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督亢秋成

稻穀不斷從田間拉回城中。即便如樓桑這樣的商邑,街巷亦漸被稻穀鋪滿。曬乾脫粒,而後顆粒歸倉。搶在落雪前,還要重新給水田蓄水。三百里臨鄉,放眼望去,一片金黃。便是後世口口相傳的‘督亢秋成’。

容城均產已送上。畝產五石有餘。劉備終於鬆了口氣。容城一地,有近六十萬畝的官田。可得官糧三百萬石。東港新造百萬石糧倉,一次裝滿。還需運往南關城倉,方能全部裝完。

平曲、益昌,亦有官田五十萬畝。可得官糧二百五十萬石。除去囤入城中糧倉,餘下皆運往督亢、西林、酈城倉儲。

今季,臨鄉種田六百萬畝,卻只有八萬一百八十八戸。以戶戶五十畝計,再減去爵民的一百畝,有近兩百萬畝官田。即便畝產只有五石,也可得新谷一千萬石。

劉備早有預計。提前擴建臨鄉各處港倉、城倉。尤其時南關城倉,已能盛糧五百萬石。

加上西林、酈城、南廣陽、南港、東港,五座百萬石港倉,纔將本季一千萬石的官糧,全部儲藏。

整個臨鄉,地力最好的水田皆在督亢。畝產近七石。遂將整個臨鄉的均產,堆高到六石有餘。四百萬畝民田,三十稅一,收田賦八十萬石。督亢城倉亦滿倉。

所幸,戶戶皆有倉樓。邑民家單倉樓,雖不能與君侯祖宅五倉連橫相比。卻頗爲粗壯,能盛糧三萬石。

臨鄉八萬一百八十八戸,共可存糧二十四億五百六十四萬石。足夠了。

單此一項對糧食和糧倉的估算,便可見上計的重要性。

於是乎,整個臨鄉的《集簿》如下:

城、邑十,港八,倉十,關一,砦二。

裡百一五,(裡)正百一五人。

亭四百一十二,(亭)卒一千八百卅二人,郵廿一,(郵)人卅百如前。

界東西三百四十一里,南北兩百九十五里,如前。

縣三老一人,鄉三老十一人,孝弟力田(與三老同掌教化的鄉官)百廿人,凡一百卅二人。

吏員二千五十人:令八人,長廿三人,宰二人,丞卌四人,尉廿九人,有秩卅六人,斗食一千二百人,佐史、亭長七百一十二人,凡二千卌四人;侯丞二人,行人、門大夫二人,洗馬、中庶子二人,凡六人。

戶八萬一百八十八,多前三萬二千八百卅二;其戶二萬九千三百八十二獲流(所獲流氓)。

口一百二萬四千八百卌七,多前四十一萬二千三百七十一;其二十九萬七千八百卌二獲流。

種晚稻十二萬一百六十頃,多前八萬卌頃五十二畝。

男子五十四萬三千一百六十三人,女子四十八萬一千六百七十四人。

年八十以上兩萬一千四百六十五,六歲以下廿三萬七千四百八十七,凡廿五萬八千九百五十二。

年九十以上三千四百九十人,年七十以上受杖一千六百九十三人,凡五千一百八十三,多前四百卅八。

一歲諸錢入一萬萬五千二百九十八萬七千二百一錢(152987201)。

一歲諸錢出八千一百七十九萬五千九百廿二(81795922)。

一歲諸谷入一千一百卅六萬七千五百卅九石三鬥七升,出卌九萬八千七百卅一石四鬥三升。

此乃臨鄉完整的《集簿》。

劉備治下民情:封邑規模、人口多寡,年齡分佈,收支狀況,一目瞭然。因所有居民皆城居,故而沒有鄉一級的劃分。城外無人,閭里也在城內,故而里長人數也少。有路便有亭。治下各城之間的官道,共設亭四百一十二座。又因許多亭郵毀於大水,目前只剩這麼多了。日後補足,那便要明年再另行上計了。

吏員之所以有高達二千五十人。乃因糧倉多。一個城倉有大小官吏過百人。加上港口、市中,故而吏員衆多。

邑民暴增一倍。其中大部分乃是流民。足見君侯開荒安民,功勞不菲。

如此一來。只算成人(十五以上到五十六歲)年一百二十錢的算賦,未成人(七歲至十四歲)每年二十三錢的口賦,每戶每年二百錢的戶賦。君侯就收了一億一千餘萬。剩下四千餘萬錢,乃是諸城產業,售賣名產所得。

而三十稅一的田賦,雖只入八十餘萬石,官田卻爆收一千餘萬石。堪稱富足。臨鄉俸祿皆折錢發放,支出的稻穀多爲部曲軍糧。人吃馬嚼,一年要近五十萬石。這才萬餘兵力。且草料還不算。

不種田,如何能維持。

上計時,陛下所問的多半便是收支了。

尤其是歲入谷一項,明顯與三十稅一的田賦不相等。陛下要問是何故?劉備便要答,乃因今年新闢了兩百萬畝的官田。故而入谷頗多。諸如此類。

做賬,確實是一門大學問。

料想,並非所有的諸侯國都如劉備這般,如實上報。如何才能將賬目做平,便要考驗上計吏員的能力。

難怪上計如此重要。

做所賬目,要經得起大鴻臚、御史大夫、大司農,甚至是皇帝陛下的連番拷問啊。

洛陽上計,好比荊軻刺秦。若是秦舞陽,一見到陛下與百官就全身發抖,走不動路,如何上殿去獻《集簿》?做了假賬,定會心虛。大鴻臚、御史大夫、大司農,三人還未發問,便抖成篩糠。

此《集簿》必定有詐!虛報GDP這還了得?!

