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亂世之才

曹操、孫堅領麾下二十騎,直奔敖倉。

始皇帝一統天下,在敖山“置倉積穀”,以備關東戰亂。敖倉,北倚大河天險,亦是漕運中轉。將山東、江淮漕糧,源源不斷轉運長安、洛陽。

今漢定都洛陽,大量關東之糧,無需遠輸長安。故不再逆上大河,經由中上游狹窄水道,艱難轉運。江淮,關東之糧,一路暢通,直達洛陽。敖倉存糧亦日漸消耗。

先時黃巾逆亂。盧車騎扼守虎牢,命人固守敖倉。沿大河上下,轉運糧秣。維繫南北二線大軍食糧,直至得勝。敖倉可謂功不可沒。

大亂之後,必有大飢。敖倉周遭山谷,遍佈流民。皆盼朝廷開倉放糧活命。奈何連年戰亂,只出不入。敖倉入不敷出,積穀漸已食盡。陳谷黴爛,無法食用。便是倉中碩鼠,亦多有餓死。杯水車薪。且爲保洛陽足食,朝廷並未開敖倉賑災。流民卻越聚越多,眼看便要生變。

話說。自薊王隴右屯田。長安民衆竟能坐享隴上小麥,當真喜從天降。傳言,流徙羌人,所居牢城周遭,梯田綿延無盡。麥收時節,宛如金色龍脊。風吹麥浪,此起彼伏。宛如游龍舒展,蔚爲壯觀。

故與洛陽朝堂深信羌人必反,大相徑庭。長安民衆皆以爲,羌人只需安居樂業,當永不再反。所謂“無罪一身輕”。隴山貲庫令司馬芝,已放出風聲。待流徙期滿,羌戶或可就地贖買所居宅院,所種梯田。家中六畜及農作機關器等,亦可平價購得。即便貲庫存錢不足,亦可分十年期償還。

司馬令君心繫羌戶。然卻非薊王本尊。消息來源雖不算牢靠,亦足可快慰人心。說明薊王座下,或已有人進言。流徙期滿,羌戶當與漢民比同。薊王從善如流,明以照奸。當會採納。

敖倉坐落在敖山之上。亦是城倉,易守難攻。曹操、孫堅,一路快馬加鞭。

出滎陽不久。便見官道兩旁,胡亂搭建棚屋草廬無數。衣衫襤褸的流民,目光呆滯,擁擠枯坐。有氣無力的盯着一隊騎士,自身旁呼嘯而過。試着張了張嘴,卻發不出聲音。

餓到極致,不是飢不擇食。而是厭食,坐以待斃。

越靠近敖倉,草廬越密集。周遭綿延山谷,竟被密密麻麻,棚屋擠滿。除去慘白枯枝,竟看不到一絲蔥翠。

這些流民,將樹皮,草莖皆啃食一空。滿是牙印的枯枝,搭建起的棚屋,彷彿一座座扭曲的白骨牢籠。看的曹操等人,各自心驚。比起散落在山谷外圍,枯坐等死的流民。聽聞馬蹄聲,紛紛走出棚屋的流民眼中,透着無盡的飢餓。

倉城周圍,伏屍遍地,餘煙嫋嫋。叢生亂箭,燒成一支支黝黑的禿杆。馬蹄一碰即斷。插滿亂箭的屍體,亦踏之即碎。揚起陣陣骨灰。

城頭守軍,各個神情肅穆。手持弓弩,不時掃過戰場。開春以來,飢餓暴民,多次衝擊城倉。皆被亂箭射殺。不等同伴拖回屍體分食,便被城頭潑下的油火燒成灰燼。

回望身後正緩緩逼近的流民大軍,孫堅高聲言道:“陳宮此人,果然知兵。”

曹操亦點頭道:“堅壁清野,據險固守。城內積穀足可就食。如此,當保城倉萬無一失。”

眼看奔入一箭地內。孫堅舉符高呼:“車騎將軍曹,中軍校尉孫,急事入城。速開城門!”

“速開城門——”身後騎士,齊聲呼喝。

大漢精銳,如何能作假。且吊橋之後便是甕城,寥寥二十餘騎,請君入甕,有何所患。

城頭守軍即刻落下吊橋。放曹操孫堅等人入內。將將入城,吊橋重又升起。甕城四面弩張。守城軍士將一干人等,團團圍住。

便有隊率上前詢問:“何人入城!”

“車騎將軍曹操,中軍校尉孫堅。敖倉令何在?”孫堅將傳證,隨手拋出。

細細勘驗,隊率雙手遞迴:“回稟校尉,令君正在署中,二位請隨我來。”

“帶路。”

自先秦建成以來,敖倉歷經修繕,可謂固若金湯。城內亦如薊國督亢城倉。倉上建樓,居高下射。除去官署,還有民居散落四周。一問方知。倉令陳宮,自上任以來,常懸扁城頭,募集健勇。只需入選,便可舉家遷入城內就食。流民中入選者,皆已搬入城中安居。

試想。城內安居足食,城外流民皆轆轆飢腸。流民過境,寸草不生。一旦城破,身死家滅。爲保全家安危,凡入選者,焉能不效死力。

“陳宮此人,真乃亂世之才。”四處看過,曹操欣然笑嘆。

“曹將軍謬讚。”聲音出自頭頂。敖倉令陳宮,已迎下覆道:“下官陳宮,見過孫校尉。”

“城內有精兵幾何?”孫堅劈頭便問。

“善射者三百,善戰者二百,計五百衆。”陳宮答曰。

“皆是令君所募。”曹操笑問。依靠糧倉,招募健勇。不失爲一着妙棋。

“亂世之中,唯結牆自保。”陳宮和煦一笑:“二位上官,且入內敘話。”

