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5 求仁得仁

甯姐姐寬慰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言罷,眺望廬外,樹下二冢。

可埋三人也。

薊國都,西宮,增城二重殿。

薊王四時問候,風雨無阻。二宮太皇,雖權且棲身,卻賓至如歸。絕無寄人籬下之感。薊王先國後家。先問候二宮太皇。再順下一重殿,探視王太后,義王太后。

“敢問太皇,億萬家財散盡,所爲何來?”禮畢,薊王附身問道。

www ●ttКan ●¢ o

“家門不幸,無言以對。”言及億萬家財,一朝散盡。董太皇心如刀割。自簾後,頻頻拭淚。

既是家門之事,薊王亦不便多問。轉而言道:“大將軍孤懸京洛,雖有羽翼,然卻不足與王太師相爭。關東十萬聯軍,『酸棗會盟』。挾威而聚,蓄勢待發。欲求,洛陽不戰自亂,八關不攻自破。坐收漁翁之利也。大將軍,今求得巨資,籠絡關西都尉,引朝堂明爭暗鬥。且黨魁下獄死,洛陽必亂。那時,必有奸佞,裹挾大將軍,犯上作亂。兵諫二宮,屠戮百官。王太師固難逃身死族滅。大將軍亦恐難善終。”不料薊王已悉破天機。

“何以知之?”董太皇顧不得心傷,急忙止淚。

薊王遂以心腹之言相告:“時董卓恐十萬大軍一朝潰散,故分而治之。關東守京西,關西守京東。如此各斷歸路,唯有聽命行事,不敢忤逆。今,洛陽‘悉誅涼州人’之聲,不絕於道。乃至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四關涼州都尉,縱然惶惶不可終日。然朝堂之上,諸如衛將軍張濟、羽林中郎將李傕等,西州武人,亦無例外。黨魁名滿天下,王允尚不能容。以己度人,又豈容‘涼州人’乎?”

“王上言之有理。”竇太皇這便醒悟:“凡(董重)行事不密,所謀爲王允所知。必先發制人,罷衆人兵權。衛將軍張濟等,豈能坐以待斃。”

薊王順其言道:“此乃黨魁,連環計也。”

“計將安出?”董太皇大驚。

薊王答曰:“董重屢赴黨魁平樂會。必受其言語蠱惑。今求取太皇億萬家財,籠絡四關都尉。四關之中,必有人暗通呂布。呂布遂上告王允。乃至事發。王允爲除心腹大患,必先剪除(董重)羽翼。凡與大將軍合謀,如衛將軍張濟等,必首當其衝,悉除兵權,出爲外官。張濟、李傕等,乃西州武人,豈甘束手就擒。必行搏命一擊。裹挾大將軍,矯詔‘清君側’。裡應外合,破宮門,行兵諫。”

竇太皇續言道:“兵亂四起,王允、呂布,難逃善終。大將軍,恐亦爲人所害。億萬家財,付之東流;大將軍性命,亦難保全。謂‘人財兩失’,莫過如此。”

“這可如何是好。”董太皇這才悉知事大。本以爲破財免災。不料火上澆油,反令董重死於非命。

“敢問太皇。大將軍來函,究竟何所言。竟能說動太皇,散盡億萬家財。助其謀奪一朝權柄。”薊王必有此問。

“朕家門不幸,恥於言表。”董太皇依舊不願提及。

薊王身爲人臣,亦不便逼迫太甚。

然此中隱秘,事關天下興亡,不可不察。薊王又大膽進言:“太皇即來則安,無懼授人以柄。”

聞此言,董太皇流淚更急。哽咽言道:“王上之意,朕已盡知。”

簾後竇太皇亦感同身受。

待薊王告退。忽聽竇太皇低聲言道:“以享司寒,可乎?”時二人本欲共入司寒館,出爲仙家,不問世事。奈何董太皇心有羈絆,又難捨富貴榮華。於是反悔。

如今大禍臨頭,追悔莫及。

十里函園,二崤城官堡,薊國邸。

閣下游繳龐舒,入邸來報:“新任司隸校尉李肅,夜入車騎將軍府,呈報機密事。呂布又連夜出城,登魚梁臺,告知王允。卑下竊以爲,必與大將軍所謀,莫大相干。”

“董重,才疏志廣,中下之姿。行事不密,意料之中。”閣下主記蔣幹,似不意外。話說,京洛時局,亦在輔漢幕府掌控之中。

“爲今之計,該當如何。”龐舒求問。

“史夫人,可露行蹤?”蔣幹不答反問。

“尚未得知。”龐舒對曰。

“此人,亦是主謀。”蔣幹言道:“定要查出下落。”

“喏。”龐舒領命自去,亦不敢多問。

“大勢定矣。”蔣幹眼中,乍現精光。

罼圭苑,魚梁臺。

新任尚書令桓典,不其侯太僕伏完,新任司隸校尉李肅,如約而至。

步入前殿。見車騎將軍呂布,赫然在列。

三人不敢怠慢,急忙上前行禮:“見過太師,見過車騎。”

“速坐。”王允一如往常,不苟言笑,表情肅然。

待三人各自落座。王允遂將董重所謀,告知於衆。

“何以知之?”不其侯伏完忙問。心中驚懼,溢於言表。

司隸校尉李肅答曰:“乃伊闕都尉,密語相告。”

