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逐鹿之利

先招黃邵,再收何儀,何曼。

只嘆洛陽貴公子,手眼通天。無人竊以爲,與黃巾暗中勾連。

何儀,何曼各聚衆數萬,二部相加亦足有十餘萬衆。其中宿賊三千,精壯萬餘,餘下皆老弱婦孺。極利屯田。

“陽翟、長社、潁陰,三縣毗鄰,如‘品’字相依。今有黃邵、何儀、何曼三將駐守,典農校尉棗祗治民,且距洛陽不過五百里。輕騎快馬,旦夕可至。”郭嘉矗立城頭,指點江山:“王上雄姿傑出,有九五之略。此雖是飛地,然足可一用。”

“《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此卦言九五,陽氣盛至於天,故云‘飛龍在天’。猶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也。”宋奇笑道:“奉孝以九五喻天子乎?”

“然也。”郭嘉灑脫一笑,毫不避嫌:“王上雄踞河北,已並數州之地。河南今由我等謀劃,當不費吹灰之力也。”

“奉孝可知,年末龍舟競渡,聞奉孝口出‘二千及冠,還剩四載’。王上如何作答?”宋奇笑問。

“王上當信我。”郭嘉自信一笑。

“王上當文武重臣之面,言‘孤深信不疑’。”

饒是自信滿滿如郭嘉,猶難自禁,面北而拜:“王上謬讚。”

“王上少稱麒麟,善尋寶識人。凡有所出,必有所中。無有例外。相伴奉孝四載,我當坐看二千及冠。”宋奇謙謙君子,大仇得報,平生無憾。

“敢不從命。”郭嘉回拜。

待直身,二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便在此時,斥候飛馬城下:“稟明廷。城北官道,正有大股黃巾,直撲城下。”

“再報。”宋奇眸中精光乍現。

“喏!”

“除去黃巾,此地流民亦多。”郭嘉進言道:“何不再開民屯。”

“願聞其詳。”

“竊以爲,屯田可分軍屯、民屯二種。皆用軍中編制,可置典農校尉、典民都尉、屯田都尉等職,掌屯田事宜。屯田兵卒,且耕且戰,屯戶只取田賦,除徭役。”

“軍中編制,且耕且戰。”宋奇欣然點頭:“奉孝欲爲王上屯兵河南。”

“然也。”郭嘉忽笑:“王上‘三府分立,布天下棋局’。都護府中立西域,幕府扼守關中並京畿,再加薊國虎踞幽冀,我等當爲四府:串並徐豫,兼顧荊揚。”

“交州又當如何?”宋奇試問。

“交州士燮,必與王上一心。何須我等費心。”天下大勢,郭嘉一清二楚。

“奉孝果然胸藏錦繡。”宋奇歎服。郭嘉此言,竟與右國令,如出一轍。

“只需坐等天下有變,王上興仁義之師,天下羣起響應,三興炎漢,指日可待。”郭嘉遙看黃巾衆蜂擁而至,不由會心一笑。

側看郭嘉年少英發,宋奇忽憶往昔,萬般滋味一聲嘆:“山河萬里披錦繡,亂世總是出英雄。”

俯瞰黃巾衆抵近城下,打頭二人,頗爲雄壯,宋奇高聲喝問:“來者何人。”

“何儀,何曼!”二人仰頭答話。

“意欲何爲!”

“率衆來降。”

“城下相見。”

“悉聽尊便。”

吊橋下落,城門徐徐開啓。示意郭嘉留步,宋奇孤身過河,與二人橋頭相見。

“見過神上使。”何儀,何曼激動之情,溢於言表。自黃巾潰敗,落草爲寇。東躲西藏,東抄西掠。飢不擇食,寒不擇衣。當中艱辛,至今難以下嚥。

“見過二位渠帥。”宋奇亦感同身受。

“奉神師命,歸降‘宗王’。”二人單膝跪地。

“奉神師命,恭迎渠帥入城。”宋奇伸手攙扶。

三人並肩入城。城內城外,皆長出一口氣。郭嘉笑中,盡是深意。

一如陽翟。城內大營,已清掃完備。空置民居,亦修繕一新。先入甕城營地,洗漱更衣,剔除病患。分批入城安居。城外塢堡宗賊,待飽食足睡,更換兵甲裝備,再摧枯拉朽,一戰破之。

“此地可有良才?”宋奇問道。

“潁陰荀氏,皆遷居薊國。唯剩荀彧東行訪友,至今未歸。”郭嘉答曰。

“我亦有耳聞。傳聞幕府左丞荀攸,遍舉族中良才,唯此人未至。”宋奇試問:“奉孝可知何故?”

郭嘉嘆道:“文若曾與我私語:我觀今漢,氣數未盡,就此蓋棺,何其急也。”

略作思量,宋奇亦心領神會:“莫非不欲見大漢三興?”

“許或如此。”郭嘉答曰:“文若此去兗州,必事出有因。”

“兗州牧乃曹孟德。”宋奇心中一動:“奉孝可知,荀彧受何人所邀。”

“好友程立。”郭嘉與荀彧,必是好友。

“此人如何?”

“程立有謀,能斷大事。”郭嘉評價頗高。

“何以知之?”

