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不脛而走

是否豪傑,此事可窺一斑。

萍水相逢,無有預謀爲其一。盛憲前途未卜,心懷憂思,是其二。薊王一眼窺破,仗義相助乃其三。

此事,看似兒戲。乃出江湖草莽,而非王者所爲。實則,薊王自有所慮。

盛憲少舉孝廉,補爲臺郎,與孔融相約兄弟,所經所歷,足夠擔保。被長塗二龍之劉繇,先舉吳郡太守,二舉入朝爲官,一而再,必有治世之才。且出身尚書檯,對政令法規,往來公文,一清二楚。足可一用。

更加葛城令司馬朗,婉拒遷升勃海相,此生只願爲薊吏。大位空懸,於(勃海)國不利。薊王信手拈來,既解人之困,又救己之急。於人於己,二全齊美。

更有一石三鳥。既解盛憲之困,又助孔融揚名。

一言蔽之。『禮法道義大框架內的不拘一格』。便是此中真諦。

果不其然。送別舊友。孔融欣然提筆,以《論盛孝章書(注①)》,答謝薊王。其中“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之句,遂成典故“不脛而走”。

投桃報李,(大)丈夫(所)爲也。

仁人志士,無不心折。

史上,太史慈闢禍遼東,孔融爲北海相,常助其贍養孤母。待太史慈歸鄉,逢孔融爲管亥所圍,危在旦夕。母遂遣太史慈,匹馬單槍,前往救援。事畢,還啓其母,母曰:“我喜汝有以報孔北海也。”

此便是我煌煌天漢。

待不脛而走,便傳關東。會賓客大宴,揚州牧劉繇將薊王手書,遍示賓客。衆人無不慨嘆。薊王亦未曾忘盛憲舊主也。

何爲王者。

四平八穩,面面俱到。

“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一點都不慌。

長江水路。

與趕來相迎之治粟都尉部艦相會。共組龐大艦隊,駛入雲夢大澤。

治粟都尉部艦,護衛干支海市,奔赴荊南。三足踆烏,近泊巫山。船宮望樓女仙,皆爲中大夫。船宮乃水上離宮。除入鴉巢船塢,維修保養。停泊各處,皆有宮人駐守。一切制度,與地上離宮無異。

正因三足踆烏船宮,與長安宮、甘泉宮、碣石宮等,制度相若。船上一干人等,皆有宮職。后妃領食家俸,宮官領食宮俸。二俸兼得,亦是高薪養廉,勤儉持家。正因宮職多爲后妃兼任,無需大肆擴充宮女。薊國後宮,不過千人。且還包括三百雲霞衛,並三百亞馬遜。

無怪一衆心腹近臣,常爲主公抱屈。君不見疏勒篡位王,林邑自立王,蕞爾小國之君,後宮佳麗,皆多過三千。先帝西園,年十四至年十八,裙下開襠,隨取隨用者,不下萬人。

饒是精簡如斯,已得三百子嗣。麒麟聖體,世間罕有。

聞薊王南下雲夢大澤。赴巫山雲雨之會。衆皆以爲,必出人倫大事。

盛夏已至,梅雨將息。

雲夢大澤,日月蔽兮。

上元夫人領墉宮玉女,奏響崑崙九音。只等與巫山神女珠聯璧合,奏古樂《葛天八闕》。引九天玄女,降入靈臺。

巫山神女峰,閉關石室。

便有二總角仙童,歡喜來報:“恩師,薊王至矣。”正是江東二喬。

機簧聲中,石門徐徐開啓。當代神女,仙姿佚貌,不染俗塵。

“爲師已知。這便趕去相會。”神女眉黛間,忽起一絲嬌羞。巫山雲雨,神魂相交。隨風潛入夢,春睡了無痕。自被喚醒真我。神女夜夜入夢。溫香軟玉,無有缺席。

以解靈神之沮晦。

換言之,薊王內外雙修。與宮妃女仙修外,與巫山神女修內。

芒碭山,樑孝王陵。

“樑國,故秦碭郡,高帝五年爲樑國”。國最盛時,“北界泰山,西至高陽,得大縣四十餘城。”國祚二百零七年,共歷十二王,從四代樑孝王始,皆葬於芒碭山。

累日大雨,突發山洪。

竟有棺槨,裹挾而出。

鄉民惶恐,急忙上報。

“陂水東注,謂之谷水,東逕安山(保安山)北,即碭北山也。山有陳勝墓。秦亂,起兵反秦,弗終厥謀死,葬於碭,諡曰隱王也。”

本以爲乃隱王陳勝墓,爲山洪所毀。然所出棺槨,無不遵循天子葬制。郡縣不敢怠慢,快馬上報甄都。

太師王允遣少府東園令,親往查看。

前漢葬制,與今漢多有不同。且前漢初,多有異姓諸侯王。如陳勝諡號爲王,亦大有人在。年代久遠,棺槨多有毀壞。東園令亦無從確認。於是書報禁中。

稍後奉命開館,方知乃前漢樑孝王槨。

“金絲悉被抽出,乃至玉縷散落。先王面目,因而腐朽。槨內金玉明器,皆盜掘一空。棺槨輕浮,遂被涌水衝出……”

見東園令戰戰兢兢,欲言又止。

董侯面沉似水:“且說來。”

“另有樑孝王后,棺槨凌亂……似爲人所辱。”至於槨中詳情,東園令如何敢言。

董侯怒不可遏,竟一時失語。

“何人所爲。”太傅王允,待天子問。

“奴婢實不知。”東園令答曰:“鄉民言,月初有兵士入山。持……”

“如實招來,不得隱瞞。”王允不怒自威。

“持‘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印綬。言,奉命發丘。”東園令錯以爲,乃出王允授意。

“何妨鼠輩,竟敢如此行事。”王允亦怒。

不其侯伏完,斟酌言道:“聞南陽多發丘。許是南陽賊衆所爲。”

“二地相距千里。若有賊人假扮兵士,穿州過郡。路上守軍,焉能不知。”王允搖頭。轉而又問:“地宮如何?”

