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睚眥必報

家國天下,公私分明。

從家族而言,宋奇乃是元舅。然若於國不利,劉備亦不能徇私。正如時人的雙重身份。究竟是盡忠還是守義,需就事論事。於公於私,不可混爲一談。

當然,對劉備此等豪傑而言,易感情用事。又當然,前提是需跟劉備有感情。

劉備對穆貴人,不,宋貴人,顯然是有的。

身份既已被夫君窺破。宋貴人知無不言,將前後諸情,娓娓道來。

劉備方纔得知。一路走來,背後竟有如此之多的隱秘。與宋氏兄妹的交集,遠比劉備想的更深邃。

宋奇盜掘菟園樑冀金山,非爲太平道籌措資金。而是早與蟾宮明面上的主事人,秦太倉約定:將假死脫身,暗入折桂館的宋皇后,重金贖回。

然待宋奇再遇秦太倉,問及宋氏下落,方知人去樓空,已被劉備金屋藏嬌(詳見《隴右·1.66 人財兩全》)。並暗中送回薊王宮棲身。

此時,宋皇后尚未知曉,兄長宋奇還在人世。

“愛妃是何時知曉,元舅下落。”劉備問道。

“先帝北巡之前。”宋貴人答曰:“妾,常往來長安宮,傳授漢宮儀,擇優遴選入宮。一次偶遇平原術士襄楷,見家門祖傳之物,方知兄長未死。”

“平原術士襄楷,與前冀州刺史,八廚之王芬相熟。元舅……”劉備已然想到。

“先帝之事,兄長與妾,皆參與其中。”宋皇后如實相告。

劉備心中一顫:“莫非,愛妃當真與……先帝崩殂困龍臺,有干係?”

宋貴人輕輕頷首:“先帝崩前,最後所見,便是妾。”

事到如今,已無需劉備追問。宋貴人遂將其中隱秘,細細道來:“後收襄楷傳書,讓妾私往廣宗。果在城外與兄長相見。兄長言,先帝時日無多,欲讓妾見其最後一面,了結恩怨。從此再無瓜葛,妾自可安心侍奉夫君身前。”

“然後?”劉備好一陣揪心。

“妾經密道,登沙丘平臺。恰聞先帝呼喚,便入帳相見。先帝問藥可煎好,此時爐上湯藥已成,妾便盛來,喂先帝服下。舉手之勞,仁至義盡。正欲離去,不料被先帝扯住衣袖,欲行房事。妾斷不能應,遂與先帝起爭執……”

劉備悵然若失,又暗自慶幸。很顯然,宋貴人被宋奇利用了。

先帝死因,劉備心知肚明。服慎恤膠,強行房事。乃至血脈噴張,箭瘡崩裂而亡。

先帝駕崩那夜詳情,今日終於知曉。重點是,宋氏被兄長誆去廣宗,名爲見先帝最後一面,了結二人恩怨糾葛。實則借刀殺人。世人皆知,先帝因勃海王與宋皇后之事,常夢中被桓帝怒斥。乃至心生驚懼,日夜不安。上陵禮時不敢入桓帝陵祭奠,甚至無法久居南北二宮,索性遷入西園躲避。可想而知,當在困龍臺大帳內,與宋皇后面對面時,先帝是何等之驚懼。乃至箭瘡崩裂,血流不止而亡。

“先帝因妾而死。”宋貴人最後言道。

劉備輕輕搖頭:“非也。先帝乃因神上宗師而死。元舅或是幫兇。愛妃被人利用,何罪之有。”從義理而言,宋氏並無過錯。

“冤有頭,債有主”。陛下輕信宦官,無辜廢黜宋皇后,累及宋氏一門慘死。宋奇因此懷恨,不惜入太平道,報仇雪恨。屢次設謀,皆未能如願。終假宋貴人之手,得償所願。事實上,只需見宋皇后當面,陛下多半已驚怖暴崩。又爲何多此一舉,在湯藥中加入慎恤膠……

心念至此,劉備忽靈光一現:“愛妃入皇帳時,可遇到旁人?”

“未曾遇到。”宋氏搖頭。

“愛妃先前言‘爐上湯藥已成’,不知溫涼如何?”劉備再問。

“溫涼適宜,剛好入口。”宋皇后答曰。

換言之,此藥自非宋皇后,親手煎熬。乃是另有人提前預備,並掐準了時間。宋氏經由暗道,登臨沙丘平臺時,正好趕上藥效剛過,陛下深夜疼醒,命人繼藥。恰逢夜深人靜,身邊宮人皆已熟睡。唯有宋氏,聞聲入帳,喂服先帝湯藥。

然下藥之人,亦非宋奇。

而是甯姐姐。

曾爲刺客,睚眥必報。少時因遷怒盜抄樓桑貲庫,剜去張寶一隻眼。行事潑辣,堪稱“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後劉備入宮赴宴,身中慎恤奇毒,僥倖活命。甯姐姐愛之深,責之切。因而遷怒先帝,“以牙還牙”,令先帝亦中慎恤淫毒,崩血而亡。

或有人問:下毒劉備之人,乃前永巷令徐奉,甯姐姐因何遷怒先帝?