於是連番質問,不死也要脫層皮。

故而,上計官吏非大智大勇者,不可擔任。

如此說來,食俸與家丞等同,自然也就可以理解了。

話說再如此想來,朝廷擺出如此隆重盛大的正月旦會,又令上計吏必須參加。顯然也有敲山震虎之意。警告各地官吏,不得少報瞞報,弄虛作假。

此次上計,劉備要親去。事關重大,可不是說走就能走。

即便沒有弄虛作假,兩位家丞還是嚴令上計令陳逸與屬吏,事無鉅細,數次勘定,最終成稿。

劉備對《集簿》所錄每一列文字,及其背後的衆多數據,皆要悉數掌握。不求文字華美,只求對答如流。

待新谷顆粒歸倉,劉備這便日日用功不提。

145 寡人無情103 寡情薄義1.58 睚眥必報1.262 認賊作父181 羣雄無首1.227 單騎救主107 三日得仙113 對面而弈187 西運東輸1.33 出訪鴻儒154 一念之間151 金石爲開13 敲山震虎145 顯山露水145 無人接盤1.24 麒麟之子1.53 人生百戲1.84 東海揚塵1.34 內憂外患1.95 閉門謝客150 爲國秉筆1.39 善罷甘休134 公之於衆119 妻婦之禮1.92 黃金分割19 君前臣名1.53 寸步不讓1.36 渾天大陣1.49 生者如斯143 疏河注海16 降服烈馬149 鳳燃九天144 首尾難顧147 河漢無極1.90 蒼天已死1.4 各懷鬼胎1.33 同舟共渡102 腰牌傍身1.77 半島鎖鏈150 爲國秉筆151 君臣之約108 同舟共販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06 偷天換日1.70 價低者得196 家門之爭173 能者多勞188 二日並天177 人神不擾176 隔岸觀火1.25 黃龍見譙1.64 萬夫莫敵101 向虎山行104 窮無出路1.64 輶軒之使153 替父簽押1.32 潔身守道1.207 又見白袍146 黨人認主1.58 金水商肆16 重造京洛199 千里追兇154 一念之間1.80 十萬樓臺163 戾氣摧城196 家門之爭1.79 圍湖造屋1.262 認賊作父157 麥穗兩岐1.4 大禍滔天141 喬裝出兵186 當仁不讓61 董卓獻車1.70 孤芳自賞149 半壁江山183 悉聽君便1.58 金水商肆1.23 督亢城倉11 恨意叢生219 西林少年1.74 判若鴻溝1.66 麒麟騰空1.36 籠中之鳥130 鮮卑寇邊159 衆星拱辰1.98 水火相濟189 轉機忽現103 玉石俱焚1.98 正大光明137 如左右手1.70 青徐流民153 下階之梯10 大夢初醒194 利令智昏1.200 終破隴關1.57 無雙再起104 靡麗妖風109 寧有種乎1.23 夫復何言130 南廣陽城
145 寡人無情103 寡情薄義1.58 睚眥必報1.262 認賊作父181 羣雄無首1.227 單騎救主107 三日得仙113 對面而弈187 西運東輸1.33 出訪鴻儒154 一念之間151 金石爲開13 敲山震虎145 顯山露水145 無人接盤1.24 麒麟之子1.53 人生百戲1.84 東海揚塵1.34 內憂外患1.95 閉門謝客150 爲國秉筆1.39 善罷甘休134 公之於衆119 妻婦之禮1.92 黃金分割19 君前臣名1.53 寸步不讓1.36 渾天大陣1.49 生者如斯143 疏河注海16 降服烈馬149 鳳燃九天144 首尾難顧147 河漢無極1.90 蒼天已死1.4 各懷鬼胎1.33 同舟共渡102 腰牌傍身1.77 半島鎖鏈150 爲國秉筆151 君臣之約108 同舟共販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06 偷天換日1.70 價低者得196 家門之爭173 能者多勞188 二日並天177 人神不擾176 隔岸觀火1.25 黃龍見譙1.64 萬夫莫敵101 向虎山行104 窮無出路1.64 輶軒之使153 替父簽押1.32 潔身守道1.207 又見白袍146 黨人認主1.58 金水商肆16 重造京洛199 千里追兇154 一念之間1.80 十萬樓臺163 戾氣摧城196 家門之爭1.79 圍湖造屋1.262 認賊作父157 麥穗兩岐1.4 大禍滔天141 喬裝出兵186 當仁不讓61 董卓獻車1.70 孤芳自賞149 半壁江山183 悉聽君便1.58 金水商肆1.23 督亢城倉11 恨意叢生219 西林少年1.74 判若鴻溝1.66 麒麟騰空1.36 籠中之鳥130 鮮卑寇邊159 衆星拱辰1.98 水火相濟189 轉機忽現103 玉石俱焚1.98 正大光明137 如左右手1.70 青徐流民153 下階之梯10 大夢初醒194 利令智昏1.200 終破隴關1.57 無雙再起104 靡麗妖風109 寧有種乎1.23 夫復何言130 南廣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