能反敗爲勝,扭轉乾坤。眼看破敵在望,功成名就唾手可得,爲何急於抽身?”

審配答道:“我二人身受盧車騎知遇大恩。今寫信來喚,不敢不去。”

“盧車騎……”董重一聲乾笑:“今賦閒在家,何日再舉,亦未可知。二位此去洛陽,豈非明珠暗投。”

“實不相瞞。”審配再答:“盧車騎已表我二人,爲甘陵、常山,二國相。此去國中就任,無需前往洛陽。”

“甘陵國相,不正是劉虞,劉伯安?”董重識得此人。

“劉公已升爲宗正。”逢紀起身答道。

“原來如此。”董重搖頭道:“冀州諸國……乃黃巾逆亂之地。城池殘破,民生凋敝。並非美差。”

“我等到任,自當修城安民,再造千里沃土。”審配笑答。

“既然二位參軍,去意已決。董某便成人之美。待返回洛陽,某,定向太后、陛下進言,當有重用!”

“謝將軍。”二人雙雙起身拜謝。

“來,喝酒,喝酒。”董重舉杯相邀。

二人捧杯回敬。

飲至微醺,二人這便託醉離席。留下董驃騎與一衆名士高談闊論,互相吹捧不提。

月朗星稀,二人並肩漫步于軍帳之中,皆懷心事。

“賈丞自洛陽來信,讓我等獻暗度陳倉之計。此計,可滅賊否?”審配這便發問。

逢紀旋即回問:“正南何不直言?”

“鄙語曰:‘前車覆,後車誡。’前有盧車騎水淹廣宗,坍塌黃巾暗道,遂成合圍之勢。如今再行此計,賊人豈無防備?”審配將心中憂思道出:“且信中又告知我等,待計成,便抽身北上。如今計策尚未成功,爲何朝堂詔命先到。”

逢紀答道:“依我所料。賈丞必設後謀。我等不過行‘拋磚引玉’耳。”

“哦?”審配這便醒悟:“難不成,此乃連環之計。”

“正南可曾研習隴右之戰。”逢紀答非所問。

“願聞高見。”

“薊王親提十萬大軍壓境,氣勢滔滔。卻各自據關而守,並非急攻。漢軍兵臨城下,賊人本該衆志成城,合力禦敵。不料卻自相殘殺,六死其四。北地先零王子雕零渾,更是夜襲隴山,斬關降漢。乃至十萬賊軍,一夕崩盤。賊人軍師,西涼名士閻忠,今已接替宋梟,爲新任西涼刺史。而平叛無功的宋梟,卻被薊王舉爲趙國相。不日便將赴冀州就任。一干人等,究竟是先敵後友,還是無先無後,頗耐人尋味。先是宋梟,今有你我二人,皆無端封爲冀州諸侯國相。是否同爲‘功成身退’?”逢紀語透深意:“先有六國君避難薊國。又有我等三人,爲冀州諸王相。若再將隴右與冀州局勢串聯,正南可有所悟?”

“……”靈光一閃,審配幡然醒悟,這便低聲言道:“王上欲取天下乎!”

逢紀笑嘆:“天將變矣。”

審配卻搖頭:“王上爲人磊落。此等奇謀,非王上一貫行事。”

逢紀亦點頭:“王上爲人,當看賈丞後謀。若坐視董驃騎一敗塗地,無法收拾。朝堂逼不得已,調回薊王平關東之亂。薊王便是深藏不露,心機深沉之天下梟雄。若令董驃騎一戰功成,以雷霆之勢平黃巾之亂,薊王便是天下仁主。然,無論梟雄還是仁主。天下必爲薊王所得。你我既遇明主,無需多想,切不可庸人自擾。”

審配卻言道:“明主若仁,則天下之大幸也。”

