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循路而進

白檀究竟在哪,後世有兩種說法。

傳統認爲在今河北省灤平東北興洲河南岸,因白檀山得名。後有人指出,實與曹操北征烏桓路線背道。並說白檀城址在寬城縣城東八里,藥王廟村遺址。亦指出《漢書?地理志》中的錯誤。言:出盧龍塞,歷白檀,平岡。若白檀在灤平,從地圖上就說不通。前者反駁後者,說不該質疑漢書有誤。後實無論據,又說漢初與後世所置白檀,並非一地。云云。

故而,後世流傳的曹操北伐烏桓路線,有兩條。

一條先折向西北,再向東北。此乃《漢書》、《水經注》所載路線。另外一條便一直向東北。

事實上,在劉備看來。此時行軍,多循路而進。

正如前面所說,時下居地,因何要用亭和裡來劃分。十戶爲一里,十里爲一亭,十亭爲一鄉。

正是因爲,比起需要養活十幾億人口的後世,漢朝五千萬人口需要的耕地,只是後世的二十分之一。

剩下的全是沒有開發過的沼澤密林,莽原羣山。

一條蜿蜒的官道,穿山越嶺,從沼澤、密林、莽原、羣山中穿過,串聯起中原文明。那些遠離道路的地方,人跡罕至,猛獸縱橫,即便有些許的‘野人’出沒,也承擔不起延續文明的重任。

所以說,路,纔是時下最重要的文明載體。於是整個行政架構,以裡、亭來劃分,也就十分合理了。

即便白檀在盧龍塞西北,若西漢時確有一條通往盧龍塞的邊關要道。時下雖只有“微徑可從”,卻也比橫穿沼澤密林,莽原羣山,通行要容易的多。故而,曹操先折向西北,再一路向東。直抵白狼山,也就十分合理了。

所以說,城在哪不重要。重要是路在哪。

右北平烏桓王烏延說,白檀城在盧龍塞西北四百餘里處,劉備自然深信不疑。

白檀往東,便是田疇所說‘出空虛之地’。白檀往西北,便是陰山東端,後世內蒙壩上高原。

劉備無需冒然北進。只需佔據白檀,廣散斥候,若鮮卑王庭沿陰山南麓,於長城沿線一路東移,必能碰見!

此去塞外,步騎皆有大用。還有弓弩手,守城亦重要。侯府良匠、樓桑能工,也要帶上。帳篷高車自然是運送輜重的上上之選。還有機關箭車,諸多兵器。劉備命人多購買白堊、硫磺等物,存以備用。

《魏書》雲:“悅般有火山,山旁石皆焦熔,流地數十里乃凝堅,即石硫黃也”。中原一帶也已開始從涅石(黑色含煤黃鐵礦)提取硫磺。時爲一種製造綠礬的工藝:在土坯砌成的窯中,把礦石和煤炭壘疊起來,點火焙燒,硫磺便從窯的頂部冷凝下來。所以東漢時硫磺又有“礬石液”的別名。

距離朝廷出兵,還有數月。劉備又命人取出積攢皮毛,縫毛氈帳篷。鋸大木,廣造高車。

軍糧皆是乾糧。魚乾、肉脯。粳米碾磨成粉,混合油脂、青鹽、肉糜,蒸熟後,經水壓壓制成圓餅,一截截由牛羊腸衣密封包裹,便於攜帶。只需取出一塊煮熟,便足可果腹。

因混入油脂、青鹽,類似臘腸,腸衣密封后,可保鮮數月。只是風味頗鹹。需用清水煮開才能下嚥。幹吃亦可。卻需吃一口餅,就一口水,方纔不鹹。

劉備又命徐榮親赴洛陽,將手書密信交於黃門令左豐。崔霸、徐榮曾攜五十鼉龍騎一路護送左豐往返洛陽與樓桑。崔、徐二將乃少君侯心腹,且與左豐頗爲熟絡,左豐自不會生疑。劉備信中讓左豐尋機向聖上進言,許他領右北平烏桓出關,策應北伐。就說,右北平夾在中部鮮卑和東部鮮卑之間,若能在此地遣一軍截住中部鮮卑,又能與遼西烏桓一起,對東部鮮卑呈前後夾擊之勢,對北伐大有裨益。

