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足可稱道

“一日三餐,可曾取用?”張魯又問。

“飲食如常。”老道答曰。

身旁聖女張玉蘭言道:“後殿地宮靖室,爲祖師得道飛昇前,閉關之所。襄楷此來,必有原因。”

話說。教派初創時,張天師攜門徒,結廬而居。餘衆多穴居,條件極爲簡陋,故稱“草創”。“張陵謀漢之晨,方興觀舍。…殺牛祭祀二十四所,置以土壇,戴以草屋,稱二十四治。治館之興,始乎此也。”雲臺治初建時,亦僅爲簡陋草廬土壇。永壽年間增修前、中、後三大殿,及附屬建築羣。

張魯低聲言道:“後殿西北地宮靖室。可容三人並下,入內八丈餘。地宮壁、頂,均刻有符籙讖言,當中置一石榻。地宮底部,立厚石壁。據傳,石壁之後,別有洞天。”

張玉蘭亦有聽聞:“傳聞石壁後,另有大玄機。爲防飛昇後遺禍後人,遂被祖師親手封印。”

“如此說來,襄楷靖室苦修是假,鑿壁盜取天機是真。”張魯焉能不怒。

“爲今之計,該當如何。”張玉蘭問道。

“我欲親往一觀。”張魯當機立斷:“襄楷入地宮日久,遲恐生變。”

“我與你同行。”張玉蘭焉能讓長兄,隻身涉險。

“也罷。”張魯叮囑道:“論道術,我遠不及你。”

“此去兇險,自當同心協力。”張玉蘭目光清冽。

二人打定主意,這便領心腹鬼卒,連夜登山。

如前所說,張天師定下教律,凡小罪者,只需修路百步,即可補過。所修,便是各治山道。換言之,通往雲臺治的山道,皆是教中弟子,親手鑿刻。

自嗣師張衡飛昇。天師道一分成三。教中青壯,紛紛出走,隨張角等人,自立門戶。二十四治,人才凋零,再加光陰如梭,教中先輩亦多亡故,再不復先前盛況。除去散落附近的山野村民,達官顯貴已少有人問津。

好在,二十四治歷經擴建,設施完備。山谷之中,另闢田地,自給自足,清心寡慾。亦悠然自得。不欲叛出門牆,隨張角等人揭竿而起,問鼎天下者,皆是真道人。與世隔絕,隱居治所。知命而惜身。足可稱“道”。

謂大道至“簡”,或可稱寡也。

生怕打草驚蛇。故左慈設“瞞天過海”計。假板楯蠻反,佔山據險,隔絕交通。而後遣張魯領教衆混入板楯蠻中,趁機上山。搜尋襄楷蹤跡。如此,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除薊王心腹大害。以襄楷等人爲首的“三方勢力”,便是天師分裂,西佛東來,大漢朝野深惡痛絕,生死存亡之際,欲扭轉乾坤,謀求仙門復興的一批人。

三方勢力的身份。乃時至今日,薊國君臣之共識。

言歸正傳。

正因雲臺山治,多爲潛心修道之人。不問世事。故襄楷雖已抵數月,左慈門徒纔將將得知。張魯後世,與祖師張陵、父師張衡,合稱三師。天師教衆,對其敬愛有加。然畢竟少時便隨母離教別居,不請自來,焉敢怠慢。外罩教袍,內裹軟甲。隨老道登山不提。

一路疾行,天光微亮時,已抵山門。

此時雲臺治,亦是山頭塢堡,守備森嚴。老道乃雲臺都功,通行無阻。衆人直奔後殿西北地宮。

洞內靖室,便是張天師閉關之處。

側耳聆聽,寂靜無聲。舉火俯瞰,一切如常。

張魯使了個眼色,便有心腹鬼卒,繫繩墜下。舉機關盾弩,遙指深處。護張魯並張玉蘭,雙雙墜下。

石窟不深,不過八九丈。皆火把亮光,可一覽無餘。

然洞內石榻,並無襄楷身影。

“且入內一觀。”張魯低聲道。

“嗯。”張玉蘭取雙短劍在手,護住要害。鬼卒舉盾弩在前,三人列成一線,魚貫入內。

“鬼主且看石壁。”鬼卒一聲低喝。

石壁正中,暗門已開。必是張道陵所設。

石壁後涼風習習,流水潺潺。竟是一條地下暗河,川流在鐘乳洞窟之間。堪稱鬼斧神工,道法自然。舉火照亮腳底,積水沒踝。水底金光閃閃,皆是金沙積澱。

“我等竟不知,下藏流金。”張魯暗歎。

“莫非……”張玉蘭欲言又止。所謂“人無橫財不富”。莫非教中資財,皆取此處金沙換來。

趟過溪水,地勢漸高。水流似沉入地底,不見蹤跡。

“這是……”繞過一羣鐘乳石柱,忽見火光大亮。洞窟四周,燦如繁星,叢叢鍾乳,雲蒸霞蔚。居中石臺,丹爐高聳。煙氣氤氳,異香撲鼻。

莫非張天師,便是此地煉製仙丹!且看丹爐,渾然天成。似乃天然鐘乳石柱,細細鑿刻而成。

“來者何人!”便在此時,忽有人喝問。

示意身前鬼卒,稍安勿躁。張魯朗聲答曰:“五斗米鬼主張魯,夜瞻祖師閉關之地。竟不知別有洞天。敢問襄師,如何知曉本門隱秘。”