先前,李肅爲伊闕都尉。善收買人心,籠絡頗多西涼將校。今雖入朝爲官,然繼爲關都尉者,乃其心腹。故悉知詳情。

“大將軍,意欲何爲?”不其侯仰問。

呂布一聲冷笑:“無它,爲求天下權柄耳。”

“衛將軍等人,皆出前驃騎營。”尚書令桓典言道:“若驟然發難,兵圍玉堂殿。陛下危矣。”

“老夫豈能令鼠輩如願。”王允擲地有聲。

“太師何所爲?”不其侯伏完,頓覺不妙。

“先殺張儉,以一警百。”王允切齒言道。

“太師萬萬不可。”不其侯伏完,伏地苦勸:“黨魁若死,恐人心不穩。”

“老夫,心意已決。”王允言道:“‘刑亂國,用重典’。‘故嚴刑峻法,破奸軌之膽’。”

“這……”不其侯伏完,無言以對。

畢竟有贈宅之義。呂布勸道:“君侯多慮。張儉雖有重名,然望門投止,屈節侍賊。與身染銅臭之崔烈,如一丘之貉。盛名墜地,不復先前。殺之,不足爲惜。”

王允表情釋然:“奉先,言之有理。”

殿內衆人,無不屏氣。

1.36 籠中之鳥1.43 骨肉至親140 盡數歸心1.95 互相成全1.97 借題發揮1.39 漢風速遞1.22 薪盡火傳81 投石問路1.67 窺其門徑第2090章 1.279 與世推移1.230 列宿歸位147 事大而急176 百越諸賢1.75 愁雲散盡1.92 姑息養奸122 火燒濮陽147 河漢無極157 定不辜負71 命運時然191 何必談錢1.70 公主智囊1.62 絕非杜撰101 老臣謀國1.5 空穴來風199 失之交臂1 實木地板1.67 莫測禍福1.280 天下貴二10 耿氏製陶1.57 樓桑武卒1.64 定國之謀127 三面合圍10 入九龍門31 莊園我有1.84 王道治國1.63 仰吞北斗192 漢矛無纓1.285 共分天下1.95 本末倒置176 百越諸賢132 謹遵醫囑145 貴麟二子1.7 披喪送親1.74 星辰少女1.90 兄弟之邦173 有生之年168 絕地天通173 有生之年186 見機行事214 亂中求存121 上下勠力1.202 多事之冬1.206 猛將之烈199 必有其子1.52 家恨國仇1.47 一念之差127 無詔不離1.38 秋色平分1.42 撐犁孤塗1.44 善利萬物171 鮮卑五姓190 迷途知返1.89 薰蕕異器176 盜書續命1.53 驚濤暗涌147 制非常模1.202 白馬銀槍1.57 指點迷津1.39 分功之義107 克堅平難133 首遭彈劾160 女中豪傑1.220 和合天生1.293 處士橫議1.273 同堂異室102 家國天下171 事出有因119 時局崩壞19 編戶分遷71 命運時然181 生死兩命1.93 少年長吏1.98 衣帶秘詔114 割肉飼虎第2091章 1.280 焦點之戰71 命運時然1.48 八方旅人1.52 漢越親和1.249 幸有一子155 恩威並濟116 如日之升1.86 義舍病院1.39 王庭行蹤1.48 百善孝先115 耕三餘一1.206 猛將之烈195 回京在即1.43 予取予求1.58 割發代首1.76 牽繮執轡
1.36 籠中之鳥1.43 骨肉至親140 盡數歸心1.95 互相成全1.97 借題發揮1.39 漢風速遞1.22 薪盡火傳81 投石問路1.67 窺其門徑第2090章 1.279 與世推移1.230 列宿歸位147 事大而急176 百越諸賢1.75 愁雲散盡1.92 姑息養奸122 火燒濮陽147 河漢無極157 定不辜負71 命運時然191 何必談錢1.70 公主智囊1.62 絕非杜撰101 老臣謀國1.5 空穴來風199 失之交臂1 實木地板1.67 莫測禍福1.280 天下貴二10 耿氏製陶1.57 樓桑武卒1.64 定國之謀127 三面合圍10 入九龍門31 莊園我有1.84 王道治國1.63 仰吞北斗192 漢矛無纓1.285 共分天下1.95 本末倒置176 百越諸賢132 謹遵醫囑145 貴麟二子1.7 披喪送親1.74 星辰少女1.90 兄弟之邦173 有生之年168 絕地天通173 有生之年186 見機行事214 亂中求存121 上下勠力1.202 多事之冬1.206 猛將之烈199 必有其子1.52 家恨國仇1.47 一念之差127 無詔不離1.38 秋色平分1.42 撐犁孤塗1.44 善利萬物171 鮮卑五姓190 迷途知返1.89 薰蕕異器176 盜書續命1.53 驚濤暗涌147 制非常模1.202 白馬銀槍1.57 指點迷津1.39 分功之義107 克堅平難133 首遭彈劾160 女中豪傑1.220 和合天生1.293 處士橫議1.273 同堂異室102 家國天下171 事出有因119 時局崩壞19 編戶分遷71 命運時然181 生死兩命1.93 少年長吏1.98 衣帶秘詔114 割肉飼虎第2091章 1.280 焦點之戰71 命運時然1.48 八方旅人1.52 漢越親和1.249 幸有一子155 恩威並濟116 如日之升1.86 義舍病院1.39 王庭行蹤1.48 百善孝先115 耕三餘一1.206 猛將之烈195 回京在即1.43 予取予求1.58 割發代首1.76 牽繮執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