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 敬而遠之

月升席散,賓主盡歡。

魯琪拉一行,乘國賓車駕同返。

“太后宮中,另有高人。”黑夜女王英妮娜,輕聲言道。能令惜字如金的英妮娜,說出整句。足見此人,非同小可。

“我亦察覺。”聖火祭司阿奇麗婭,亦低言道:“香爐中混有來自身毒的巫藥。非大漢之物。”

“應是西王母派,上元夫人。”魯琪拉又問道:“諸夏仙門,二位可能與敵?”

阿奇麗婭並英妮娜,四目相對,異口同聲:“可以。”

“太后身纏諸多神異之事,玄而又玄。此地不宜常來。”心念至此,魯琪拉話鋒一轉:“可曾聽聞,太后與薊王之風言。”

“並無風言。”阿奇麗婭搖頭:“時,‘天降流火,麒麟送子’。薊王遠在數千裡外,赴羣仙之會。如何能行苟且之事。”

“當真是麒麟送子不成。”魯琪拉似有不信。

“洛陽百姓,皆親眼所見。衆目睽睽下,如何作假。”神異之事,聖火女祭司,深信不疑。

“總之,‘敬鬼神而遠之’。”魯琪拉,意味深長:“須知:漢天子乃赤帝子。”言下之意,非羅馬諸神。

亦有本族原始信仰,不信奉羅馬諸神的暗夜女王英妮娜,忽笑道:“若依漢人說法,羅馬神王朱庇特(Jupiter),是否便是‘白帝’。”

魯琪拉張了張嘴,卻未置一語。

顯然。此問題,魯琪拉亦曾慮及。單就眼前的政治利益而言,統一信仰,利大於弊。然遠在西陸的羅馬,顯然不可接受。換言之,近期必然得利,遠期利害未知。

見聖火祭司阿奇麗婭亦無言。英妮娜索性挑明:“若要組建西征軍團,皇后需借大漢之力。迎合漢人的信仰,大肆宣揚與漢人的神性關聯。承認羅馬皇帝爲白帝子。對皇后而言,乃是復辟前期之關鍵。所謂入鄉隨俗。甚至東遷亞馬遜,亦修正了原是信仰,稱‘三柱神’。”

“好的。”魯琪拉未置可否。畢竟牽扯到帝國信仰。稍有不慎,頃刻崩盤。沒有十足把握,不可輕身弄險。

思緒至此,魯琪拉又問道:“頑強如亞馬遜,寧願舉族東遷,亦不願苟且。爲何會輕易信仰。”

暗夜女王英妮娜,一聲輕笑:“因爲她們遇到了一個能滿足全部所需的男人。”

“一個男人,便滿足了亞馬遜生存的全部所需。”魯琪拉略作思量,便已醒悟。

“是的,皇后。”英妮娜言盡於此。

留下魯琪拉,蹙眉苦思。

官堡,薊國邸。

遊繳再來。將當夜董卓與諸太守,席間閒言碎語,匯同在案。呈報右丞賈詡當面。

席間觥籌交錯,氣氛熱烈。語出何人之口,又如何上下呼應。細作未必能一字不漏,分毫不差。然大略經過,便是如此。賈詡逐條看來,搜尋蛛絲馬跡。

守丞劉平,屏氣凝神,陪坐在側。見賈詡在白絹上,不時提筆勾畫。心知,足智多謀如賈文和,必有所得。

果然。少頃,賈詡投筆在案:“未盡之言,必暗藏衣帶之內。”

劉平急忙欠身去看。果見數有“衣帶”二字,出董卓之口。“布衣韋帶”、“褒衣博帶”、“衣帶漸寬”、“衣不解帶”,諸如此類。出金水湯館,與一衆太守話別時,董卓更口出:“縫衣淺帶”。