正如少時不知張寶盜抄貲庫。甯姐姐是神上宗師之女,本就與大賢良師一脈,涇渭分明。故未能提前得知,徐奉行事。而宋奇,先前亦屬大賢良師麾下,或是大賢良師授首,亦或是得知其妹宋皇后已改嫁劉備,這才盡釋前嫌,轉投神上宗師門下,爲其所用。

劉備之所以篤定下毒先帝之人,乃是甯姐姐。另一個更爲重要的原因是,先宋皇后,今薊宋貴人,在此局中的“道義豁免”。太平道行事,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然此次,卻將宋氏的罪責,降至最輕。甚至算不上從犯。如此用心良苦,非爲宋貴人解脫,只爲不讓劉備爲難。

薊王向來恩怨分明,愛很拎清。甯姐姐深知劉備爲人。若累及宋皇后,必不能相容。顧才“於公”刺殺先帝,得償所願,“於私”又想方設法,保全宋氏。

“元舅今何在?”想通一切,劉備問道。

“先前充作樓桑樂師,隨我往來長安宮。日前留書,不辭而別。妾,亦不知所蹤。”

洛陽之變,宋奇或亦參與其中。

劉備與神上宗師,自幼“相識”。亦敵亦友,關係密切。果然“剪不斷,理還亂”。

見劉備無語。宋貴人遂問道:“夫君如何得知,家兄身份?”

劉備意味深長:“此中迷局,乃賈文和窺破。”

“原來如此……”

洛陽西郭,十里函園。

幕府車駕又停尋常巷陌。賈詡自行下車,入後門與大長秋兼領尚書令,曹節相見。

“拜見老大人。”賈詡持漆木長匣,肅容行禮。

榻上曹節,慈眉善目:“右丞無須多禮,速坐。”

見長匣頗重,曹節笑問:“右丞所持何物?”

賈詡笑答:“乃助詡,窺破天機之物也。”

1.29 迴光返照123 坐觀風雲123 天賜之幸115 與虎謀皮1.57 戰意正濃1.80 十萬樓臺1.234 王允解懸139 江山易改132 千里送藥130 民情如火1.92 僅此足已170 列城豪俠164 成家立業1.259 世道人心142 東海壽麋1.80 賊兵來襲1.94 此生足矣1.77 酎金補齊1.27 以身舉債162 舉棋不定1.268 十日未卜1.93 今冬尤寒152 善刀而藏132 一脈相承1.93 花開七朵176 薊王東歸1.4 安漢興劉1.28 豎子成名152 善刀而藏1.73 大雅無傷1.59 飽虎飢鷹172 備思前後119 作壁上觀176 盜書續命1.223 陌路相逢1.64 連贏三局1.38 祠堂傳藝第2100章 1.289 洞若觀火16 另當別論186 董君一念112 分戶析產1.65 西羌兵諫1.7 小夥伴們1.39 妾無異議1.97 玉色琉璃137 萬死不避1.46 有褐有衣188 二桃三士1.44 豐取刻與118 義重於生1.5 舌綻春雷119 濮陽之戰119 妻婦之禮1.93 再築新城195 勤王之師1.4 安漢興劉1.82 年末大賞124 上公九命124 絕境弄險134 天下初平1.26 敦煌六姓1.52 二宮流血1.56 人馬如龍145 機關殺陣81 天下喉舌134 一刀之威159 亂世之才1.80 關羽得子1.32 銅錢雨落15 退居其次1.22 其道大美155 瞞天過海1.6 不二之選51 情不亂法149 半壁江山128 虎狼之士1.97 借題發揮131 猛虎破閘144 判若兩人119 衆星拱鬥190 封賞羣臣201 廣瞻博望1.35 傳火天下91 一人之外1 羣雄上洛137 共飲此杯1.98 水火相濟104 龍吟虎嘯51 以尹天下1.87 溫故知新136 鴉雀無聲1.92 姑息養奸140 青雲之志197 仙人指路1.54 漢風不滅1.3 插標賣首1.223 歲末大事189 江淮孤生1.98 遊兵散卒1.29 同坑好友
1.29 迴光返照123 坐觀風雲123 天賜之幸115 與虎謀皮1.57 戰意正濃1.80 十萬樓臺1.234 王允解懸139 江山易改132 千里送藥130 民情如火1.92 僅此足已170 列城豪俠164 成家立業1.259 世道人心142 東海壽麋1.80 賊兵來襲1.94 此生足矣1.77 酎金補齊1.27 以身舉債162 舉棋不定1.268 十日未卜1.93 今冬尤寒152 善刀而藏132 一脈相承1.93 花開七朵176 薊王東歸1.4 安漢興劉1.28 豎子成名152 善刀而藏1.73 大雅無傷1.59 飽虎飢鷹172 備思前後119 作壁上觀176 盜書續命1.223 陌路相逢1.64 連贏三局1.38 祠堂傳藝第2100章 1.289 洞若觀火16 另當別論186 董君一念112 分戶析產1.65 西羌兵諫1.7 小夥伴們1.39 妾無異議1.97 玉色琉璃137 萬死不避1.46 有褐有衣188 二桃三士1.44 豐取刻與118 義重於生1.5 舌綻春雷119 濮陽之戰119 妻婦之禮1.93 再築新城195 勤王之師1.4 安漢興劉1.82 年末大賞124 上公九命124 絕境弄險134 天下初平1.26 敦煌六姓1.52 二宮流血1.56 人馬如龍145 機關殺陣81 天下喉舌134 一刀之威159 亂世之才1.80 關羽得子1.32 銅錢雨落15 退居其次1.22 其道大美155 瞞天過海1.6 不二之選51 情不亂法149 半壁江山128 虎狼之士1.97 借題發揮131 猛虎破閘144 判若兩人119 衆星拱鬥190 封賞羣臣201 廣瞻博望1.35 傳火天下91 一人之外1 羣雄上洛137 共飲此杯1.98 水火相濟104 龍吟虎嘯51 以尹天下1.87 溫故知新136 鴉雀無聲1.92 姑息養奸140 青雲之志197 仙人指路1.54 漢風不滅1.3 插標賣首1.223 歲末大事189 江淮孤生1.98 遊兵散卒1.29 同坑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