1.46 辟邪三寶1.92 姑息養奸10 雕版印鈔102 家國天下101 減矢之計156 薊王子館1.72 天下黎庶145 有軌騾車103 撲朔迷離1.43 百般不厭193 順天行事1.56 靜觀其變1.28 奇貨可居1.32 公孫二雄1.76 麒麟續命190 並驅中原139 龜茲諸情115 龍見於野157 類同相召1.70 奉詔和親123 上林冬狩1.49 覆水難收1.49 世平赴約10 多子饒妻1.43 薊國鋤奸1.59 將星閃耀134 君何所求1.63 焉能見疑141 唯利機關1.2 圈地爲邑108 浮生若夢184 亂之道也102 家國天下1.262 認賊作父1.38 爲國除賊1.44 降集氐羌194 輕車南下1.67 六尺之孤1.34 庸人自擾121 一騎破萬1.22 毋需言反180 烏程白虎121 書生意氣1.55 莫不如此1.5 何方神聖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82 地大如礪1.82 年末大賞1.243 斬將搴旗157 耕雲播雨183 長史女衛158 顛倒黑白1.38 秋色平分1.39 火雨焚城1.229 吞光五鳳1.35 苦後回甘125 偶露崢嶸1.58 耿雍認主1.38 兼督四州127 先入爲主1.55 只爲薊吏1.59 增益人生130 瑌石武夫21 二宮之亂1.23 百騎踏營17 廢長立賢1.55 只爲薊吏105 禮樂刑政191 英雄少年167 一去不返1.25 人艱不拆1.50 無中生有1.42 劉備四友1.63 仰吞北斗122 養虎成患1.52 母子相見106 百般不利14 死而不僵176 百越諸賢1.43 大軍圍城1.25 辛陳杜趙1.29 迴光返照126 向死而生171 南北船閘41 細數家珍114 支渠四通1.28 暮夜有知1.64 定國之謀1.65 形勢急轉1.39 驚弓之鳥215 班姑蔡女145 督亢秋成1.25 張家謝禮216 五射之術1.66 千里馳援1.53 馳名中外111 鬥智鬥勇91 龍有逆鱗17 廢長立賢
1.46 辟邪三寶1.92 姑息養奸10 雕版印鈔102 家國天下101 減矢之計156 薊王子館1.72 天下黎庶145 有軌騾車103 撲朔迷離1.43 百般不厭193 順天行事1.56 靜觀其變1.28 奇貨可居1.32 公孫二雄1.76 麒麟續命190 並驅中原139 龜茲諸情115 龍見於野157 類同相召1.70 奉詔和親123 上林冬狩1.49 覆水難收1.49 世平赴約10 多子饒妻1.43 薊國鋤奸1.59 將星閃耀134 君何所求1.63 焉能見疑141 唯利機關1.2 圈地爲邑108 浮生若夢184 亂之道也102 家國天下1.262 認賊作父1.38 爲國除賊1.44 降集氐羌194 輕車南下1.67 六尺之孤1.34 庸人自擾121 一騎破萬1.22 毋需言反180 烏程白虎121 書生意氣1.55 莫不如此1.5 何方神聖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82 地大如礪1.82 年末大賞1.243 斬將搴旗157 耕雲播雨183 長史女衛158 顛倒黑白1.38 秋色平分1.39 火雨焚城1.229 吞光五鳳1.35 苦後回甘125 偶露崢嶸1.58 耿雍認主1.38 兼督四州127 先入爲主1.55 只爲薊吏1.59 增益人生130 瑌石武夫21 二宮之亂1.23 百騎踏營17 廢長立賢1.55 只爲薊吏105 禮樂刑政191 英雄少年167 一去不返1.25 人艱不拆1.50 無中生有1.42 劉備四友1.63 仰吞北斗122 養虎成患1.52 母子相見106 百般不利14 死而不僵176 百越諸賢1.43 大軍圍城1.25 辛陳杜趙1.29 迴光返照126 向死而生171 南北船閘41 細數家珍114 支渠四通1.28 暮夜有知1.64 定國之謀1.65 形勢急轉1.39 驚弓之鳥215 班姑蔡女145 督亢秋成1.25 張家謝禮216 五射之術1.66 千里馳援1.53 馳名中外111 鬥智鬥勇91 龍有逆鱗17 廢長立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