語出《莊子·盜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後世,縫衣淺帶,矯言僞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貴焉,盜莫大於子。天下何故不謂子爲盜丘,而乃謂我爲盜跖(注①)?”乃盜跖怒罵孔子之句。

劉平細細讀來,似有所悟:“‘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惑天下之主’,‘盜莫大於子’……”古爲今用,借古諷今,句句似皆有所指。

見賈詡表情不善,劉平試言道:“莫非,後將軍聯絡大將軍舊部,意欲對王上不利。”

“猶未可知也,然不可不防。”賈詡言道:“速報主公知曉。”

“喏。”劉平不敢怠慢,遂下山奔赴陽港水砦。

三足踆烏船宮。

劉備得報,心頭一凜。莫非竟出『衣帶詔』。話說,自管寧割袖,甘寧百騎踏營,何後誕阿斗,劉備便心生警醒。史上著名人物的著名事件,當不可更改。

《三國志.蜀先主傳》:“先主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時曹操竊權,獻帝欲除之。下密詔藏於衣帶中,命董承出宮,聯絡羣雄,共謀之。承遂與先主同謀,未發,會(劉)備出征,承便與偏將軍王服、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結謀。事泄,曹操殺董承等,夷三族。董貴人雖有身孕,獻帝數次向曹操求情,仍被殺。

此一時,彼一時。

如今總攝朝政之人,乃是薊王劉備。莫非,竟是少帝心生不滿,而秘令董卓聯絡羣雄,欲除薊王而後快。

茲事體大,不可不慎而又慎。劉備隨命劉平召賈詡等謀主,登船相商。

“此衣帶詔,必出三宮。”荀攸已有心得:“然,臣竊以爲,卻並非意指主公。”

“何以知之。”劉備問道。

“主公無心天下權柄。已上表陳情,輔政滿五年便歸。不過短短二載,少帝遠未元服,何故如此急迫。”荀攸言道:“見董卓所邀,皆是前大將軍何進舊部。許,密詔出自何太后之手,亦未可知。”

“或是竇太皇。”賈詡語出驚人。

劉備心中一動:“文和且說來。”

“天下皆以爲,竇太皇孤家寡人,無慾無求。然,臣卻以爲,正因如此,竇太皇才深恨二戚相爭,禍亂朝政。欲除之而後快。”

“竇太皇。”略作思量,劉備遂言道:“若密詔出自竇太皇,乃欲誅何董二戚。董卓、袁紹等人,皆出身大將軍幕府,豈會背主反戈,徒留罵名。”

“主公明見。”賈詡言道:“然今時不同往日。大將軍兵敗梟首,主臣之義已就此斷絕。董卓、袁紹等,與車騎將軍何苗,並無隸屬,亦非府臣。故無背主之說。”

劉備輕輕頷首:“確是如此。”

話說。史上,何苗素不與兄何進同心,何進被殺,部將吳匡疑苗與宦官通謀,攻殺苗於朱雀闕下。後遭董卓開棺戮屍。足見利害關係。

田豐言道:“與其苦思無解。不如主公去信袁公路,詢問衣帶詔之事。料想,袁術必不敢隱瞞。”

“不可。”賈詡急忙阻止:“凡受密詔,最忌外泄。若主公去信詢問,董卓等知事不可爲,必暗中銷燬密詔,矢口否認。何人指使,再無跡可尋。”