“城內積糧,還剩幾何?”曹操又問。

足夠五百兵丁、家眷及屬吏,數十年所需。”陳宮答曰。

“令君果非常人也。”曹操笑嘆。不料積糧如此可觀。

“請屏退左右。”孫堅又道。

“喏!”心知事大,陳宮言聽計從。

待堂內只剩三人,孫堅便將黃巾餘孽潛伏滎陽,圖謀敖倉之事,和盤托出:“黃巾餘孽,神上使張曼成,黑山張飛燕,或皆已潛伏境內,伺機而動。”

“果不出下官所料。”悉知亂賊襲城,陳宮面色如常:“年前,薊王冬季興兵。黑山賊衆不敢與敵,棄營而走。傳言一路南下,一路東去。(陳)宮時料想:天寒地凍,倉皇而逃,無處就食,必取敖倉之糧。”

曹操聞言,不由雙眼一亮:“公臺這便募集勇健,守護城倉。”

“正是如此。”陳宮笑道。

“河南尹與袁長水,此時已去虎牢,調幷州狼騎馳援。城中五百健勇,足可禦敵城下。”孫堅言道:“令君可否割愛?”

“有何不可。”

1.48 微觀天下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233 寄豭之豬154 一念之間41 黃驃產子1.88 藩強朝弱138 王親國戚116 孟嘗遺風1.75 大漢一藩14 公孫劍器1.4 陰陽連環137 共飲此杯108 名動西京146 心安吾鄉122 刀槍莫及1.55 安得猛士1.68 西林大建1.233 一步之先1.7 野火將熄1.257 美事將近191 陰圖異計193 少不言愁1.22 天下殘局第2078章 1.267 白馬驍將1.288 欲加之罪271 自有取捨1.56 拱手相送1.97 玉色琉璃1.253 陰相與謀180 嶄露崢嶸126 聚散有時155 六神無主132 一脈相承1.37 投石卜路131 再造新莽1.293 處士橫議132 江山共謀1.27 出宮闢禍135 四時充美1.50 下辯除石180 一罪足矣153 經營西域185 定國奇謀159 白波立寨1.63 仰吞北斗1.99 謹慎擇友188 風聞奏事140 懷利相接164 王道循環129 各方博弈1.245 更始決裂1.92 姑息養奸1.258 激勵三軍1.287 悉誅涼人19 求之不得51 以尹天下159 無當飛軍1.64 懷瑾相報1.39 一棒成名120 四面合圍1.28 豎子成名1.68 清溪橋樓1.79 別開生面1.93 共襄盛舉184 貪多必失119 作壁上觀81 圍獵祭祖1.55 負陰抱陽198 東歸洛陽231 潛龍勿用1.79 字挾風霜129 垂簾理政1.29 養女死士16 破敵爲先1.3 插標賣首1.58 後會無期168 千里投懷1.89 無銅身輕1.37 鰲頭獨佔148 五帝之學120 滅頂之災1.236 兵器時代176 左膀右臂1.44 輕卒銳兵114 太平劫案1.30 陣前反水1.44 白檀守備1.2 圈地爲邑140 不可思議159 亂世之才71 窮厄之寇1.57 身後之憂1.22 東西合璧140 不可思議198 一夜易主1.65 掃平天下134 玩於股掌1.58 歲不我與147 事大而急1.237 生死立判
1.48 微觀天下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233 寄豭之豬154 一念之間41 黃驃產子1.88 藩強朝弱138 王親國戚116 孟嘗遺風1.75 大漢一藩14 公孫劍器1.4 陰陽連環137 共飲此杯108 名動西京146 心安吾鄉122 刀槍莫及1.55 安得猛士1.68 西林大建1.233 一步之先1.7 野火將熄1.257 美事將近191 陰圖異計193 少不言愁1.22 天下殘局第2078章 1.267 白馬驍將1.288 欲加之罪271 自有取捨1.56 拱手相送1.97 玉色琉璃1.253 陰相與謀180 嶄露崢嶸126 聚散有時155 六神無主132 一脈相承1.37 投石卜路131 再造新莽1.293 處士橫議132 江山共謀1.27 出宮闢禍135 四時充美1.50 下辯除石180 一罪足矣153 經營西域185 定國奇謀159 白波立寨1.63 仰吞北斗1.99 謹慎擇友188 風聞奏事140 懷利相接164 王道循環129 各方博弈1.245 更始決裂1.92 姑息養奸1.258 激勵三軍1.287 悉誅涼人19 求之不得51 以尹天下159 無當飛軍1.64 懷瑾相報1.39 一棒成名120 四面合圍1.28 豎子成名1.68 清溪橋樓1.79 別開生面1.93 共襄盛舉184 貪多必失119 作壁上觀81 圍獵祭祖1.55 負陰抱陽198 東歸洛陽231 潛龍勿用1.79 字挾風霜129 垂簾理政1.29 養女死士16 破敵爲先1.3 插標賣首1.58 後會無期168 千里投懷1.89 無銅身輕1.37 鰲頭獨佔148 五帝之學120 滅頂之災1.236 兵器時代176 左膀右臂1.44 輕卒銳兵114 太平劫案1.30 陣前反水1.44 白檀守備1.2 圈地爲邑140 不可思議159 亂世之才71 窮厄之寇1.57 身後之憂1.22 東西合璧140 不可思議198 一夜易主1.65 掃平天下134 玩於股掌1.58 歲不我與147 事大而急1.237 生死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