“原是五斗米師。”便有一人,自爐後現身。身形遂被爐火照亮。

正是失蹤數月之平原方士襄楷。

函園九阪瓊臺裡,左中郎將府。

知守丞劉平投帖登門,呂布親出相迎。

共入前堂,賓主落座。

見呂布滿懷希冀,劉平面樓慚色:“劉平有負所託,特來告罪。”

呂布表情一黯。又急忙起身回禮:“本就強人所難,守丞盡力而爲。布,敬謝。”

待二人就坐。劉平這才言道:“平,實未能,面陳王上。右丞有話,請左中郎將一聽。”

“守丞但說無妨。布,洗耳恭聽。”呂布抱拳。

“奉先早於主公結緣。豈不聞,主公少時,誦‘漢廣’乎?”恐呂布不知,劉平遂悠悠誦讀:“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呂布幡然醒悟:“時,典韋爲友報仇,潛入樓桑,當街行兇。幸爲關校尉所阻。乃因……”

話已至此,毋需多言。

有道是“先入爲主”。曹節既已將養女,許配薊王。木已成舟,不可強求。

劉平勸道:“遙想當年,王上初入京師。傳聞,安素匆匆一瞥,便已心有所屬。又聞,王上家中七色婢,本有其一。此乃命中註定,不可更也。”

103 薊國雙壁1.54 燕齊以安1.49 上表回國1.68 爲而不爭117 知子莫母151 平定龜茲1.88 藩強朝弱113 七國聯盟127 因時而變102 載滿而還170 意落心安1.9 車輪舫舟1.269 負重而行158 太后有疾1.85 帝國拼圖1.23 孤軍誘敵1.43 百般不厭129 山海之盟137 恩怨無主158 太后有疾1.29 得失參半134 天下初平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23 督亢城倉138 一席之地131 深閨待嫁143 三釁三浴31 清忠五宦1.43 骨肉至親140 守土有功61 怒其不爭110 棄親從曹1.227 單騎救主1.290 春王正月119 單刀直入1.53 寸步不讓173 畝鍾之田125 探險搜奇170 意落心安1.44 非同尋常1.67 畫地爲牢129 琉璃易碎1.207 以退爲進1.76 世道無常1.48 浴室水塔108 日新月異150 自證清白1.36 寒光耀雪1.97 借題發揮1.76 智機千變1.9 三英齊聚199 必有其子1.87 扶危濟困1.20 軟語溫言112 幼獸初生1 全在水裡166 猛獸鬥場1.83 一網打盡106 萬民飢流1.37 鰲頭獨佔215 按兵不動175 石破天驚139 開枝散葉1.262 認賊作父177 人神不擾1.276 命喪宮門140 孤家寡人164 成家立業1.37 魚龍漫衍112 果然有差1.82 年末大賞1.5 唯利是圖261 寄神免禍1.93 葡萄苜蓿1.33 出訪鴻儒1.37 魚龍漫衍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130 傭兵公會1.26 再無歸期1.65 三歲見老134 一刀之威1.33 以衆擊寡109 舊友重聚189 夾縫偷生164 首尾呼應175 萬事齊備1.62 一日破膽1.42 鑿路先鋒127 先入爲主134 一刀之威51 天下一國1.84 盡入彀中1.42 劉備四友174 變俗易教191 明燈指路1.38 人頭落地1.44 善利萬物1.73 衆口難調1.45 名臣碩老1.58 後會無期
103 薊國雙壁1.54 燕齊以安1.49 上表回國1.68 爲而不爭117 知子莫母151 平定龜茲1.88 藩強朝弱113 七國聯盟127 因時而變102 載滿而還170 意落心安1.9 車輪舫舟1.269 負重而行158 太后有疾1.85 帝國拼圖1.23 孤軍誘敵1.43 百般不厭129 山海之盟137 恩怨無主158 太后有疾1.29 得失參半134 天下初平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23 督亢城倉138 一席之地131 深閨待嫁143 三釁三浴31 清忠五宦1.43 骨肉至親140 守土有功61 怒其不爭110 棄親從曹1.227 單騎救主1.290 春王正月119 單刀直入1.53 寸步不讓173 畝鍾之田125 探險搜奇170 意落心安1.44 非同尋常1.67 畫地爲牢129 琉璃易碎1.207 以退爲進1.76 世道無常1.48 浴室水塔108 日新月異150 自證清白1.36 寒光耀雪1.97 借題發揮1.76 智機千變1.9 三英齊聚199 必有其子1.87 扶危濟困1.20 軟語溫言112 幼獸初生1 全在水裡166 猛獸鬥場1.83 一網打盡106 萬民飢流1.37 鰲頭獨佔215 按兵不動175 石破天驚139 開枝散葉1.262 認賊作父177 人神不擾1.276 命喪宮門140 孤家寡人164 成家立業1.37 魚龍漫衍112 果然有差1.82 年末大賞1.5 唯利是圖261 寄神免禍1.93 葡萄苜蓿1.33 出訪鴻儒1.37 魚龍漫衍第2088章 1.277 末席之爭130 傭兵公會1.26 再無歸期1.65 三歲見老134 一刀之威1.33 以衆擊寡109 舊友重聚189 夾縫偷生164 首尾呼應175 萬事齊備1.62 一日破膽1.42 鑿路先鋒127 先入爲主134 一刀之威51 天下一國1.84 盡入彀中1.42 劉備四友174 變俗易教191 明燈指路1.38 人頭落地1.44 善利萬物1.73 衆口難調1.45 名臣碩老1.58 後會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