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鑄山煮海

“(辰韓)國出鐵,濊(扶余)、倭、馬韓並從市之。凡諸貿易,皆以鐵爲貨。”

時下三韓半島,還處於“以物易物”,“鐵本位”的混亂幣制時代。

此次蘇飛率隊前來的另一目的,便是將薊國“銅本位”的貨幣體系,先行植入。讓韓民深刻知曉,銅錢的便利。

故營地內,港市率先立起。

市中商品,琳琅滿目,目不暇接。

聽聞大漢船隊靠岸。三韓百姓歡呼雀躍,或乘牛馬,或步行,三五好友,拖家帶口,盛裝出行,齊奔海灣營地而來。

居高遠眺,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的人羣。蘇飛不由憶起少年時,每逢春社時的熱鬧景象。春社,又稱“二月社”,乃祀社神之盛會。社上可觀百戲,嘗百味,鬥雞逐犬,還有貨郎遊商,吆喝售賣。四方鄉民皆來與會,熱鬧非常。彼情彼景,正如眼前這般。

這便是文明的力量。

“司馬,此港喚做何名?”九譯令正撰寫書文,六百里傳回王都。請二位國相定奪。

蘇飛反問道:“九譯令,何所思?”

“此港立於瀆盧國境,何不叫‘瀆盧港’。”九譯令答曰。

“不可。”蘇飛斷然搖頭:“若以瀆盧國名相稱,時人或以爲,此港乃是瀆盧國之港,而非我薊國之港。”

“司馬言之有理。”九譯令欣然點頭。此言確是在理。

蘇飛手指港後西山:“此山何名?”

“未知也。”九譯令搖頭。

“此山形如釜。何不叫釜山。”蘇飛靈機一動:“此港,便叫‘釜山港’。”

“釜山之港。”九譯令笑道:“國中北新城縣境,亦有釜山。《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北逐葷粥,合符釜山。’所說,便是此山。”

“此山有港乎?”蘇飛問道。

“山下無港。”北新城內釜山,並無港口。

“如此,釜山港,但用無妨。”蘇飛笑道。

“好。”九譯令遂錄入書文。二人一問一答間,令釜山港提前千年出世。

薊國之“港”,皆是“港城”。先造“一”字形攔水大壩,再造“丁”字形涉水長堤。而後沿長堤,排建“非”字形泊位。“一字長街”便是熱鬧的港市。長街背後,並起高樓,邸舍、湯館、客舍、酒壚……不一而足。而後街衢縱橫,不斷向內陸延伸。再版築夯土,圍以垣牆。中開城門,環繞護城河。吊橋進出,圈港爲城。

薊國造港,歷來如此。

只需闢有足夠泊位。薊國工匠、建材,自會源源不斷,泛舟而來。薊國造樓,皆用模組。只需人、料齊備。月造千樓,亦不在話下。

半島漸入隆冬。馬韓所部,五十餘國,民衆早已縮入土屋,抱團取暖。待春暖花開,推門一觀。釜山港已拔地而起。追悔莫及。

薊人營城,何其快也!

凡有三韓青壯登船,其家人便可預支半年庸金,五千薊錢。家人亦可落戶釜山港,享受諸多便利。五千薊錢的購買力,究竟如何。港市可見端倪。先前騎乘牛馬前來的韓民,只需花一千錢,便可購買一輛寬敞的機關輜車。車前設座,車後盛貨。上有頂蓋,前後皆蔽。可避日曬雨淋。跋山涉水,如履平地,不要太舒適。

薊國精工鐵器:庖刀、柴刀、鐵鏵、耦犁……應有盡有,作價百錢至數百不等。

農作機關器,韓人尚不識貨。然“鐵器者,農夫之死生也。”韓人深有體會。忙問購買鐵器的國人,手中銅錢從何而來?

答曰:只需家有青壯登船,便可預支五千薊錢。

舉家前來,本想見見世面,看場熱鬧。結果,自家青壯,皆被父母歡天喜地的送入營地。簽字畫押,簽訂劵書。換回五千薊錢。

一人可得五千,二人便是一萬。自當多多益善。

且營中書佐,還言道:年(庸)金一萬,先付一半。剩下一半,可足月來領。每月得錢五百。共計十月。年年如此。

便有人問道:爲何來年少了五千?

書佐答曰:來年一半庸金,當付給渡海青壯,留其傍身。

又有人追問:我兒此去幾載?

書佐又答:少則三五載,多則十載。視情況而定。

第三人再問:平日可有書信往來。

書佐言道:必然有。

衆人這便安心。所謂打虎親兄弟。每家少則二三子,多則四五子,甚至還有九子同船而去。遼東豪商田韶,目睹登船青壯,竟排出十里長龍。不由心生敬畏。

三韓青壯大量流失,國力空虛。而這些渡海遠遊的三韓子弟,客庸港口,耳濡目染,習大漢風儀。再娶妻生子,當爲漢民。凡安家立命,必書信將父母兄弟,盡數勸來安居。宗親四鄰,亦會隨行。不出十載,百萬民衆,流失大半。

三韓融入大漢,指日可待。

這便是高等文明的魔力。

後有國人削尖腦袋,不惜舉債偷渡,亦要投奔西洋。亦是此因。後世以做洋人爲傲。正如時下四夷爭做漢人,一般無二。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亙古不變之真理也。

