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茱萸託思

安息商人安玄,乃絲路有名豪商。常攜龐大商隊行商各地,翻山越嶺通關過路,自要各路豪傑照應。故,本就與各路豪傑交厚。王國、宋建等人未舉事前,便與安玄常有往來。上次安玄自西域前往長安。恰逢西涼兵亂。報出合衆將軍名號,便被帶到王國當面。閒談間,聽聞名士閻忠抱恙臥牀,回天乏術,命懸一線。這便請王國許他領西域巫者一試。

果然藥到病除。

安玄之名,遂被衆將所知。

“鄙人安玄,拜見將軍。”安玄雖高鼻深目,一臉異相。舉手投足,卻早與漢人無異。

“快請起,韓某一介武夫,不敢稱將軍。”此話說的滴水未漏。

安玄這便起身就坐。

“不知足下深夜來此,所爲何事?”韓遂問道。

安玄笑答:“前番輾轉抵達洛陽,在金市售賣西域名產時,偶遇一婦人。知我能往來河西,便託我攜一物與將軍,遙寄思念之意。”

說完,安玄便從袖中取出一漆木小匣,呈給韓遂。

韓遂雙手接過,並不着急打開:“何人所託?”

“正是將軍女公子。”安玄答道。

原來是薊王親自登門求親,嫁給閻行,後遷居洛陽的韓遂長女。

韓遂急忙打開木匣。匣中並無書信,只有一香囊。香囊香氣辛烈,正是茱萸之味。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佩茱萸,乃歲時風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爬山登高,臂上佩帶裝有茱萸的囊袋,時稱“茱萸囊”。

東西都對,寓意也對。問題是,如今才五月中旬,距離九月九日,還有數月。此時送來‘茱萸囊’,是否太早。

韓遂苦思不解,這便忍不住問道:“小女可有話說?”

“夫人並未帶話。”安玄笑答。

“這……”韓遂的失望,顯而易見。女婿閻行,乃輔漢大將軍身邊親信。知我被脅迫,不得已而從賊。必會進言,代爲開解。大將軍悉知內情,定會網開一面,招降與我。

安玄此來,理應攜有大將軍書信。許我高官厚祿,暗中招降纔對。爲何只有一香囊?

“物已送到,安玄這便告辭。”說完,安玄便起身。

“哦,足下慢走。”韓遂急忙起身相送。

“將軍留步。”安玄再拜而出。

目送安玄離去,韓遂這便關閉舍門,取香囊在手,細細查看。要說與一般香囊有何不同。此囊,乃兩頭紮緊。解開一頭絲帶,茱萸果傾瀉而出。而後,囊中空空如也。將每一顆茱萸,細細查驗,別無不同。

此,確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茱萸囊。

目光從散落書案的一粒粒茱萸果上,移向耷拉在木匣的空香囊。韓遂心中一動,這便隻手將香囊取來。內外查看,亦無異樣。下意識的將另一頭的絲帶解開。香囊徹底成了兩頭通的布筒。

此物究竟有何深意?

韓遂燈下苦思,卻不得其解。

徹夜未眠的,又何止韓遂一人。

合衆將軍王國,自被衆人舉爲首領。還未曾風光數日,聽聞三路大軍壓境,便整體提心吊膽。所謂擒賊擒王,薊王向來除首惡,赦從衆。王國又豈能不知。

後頸日夜生寒,王國有苦自知。

“啓稟將軍,軍師求見。”輾轉反側間,忽聽寢室外衛士通稟。

王國猛然坐起:“速請到堂內相見。”

“喏。”

“拜見將軍。”閻忠入堂行禮。

“免禮免禮。”王國草草洗漱披衣,趕來相見:“軍師深夜來見,有何要事?”

“回稟將軍。乃爲北宮伯玉、李文侯,二位將軍而來。”閻忠答道。

“二位將軍何事?”王國一愣。

閻忠低聲道:“細作來報,北宮伯玉、李文侯二位將軍在軍中宣揚太平教義,吸納信衆。不知此事,將軍可曾知曉?”

王國這便點頭:“不瞞軍師,北宮伯玉、李文侯乃是黃巾渠帥。”

“原來如此。”閻忠略作思量,這便醒悟:“將軍可是想借二人之力,東結黃巾?”

“然也。”王國本欲言又止。與閻忠目光一碰,卻忽然醒悟。既視爲心腹,當不做隱瞞。這便將利害關係,和盤托出:“此次重金結好三十六部羌渠,便出自二位將軍之手。”

“原來如此。”閻忠又問:“如此說來,北宮與李將軍,乃是背後主謀?”

“然也。”王國點頭。

閻忠又問:“既如此,那二人何不自立門戶,反要推舉將軍?”

王國傲然一笑:“軍師有所不知。羌人所信,乃是本族神靈。並不信黃老之術。二人雖重金結好三十六羌渠,然羌人卻不願舉太平黃巾旗號。於是二人便退而求其次,舉我爲主。”

閻忠終於悉知內情。

此次兵亂,確是太平道在背後主使。羌人見利棄義。趁關東播亂,羣起而反。攻城略地,除去發泄對漢庭不滿。也未嘗沒有割據自立之心。

羌人之所以屢降屢叛。與朝廷所行政策,不無相關。

不妨以建立先零王朝的先零羌爲例。

前漢初年,先零羌主要分佈於湟水流域。元朔六年(前121年),河西戰役打響。匈奴昆邪王降漢,爲防匈奴騷擾,武帝下令驅逐諸羌,由此引發羌民激烈反抗。先零羌與封養羌、牢姐羌合兵十萬,攻令居、安故,圍袍罕,但皆被漢軍擊敗。於是遷其部落於湟水上游、西海(青海湖)周圍,及隴西郡河關縣一帶。宣帝時,大將趙充國再攻先零羌,迫使先零羌繼續向西遷到西鹽池等地。新莽末期,中原大亂,先零羌又回到湟水流域,佔據金城郡。

