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雄長一州

合肥侯別都,稱南京。除去位於江南,更因南陽毀於大水。再無帝鄉。

漢朝常避楚字。故時人多尊合肥侯“吳王”,稱江東四郡爲“東吳”。督造南京,非一日之功。合肥侯暫居曲阿,待南都督畢,再移駕不遲。

江東四郡,計八十三萬(830268)戶,三百四十八萬(3481429)衆。尤其豫章郡,治南昌,領二十餘縣,計四十萬戶,百六十六萬口。丹陽、吳郡,亦各有六、七十萬衆。會稽稍弱,亦近五十萬衆。

薊王鑿穿內外水路。四瀆八流,並縱橫枝津,皆入水網。江東獲利之大,可想而知。更加稻作大興。雖不敢稱一季三登,雙熟稻必有把握。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十萬大軍,攻城拔寨。補給不利,萬事皆休。更何況民以食爲天。合肥侯焉能不知,糧谷之事大。

所幸劉繇所闢官吏,治政安民,多有建樹。大半留任,駕輕就熟。不出三月,四郡悉平。合肥侯徵調江東良匠,齊聚秣陵,於震澤排建船臺,欲仿造薊式機關船。奈何薊國機關術,冠絕天下。民用大舡,尚可一試。軍用大艦,力有未逮。今墨門弟子,悉歸薊國將作寺。墨門絕跡江東,合肥侯有心無力。

不得已,唯向薊國高價販來。鬥艦,樓船,但憑所需。然旗船鉅艦,求之而不可得。東吳使者求問薊吏。答曰,我主曾言,而立後,開建諸王子船隊。今春而立,去年已不接新船造券,待塢中船隻造畢,便開造“王子樓船”。

東吳使者驚問,薊王子嗣衆多,諸王子皆有船乎?

薊吏答曰,然也。

使者這便順下東吳,面陳合肥侯。

合肥侯聞之慨嘆。海外諸侯國,當由薊王始。

袁氏三傑,南征有功。各有封賞。遣使四方,闢袁氏門生故吏,齊聚江東。時有南下並西進之意。

曲阿行宮。

尚書令袁遺,引漢中使者入殿。

“拜見‘皇上’。”先前,史侯併合肥侯,暗結同盟,欲共分天下。二人拆分“皇”與“帝”。合肥侯稱皇,史侯稱帝。故漢中使者,口出“皇上”。

“貴使所爲何來。”合肥侯默許。

“皇上當知。王允割四州之豐腴,饋食薊王。後假薊王之威,淮泗諸國,傳檄而定。今,關東已爲董侯所得。天下三分,一家獨強。諺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陛下(史侯)欲修二家之好。故遣下臣,出使東吳。”使者答曰。

“天下三分,一家獨強。”此語,道盡天下大勢。合肥侯亦心有慼慼:“吾侄(史侯)避入漢中,與江東並無接壤,如何相通。”

“回稟皇上。”使者有備而來:“路徑有二,上可經荊州,下可過交州。”

“劉景升,挾勝戰之威,穩坐州牧大位。江夏黃祖,敗江東猛虎,可稱宿將。更加南陽已成白地,輜重糧草,轉運不易。荊州斷難攻取。”合肥侯微微一笑:“吾侄,欲取交州乎?”

使者遂道明來意:“我主,正有此意。”

“中平四年,交州刺史朱符,爲夷賊所殺,州郡擾亂。時交趾太守士燮,表其弟士壹爲合浦太守,二弟士(yǐ)爲九真太守,三弟士武爲南海太守。”合肥侯對交州之事,瞭若指掌:“燮兄弟併爲列郡,雄長一州,偏在萬里,威尊無上。出入鳴鐘磬,備具威儀,笳簫鼓吹,車騎滿道。胡人夾轂焚香者,常有數十。妻妾乘輜軿,子弟從兵騎,當時貴重,震服百蠻,尉他(趙佗)不足逾也。且士燮有妹士異,少時北上,先爲國令,今爲貴人。常伴薊王身側,掌瑞麟閣事。王允狐虎之威,關東既定。況交州乎?”言下之意,士燮四兄弟,雄長一州,更假薊王之威,斷不可輕動。

“如皇上所言。”使者答曰:“交州七郡,五十六邑,計五十萬(500769)戶,二百萬(2074444)口。日南遠隔萬里,鞭長莫及。然仍有鬱林、蒼梧二郡,可通益、揚。”

“莫非吾侄亦欲分二郡乎?”合肥侯不置可否。

“我主,正有此意。”使者這便將來意和盤托出:“鬱林接益,蒼梧近揚。二家攻取,正當適宜。”

“可。”合肥侯欣然應允。

“皇上聖明。”使者大喜拜退。

稍後,尚書令袁遺進言:“蒼梧,需經海路(伶仃洋),方能與我相連。此乃飛地也。且薊王平定林邑。立象林苑,建象林港。港中駐有橫海前鋒艦隊。聞士燮,體器寬厚,謙虛下士,中國士人往依避難者以百數。耽玩春秋,爲之註解。頗有賢名,並無惡行。攻之不義乃其一。

朱符死後,時大將軍何進,遣親客張津爲交州刺史。不料張津,舍前聖典訓,廢漢家法律,嘗著絳帕頭,鼓琴燒香,讀邪俗道書,雲以助化,卒爲南夷所殺。足見蠻夷兇暴,不服王化乃其二。

年初,荊州牧劉表,遣零陵賴恭代(張)津。是時,蒼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吳巨代之,與(賴)恭俱至,二郡有主乃其三。”袁遺言道:“今江東初定,勞師遠征,恐激民變乃其四也。”

“雖有諸多不利,然坐視劉表侵奪交州,後患無窮。”合肥侯心有顧慮。

袁紹持芴進言:“陛下何不賜士燮璽書,令其董督(交州)七郡。譬如董侯命薊王,兼督四州之故事也。”

“哦?”合肥侯略作思量,這便心領神會:“大將軍此計甚妙。若士燮奉詔,則爲朕所驅。然若拒不奉命,又當如何?”

