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四海英雄

“荊州劉巴。”袁紹答曰。

“此何人也?”合肥侯竟不識。

袁紹窺芴上蠅頭小楷,娓娓道來:“劉巴,字子初,零陵烝陽人。少知名,年十八,爲郡吏。荊州牧劉表連闢,及舉茂才,皆不就。恐爲表所恨,遂遠適交阯,更姓爲張。因與交阯太守士燮計議不合,乃由‘牂牁道(注①)’去,爲劉繇座上賓。巴祖父曜,蒼梧太守。父祥,江夏太守、蕩寇將軍。”

“祖爲蒼梧太守。父爲江夏太守。”合肥侯這便了然。此二處,皆是東吳心腹要害之地。

“正是。”袁紹答曰。

“可是宗室。”合肥侯又問。

“未曾聞也。”袁紹如實作答。

“此人何在。”不是宗室亦無妨。

“正在城中。”袁紹奏曰。

“速,請來一見。”茲事體大,合肥侯需驗明正身。

“喏。”

稍後,便有儒服高士,入殿覲見。

“庶民劉巴,叩見陛下。”名士自風流。

合肥侯見之甚喜:“免禮,賜座。”

“謝陛下。”

“出漢室乎?”合肥侯先問。

“乃烝陽單家。”劉巴速答。

“聞,與士燮計議不合,可有其事乎?”合肥侯再問。

“確有此事。”劉巴再答。

“願聞其詳。”合肥侯必有此問。若果與士燮交惡,焉能再爲使。

原來,有建寧豪帥雍闓,前漢什邡侯雍齒之後,常通商往來,爲士燮座上賓。慕名來訪,嘗就巴宿。巴不與語,雍齒因忿恚(huì)。翌日自去,於士燮當面,言及此事。

士燮遂謂巴曰:“雍闓恩信著於南土,雖實武人,敬慕足下。足下雖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稍微禮賢下士)。”

巴曰:“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如何與‘兵子’共語乎?”

所謂“計議不合”,原來如此。

合肥侯笑道:“士燮必有籠絡南中大姓之心。”

“陛下明見。然‘欲爲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南中大姓,聚衆障道,不服王法。幸有薊王,安定嶺南,鑿穿內外水路。又使治粟、水衡二尉,巡遊枝津水路。一衆宵小,不敢恣意。然若結好州郡長吏,暗通關津守將,久必成害。”劉巴果有遠見:“故不與其相交。”

“然‘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合肥侯遂以心腹事相托:“朕欲以燮綏南土,督七郡。可爲使乎?”

“南土無憂矣。”劉巴肅容下拜:“敢不從命。”

合肥侯大喜,遂封劉巴爲尚書。持節,出使交州。

自曲阿乘舟南下。數日已達龍編。

馳入太守府,賜燮璽書曰:‘交州絕域,南帶江海,上恩不宣,下義壅隔,知逆賊劉表又遣賴恭、吳巨,窺看南土,今以燮爲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領交趾太守如故。”

宣畢,士燮並未領命。

待屏退左右,劉巴耳語相問:“名府,何不領命?”

士燮答曰:“今天下三分,叔侄各立。燮素愚鈍,未識正朔也。”言下之意,叔侄三人,各立爲帝。究竟奉主何人,事關身家性命,不可不慎重。

士燮所慮,自不出劉巴所料。這便暗授機宜:“何不輕舟北上,求問貴人?”

“嘶……”劉巴如此露骨,反令士燮生疑:“子初,何出此言?”

劉巴一笑高深:“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王莽非劉而王,天下共擊之。自黃巾亂後,朝政日非。交州遠距中原,相隔萬里。府君既學問優博,又達於從政,處大亂之中,保全一郡,疆場無事,民不失業,羈旅之徒,皆蒙其慶,雖竇融保河西,曷以加之(便有如竇融保全河西之功勞,又怎能與您想比呢)?

且府君,身本名儒,兄弟四人,擁兵據郡,嶺海歸心。中原喪亂,劉焉、劉表皆窺南土,若於此時,以甲兵之力,循趙佗之跡,連橫東吳,庶幾比美桓文哉(可比春秋五霸之齊桓公、晉文公嗎)?”

“好一個‘以甲兵之力,循趙佗之跡’。”士燮反駁:“若爲趙佗,大禍至也。”若如趙佗,自立爲王,薊王必傳檄天下。親提百萬大軍,渡海來攻。大禍臨頭,死期不遠。

“明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劉巴諄諄善誘:“豈不聞王子師,狐虎之威乎?”

“原來如此。”士燮這便醒悟。乃是假合肥侯之威,行擁兵自重之舉。轉念一想,又覺不妥:“既如此,問計吾妹,又是何故?”

“竊以爲,薊王亦樂見事成。”劉巴語出驚人。

“薊王欲天下大亂乎?”士燮焉能不驚問。

“非也。”劉巴答曰:“猛虎羣狼,四海英雄也。”

士燮似有所悟:“可比客卿孫破虜乎?”

