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父子同升

“孟德先前爲老父求官,我已許九卿之職。”王允言道:“今可拜爲太保,分孟德之功。”

“太保爲上公,位次太傅。”桓典言道:“若如此,曹孟德又當何賞。”

“可封萬戶侯。”王允不吝賞賜。

“孟德乃出沛國譙縣,爲豫州治。”桓典又道:“先前,黃子琰遷州治入潁川,可封譙侯乎?”

“不可。”王允言道:“譙縣乃沛國之地。曹孟德並非漢室宗親,不宜裂其國。此其一也。其二,今合肥侯南下,關東既定。爲鎮豫州諸國,宜將州治遷回。黃子琰當入朝,繼爲九卿。豫州牧,宜另覓適宜之選。”

“何人可爲豫州牧。”桓典再問。

“虎牢關內,左中郎將丁原。”王允語出驚人。

“不可。”桓典言道:“先前正是此人,放關東羣雄入關。乃至京師動盪,朝廷東遷。”

“此一時,彼一時也。”王允嘆道:“先前,聞張、崔二公,獄中暴斃,左中郎將丁原,怒開雄關。今羣雄遠遁,關東既定。敕封丁原爲豫州牧,天下可知,我已有悔意。”

“太師,一心奉公。我等不及。”桓典拜服。

王允伸手扶起:“孟德起於東郡,可擇一縣授之。”

“曹孟德曾爲頓丘令。”桓典試問:“頓丘侯可乎?”

王允命人取來東郡圖冊,細細觀瞻,這便言道:“可爲博平侯。”

“春秋時,齊博陵邑。高祖六年置博平縣,因縣境廣且平故名。屬東郡。”桓典心領神會:“太師乃取‘平廣’二字,以爲嘉許也。”

“然也。”王允欣然言道。

桓典暗自嗟嘆。

得王子師總朝政,真乃社稷之福也。

擇吉日。拜操父曹嵩爲太保,居上公之位。又封曹操爲博平侯,食萬戶。立博平侯國。封青州牧劉岱爲縣侯,食三千戶。

“父子同升”。遂成美譚,爲時人豔羨。

稍後,調豫州牧黃琬入朝,繼任少府。擢升左中郎將丁原,爲輕車將軍,兼領豫州牧。

天下無不慨嘆。王子師,果然王佐之才。

羣雄遠遁,合肥侯南下。關東舉目無親,丁原正惶惶不可終日。不料敕命已至。升輕車將軍,又兼豫州牧。如何能不感激涕零。從此鞍前馬後,再無二心。

王允挾勝戰之威。借封丁原,以示悔意。不該令二公,無辜暴斃。

與天下黨人,關東士族,盡釋前嫌。

道歉的方式有很多。然重用丁原,可謂盡善盡美。既不挫朝廷威名,弱王允威望,又令各方釋懷,與關東和解。

不愧一代明臣。

丁原不敢怠慢。留大部人馬駐守雄關,僅攜一伍輕騎馳入甄都。

先入太師府請罪。再登天子殿奉命。從此,鞍前馬後,爲董侯所用。

稍後,引麾下精銳入豫州,張榜安民,震懾諸王。不出數載,一州當大治。待青、徐、豫,全境光復。王允又命曹操、丁原,並劉表,掃平廬江、九江,揚州江北二郡。劉岱、陶謙,馳援揚州牧劉繇。與袁紹等,對決江表。

形勢一片大好。

曹嵩爲上公,可爲子曹操,於朝中庇護。父子封侯拜相,炙手可熱,新興豪門。甄都權貴,爭相結交。府前裡道,車水馬龍。累日不絕。

饒是車騎將軍呂布下朝路過,麾下五健將皆豔羨不已。

“曹孟德一戰成名,我輩豈甘居其後。”呂布嘆道。

五健將之成廉甕聲答道:“我等拱衛甄都,寸步難離,如何立功。”

“聞丁原老兒,亦拜將軍,爲一州之牧。”宋憲亦叫屈道:“將軍位高。然論實權,尚不如丁原,更難比曹操。”

此話一出,惹得侯成、郝萌、曹性等人,紛紛叫囂。

“爾等慎言。”畢竟車行鬧市,恐隔牆有耳。呂布不爲所動:“太師舉朝相托,何言不持重。皆爲天子效命,又豈分彼此乎?”

“喏。”五健將甕聲抱拳。頗多心意難平。

呂布焉能不知。

車入車騎將軍幕府。五健將領兵歸營。車騎將軍呂布,亦可開府。稱車騎府。

呂布更換常服,入內室與髮妻相聚。

髮妻嚴氏,身懷六甲。呂布惜之,萬勿輕動。強斷房事。嚴氏不忍,遂興納妾之念。呂布本不願意。奈何髮妻一再央求。遂勉爲其難。然呂布畢竟邊郡武人,出身草芥。遣人說媒,屢爲關東士族所拒。累次無功而返。

話說,下邳嚴氏,亦出名門。若非安素做媒,呂布斷難高攀。

今安素遠在薊國,貴爲無極殿主。如何再操心義兄納妾之事。

今日亦不例外。

甄都勳貴,眼高於頂。關東名門,自視甚高。高攀不成,低不屈就。正是嚴氏,左右爲難。暗自神傷。

呂布卻不在意。反勸道:“(呂)布得夫人,此生足矣。納妾與否,實無所慮。夫人切莫動了胎氣。反而不美。”

亦知腹中麟兒事大。嚴氏這便收拾心情。

忽又想起一事:“先前,營士來報,有名喚魏越者,領鄉勇數百來投。言,山中另有健勇三千,可爲夫君一用。”

“哦?”呂布大喜:“人在何處。”

見呂布不喜美色,反惜豪傑。嚴氏不禁嗔道:“夫君若能禮賢下士,何患無妾乎?”

