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龍生九子

“甄選當日,有二童子,並未在列。”上元夫人答曰。日前,上元夫人奉命登二崤城,入瑤光殿。爲太后甄選逐鬼童子。時董太皇盡遣童子出列,任憑甄選。待攜所選童子,入千秋觀。上元夫人施以西王母派秘術,令一衆童子吐露實情。

“換言之,貴子便在此二人之中。”何太后言道。

“然也。”上元夫人輕輕頷首:“童子皆言,此二人,一人名‘申’,一人名‘茲’。料想,斷不會錯。”

“申、茲。”何太后苦思不得其解:“此名何意。”

“當與童子順序相配。”上元夫人模棱兩可:“尚不得其法。”

“無妨。”何太后遂從袖中取一圖卷,由宮妃呈於上元夫人當面:“俗謂‘龍生龍,風生風’。終歸‘有其父必有其子’。此乃先帝與王美人畫像。夫人可命童子逐一觀瞻。且看申、茲二子中,何人相似。如此,當可明辨是非。”

“妾,領命。”上元夫人,受王母之命,下山護太后母子周全。自當放手施爲,有求必應。斷不會藏私。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何太后未雨綢繆。徹查貴子真身,謹防少帝無端亡故或無故被廢,二宮太皇扶立貴子登基。

終歸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何太后於刀山火海,生死一線的宮鬥中,迅速成長。漸成董太皇心腹大害。

水下暗潮洶涌,水面風平浪靜。

滯留園中的四郭百姓,紛紛重返家園。

自阿閣兵亂始,不出二載。洛陽城屢遭兵禍。先是火燒孟津,進而火燒宮城。殃及四郭百姓,千家萬戶。尤其黃門勢衰。先前,因十萬黃門而慘遭亂兵禍害的洛陽人家,悲憤難平。一怒之下,竟羣起攻殺黃門。兵亂剛止,又起內鬥。

大小黃門青壯,二千餘衆,慘死宮中。失去倚仗,黃門子弟,遂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不得已,隱姓埋名,外逃闢禍。更加勢衰。日薄西山,恐難久持。

何董二戚,爲禍水東引,轉移視聽。亦在背後推波助瀾。引鄰里爭鬥不斷。

洛陽令司馬芳,左支右絀,難息撕鬥。遂親登二崤城,向右丞賈詡借來幕府雄兵,這才平息騷亂。右丞又命八關都尉,嚴查往來人員,緝拿逃亡人等。陸陸續續,直到年末,洛陽內外始安。此乃後話。

七月末,洛陽八關都尉,奉輔漢大將軍令,入二崤城述職。“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

奉太皇命,輔漢大將軍,薊王劉備,“領大將軍事”。“漢興,置大將軍,位丞相上。”今漢,大將軍多由貴戚充任。亦有在大將軍之上冠以稱號者,其名號有:建威大將軍、驃騎大將軍、中軍大將軍、鎮東大將軍、撫軍大將軍等。

及,輔漢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

此時,朝中重名將軍,排位如下:輔漢大將軍劉備,驃騎將軍董重,車騎將軍何苗,衛將軍張濟,前將軍臧旻,右將軍田晏,左將軍夏育,後將軍董卓,計八位。

先前,八關都尉,不遵何苗號令,反暗通袁紹。所謂“名不正而言不順”。爲統領洛陽八關,許攸、陳琳等,原何進府吏,共表何苗繼任大將軍一職。可想而知,董重一系人馬,如何能應。二宮太皇,遂退而求其次。尤其竇太皇,靈光一現,提及輔漢大將軍劉備。先帝時,輔漢大將軍“位同三公”。今“位同大將軍”。於是神來一筆,洛陽八關遂歸劉備統轄。

薊王赫赫威名,天下無不信服。更何況“良禽擇木,良臣擇主”。朝廷如此安排,函谷,伊闕、廣成、大谷、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八關都尉,心悅誠服。轉投薊王帳下。

時下謂“關”者,皆城也。故又稱關城、或關邑。如虎牢關,關內有成睾縣。

八城入手。被丁原縱火焚燬的孟津,薊王亦命良匠重造。先前,孟津、小平津等洛陽津渡,大將軍何進已命良匠,仿照薊國制式,排設機關船吊,督造新港。本已初見規模,然卻爲奪權勢而付之一炬。如此不恤國事,不惜民力。死有餘辜。

薊國營城術,冠絕天下。

無論關、津,皆不在話下。君不見大震關、大散關,南港、泉州港。洛陽八關,既入薊王之手。當按薊國制式,修葺一新。八關共有兵士萬餘衆。正隨關都尉,分批調入函園。入二崤城軍堡,接受薊國軍訓。去蕪存菁,收歸己用。關下城邑,可安置司隸流民,墾殖周遭荒野。

隴右並幽冀,皆以薊王馬首是瞻。洛陽虎踞關中大地,“東通河濟,南引江淮”,“方貢委輸,所由而至”。薊國十萬船戶,隨海市往來,再加水軍遊弋,洛陽當萬無一失。試想,無論何人,困守洛陽一地。又能翻出何等浪花來。

再火燒洛陽?

