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以稀爲貴

“果有此事?”牛加忙問。

“確有此事。”豬加速答,欲言又止:“我等與薊王,皆是大漢藩屬。料想……”

尉仇臺看向一直沉默不語的馬加:“諸加皆言,因何不語?”

馬加遂出列:“回稟大王。薊國一統北疆,乃大勢所趨。前有東部鮮卑三歸義侯,今有馬韓屬國。我等當仿效鮮卑與三韓,歸義與屬國,二選其一。”

話音落地,殿內寂靜無聲。許久,尉仇臺言道:“孤意已決:譴子入薊國太學壇就讀;與薊國互設使館;在北沃沮(琿春)沿岸,擇一灣贈與薊國,興建互市港口。至於高句麗,便讓其自生自滅吧。”

“大王明見。”羣臣下拜。

沃沮,位於半島北部。常分南、北、東,三沃沮。東沃沮大致位於今朝鮮咸鏡道,北沃沮大致位於今圖們江流域。東沃沮簡稱沃沮。夾於漢四郡與高句麗之間,故一直未能獨立。時下爲高句麗藩屬。《後漢書·東夷傳》:“東沃沮在高句驪蓋馬大山之東,東濱大海,武帝滅朝鮮,以沃沮地爲玄菟郡,後爲夷貊所侵,徙郡於高句驪西北,更以沃沮爲縣,屬樂浪東部都尉,至光武罷都尉官,後皆以封其渠帥,爲沃沮侯。”

而北沃沮,時下則爲扶余藩屬。“北沃沮,一名置溝婁(買溝漊,即‘買城’,北沃沮首城),去南沃沮八百餘裡,其俗皆與南同。”

“其言語與句麗大同,時時小異。”“其俗南北皆同,與挹婁接。挹婁喜乘船寇鈔,北沃沮畏之。”

其土地肥美,背山向海,宜五穀,善田種。人性質直強勇,少牛馬,便持矛步戰。食飲居處,衣服禮節,有似句麗。其嫁娶之法,女年十歲,已相設許。婿家迎之,長養以爲婦(童養媳)。至成人,更還女家。女家責錢,錢畢,乃復還婿。

半島時局,很清晰。

薊國一家獨大。無可匹敵。

之於半島上的異族政權而言。選擇無非有二:求生,求死。

求死,易耳。

求生,亦不難。

選擇亦有二:藩國、屬國。

二者大同小異。非劉藩國,多爲歸義國。若爲屬國,則需聽命於屬國都尉。從“自治”角度而言,藩國要高於屬國。然從政權的先進性而言,屬國更多參與大漢吏治,國情、民生,皆遠勝歸義國。部落制度的愚昧和落後,顯而易見。且奴隸制本身,亦大大制約了生產力發展。

換言之,做一個貧窮的獨裁者,還是做一名有道明君。見仁見智。

就奴隸而言,若有選擇,自當更願舉家逃亡薊國,成爲一名光榮的自由民。

翌日,扶余王尉仇臺,設宴款待薊使。宴上觥籌交錯,賓主盡歡。宴後,由智者馬加出面,與薊使孫乾,商討結盟事宜。

遣侍子入薊國,互設大使館,開放通商口岸。條條皆是利好。至於馬加提出,兩家結秦晉之盟,卻被孫乾婉拒。

來時,二位國相叮囑再三。萬勿再“代主定親”。東胡已有高車與烏桓,與薊王和親。再和扶余,多此一舉。亦會讓另外二家看輕。所謂事不過三。再多,便賣不上價了。

終歸“物以稀爲貴”。

馬加失望之情,溢於言表。若能與薊王和親,自當有百利而無一害。君不見,東胡二妃,深受薊王寵愛。誕下二公主,雖年幼卻獲湯沐邑。薊國之物,更是風靡北疆。右北平烏桓王烏延,數年前已得漢庭策封,稱“烏桓單于”,號“汗魯”。俗稱“汗魯單于”,或“汗魯王”,統領三郡烏桓。高車歸義王副伏羅氏,更一統陰山南北。稱“高車大單于”。