三郡烏桓有四部。遼東烏桓鞭長莫及。遼西烏桓王丘力居,與遼西太守趙苞一同發兵策應。上谷烏桓王難樓,必與護烏桓校尉夏育一起兵發高柳。剩下右北平烏桓王烏延,無人問津。實力羸弱自然是最大原因。

若劉備自請北上,不花朝廷軍資,再有左豐從旁進言,或許能成。

此事不宜宣揚。若訴諸於朝堂,別說劉備自請,便是此次北伐也斷難成行。

事實也是如此。正是身邊中常侍不停進言,剛剛元服的皇帝這才力排衆議,出兵北伐。

趁其病,要其命。時機自然正好。只可惜鮮卑一統,實力冠絕一時,最後大敗而歸。

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久經沙場,皆稱良將。若非鮮卑實力強橫,斷不會大敗而歸。

半月後,徐榮返回。帶回左豐手書。言,定讓少君侯如願。又說待事成,莫忘保舉之義。

字裡行間,頗多自信。貌似朝廷或者說禁中,對此次北伐甚有信心。先有中常侍王甫極力撮合。後有中常侍趙忠,薦從弟趙苞爲遼西太守,分潤北伐之功。如今北伐還未成行,左豐便開始邀功。

也不知這些不懂軍事的內臣,何來必勝之心。

也難怪我家皇帝陛下會罔顧羣臣諫言,出兵北伐。顯然是受內臣們鼓惑了啊……

此去若能一擊命中,鮮卑必亂。可保漢庭數十年邊關太平。待滅黃巾,安流民,休養生息,再發兵北上,盡收前漢失地!

即便不成,劉備也要爲大漢精騎留些種子。變大敗爲小敗,小敗化不敗。若能不勝不敗,亦是有功於社稷。

北伐之事,只有心腹家臣方知。邑中一切如常。

蝗災過後,農人們開始育秧。督亢城三千座幹欄重樓,立春前便已完工。淮泗山民皆搬入新居。壯漢健婦喜氣洋洋,紛紛下到水澤,築壩舀水,開闢新田。圍繞督亢城,陂渠水網,阡陌縱橫。秧田如棋盤,蔚爲壯觀。

溝渠內屜舟往來,運送秧苗,準備插秧。

除去鋪路通渠,大部分熟練工匠皆乘車輪舟,奔赴酈城。酈城大建速度再加倍。無需數年之久。再過一年多,便可完工。

今夏七州蝗災,秋糧絕收。周圍受災鄉民拖家帶口,陸續向臨鄉遷徙。劉備防微杜漸,未雨綢繆。決定把大利城的督造,提上日程。

酈亭溝水‘又西南轉,歷大利亭南,入巨馬水’。

濡水‘又東南流於容城縣西北、大利亭東南合易水。而注巨馬水也。故地理志曰:易水至范陽入濡。又曰:濡水合渠。許愼曰:濡水合淶’。濡水與易水,在大利亭東南合併注入巨馬水。巨馬水,便是淶水。