且問,點火之後,退路又在何方。

劉備竊以爲。只需東都洛陽不毀,大漢當還有轉圜之機。“火上洛陽”,便是所謂“惡結局”或“僞結局”之“觸發事件”。

保住洛陽,便是保住上層建築,進而保住大漢。

薊國臨鄉城,王都,靈輝殿。

月初大朝,百官就位。

洛陽“七月半之變”及後續,時已人盡皆知。先前,薊王苦心營造三宮鼎足之勢。不料事與願違,大將軍何進假“清君側”爲名,擅自興兵。暗中裹挾死士,強攻永樂宮、雲臺殿。欲殺二宮太皇,一家獨大。豈料董驃騎亦不甘人後。夥同中常侍曹節、趙忠等,背後一擊。陣斬大將軍何進。堪堪穩住鼎足之勢。卻也結下不解之仇。

何、董二戚,勢如水火,斷不能相容。何太后母憑子貴,又得西王母相助。雖旁居西園,卻暗中壯大羽翼。先前,歸屬何進的一干人馬,皆託名車騎將軍何苗,盡爲太后所用。何太后今已捉刀在手。比起先前諸事需經大將軍何進代爲操辦。堪稱“如臂使指”。單就何太后而言,實力有增無減。

董太皇,看似得勢。然猛虎孫堅外放,麾下張濟、李傕、郭汜、樊稠等將,究竟忠於何人,不言自明。董驃騎積勢,正如袁紹所言,不過“豐牆峭阯,系之葦苕”,空中樓閣耳。

“太皇賜婚一事,諸位以爲如何。”薊王居高下問。家事亦國事。薊王和親,大利家國。若無裨益,豈能入我主後宮,坐享無極殿。

門下祭酒司馬徽起身奏道:“老臣以爲,不無不可。”

1.54 五齊之甘125 探險搜奇1.95 互相成全107 自知之明100 難爲人臣127 兔死狐悲第2084章 1.273 賊心不死1.66 有女士異169 以日易月178 洞鑑古今16 重造京洛175 綠洲熔爐1.85 帝國拼圖1.42 撐犁孤塗164 王道循環1.92 多子多福1.59 大興土木1.53 攻心爲上109 多管齊下1.47 甲子之約157 至人無己128 魚遊燋釜18 四面楚歌101 東走西顧189 夾縫偷生1.52 二宮流血1.59 班師凱旋71 頓遜海渠1.35 南宮一遊103 水路遊擊1.200 兼顧利弊102 自薦枕蓆177 廣而無用1.84 清官難斷198 千里救主149 白馬非馬1.53 青色火焰147 同類相動1.37 投石卜路132 馬兒吃飽91 英雄同契183 悉聽君便14 撒豆成兵1.66 飛廉斬薙130 傭兵公會1.56 鮮活人聲171 朝令夕改1.96 西行在即177 廣而無用1.25 言之尚早1.79 快馬輕舟1.236 兵器時代160 改造它乾180 一罪足矣171 鮮卑五姓112 莫如勤王1.257 美事將近1.7 野火將熄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25 相遇上陵171 事出有因1.60 轉禍爲福163 百夷來朝146 握髮吐哺197 仙人指路1.37 冰山露角110 金聲玉振146 東井戒火1.54 薊國四師19 樓桑諸技1.5 何方神聖117 再爲羣雄1.52 臥虎藏龍193 事不過三123 勇冠三軍1.95 閉門謝客10 坐井觀天11 珠聯璧合117 知子莫母146 東井戒火184 羔羊之素134 一刀之威71 如同吹灰132 生死兩難177 困龍之地171 獨步天下14 各奔東西1.84 百工居肆159 蟬蛻龍變1.8 配享太廟1.29 同坑好友1.63 熔金入庫第2084章 1.273 賊心不死1.227 主客之爭1.63 擊鞠大賽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59 威震西域1.93 古羌懸棺1.22 天下機關156 開卷有益
1.54 五齊之甘125 探險搜奇1.95 互相成全107 自知之明100 難爲人臣127 兔死狐悲第2084章 1.273 賊心不死1.66 有女士異169 以日易月178 洞鑑古今16 重造京洛175 綠洲熔爐1.85 帝國拼圖1.42 撐犁孤塗164 王道循環1.92 多子多福1.59 大興土木1.53 攻心爲上109 多管齊下1.47 甲子之約157 至人無己128 魚遊燋釜18 四面楚歌101 東走西顧189 夾縫偷生1.52 二宮流血1.59 班師凱旋71 頓遜海渠1.35 南宮一遊103 水路遊擊1.200 兼顧利弊102 自薦枕蓆177 廣而無用1.84 清官難斷198 千里救主149 白馬非馬1.53 青色火焰147 同類相動1.37 投石卜路132 馬兒吃飽91 英雄同契183 悉聽君便14 撒豆成兵1.66 飛廉斬薙130 傭兵公會1.56 鮮活人聲171 朝令夕改1.96 西行在即177 廣而無用1.25 言之尚早1.79 快馬輕舟1.236 兵器時代160 改造它乾180 一罪足矣171 鮮卑五姓112 莫如勤王1.257 美事將近1.7 野火將熄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25 相遇上陵171 事出有因1.60 轉禍爲福163 百夷來朝146 握髮吐哺197 仙人指路1.37 冰山露角110 金聲玉振146 東井戒火1.54 薊國四師19 樓桑諸技1.5 何方神聖117 再爲羣雄1.52 臥虎藏龍193 事不過三123 勇冠三軍1.95 閉門謝客10 坐井觀天11 珠聯璧合117 知子莫母146 東井戒火184 羔羊之素134 一刀之威71 如同吹灰132 生死兩難177 困龍之地171 獨步天下14 各奔東西1.84 百工居肆159 蟬蛻龍變1.8 配享太廟1.29 同坑好友1.63 熔金入庫第2084章 1.273 賊心不死1.227 主客之爭1.63 擊鞠大賽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59 威震西域1.93 古羌懸棺1.22 天下機關156 開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