呂布大笑。豪氣自生,乃英雄也。

辭別髮妻。呂布登赤兔馬,馳騁入車騎營。

中軍大帳。

五健將,將將歸營。不及卸甲,便急忙敢來相見。

“魏越何在?”呂布劈頭便問。

“正在營中。”帳中親衛答曰。

“速引來一見。”

“喏。”

少頃,便有一雄健壯士,昂然入內。

“庶民魏越,拜見將軍。”

“三千勇健,皆如汝乎?”呂布見之甚喜。

“雖不如庶民,然亦不遠矣。”魏越豪氣不減。

“若所言不差,可爲校尉。”呂布言道。

“待庶民復回,將軍一觀便知。”

“速去速回。”呂布痛快作答。

“喏!”魏越領命自去。

五健將各個喜不自禁。

宋憲言道:“得三千精銳,將軍何不上表,討平江東。”

“我亦有此意。”呂布眼中,一閃利芒。

1.23 投桃報李31 垂綏琬琰1.96 西行在即1.78 陸城亭侯177 人神不擾199 千里追兇116 一進一出1.32 織蓆販履117 歸義降侯1.53 前朝舊事1.53 馳名中外167 遙遠綠洲1.42 天下大同1.95 黃巾屯田1.43 天機莫測1.235 演武十器1.29 負荊請罪1.88 未盡全功1.30 火燒雲臺1.55 負陰抱陽11 檀口溫湯147 雙食君俸1.90 麥積冬狩142 投石問路121 上下勠力1.28 地陷神術1.56 鮮活人聲119 單刀直入123 溫泉別館1.85 佩韋佩弦1.85 多長爲宜128 孤很欣慰175 京兆三休152 烏蓮白卓1.8 環璧珠玉130 鮮卑寇邊1.74 肘腋之親91 英雄同契144 唯剩一問71 瀝粉貼金192 火燒西園151 董卓擲戟1.44 降集氐羌181 歪門邪道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53 情亦動人1.65 掃平天下1.60 廣而告之1.38 麒麟識英1.202 多事之冬12 屠蘇續恨19 編戶分遷1.2 無孔不入109 突飛猛進179 三人爲衆1.96 開年見喜1.62 兵不厭詐1.93 自取其禍1.276 命喪宮門193 應運而生17 猛虎搏兔1 雪夜敵蹤1.42 變置社稷1.5 奉身以死1.86 義舍病院138 王親國戚162 難言之隱1.74 判若鴻溝1.9 三危既宅1.59 大興土木160 改造它乾1.52 家恨國仇1.94 與王雷同176 百越諸賢146 漢宮女主113 冰釋前嫌1.55 築臺募士100 喜事將近1.53 人生百戲119 作壁上觀1.3 貢金補全146 大而化之170 列城豪俠1.200 得而誅之1.8 圍淤爲田193 事不過三182 羣仙聚會13 虛實失度101 東走西顧180 破解之策1.84 盡入彀中136 悲秋盡露41 波橘雲詭61 語破天機196 少年無拘1.86 好生思量1.67 莫測禍福131 再造新莽174 變俗易教140 不可思議
1.23 投桃報李31 垂綏琬琰1.96 西行在即1.78 陸城亭侯177 人神不擾199 千里追兇116 一進一出1.32 織蓆販履117 歸義降侯1.53 前朝舊事1.53 馳名中外167 遙遠綠洲1.42 天下大同1.95 黃巾屯田1.43 天機莫測1.235 演武十器1.29 負荊請罪1.88 未盡全功1.30 火燒雲臺1.55 負陰抱陽11 檀口溫湯147 雙食君俸1.90 麥積冬狩142 投石問路121 上下勠力1.28 地陷神術1.56 鮮活人聲119 單刀直入123 溫泉別館1.85 佩韋佩弦1.85 多長爲宜128 孤很欣慰175 京兆三休152 烏蓮白卓1.8 環璧珠玉130 鮮卑寇邊1.74 肘腋之親91 英雄同契144 唯剩一問71 瀝粉貼金192 火燒西園151 董卓擲戟1.44 降集氐羌181 歪門邪道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53 情亦動人1.65 掃平天下1.60 廣而告之1.38 麒麟識英1.202 多事之冬12 屠蘇續恨19 編戶分遷1.2 無孔不入109 突飛猛進179 三人爲衆1.96 開年見喜1.62 兵不厭詐1.93 自取其禍1.276 命喪宮門193 應運而生17 猛虎搏兔1 雪夜敵蹤1.42 變置社稷1.5 奉身以死1.86 義舍病院138 王親國戚162 難言之隱1.74 判若鴻溝1.9 三危既宅1.59 大興土木160 改造它乾1.52 家恨國仇1.94 與王雷同176 百越諸賢146 漢宮女主113 冰釋前嫌1.55 築臺募士100 喜事將近1.53 人生百戲119 作壁上觀1.3 貢金補全146 大而化之170 列城豪俠1.200 得而誅之1.8 圍淤爲田193 事不過三182 羣仙聚會13 虛實失度101 東走西顧180 破解之策1.84 盡入彀中136 悲秋盡露41 波橘雲詭61 語破天機196 少年無拘1.86 好生思量1.67 莫測禍福131 再造新莽174 變俗易教140 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