今漢初年,先零羌再被伏波將軍馬援所敗。部族被強遷於隴西、漢陽(天水)、右扶風等地,餘部則遷往塞外。

永初元年(107年),先零首領滇零,領諸羌再反,並建立先零政權,在北地郡自稱天子,史稱先零王朝。

王朝雖短,然卻不失爲火種。點燃羌人立國雄心。此後,散落在河湟流域的先零羌,常有割據之心。

此次舉族反叛的三十六部羌渠,皆是“先零別種”。

之所以太平道能說動三十六部羌渠起兵謀反,乃因先零羌,本就有割據立國的野心。

涼州一地,漢人驟減,乃因羌人暴增。繁衍兩百餘年後,不計入編戶齊民的“諸羌”,人數恐不下百萬。

也正因如此,以黃老之術入手的太平道,在涼州並無多少信衆。只得重金結好先零羌渠,又推舉當地豪強王國爲主。

思前想後,閻忠問道:“敢問將軍,三十六部羌渠,究竟聽命於誰,又以誰馬首是瞻?”

“這……”王國一時詞窮。

閻忠這便進言:“所謂‘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又說‘一山不容二虎’,‘防人之心不可無’。將軍需早做打算。”

一語驚醒夢中人。

王國幡然醒悟:“軍師之言,字字珠璣。某定銘記肺腑!”

102 殺良冒功1.73 有教無類142 萬物生輝71 窮厄之寇188 舉火爲先1.63 釘接榫合153 巧施連環125 伏路把關107 九河之地187 中分天下1.28 地陷神術1.94 規圓矩方1.75 永不更迭1.62 五陵少年164 盡數滅口1.46 有褐有衣1.206 猛將之烈127 三面合圍1.65 洛陽邸報146 何須十年10 寡義廉恥15 愛恨入土153 經營西域158 太后有疾1.232 南閤祭酒41 波橘雲詭1.254 除舊佈新189 轉機忽現135 抱火寢薪132 江山共謀1.22 天下機關102 殺良冒功218 近水樓臺1.52 契約精神1.78 四海英雄177 青鳥傳信1.89 五味俱全1.70 青徐流民1.99 敬而遠之1.39 分功之義101 明示萬里147 昏夜奔襲1.82 倉樓藏秘140 懷利相接197 因時而化1.65 攻略壽春110 攻略河西1.69 吾家麒麟115 亡胡千家17 同軌畢至183 欲取姑予1.77 蜩螗之鳴216 五射之術1.68 萬乘巡海110 熊羆入夢1.76 舉世無雙1.96 西行在即216 五射之術1.8 圍淤爲田17 正月旦會167 薄海從風1.58 金水商肆190 半載之期1.92 多子多福17 猛虎搏兔1.29 得失參半163 拈花摘葉111 義高於律100 蛛絲馬跡1.76 麒麟續命1.85 九九歸原100 大象無形1.226 全民參與1.75 大漢一藩172 席珍待聘1.20 生得好看191 何必談錢174 生死交替176 薊王東歸159 威震西域1.73 血巢角鬥108 外徵內討1.99 生死相托1.36 再見太后1.58 萬般皆好153 情亦動人111 雲龍風虎161 內難未弭19 與生俱來1.40 重整旗鼓1.26 敦煌六姓1.85 推己及人1.68 以和爲貴119 妻婦之禮183 瓦釜雷鳴1.55 鬥戰決勝195 青史留名136 包羅萬種116 引藥歸經1.40 國之惡疾
102 殺良冒功1.73 有教無類142 萬物生輝71 窮厄之寇188 舉火爲先1.63 釘接榫合153 巧施連環125 伏路把關107 九河之地187 中分天下1.28 地陷神術1.94 規圓矩方1.75 永不更迭1.62 五陵少年164 盡數滅口1.46 有褐有衣1.206 猛將之烈127 三面合圍1.65 洛陽邸報146 何須十年10 寡義廉恥15 愛恨入土153 經營西域158 太后有疾1.232 南閤祭酒41 波橘雲詭1.254 除舊佈新189 轉機忽現135 抱火寢薪132 江山共謀1.22 天下機關102 殺良冒功218 近水樓臺1.52 契約精神1.78 四海英雄177 青鳥傳信1.89 五味俱全1.70 青徐流民1.99 敬而遠之1.39 分功之義101 明示萬里147 昏夜奔襲1.82 倉樓藏秘140 懷利相接197 因時而化1.65 攻略壽春110 攻略河西1.69 吾家麒麟115 亡胡千家17 同軌畢至183 欲取姑予1.77 蜩螗之鳴216 五射之術1.68 萬乘巡海110 熊羆入夢1.76 舉世無雙1.96 西行在即216 五射之術1.8 圍淤爲田17 正月旦會167 薄海從風1.58 金水商肆190 半載之期1.92 多子多福17 猛虎搏兔1.29 得失參半163 拈花摘葉111 義高於律100 蛛絲馬跡1.76 麒麟續命1.85 九九歸原100 大象無形1.226 全民參與1.75 大漢一藩172 席珍待聘1.20 生得好看191 何必談錢174 生死交替176 薊王東歸159 威震西域1.73 血巢角鬥108 外徵內討1.99 生死相托1.36 再見太后1.58 萬般皆好153 情亦動人111 雲龍風虎161 內難未弭19 與生俱來1.40 重整旗鼓1.26 敦煌六姓1.85 推己及人1.68 以和爲貴119 妻婦之禮183 瓦釜雷鳴1.55 鬥戰決勝195 青史留名136 包羅萬種116 引藥歸經1.40 國之惡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