兩家皆因薊王而興。扶余若能如此,自當百般利好。無妨,兩家既已結好,當徐徐圖之。可恨薊王子年幼。若滿十五,可退而求其次。

再等十餘年。待薊王百子長成。來者不拒。和親,好辦。

孫乾志得意滿,代主簽下國書。

門下督鄭泰,亦功德圓滿。率尤其龐大之歸國車隊,與副伏羅王,依依惜別。

不下萬人的高車十二部侍子與貴女車隊。在隊列中,尤其顯眼。

先前。鄭泰已答應,擇副伏羅氏族中適齡子弟,闢禍薊國。副伏羅王,又借側妃有孕,遣族中貴女爲媵妾,同往薊國朝夕陪侍。引來高車十二部,紛紛效仿。

各遣族中侍子、貴女,同赴薊國。

但凡族中貴女得寵,副伏羅新王之位,唾手可得也。

試想。侍子、貴女遠涉千里,又豈能無人服侍。於是乎,一干隨行人等,大量充斥其中。至於隕鐵、寶石、皮毛、駿馬,更是多到難以計數。

當真,人馬如(長)龍。

鄭泰細想,或也無妨。范陽長安城內,足可安置。

至於高車十二部貴女,自有披香博士穆夫人,代主公甄選。定不會有差池。心念至此,鄭泰這才安心。引隊南下,浩浩蕩蕩,奔赴薊國不提。

春分剛過,便有國民備耕、通渠,開始新一季稻作。薊國稻作,已無需薊王操心。各級官吏,駕輕就熟,成竹在胸。便是遷往藪東的二十四國辰韓、弁韓百姓,亦在藪中老農的指點下,學習稻作。二韓,多先秦遺民,骨子裡的農耕基因,並未遺忘。正待被喚醒。藪東守樂隱,在三縣之內,廣造城邑。邑名,亦取二韓屬國名。

“弁、辰(二)韓,合二十四國,大國四五千家,小國六七百家,總四五萬戶。”約三十餘萬衆。分置藪東三縣與臨泃縣。正當適宜。除去鹽府牢城,四縣計二十八城,除四縣縣治外,餘下二十四城,皆命以二韓屬國名。

“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節時,薊王攜嬌妻美姬,同赴紫淵王子館,沐浴祓禊。順帶巡視館中建造。紫淵王子館,位於樓桑正南六十里。輕車、輕舟,半日可達。多次增築,已成塢堡。且又處薊國心腹之地,諸王子入住,自當安全無虞。

穀雨之後,千里水田,遍佈農人。各家各戶,皆要趕在芒種前,整理好水田,以備育秧。今季,藪中人力充足。雍奴藪米產量,或可一舉超越督亢粳米。與督亢秋成,周典並進。

還有文安大澤。薊南尹陳羣,已築城七座。雖多半還是空城,然搭建草廬,亦足可暫居。城外通渠圩田,自不受所限。雙管齊下,日新月異。陳羣一心多用,事事完備。且記憶極佳。諸事繁雜,卻條理清晰,從未出錯。遂令屬吏拜服。二千及冠,果非同凡響。