劉巴慨嘆:“《易》曰:‘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便如今之時局也。”

“果然‘王治相,相治官,官治吏,吏治民’。”士燮終是醒悟。

事不宜遲,這便遣使北上。問計士貴人。

薊王宮,北宮瑞麟閣。

收長兄手書,士貴人心領神會。這便轉呈夫君當面。

劉備觀後笑問:“元舅,何有此見?”表情頗多意外。

士異答曰:“聞,乃名士劉巴,暗授機宜。”

劉備慨嘆:“劉巴,才智絕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難獨任也。”正如賈詡、李儒,等衆謀主。普天之下,唯我薊王,知人善任,廣闊胸襟。否則必爲庸主所忌,難得善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宿命使然。

“夫君明見。”士貴人眸中情深似海。

“回書元舅:可行。”

“喏。”

得薊王首肯。士燮遂擇吉日,沐浴焚香,於大庭廣衆之下,領吏民奉詔。拜綏南中郎將,領交趾太守,董督七郡。

後燮遣吏張旻,奉貢詣南京。是時,天下喪亂,道路斷絕。而燮不廢貢職。合肥侯特復下詔,拜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

至此,江東四郡,並南州四郡,皆奉合肥侯爲主。

時局趨於明朗。

1.48 後宮爭鬥1.49 三路大捷148 暗語絃音1.74 唐突佳人1.86 義舍病院1.26 有勇無謀164 奴隸貿易114 闢禍樓桑102 腰牌傍身51 故國在望159 亂世之才1.94 陽球誅暴185 定國奇謀1.63 築城爲先135 爲主捉刀130 輔車相依154 鹿死誰手1.30 一門出仕124 明以照奸1.54 君臣有道1.44 善利萬物140 盡數歸心41 鑄山煮海161 空前絕後1.78 怦然心動1.284 宜若登天1.94 長城邊患17 同軌畢至132 生死兩難11 檀口溫湯81 俱合法相121 怒海潮升1.96 一億情義152 南下平亂1.72 天國之味145 顯山露水159 名不經傳147 昏夜奔襲196 少年無拘1.60 權重秩卑180 同道中人146 黨人認主1.43 龍生九子1.24 犁種宿野178 中洲一郡121 怒海潮升199 必有其子168 面面俱到182 汝奈孤何160 巧不如拙127 金絲毛毯1.242 兵棋演武1.80 善水良才1.57 謀錄不盡199 失之交臂1.46 大亂在即1.48 百善孝先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07 自知之明183 悉聽君便181 生死兩命21 御風而行1.29 外合裡應176 百越諸賢126 投其所好1.54 七日血戰158 鐵壁鏵嘴196 服牛乘馬127 萬法歸宗139 空谷傳聲1.54 五齊之甘103 人力秧機1.99 敬而遠之121 避實擊虛1.75 大漢一藩157 江淮上甲1.69 父子同升21 二宮之亂1.48 權驅寰宇161 內難未弭137 共飲此杯132 一脈相承166 勝者爲王138 清波滌塵1.66 以稀爲貴105 鳳闕龍樓156 開卷有益1.20 嶄露頭角1.38 誰人稱雄109 舊友重聚110 棄親從曹1.259 世道人心133 兵鋒四起1.39 火雨焚城1.92 黃金分割103 寡情薄義137 和氣生財156 仁道在邇163 佛道先後108 積重難返
1.48 後宮爭鬥1.49 三路大捷148 暗語絃音1.74 唐突佳人1.86 義舍病院1.26 有勇無謀164 奴隸貿易114 闢禍樓桑102 腰牌傍身51 故國在望159 亂世之才1.94 陽球誅暴185 定國奇謀1.63 築城爲先135 爲主捉刀130 輔車相依154 鹿死誰手1.30 一門出仕124 明以照奸1.54 君臣有道1.44 善利萬物140 盡數歸心41 鑄山煮海161 空前絕後1.78 怦然心動1.284 宜若登天1.94 長城邊患17 同軌畢至132 生死兩難11 檀口溫湯81 俱合法相121 怒海潮升1.96 一億情義152 南下平亂1.72 天國之味145 顯山露水159 名不經傳147 昏夜奔襲196 少年無拘1.60 權重秩卑180 同道中人146 黨人認主1.43 龍生九子1.24 犁種宿野178 中洲一郡121 怒海潮升199 必有其子168 面面俱到182 汝奈孤何160 巧不如拙127 金絲毛毯1.242 兵棋演武1.80 善水良才1.57 謀錄不盡199 失之交臂1.46 大亂在即1.48 百善孝先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07 自知之明183 悉聽君便181 生死兩命21 御風而行1.29 外合裡應176 百越諸賢126 投其所好1.54 七日血戰158 鐵壁鏵嘴196 服牛乘馬127 萬法歸宗139 空谷傳聲1.54 五齊之甘103 人力秧機1.99 敬而遠之121 避實擊虛1.75 大漢一藩157 江淮上甲1.69 父子同升21 二宮之亂1.48 權驅寰宇161 內難未弭137 共飲此杯132 一脈相承166 勝者爲王138 清波滌塵1.66 以稀爲貴105 鳳闕龍樓156 開卷有益1.20 嶄露頭角1.38 誰人稱雄109 舊友重聚110 棄親從曹1.259 世道人心133 兵鋒四起1.39 火雨焚城1.92 黃金分割103 寡情薄義137 和氣生財156 仁道在邇163 佛道先後108 積重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