大利亭,被南北向的酈亭溝水,東西向的南巨馬水,以及東南流的濡水所包夾。在大利亭十里之內,劉備準備擇一居中之地,築造大利城。

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23 痹體之術31 清忠五宦195 青史留名1.50 無中生有1.256 茅塞頓開1.72 羚羊掛角1.5 奉身以死102 避易就難111 外臣凌主1.34 牽招賣馬195 無雙連環1.5 舌綻春雷105 未來可期1.90 兄弟之邦19 編戶分遷118 吐剛茹柔1.2 經商有道125 伏路把關167 遙遠綠洲1.84 蟾宮折桂183 放任自流17 猛虎搏兔1.38 一日成鹽1.253 軍法從事142 各有心機1.52 二宮流血1.85 興兵討賊1.96 海賊圍城91 飯稻羹魚1.240 聽風即雨1.64 百練清剛1.240 聽風即雨1.46 菟園解驂176 王田壽鯉1.77 酎金補齊1.36 培肥改土120 滅頂之災101 善始善終161 空前絕後1.77 蜩螗之鳴1.233 一步之先1.99 衆不可逆1.73 衆口難調146 握髮吐哺1.24 同流合污1.95 閉門謝客1.27 以身舉債1.4 大禍滔天1.73 大雅無傷130 海內狂徒1.93 少年長吏1.70 佛道之爭160 孕大含深191 天下雄兵1.26 再無歸期197 因時而化1.28 將門虎子115 天下都北172 備思前後136 甘心如薺1.24 犁種宿野100 三郡烏桓1.44 勸善禁惡1.43 薊國鋤奸1.65 陰藏殺機126 名公之胄1.77 攻心之策1.46 有褐有衣1.76 峰迴路轉145 兵臨龜茲166 猛獸鬥場166 囈語少年1.6 沐猴冠帶1.79 心願終了1.27 六縣俱名18 千里圩田21 赤心如故122 亦是豪傑1.99 黃雀伺蟬1.99 進身之階1.26 以直報怨107 以夢爲繭31 形勢大好1.25 言之尚早161 獵殺遊戲171 獨步天下123 宦海沉浮178 中洲一郡131 美玉生煙1.4 越俎代庖191 世衰道窮188 爲所欲爲1.65 攻略壽春137 如左右手1.200 矇混過關1.99 敬而遠之135 四時充美124 上公九命192 共赴國難
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23 痹體之術31 清忠五宦195 青史留名1.50 無中生有1.256 茅塞頓開1.72 羚羊掛角1.5 奉身以死102 避易就難111 外臣凌主1.34 牽招賣馬195 無雙連環1.5 舌綻春雷105 未來可期1.90 兄弟之邦19 編戶分遷118 吐剛茹柔1.2 經商有道125 伏路把關167 遙遠綠洲1.84 蟾宮折桂183 放任自流17 猛虎搏兔1.38 一日成鹽1.253 軍法從事142 各有心機1.52 二宮流血1.85 興兵討賊1.96 海賊圍城91 飯稻羹魚1.240 聽風即雨1.64 百練清剛1.240 聽風即雨1.46 菟園解驂176 王田壽鯉1.77 酎金補齊1.36 培肥改土120 滅頂之災101 善始善終161 空前絕後1.77 蜩螗之鳴1.233 一步之先1.99 衆不可逆1.73 衆口難調146 握髮吐哺1.24 同流合污1.95 閉門謝客1.27 以身舉債1.4 大禍滔天1.73 大雅無傷130 海內狂徒1.93 少年長吏1.70 佛道之爭160 孕大含深191 天下雄兵1.26 再無歸期197 因時而化1.28 將門虎子115 天下都北172 備思前後136 甘心如薺1.24 犁種宿野100 三郡烏桓1.44 勸善禁惡1.43 薊國鋤奸1.65 陰藏殺機126 名公之胄1.77 攻心之策1.46 有褐有衣1.76 峰迴路轉145 兵臨龜茲166 猛獸鬥場166 囈語少年1.6 沐猴冠帶1.79 心願終了1.27 六縣俱名18 千里圩田21 赤心如故122 亦是豪傑1.99 黃雀伺蟬1.99 進身之階1.26 以直報怨107 以夢爲繭31 形勢大好1.25 言之尚早161 獵殺遊戲171 獨步天下123 宦海沉浮178 中洲一郡131 美玉生煙1.4 越俎代庖191 世衰道窮188 爲所欲爲1.65 攻略壽春137 如左右手1.200 矇混過關1.99 敬而遠之135 四時充美124 上公九命192 共赴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