百萬畝鹽田,亦傳喜訊。曬鹽正入高產旺季。鹽田建造,遠比稻田簡易。說白了,把泥質灘塗,夯實即可。只需鹽水不快速下滲,鹽田遂成。

夏,四月,庚戌(十二日),大雨雹。

天象異常,當又有三公背鍋。

182 羣仙聚會116 東部鮮卑1.56 風向突變19 君前臣名1.20 軟語溫言1.3 插標賣首81 夜入太倉100 三郡烏桓114 百里之命1.8 環璧珠玉1.7 舊友重聚1.43 龍生九子158 太后有疾14 一龍仕主1.55 安得猛士1.94 熨斗直衣198 千里救主1.256 茅塞頓開71 三令五申1.42 劉備四友192 共赴巫山1.247 櫟陽雨金1.223 歲末大事10 義結金蘭195 回京在即129 琉璃易碎1.7 酈城大建1.43 樓桑特產159 白波立寨1.38 兼督四州123 上林冬狩1.297 酸棗會盟137 和親典禮194 開館典禮153 來龍去脈1.77 攻心之策11 禍起宮牆122 火燒濮陽148 附內而生140 添兵增竈126 壯士八百213 橫空出世169 頂級名產1.65 東界牧馬14 興師動衆1.8 劍拔弩張154 東孝西直1.58 割發代首166 白衣飛將103 鐵脊蛇矛129 垂簾理政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51 便宜行事193 置酒高會1.233 寄豭之豬1.64 連贏三局145 無人接盤1.97 莫問神鬼166 大材小用122 火燒濮陽1.78 風起雲蒸12 戰意橫生1 全在水裡156 開卷有益1.9 決裂諸侯117 水淹三軍141 父子十祿1.78 河北豪傑1.246 弄劍踏杯118 亂臣賊子1.87 三宮鼎立1.87 大漢風骨176 王田壽鯉1.9 決裂諸侯167 王化之基1.36 一金知心1.202 白馬銀槍1.82 可以爲報117 知子莫母1.236 兵器時代1.54 四方殺局1.32 皇后召喚143 雜羌兵諫122 刀槍莫及106 萬民飢流136 天下共主1.234 王允解懸199 飲恨兵退16 破敵爲先1.89 無銅身輕123 坐觀風雲196 服牛乘馬1.97 霞樓仙居178 爲戰而生1.35 西烏鐵騎1.72 涉海鑿河142 請立宗廟1.99 八賢共治1.78 麟不當見41 閉關鎖國
182 羣仙聚會116 東部鮮卑1.56 風向突變19 君前臣名1.20 軟語溫言1.3 插標賣首81 夜入太倉100 三郡烏桓114 百里之命1.8 環璧珠玉1.7 舊友重聚1.43 龍生九子158 太后有疾14 一龍仕主1.55 安得猛士1.94 熨斗直衣198 千里救主1.256 茅塞頓開71 三令五申1.42 劉備四友192 共赴巫山1.247 櫟陽雨金1.223 歲末大事10 義結金蘭195 回京在即129 琉璃易碎1.7 酈城大建1.43 樓桑特產159 白波立寨1.38 兼督四州123 上林冬狩1.297 酸棗會盟137 和親典禮194 開館典禮153 來龍去脈1.77 攻心之策11 禍起宮牆122 火燒濮陽148 附內而生140 添兵增竈126 壯士八百213 橫空出世169 頂級名產1.65 東界牧馬14 興師動衆1.8 劍拔弩張154 東孝西直1.58 割發代首166 白衣飛將103 鐵脊蛇矛129 垂簾理政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51 便宜行事193 置酒高會1.233 寄豭之豬1.64 連贏三局145 無人接盤1.97 莫問神鬼166 大材小用122 火燒濮陽1.78 風起雲蒸12 戰意橫生1 全在水裡156 開卷有益1.9 決裂諸侯117 水淹三軍141 父子十祿1.78 河北豪傑1.246 弄劍踏杯118 亂臣賊子1.87 三宮鼎立1.87 大漢風骨176 王田壽鯉1.9 決裂諸侯167 王化之基1.36 一金知心1.202 白馬銀槍1.82 可以爲報117 知子莫母1.236 兵器時代1.54 四方殺局1.32 皇后召喚143 雜羌兵諫122 刀槍莫及106 萬民飢流136 天下共主1.234 王允解懸199 飲恨兵退16 破敵爲先1.89 無銅身輕123 坐觀風雲196 服牛乘馬1.97 霞樓仙居178 爲戰而生1.35 西烏鐵騎1.72 涉海鑿河142 請立宗廟1.99 八賢共治1.78 麟不當見41 閉關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