樓桑將作館。

薊王親臨。

正在以右國令夏公、將作令蘇伯爲首的將作館大匠師的陪同下,設計鹽田諸機關器。

首當其衝,便是“汲水器”。

渤海上灣,多河流入海口。淡水不斷注入,使得靠近河口的灣區,海水淡化,含鹽量低。唯有等漲潮時,深海鹹水自行衝上灘塗,方可用來曬鹽。如此靠天吃飯,自會影響鹽田產量。爲地盡其利。急需能隨時將深海鹹水,運送並注入鹽田的一系列機關器。

劉備曾改造汲水罐車,運送肥水上隴右梯田。今,可否改造“汲水罐船”,運送鹹水。

“回稟主公。澆灌百萬畝鹽田,汲水船或需建萬艘。”蘇伯諫言道:“即便國內船塢,皆用來建造,亦需十年。恐不及也。”

“夏公以爲如何?”劉備問道。

“築壩後,可排建天車提水。”夏公想到了水車。

蘇伯又補充道:“海岸不同河流,並無流水借勢。若建天車,當借風勢。”

“風車。”劉備欣然點頭。大利匠城,一艘艘將作大舡上,皆設有此物。技藝早已成熟。

“岸邊水淡,又當如何。”劉備再問。

“當避諸水入海口。”蘇伯答道:“若能掘暗渠入海,引來鹹水,自是最好。”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劉備心中一動:“速取圖板。”

31 形勢大好1.77 蜩螗之鳴12 二戚之爭11 豔后無忌180 烏程白虎158 攻城拔寨1.25 百鳥朝凰197 崢嶸已露142 道破天機1.67 冬季攻略198 大權獨攬1.26 再無歸期174 變俗易教159 無當飛軍175 萬事齊備14 一龍仕主118 義重於生31 綬帶密詔1.69 吾家麒麟150 待我長成103 玉石俱焚132 馬兒吃飽170 一拍即合167 忠孝兩難1.207 又見白袍107 以夢爲繭192 共赴巫山1.84 身陷囹圄1.86 學壇祭酒102 殺良冒功160 巧不如拙1.79 快馬輕舟1.90 海島傳聲1.99 一網打盡191 另立門戶172 春晝初長1.34 旁門左道1.76 洛陽來使18 世道居奇1.33 同舟共渡1.24 犬鹿相狎181 薊王獻寶1.200 得而誅之116 奇兵襲城13 匹夫無罪21 兵符將令1.47 倉樓覆道1.56 痛並樂極161 內難未弭101 減矢之計1.52 契約精神10 桃園結義112 泊樓車位133 勝負之期171 飛槳木蘭195 名門大姓153 情亦動人150 萬石國老81 荒島求生151 董卓擲戟1.82 捷足先登18 張家小胖1.48 百善孝先128 揮金僚朋17 猛虎搏兔1.80 火山女王1.2 經商有道166 大材小用1.203 引狼入室1.248 毒蠍擺尾118 元服之禮1.70 王道如砥135 各有奇謀161 兵發關西128 孤很欣慰138 故技重施13 敲山震虎1.50 從風而服108 與王共治1.53 人生百戲159 蟬蛻龍變197 運籌決算1.30 旱極而蝗1.90 蒼天已死199 孤心甚慰120 尚未割席1.45 權利覺醒121 非此即彼15 督亢新城15 五毒之冠131 深閨待嫁123 呼之欲出1.3 香消玉損120 三方妥協133 強者之姿142 意料之外103 水路遊擊106 大徹大悟1.43 白馬楊氏1.24 伏虎潛龍
31 形勢大好1.77 蜩螗之鳴12 二戚之爭11 豔后無忌180 烏程白虎158 攻城拔寨1.25 百鳥朝凰197 崢嶸已露142 道破天機1.67 冬季攻略198 大權獨攬1.26 再無歸期174 變俗易教159 無當飛軍175 萬事齊備14 一龍仕主118 義重於生31 綬帶密詔1.69 吾家麒麟150 待我長成103 玉石俱焚132 馬兒吃飽170 一拍即合167 忠孝兩難1.207 又見白袍107 以夢爲繭192 共赴巫山1.84 身陷囹圄1.86 學壇祭酒102 殺良冒功160 巧不如拙1.79 快馬輕舟1.90 海島傳聲1.99 一網打盡191 另立門戶172 春晝初長1.34 旁門左道1.76 洛陽來使18 世道居奇1.33 同舟共渡1.24 犬鹿相狎181 薊王獻寶1.200 得而誅之116 奇兵襲城13 匹夫無罪21 兵符將令1.47 倉樓覆道1.56 痛並樂極161 內難未弭101 減矢之計1.52 契約精神10 桃園結義112 泊樓車位133 勝負之期171 飛槳木蘭195 名門大姓153 情亦動人150 萬石國老81 荒島求生151 董卓擲戟1.82 捷足先登18 張家小胖1.48 百善孝先128 揮金僚朋17 猛虎搏兔1.80 火山女王1.2 經商有道166 大材小用1.203 引狼入室1.248 毒蠍擺尾118 元服之禮1.70 王道如砥135 各有奇謀161 兵發關西128 孤很欣慰138 故技重施13 敲山震虎1.50 從風而服108 與王共治1.53 人生百戲159 蟬蛻龍變197 運籌決算1.30 旱極而蝗1.90 蒼天已死199 孤心甚慰120 尚未割席1.45 權利覺醒121 非此即彼15 督亢新城15 五毒之冠131 深閨待嫁123 呼之欲出1.3 香消玉損120 三方妥協133 強者之姿142 意料之外103 水路遊擊106 大徹大悟1.43 白馬楊氏1.24 伏虎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