郭嘉這便娓娓道來。

程立,字仲德。東郡東阿人。黃巾亂時,東阿縣丞王度,燒縣庫從賊。縣令逾牆逃走,吏民負老攜幼,東逃渠丘山中避難。時,尚在故鄉的程昱,命人偵視。見王度等人得城而不能守,出城西五六裡外屯兵。

於是向縣中大戶薛房等人說道:“今賊人既得城郭,卻不能屯居。不過想趁機虜掠財物,全無堅甲利兵以盈攻守之志。我等何不回城守之。且城高郭厚,又多穀米,今若果還,尋縣令堅守,王度必不能久持。那時再出城相擊,賊人必破。”

薛房等,皆以爲然,吏民卻不肯相從。程昱無奈嘆息:“愚民不可共計大事。”遂心生一計。密遣數騎,在渠丘山頂,高舉賊人幡旗,令薛房等人望見大呼:“賊兵已至!”吏民見勢,爭相奔逃入城,尋縣令一同堅守。王度倉促來攻,不能勝,正欲退走。程昱率吏民出城追擊,王度大敗。東阿由此保全。

“此人今何在?”宋奇再問。

“傳聞已被兗州牧曹孟德,舉爲壽張令。”郭嘉答曰。

“可惜,可惜……”宋奇搖頭道:“荀彧所投非人也。”

“明庭何有此言?”郭嘉不禁問道。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漢室式微,人心思變。若王上不能力挽狂瀾,必鹿死他人之手。”宋奇深看郭嘉一眼:“熙熙攘攘,利來利往。論取天下大利,自當是‘逐鹿之利’。無可出其右也。亦無人能免俗也。”

1.246 弄劍踏杯1.97 固辭不就188 二桃三士15 各有算計1.94 不虛此行1.203 無主之地101 明示萬里116 一進一出213 橫空出世142 東海壽麋147 同類相動1.52 借刀殺人189 江淮孤生192 共赴巫山1.45 初次遠行136 借刀殺人1.75 真相大白126 名公之胄1.23 移花接木1.97 借題發揮115 與虎謀皮124 事與願違140 天降流火1.74 判若鴻溝1.30 鐵臂神弓1.79 河間奼女1.79 別開生面1.234 王允解懸1.8 拍案驚奇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1.84 盡入彀中150 爲國秉筆117 盜亦有道182 兩全其美121 十里長筵176 薊王東歸1.54 漢風不滅1.55 負陰抱陽1.82 爲人作嫁150 爲國秉筆1.44 白檀守備1.94 人情冷暖138 盡如人意1.87 富貴同享120 六縣爲國1.94 此生足矣1.7 野火將熄1.36 一金知心1.99 一網打盡150 待我長成145 顯山露水1.54 漢風不滅1.94 不虛此行182 取捨有道144 無雙后妃1.62 一日破膽159 威震西域1.42 善利其器144 遷都壽春1.29 外合裡應142 斷不可棄132 馬兒吃飽1.7 三家解兵1.46 尋機而動102 載滿而還1.28 帝王家事128 了無蹤跡114 養袁自重1.39 善罷甘休17 甄選女官1.284 宜若登天120 不忘初心1.70 佛道之爭103 薊國雙壁1.262 認賊作父1.47 丹陽勁卒1.293 處士橫議153 巧施連環1.76 獻圖明志131 深閨待嫁1.60 伏波定海1.79 心願終了1.8 北面而事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93 花開七朵1.96 魂不守舍21 御風而行125 除舊迎新1.54 君臣有道81 融爲一體1.28 地陷神術148 如期而至190 雲夢之野1.77 蜩螗之鳴168 英雄當出123 反目成仇71 以鹿爲幟1.6 暗渡陳倉1.9 修繕祖宅1.2 無孔不入
1.246 弄劍踏杯1.97 固辭不就188 二桃三士15 各有算計1.94 不虛此行1.203 無主之地101 明示萬里116 一進一出213 橫空出世142 東海壽麋147 同類相動1.52 借刀殺人189 江淮孤生192 共赴巫山1.45 初次遠行136 借刀殺人1.75 真相大白126 名公之胄1.23 移花接木1.97 借題發揮115 與虎謀皮124 事與願違140 天降流火1.74 判若鴻溝1.30 鐵臂神弓1.79 河間奼女1.79 別開生面1.234 王允解懸1.8 拍案驚奇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1.84 盡入彀中150 爲國秉筆117 盜亦有道182 兩全其美121 十里長筵176 薊王東歸1.54 漢風不滅1.55 負陰抱陽1.82 爲人作嫁150 爲國秉筆1.44 白檀守備1.94 人情冷暖138 盡如人意1.87 富貴同享120 六縣爲國1.94 此生足矣1.7 野火將熄1.36 一金知心1.99 一網打盡150 待我長成145 顯山露水1.54 漢風不滅1.94 不虛此行182 取捨有道144 無雙后妃1.62 一日破膽159 威震西域1.42 善利其器144 遷都壽春1.29 外合裡應142 斷不可棄132 馬兒吃飽1.7 三家解兵1.46 尋機而動102 載滿而還1.28 帝王家事128 了無蹤跡114 養袁自重1.39 善罷甘休17 甄選女官1.284 宜若登天120 不忘初心1.70 佛道之爭103 薊國雙壁1.262 認賊作父1.47 丹陽勁卒1.293 處士橫議153 巧施連環1.76 獻圖明志131 深閨待嫁1.60 伏波定海1.79 心願終了1.8 北面而事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93 花開七朵1.96 魂不守舍21 御風而行125 除舊迎新1.54 君臣有道81 融爲一體1.28 地陷神術148 如期而至190 雲夢之野1.77 蜩螗之鳴168 英雄當出123 反目成仇71 以鹿爲幟1.6 暗渡陳倉1.9 修繕祖宅1.2 無孔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