“亦被盜掘一空。”東園令答曰。

“前漢大國之君,地宮珍寶,何其多也。”董侯終於發聲:“盜財僇屍,何其過也。”

“陛下息怒。”王允上奏:“盜掘前漢王陵,非一人之力。賊人皆重利輕義之輩。若分贓不均,必起內亂乃其一;金玉明器,沉重難移,必僦車船乃其二。命有司嚴查,沿途關津,當有所獲。”

“太師所言極是。”董侯強壓怒氣:“依令行事。”

“喏。”

“命人重修樑孝王陵。”董侯又道。畢竟入土爲安。

“喏。”

1.97 鐘鳴漏盡1.46 尋機而動198 封侯廟食1.94 與王雷同1.49 生者如斯1.50 明日未知154 東孝西直1.234 四大氐王196 百年大計111 鳴蟬蛻殼117 嫁禍安國1.30 未琢璞玉169 先登陷陳213 橫空出世1.70 青徐流民281 過猶不及120 黑山飛燕1.7 無郭之都1.98 正大光明146 東井戒火1.72 誤打誤撞1.4 安漢興劉175 綠洲熔爐251 入鄉隨俗103 兵發西進1.56 巡視國境1.28 暮夜有知131 綱舉目張111 神國之謀117 歸義降侯13 匹夫無罪1.57 借雞生蛋105 烈女龐娥17 輕徭薄稅180 烏程白虎177 青鳥傳信104 有生之年1.74 部貴五宗123 同憂相救1 實木地板1.245 更始決裂201 南北俱全1.63 釘接榫合143 大展宏圖91 熱度未消91 飯稻羹魚101 三日之義148 如期而至91 飯稻羹魚127 賊臣當道1.85 興兵討賊91 車騎填巷141 投水而舂1.85 推己及人1.33 以衆擊寡1.24 多多益善136 借刀殺人1.97 鐘鳴漏盡1.202 多事之冬197 崢嶸已露139 壟斷江山135 四時充美1.58 金水商肆19 與生俱來152 傳檄天下1.58 任重道遠1.56 痛並樂極1.36 籠中之鳥1.42 天下大同1.278 殭屍自照108 同舟共販15 各有算計150 萬石國老18 如芒在背108 命續二載1.6 暗渡陳倉1.30 一書在手1.69 義立而王155 果然民貴112 不辱君命1.50 從風而服179 胴體雕青159 無當飛軍163 拈花摘葉198 千帆競發104 滄海遺珠151 王者之心1.232 南閤祭酒61 董卓獻車101 問鼎中原1.97 鐘鳴漏盡1.97 以自爲方81 荒島求生1.239 神泉秀水197 福莫大焉1.55 洛陽一日162 繩之以法1.87 鯤鵬之志1.22 其道大美1.46 盡釋前嫌
1.97 鐘鳴漏盡1.46 尋機而動198 封侯廟食1.94 與王雷同1.49 生者如斯1.50 明日未知154 東孝西直1.234 四大氐王196 百年大計111 鳴蟬蛻殼117 嫁禍安國1.30 未琢璞玉169 先登陷陳213 橫空出世1.70 青徐流民281 過猶不及120 黑山飛燕1.7 無郭之都1.98 正大光明146 東井戒火1.72 誤打誤撞1.4 安漢興劉175 綠洲熔爐251 入鄉隨俗103 兵發西進1.56 巡視國境1.28 暮夜有知131 綱舉目張111 神國之謀117 歸義降侯13 匹夫無罪1.57 借雞生蛋105 烈女龐娥17 輕徭薄稅180 烏程白虎177 青鳥傳信104 有生之年1.74 部貴五宗123 同憂相救1 實木地板1.245 更始決裂201 南北俱全1.63 釘接榫合143 大展宏圖91 熱度未消91 飯稻羹魚101 三日之義148 如期而至91 飯稻羹魚127 賊臣當道1.85 興兵討賊91 車騎填巷141 投水而舂1.85 推己及人1.33 以衆擊寡1.24 多多益善136 借刀殺人1.97 鐘鳴漏盡1.202 多事之冬197 崢嶸已露139 壟斷江山135 四時充美1.58 金水商肆19 與生俱來152 傳檄天下1.58 任重道遠1.56 痛並樂極1.36 籠中之鳥1.42 天下大同1.278 殭屍自照108 同舟共販15 各有算計150 萬石國老18 如芒在背108 命續二載1.6 暗渡陳倉1.30 一書在手1.69 義立而王155 果然民貴112 不辱君命1.50 從風而服179 胴體雕青159 無當飛軍163 拈花摘葉198 千帆競發104 滄海遺珠151 王者之心1.232 南閤祭酒61 董卓獻車101 問鼎中原1.97 鐘鳴漏盡1.97 以自爲方81 荒島求生1.239 神泉秀水197 福莫大焉1.55 洛陽一日162 繩之以法1.87 鯤鵬之志1.22 其道大美1.46 盡釋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