袁紹笑答:“益州劉焉、荊州劉表,同覦州土。如二虎伏於側。若再與我交惡,三面受敵也。雖與薊王沾親,然相隔萬里。譬如‘失火而取水於海,海水雖多,火必不滅矣,遠水不救近火也’。陛下若以‘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說之,料想,士燮必來投也。”

“大將軍所言極是。”袁術亦醒悟:“此舉,可比劉焉迎史侯入漢中也。”言下之意,唯有庇護在皇權之下,士燮方能保全。

“何人可爲使。”合肥侯當機立斷。

“臣,保舉一人。”袁紹早有定計。

61 論功封爵120 不忘初心198 一夜易主1.73 謠言四起91 英雄同契167 萬里征程1.285 共分天下1 末路之難1.234 四大氐王162 物我兩忘195 回京在即138 故技重施216 五射之術126 聚散有時1.72 涉海鑿河166 猛獸鬥場18 世道居奇1.46 盡釋前嫌185 拋磚引玉1.62 猜忌暗生186 見機行事105 鳳闕龍樓1.249 唱罷登場165 生而不凡217 背水一戰190 迷途知返142 東海壽麋1.9 伐毛洗髓1.33 天助我主147 雙食君俸148 如期而至194 無事相安126 聚散有時1.22 勿爲禍先155 瞞天過海105 烈女龐娥1.55 衆怒難犯1.43 骨肉至親136 矛頭所指1.64 定國之謀133 侵掠如火1.82 可以爲報1.87 年終臘賜81 初見端倪1.65 洛陽邸報120 三英齊發1.44 勸善禁惡1.64 天下大酺124 大器免成1.98 衣帶秘詔1.40 兵車夜行1.50 大河之子154 鹿死誰手126 壯士八百1.22 其道大美1.73 爲女聘師120 三英齊發1.97 玉色琉璃1.58 耿雍認主1.87 長樂未央158 含笑九泉19 半渡而擊1.83 古羌遺規197 因時而化137 和氣生財190 迷途知返1.83 尚書來訪1.77 雄長一州1.8 馬桶廁籌109 素首雪女1.83 紛華靡麗190 一較高下117 嫁禍安國1.255 突施冷箭1.60 接風洗塵193 置酒高會154 無從科舉107 克堅平難1.238 君有不戰133 金針撥障135 借兵剿匪1.34 庸人自擾183 瓦釜雷鳴196 家門之爭186 五子連臺1.93 今冬尤寒1.9 雄甲天下1.22 天下殘局1.90 沉月女校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73 大行天下103 水路遊擊139 與民爲伍194 利令智昏1.44 豐取刻與1.6 飲酒四禮172 連珠合璧1.92 姑息養奸1.66 海賊中計156 金牌免死
61 論功封爵120 不忘初心198 一夜易主1.73 謠言四起91 英雄同契167 萬里征程1.285 共分天下1 末路之難1.234 四大氐王162 物我兩忘195 回京在即138 故技重施216 五射之術126 聚散有時1.72 涉海鑿河166 猛獸鬥場18 世道居奇1.46 盡釋前嫌185 拋磚引玉1.62 猜忌暗生186 見機行事105 鳳闕龍樓1.249 唱罷登場165 生而不凡217 背水一戰190 迷途知返142 東海壽麋1.9 伐毛洗髓1.33 天助我主147 雙食君俸148 如期而至194 無事相安126 聚散有時1.22 勿爲禍先155 瞞天過海105 烈女龐娥1.55 衆怒難犯1.43 骨肉至親136 矛頭所指1.64 定國之謀133 侵掠如火1.82 可以爲報1.87 年終臘賜81 初見端倪1.65 洛陽邸報120 三英齊發1.44 勸善禁惡1.64 天下大酺124 大器免成1.98 衣帶秘詔1.40 兵車夜行1.50 大河之子154 鹿死誰手126 壯士八百1.22 其道大美1.73 爲女聘師120 三英齊發1.97 玉色琉璃1.58 耿雍認主1.87 長樂未央158 含笑九泉19 半渡而擊1.83 古羌遺規197 因時而化137 和氣生財190 迷途知返1.83 尚書來訪1.77 雄長一州1.8 馬桶廁籌109 素首雪女1.83 紛華靡麗190 一較高下117 嫁禍安國1.255 突施冷箭1.60 接風洗塵193 置酒高會154 無從科舉107 克堅平難1.238 君有不戰133 金針撥障135 借兵剿匪1.34 庸人自擾183 瓦釜雷鳴196 家門之爭186 五子連臺1.93 今冬尤寒1.9 雄甲天下1.22 天下殘局1.90 沉月女校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73 大行天下103 水路遊擊139 與民爲伍194 利令智昏1.44 豐取刻與1.6 飲酒四禮172 連珠合璧1.92 姑息養奸1.66 海賊中計156 金牌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