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築城爲先

泉州,“歷水泉八十里,取泉流即清之意”。

城在?水並沽水下游,城牆寬七丈餘(17米),分內外二城,皆夯土版築。外城橫豎三裡,城郭大半毀於洪水,如今只剩橫豎一里餘的內城,還算完好。南城牆中開一門。前漢元狩四年(前119)在泉州設鹽官。時設有鹽官的郡縣共計三十八處,此爲其中之一。若無水患,乃是一座十分繁榮的城邑。

“田租口賦,鹽鐵之利。”薊國西有園田,東有漁鹽。只需治理水患,何愁不富甲天下。

與曹孟德北征烏桓時所修的南北向漕渠不同。劉備要修築一條東西向的漕渠。將境內由東向西:易水、泒水、滹沱水、巨馬水、聖水、?水、沽水、鮑丘水、浭水(庚水)九條大河,枝津更是數不勝數的龐大水系,連成一體。

國中雖水網縱橫,奈何九條大河卻分成東、中、西三處入海。彼此難有通聯。按照原有計劃,劉備便要將九條大河連通,並在沿途置督亢澤、掘鯉澱、雍奴藪,等數處大澤,用於調節水源。豐水時,餘水可沿漕渠注入澤藪,防止水患。枯水時,引澤藪之存水反灌農田,續保航道。

境內數處澤藪乃天然水庫。作用巨大。後世將可在抵禦洪水、調節徑流、淨化水污染、涵養水源等諸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溼地,稱爲地球之腎。正是此因。

沼澤,乃是溼地的一種。後世公約對溼地的定義爲:“係指不問其爲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爲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水域。”

故而廣義上的溼地包括:河流、湖泊、沼澤、珊瑚礁等。此外,亦包括人工溼地,如:水庫、魚(蝦)塘、鹽池、水稻田(請注意)。

正如諸人皆視流民爲洪水猛獸,劉備卻視作戰略資源,不斷累積。換個角度,澤藪亦大有裨益。自西而東,境內一處處方數裡、數十里、數百里,乃至千里的湖泊澤藪,乃是薊國之腎。爲薊國屯田養民,持續造血。

所謂“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水域”,換成時下的表述便是:“淺不可通車馬,深不可載舟船。”

看吧。古往今來,道理都是一樣的。不過是換了個說法,而已。

劉備王駕抵達時,泉州長邴原,正忙着重築外城。

邴原這便告罪:“本想在主公王駕抵達前,將城池築成。奈何天不遂人願,至今未成。”

“無妨。”劉備將邴原扶起:“明庭大才,本當重用。徙官此地,孤倒是心中有愧。”

“泉州亦是薊國之土。豈能任其凋敝,坐視不理。臣木訥,不善言辭。願爲王上盡犬馬之勞。”邴原再拜。

環視堅固的外城牆,劉備不禁笑問:“泉州地處?水、沽水合流之南,巨馬水合滹沱水之北,上下皆有天塹,蟊賊難以逾越。安全既無虞,明庭爲何先修城而非先圩田?”

邴原一愣:“臣等皆以爲,築城爲先。”

“哦?”劉備雙眼一亮:“願聞其詳。”

“臣等三人,雖皆徙官別處,卻時有書信往來。幼安與子魚皆以爲,薊國六縣,欲再納百萬之民,除臨鄉外,餘下五縣當各盡其職。安次屢遭海侵,土壤鹽漬,不宜稻作,卻極適合種苜蓿。而泉州坐擁漁鹽之利,又通河海。乃是港城首選。故先築城修港,再做其他。”邴原這便侃侃而談。

“哈哈……”劉備撫掌大笑:“北海一龍,果不其然!”

“主公謬讚,臣等愧不敢當。”邴原躬身行禮。

被三人窺破定國之謀,劉備不憂反喜。這便欣然問道:“泉州港欲建何處?”

“主公且看。”邴原取一支樹枝在手,在地上細細畫出。周圍山川皆入胸中,足見用心良苦。

“沽水出塞外東南,西合?水,至泉州入於海。”先將一條河流走勢畫出,邴原又道:“鮑丘水東合浭(gēng)水,又東南入‘夏澤’,澤南纖曲淆十餘里,北‘佩謙澤’,眇望無垠也。又南至雍奴縣北,屈東入於海。”

兩條河流如東西兩個臂彎,匯聚出千里雍奴藪。話說,陛下是單把雍奴縣劃入薊國,還是將整個千里雍奴藪劃歸薊國。若是雍奴藪皆在國中,國境何止千里。嗯,找個時間問清楚。

“在城下開泉州渠,東南聯通鮑丘水,上可借夏澤、佩謙二澤,中轉泃(jū)水連庚水,濡水。下可經鯉東西二澱,連通巨馬水、滹沱水。一旦水路通連,再築堤通渠,造陂圩田,雍奴藪內積水,自會東流入海。”

“泉州渠……”劉備目光在這條由東北到西南的長渠上往來遊弋,這便醒悟:“此渠連通浭水、鮑丘、沽水、?水、巨馬,五水;串聯雍奴、泉州、益昌三城後,入東澱。再經由前任都水長挖掘的渠道,南下滹沱水,再轉漳水,經南皮入大河。”

“然也!”

