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百越諸賢

《薊法》:“五家作保,坐罪並罰。”

此乃訂立一切券書之前提。換言之,唯有知根知底,誠實守信,鄰里和睦之家,方能與人訂立券書。此,亦是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若舉族遷來,互相作保,自是無妨。就怕單門獨戶,舉目無親。無人能證其言,辨其行。亦無人知其根底。入流民大營,與來自天南地北的流民雜居。相熟後互相作保,遷入各城,毗鄰而居。平日相互扶攜,亦相互提點。切莫有失,延禍鄰里。

事關身家性命,自非同小可。

非親非故,素未謀面,市中五家海商,便願爲夷人作保。滿門家小,泱泱百口。生死存亡,皆繫於己身。將心比心。換做夷人,又當如何。“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更何況“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越是蠻夷,越重恩義。

“羌胡俗恥病死,每病臨困,輒以刃自刺。(鄧)訓聞有困疾者,輒拘持縛束,不與兵刃,使醫藥療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悅。永元四年冬,(鄧訓)病卒官,時年五十三。胡人愛惜,旦夕臨者日數千人。戎俗父母死,恥悲泣,皆騎馬歌呼。至聞訓卒,莫不吼號,或以刀自割,曰:‘鄧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前烏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擅離職守)。吏執,不聽,以狀白校尉徐傿。傿嘆息曰:‘此義也。’乃釋之。”

有恩必償,有仇必報。便是五胡四夷,可愛之處。正因如此,方能向化。

至於那些喂不熟的白眼狼。千刀萬剮,死不足惜。

薊王天下豪傑。出手何其闊綽。饒是好賓客,雄江淮間,出入從車常百餘乘的周暉,亦心悅誠服。爲王事,上下奔走,盡心竭力。夷人,又如何能抵擋。

不出三日。竟有百戶,得償所願,換居船樓。箇中便利,聞所未聞。引親朋無數,登船觀瞻。海市所攜船樓,五日售罄。然更多夷人,正紛至沓來。

無妨。薊國十萬船戶,濱水而居。新船訂單,排滿國中二七十港船塢。換下舊船,修葺加固,內外一新,亦不弱分毫。海市令六百里傳書回國。薊王當機立斷。令改造翻新畢,尚未售出的船樓,悉數南下。帆檣如林,乘風破浪(‘之’字形),不下萬艘。

沿茅尾海一字排開,逆上醴水兩岸,何其壯觀。

人皆向好,民皆向善。無可指摘。見部民大半投奔薊國,夷帥索性舉族來投。

水衡都尉,欣然納之。令其部族,皆入南醴港城安居。

興建中的南醴港,扼南澧水入海口。分置左右二港。醴水右岸公用。醴水左岸民用。街衢沿二側海灣,及醴水河道,延伸鋪展。更有良匠逆進醴水,在中游、上游皆覓得大片河谷地。可用於圩田稻作。合浦之所以“不產谷實”,非不宜稻作。只因採珠利高。趨利避害,人之常情。此與西域諸國皆不種田,是一個理。經商獲利百倍,誰人還願耕田。

先前種落散佈沿海,如今聚居成港,若得萬戶船民,十萬餘口。人吃馬嚼,全憑採買,如何能夠。築堤引水,穿渠圩田,乃是根本之策。採珠換糧,本末倒置。封建時代,無人能與田地徹底脫離。尤其沿海平原,極利稻作。養活十萬口,綽綽有餘。

江表十港,既是港亦是城。

水衡都尉,既爲雄職。麾下屬吏,“水衡五丞”、“九官令丞”、“七官長丞”,皆可獨當一面。

得前同僚舉薦,因隨周憬治水,而青史留名之屬吏,紛紛出仕。有故曲紅長零陵重安區祉,字景賢。故舍涯長南郡邔(qǐ)蒼陸,字叔夏。故湞陽守長、南平丞長沙漢昌塞祗,字宣茚。故行事耒陽華戛,字漢威。故吏郴褚禧,字禮讓。故吏耒陽蔡朗,字已明。故吏湞陽劉明,字仲機。故吏湞陽左勝,字仲升。故吏湞陽左觫,字妙舉。故吏湞陽宋碩,字子張。故吏含洭堯禹,字公制。故吏含洭張邵,字曼威。故吏含洭黃詳,字伯茚。

年紀多在五十上下,既有幹練實才,又精力未衰。且年長穩重,爲蠻夷所敬。掌一曹之政,正當其用。秩三百至六百石,堪稱良吏。

至此,水衡都尉,人員齊整,可堪大用。

故曲紅長,零陵重安人區祉,授爲南醴港長。故舍涯長南郡邔人蒼陸,授爲益陽港長。故湞陽守長、南平丞長沙漢昌人塞祗,授爲酉津長。

除故吏,亦得新人。

高涼賊帥,蒼梧人衡毅、錢博,年十五六,皆負勇謀。輕舟馳騁,往來抄掠。趁海市船隊隨同南下番禺,於蒼梧高要峽口設伏。欲謀一場大富貴。豈料薊國鉅艦,無可匹敵。不等接艦,甲板弩炮一通齊射。刺網鋪天蓋地,悉數網羅其中,又吊上甲板。五花大綁,押入爵室。周暉見一衆賊少,爭相赴死,義氣深重,遂起愛才之心。親自鬆綁,收歸己用。衡毅、錢博重回水砦,領三千宿賊,大小戰船百艘來投。