田豐欲證其事。而賈詡卻想找出背後主謀。

167 麒麟可乎176 封國在即1.8 神都洛陽109 舊友重聚163 顧此失彼1.92 相見恨晚1.55 洛陽一日1.32 上下求索192 兵進隴關1.7 雌雄莫辨111 鳴蟬蛻殼1.6 不二之選1.254 除舊佈新1.92 家賊難防168 無法拒絕91 車騎填巷174 人間巨物121 書生意氣120 三英齊發1.29 浮屠佛祠1.49 覆水難收21 赤心如故1.40 蜜蜂分箱1.32 明隱之爭13 改造閭里126 價高者得132 謹遵醫囑1.43 骨肉至親163 女亞馬遜!1.62 倉廩府庫1.4 買一饒一138 豐收在望1.32 公孫二雄114 先發優勢1.5 唯利是圖141 父子十祿1.84 護氐校尉1.83 以貲徵賦1.62 漢人西徙123 宦海沉浮1.72 涉海鑿河100 三馬同槽155 拳拳之心第2079章 1.268 榆雁驚帆1.77 兼濟天下91 娶七夫人140 天降流火1.83 銳不可當143 以食爲天196 神智夫人1.76 智機千變1.73 何須殺人117 歸義降侯1.24 多多益善154 衆星捧月120 四面合圍12 半城煙火199 必有其子91 英雄同契1.45 好治不病1.3 貢金補全1.66 百艸滋茂1.78 麟不當見161 孤燕折翅1.95 白虹貫日1.233 寄豭之豬171 獨步天下31 莊園我有149 乘風而至1.62 兵不厭詐142 各有心機1.80 十萬樓臺1.82 逢凶化吉1.43 切莫辜負1.35 三高三服169 改弦更張1.48 權驅寰宇137 萬死不避1.8 馬桶廁籌1.7 三家解兵113 冰釋前嫌120 四面合圍1.35 苦後回甘134 添光增益1.47 一念之差1.205 請君入徐1.255 突施冷箭1.58 任重道遠137 恩怨無主11 恨意叢生112 幼獸初生188 二日並天184 南巡于闐1.85 多長爲宜154 以享司寒81 天下喉舌1.5 舌綻春雷1.69 貨比三家1.63 熔金入庫182 何患無嗣
167 麒麟可乎176 封國在即1.8 神都洛陽109 舊友重聚163 顧此失彼1.92 相見恨晚1.55 洛陽一日1.32 上下求索192 兵進隴關1.7 雌雄莫辨111 鳴蟬蛻殼1.6 不二之選1.254 除舊佈新1.92 家賊難防168 無法拒絕91 車騎填巷174 人間巨物121 書生意氣120 三英齊發1.29 浮屠佛祠1.49 覆水難收21 赤心如故1.40 蜜蜂分箱1.32 明隱之爭13 改造閭里126 價高者得132 謹遵醫囑1.43 骨肉至親163 女亞馬遜!1.62 倉廩府庫1.4 買一饒一138 豐收在望1.32 公孫二雄114 先發優勢1.5 唯利是圖141 父子十祿1.84 護氐校尉1.83 以貲徵賦1.62 漢人西徙123 宦海沉浮1.72 涉海鑿河100 三馬同槽155 拳拳之心第2079章 1.268 榆雁驚帆1.77 兼濟天下91 娶七夫人140 天降流火1.83 銳不可當143 以食爲天196 神智夫人1.76 智機千變1.73 何須殺人117 歸義降侯1.24 多多益善154 衆星捧月120 四面合圍12 半城煙火199 必有其子91 英雄同契1.45 好治不病1.3 貢金補全1.66 百艸滋茂1.78 麟不當見161 孤燕折翅1.95 白虹貫日1.233 寄豭之豬171 獨步天下31 莊園我有149 乘風而至1.62 兵不厭詐142 各有心機1.80 十萬樓臺1.82 逢凶化吉1.43 切莫辜負1.35 三高三服169 改弦更張1.48 權驅寰宇137 萬死不避1.8 馬桶廁籌1.7 三家解兵113 冰釋前嫌120 四面合圍1.35 苦後回甘134 添光增益1.47 一念之差1.205 請君入徐1.255 突施冷箭1.58 任重道遠137 恩怨無主11 恨意叢生112 幼獸初生188 二日並天184 南巡于闐1.85 多長爲宜154 以享司寒81 天下喉舌1.5 舌綻春雷1.69 貨比三家1.63 熔金入庫182 何患無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