泉州渠與薊國渠不同。薊國渠乃是經由范陽、方城、安次、雍奴。連通易水、巨馬水、聖水、?水、沽水的一條黃金水道。

兩條水道,皆可連通境內九大水系。

顯然,從代價上說,泉州渠更低。然從覆蓋面積和經濟效益而言,居於正中的薊國渠更強大。

因爲若經由位於南部的泉州渠往來東西六縣,北部諸城皆需繞行。尤其是距薊國京畿重地,臨鄉過遠。然就水運而言,多出幾百裡水路,不過是晚了一日而已。

但這條泉州渠的人工和建造成本,卻遠低於薊國渠。而更大的一個優勢是,此渠可經庚水入灅(lěi)水,直抵右北平烏桓王庭駐地。亦可經濡水出塞,抵達白檀城,以及副伏羅氏立高車王庭的白海之濱。從長遠計,泉州渠的效果許更大。

“何不先掘泉州渠,再造薊國渠。”劉備這便下定決心。

問題是‘夏澤’和‘佩謙澤’兩個大澤,皆在雍奴之北。其西還有“延芳澱”。“延芳澱方數百里,春時鵝鶩所聚,夏秋多菱芡。”

後世由西向東,呈‘品’字形分佈的“延芳澱”、“夏澤”、“佩謙澤”,時下皆是雍奴藪的一部分。縹緲無邊,水天相連,乃是雍奴藪北部邊界。

如掘鯉澱一樣,雍奴藪爲周圍數縣共有,卻不全屬於雍奴縣。

話說,還是有必要問一下我家陛下。究竟封的是雍奴藪還是雍奴縣啊……

1.55 鬥戰決勝1.53 人生百戲151 天作之合61 衝風之末91 一人之外1.54 君臣有道116 奇兵襲城167 萬里征程100 三馬同槽15 平輩相交1.62 兵不厭詐185 有神無鬼158 北面稱臣1.20 言稱必效291 無能之輩1.20 嶄露頭角1.97 霞樓仙居133 如有神助121 書生意氣121 萬舟齊發147 絕非等閒192 猛虎羣狼1.246 弄劍踏杯1.34 望文生義115 與虎謀皮123 呼之欲出1.85 女海賊王第2085章 1.274 飛絲雲禪128 勢不兩立132 一脈相承168 無法拒絕166 秦薊之好196 前狼後虎153 志存高遠1.245 天下樓桑1.32 上下求索169 白玉之精139 空谷傳聲1.95 白虹貫日1.83 尚書來訪1.46 菟園解驂1.60 權重秩卑1.53 前朝舊事1.70 青徐流民1.53 樓桑少君1.40 國之惡疾1.69 洛陽紙貴1.280 天下貴二19 與生俱來1.40 蜜蜂分箱164 奴隸貿易213 重名載半1.259 世道人心1.96 百億地產168 天下治術13 紅顏薄命1.93 共襄盛舉1.60 衆國津徑1.32 銅錢雨落168 暫費永寧217 上交下讓1.25 相遇上陵127 三面合圍1 龍血玄黃149 乘風而至1.78 河北豪傑107 以夢爲繭1.52 家恨國仇21 赤心如故158 兵貴神速1.40 何懼偷生1.77 始料未及104 龍吟虎嘯1.34 牽招賣馬192 猛虎羣狼216 觸類旁通1.86 枕山跨海61 董卓獻車17 猛虎搏兔1.232 繡衣追魂191 世衰道窮162 繩之以法1.2 平羌之策155 天下鼎沸1.46 蜚聲西州117 歸義降侯15 正視己心1.65 掃平天下31 便衣出行1.42 鑿路先鋒1.234 王允解懸16 白馬公孫1 十里少年156 仁至義盡117 倒履相迎1.249 唱罷登場13 虛實失度1.50 無中生有171 朝令夕改173 畝鍾之田
1.55 鬥戰決勝1.53 人生百戲151 天作之合61 衝風之末91 一人之外1.54 君臣有道116 奇兵襲城167 萬里征程100 三馬同槽15 平輩相交1.62 兵不厭詐185 有神無鬼158 北面稱臣1.20 言稱必效291 無能之輩1.20 嶄露頭角1.97 霞樓仙居133 如有神助121 書生意氣121 萬舟齊發147 絕非等閒192 猛虎羣狼1.246 弄劍踏杯1.34 望文生義115 與虎謀皮123 呼之欲出1.85 女海賊王第2085章 1.274 飛絲雲禪128 勢不兩立132 一脈相承168 無法拒絕166 秦薊之好196 前狼後虎153 志存高遠1.245 天下樓桑1.32 上下求索169 白玉之精139 空谷傳聲1.95 白虹貫日1.83 尚書來訪1.46 菟園解驂1.60 權重秩卑1.53 前朝舊事1.70 青徐流民1.53 樓桑少君1.40 國之惡疾1.69 洛陽紙貴1.280 天下貴二19 與生俱來1.40 蜜蜂分箱164 奴隸貿易213 重名載半1.259 世道人心1.96 百億地產168 天下治術13 紅顏薄命1.93 共襄盛舉1.60 衆國津徑1.32 銅錢雨落168 暫費永寧217 上交下讓1.25 相遇上陵127 三面合圍1 龍血玄黃149 乘風而至1.78 河北豪傑107 以夢爲繭1.52 家恨國仇21 赤心如故158 兵貴神速1.40 何懼偷生1.77 始料未及104 龍吟虎嘯1.34 牽招賣馬192 猛虎羣狼216 觸類旁通1.86 枕山跨海61 董卓獻車17 猛虎搏兔1.232 繡衣追魂191 世衰道窮162 繩之以法1.2 平羌之策155 天下鼎沸1.46 蜚聲西州117 歸義降侯15 正視己心1.65 掃平天下31 便衣出行1.42 鑿路先鋒1.234 王允解懸16 白馬公孫1 十里少年156 仁至義盡117 倒履相迎1.249 唱罷登場13 虛實失度1.50 無中生有171 朝令夕改173 畝鍾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