番禺人董正,字伯和,少有風儀,耽經籍,性高潔,十五歲通《毛詩》、《三禮》、《春秋》,遂以“學行”知名,公府累闢皆不就。卻自投周暉座下,願爲薊王效力。黃豪,字子微,十六歲通《論語》、《毛詩》。年二十舉茂才,寓居廣信,教授生徒。被董正所舉,一同出仕。

另有會稽餘姚人虞翻,字仲翔。前日南太守虞歆之子。少好學,有高氣。既善使長矛,可日行三百,於經學亦頗有造詣,尤精《易》學,善占卜,兼通醫術,明人事,通神鬼,堪稱文武全才。

尤其虞翻,剛上直率,爲人忠義。周暉見之甚喜,遂授予六百石之水司空長,主詔獄囚徒。

又令衡毅、錢博爲左右水司空丞,領麾下兵卒佐之。

至此,以三港爲錨定,憑海市通有無,借水衡爲羽翼。薊王終在江表立足。

南醴港,遊麟號,爵室。

“稟都尉。”新任水司空虞翻,趨步入內:“有會稽焦矯,遣人投刺,約都尉句章港一見。”

“此何人也。”周暉隨口一問。

“乃郡之豪族。”虞翻答曰。

“所爲何事。”周暉又問。

“信使並未言明。”虞翻又答。

“哦?”周暉亦是豪族出身,略作思量,再問道:“其人如何。”

153 經營西域1.53 攻心爲上106 重症猛藥114 養袁自重1.262 認賊作父1.62 陰陽連環15 各有算計167 王化之基1.238 君有不戰1.88 皆有所屬18 張家小胖1.284 宜若登天152 傳檄天下1.80 西邸賣官179 蠢蠢欲動123 坐觀風雲177 困龍之地1.298 同聲同氣142 投石問路1.38 兼督四州1.4 大禍滔天117 再爲羣雄21 赤心如故120 尚未割席1.47 以儆猢猻1.99 衆不可逆1.69 張飛劫親182 馬齒徒增174 去蕪存菁192 共赴巫山1.49 上表回國12 爲君之道1.229 鐵骨石心1.85 九九歸原1.50 明日未知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94 人情冷暖1.226 全民參與196 前狼後虎159 無當飛軍1.206 饔飧不濟192 兵進隴關191 明燈指路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34 公之於衆171 獨步天下150 洛陽上計17 輕徭薄稅1.37 鰲頭獨佔105 未來可期122 西園火併1.2 圈地爲邑1.32 一線生機182 兩全其美15 愛恨入土1.42 唯有我等1.96 百億地產1.85 得隴望蜀100 三郡烏桓1.70 奉詔和親186 三方勢力1.52 家恨國仇1.20 來去相宜172 自掘墳墓182 馬齒徒增1.83 古羌遺規150 爲國秉筆188 風聞奏事1.276 命喪宮門1.45 名臣碩老1.285 共分天下1.58 割發代首1.98 衣帶秘詔144 光武遺脈197 笑林始祖177 困龍之地167 麒麟可乎1.37 魚龍漫衍1.96 開年見喜10 雕版印鈔1.252 花期正盛1.79 河間奼女144 光武遺脈1.74 肘腋之親153 來龍去脈169 先登陷陳140 青雲之志109 突飛猛進1.46 整齊劃一139 不爭正妻1.50 無中生有231 司馬爭先1.75 後會有期181 生死兩命137 萬死不避171 北薊南宛1.80 善水良才143 雜羌兵諫124 明以照奸1.6 暗渡陳倉
153 經營西域1.53 攻心爲上106 重症猛藥114 養袁自重1.262 認賊作父1.62 陰陽連環15 各有算計167 王化之基1.238 君有不戰1.88 皆有所屬18 張家小胖1.284 宜若登天152 傳檄天下1.80 西邸賣官179 蠢蠢欲動123 坐觀風雲177 困龍之地1.298 同聲同氣142 投石問路1.38 兼督四州1.4 大禍滔天117 再爲羣雄21 赤心如故120 尚未割席1.47 以儆猢猻1.99 衆不可逆1.69 張飛劫親182 馬齒徒增174 去蕪存菁192 共赴巫山1.49 上表回國12 爲君之道1.229 鐵骨石心1.85 九九歸原1.50 明日未知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94 人情冷暖1.226 全民參與196 前狼後虎159 無當飛軍1.206 饔飧不濟192 兵進隴關191 明燈指路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34 公之於衆171 獨步天下150 洛陽上計17 輕徭薄稅1.37 鰲頭獨佔105 未來可期122 西園火併1.2 圈地爲邑1.32 一線生機182 兩全其美15 愛恨入土1.42 唯有我等1.96 百億地產1.85 得隴望蜀100 三郡烏桓1.70 奉詔和親186 三方勢力1.52 家恨國仇1.20 來去相宜172 自掘墳墓182 馬齒徒增1.83 古羌遺規150 爲國秉筆188 風聞奏事1.276 命喪宮門1.45 名臣碩老1.285 共分天下1.58 割發代首1.98 衣帶秘詔144 光武遺脈197 笑林始祖177 困龍之地167 麒麟可乎1.37 魚龍漫衍1.96 開年見喜10 雕版印鈔1.252 花期正盛1.79 河間奼女144 光武遺脈1.74 肘腋之親153 來龍去脈169 先登陷陳140 青雲之志109 突飛猛進1.46 整齊劃一139 不爭正妻1.50 無中生有231 司馬爭先1.75 後會有期181 生死兩命137 萬死不避171 北薊南宛1.80 善水良才143 雜羌兵諫124 明以照奸1.6 暗渡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