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盡數歸心

因爲湘兒姐的關係,禿卑鮮卑已正式更名爲拓跋別部。

如何安置拓跋別部,劉備還沒想好。主要原因是,拓跋別部倉皇西遁,將家眷牛羊皆丟在了草原。後來,這些家眷,大半被南匈奴、三部烏桓抄掠,高價販去臨鄉。如今定居西林邑中,生活安逸。多已另行成家。

劉備已六百里去信,命閻柔等人統計。看有多少鮮卑婦人還記得夫君的名字。那些已改嫁,或者不願記起的,也無需強求。草原女子掠來掠去,改嫁其實很平常。這個時代,漢女、胡女,皆一樣。

李主簿和戲掾史,正準備記錄分發樓桑初代具裝鎧。

如前所說。時下,鎧甲和黃金、美人一樣,是非常貴重的籠絡手段。授予一套上好盔甲,比贈與千金或美人十名,更能籠絡武人之心。畢竟,鎧甲能保命。有了命,纔有福消受美人和黃金。

劉備又讓湘兒姐出帳,親手分發甲冑。且讓自己親自授甲的八位鮮卑千夫長,舉赤鹿焰角大幟,護佑在拓跋緗周圍,以示隆重。

此舉用意,不言自明。

拓跋別部衆的表情,說明此次籠絡很成功。鮮卑勇士盡數歸心。

人馬披甲後,隨軍工匠再因人而異,做細緻調解。更換下來的鮮卑甲冑,亦存有大用。

待甲冑分發完畢,車輛清空。劉備方知,戲志才帶來的百輛兵車,乃是將作館新晉打造的汲水罐車。

由盛水器、連接器、汲水器,三大件構成。

車廂內設上下兩層‘田’字型包鐵堅木框架。框中盛有八個牛皮盛水囊。八囊頂各連一截硬質分水陶管。另端總水管則連一伸縮汲水竹筒,竹筒旁還設有類似水排的腳踏抽水裝置,可在綠洲汲水。

分水管和總水管組成的連接器,之所以用陶,乃因可一體燒造而成。竹管汲水器內還設有多層過濾網,用來過濾水中雜質。且可自由拆卸,便於清洗更換。設計的十分巧妙。

原理亦很簡單。

汲水罐車的搪瓷鋼製車輪,亦有機關。可調節輪寬,便於在鬆軟的沙漠上行進。

沒有什麼超前的技術。不過是現有機關術的組合再應用。卻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試想,有百輛儲水罐車一路隨行,飲水該有方便。

之所以讓麴義快馬加鞭,引九百兵車西進居延。乃因四千餘里征途,需在大漠曠野紮營。有一座堅固的兵車營地,安全自然無憂。

半月後,史渙安然返回。

從敦煌邊市帶來安息商人,安玄。

請入大帳,賓主落座。聽劉備說完,安玄這便開口:“蒲桃酒(葡萄酒)高昌便有,何須捨近求遠,前往龜茲?”

“哦?”劉備一愣。

高昌乃是和交河齊名的絲路名城。前漢時,大將李廣利率部在此屯田,設立“高昌壁”。今漢遣戊己校尉駐此城,管理屯田。故又稱“戊己校尉城”。

所謂“障”、“壁”,便是指“障城”、“壁壘”,皆有軍堡、城堡之意。細緻區分,“障”一般比“壁”大。從結構上說,壁一般藉助地勢,有一條防禦用垣牆,另在牆後建堡。障城乃是一座四面圍牆的完整軍事城堡。

“此事不妥。”安玄答道:“若只爲販酒,無需捨近求遠,前往龜茲。”

劉備點了點頭:“依閣下之見,又該如何?”

“前有長安茂陵富商,攜龐大絲綢商隊,抵達敦煌。不瞞君侯,絲綢已被我盡數買下,正準備運往大宛,換購大宛良駒,再運回敦煌售賣。”安玄答道。

用大漢絲綢,換大宛良駒,再運回大漢售賣。如今馬價奇高,定能大賺一筆。這條商業線路,十分高效。亦十分合理。

劉備不禁笑問:“茂陵富商所販絲綢,竟賣給了閣下?”

見劉備表情,安玄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此乃天意。疏通西域商道,非君侯莫屬。”

劉備笑問:“既是天意,閣下可願陪我走一趟?”

“敢不從命?”安玄肅容下拜。

命人領安玄下去休息。劉備這便升帳議事。

細說諸情。主簿李儒這便言道:“如此,主公且與商人安玄出玉門,取道鄯善走北線前往龜茲。令一軍出肩水金關,經伊吾,屯駐高昌壁、收復柳中城,屯田自守,以爲疑兵。再令居延屬國都尉引四千小月氏騎兵出玉門,經鄯善,據渠犁城,遙相呼應。”

戲志才笑道:“主簿欲行聲東擊西之策呼?”

“然也。”李儒笑答。

劉備亦醒悟:“商隊先行,兩軍拖後。讓龜茲、乞伏,皆以爲,我軍要穩紮穩打,徐徐推進。故對先行商隊不做防備。”

“主公明見。”李儒微微一笑:“鮮卑見我等據城自守,屯田自給,以爲欲行持久戰。卻不料主公奇襲城下,斬將奪關。待降服龜茲,再引兵據烏壘城。廣佈斥候,搜索附近綠洲、水源,則鮮卑進退無路,久必露行蹤。那時,數路大軍齊發,可一戰定之。”

環視衆將,劉備這便問道:“何人願領兵屯駐高昌?”

徐榮、程普,抱拳道:“末將願往!”

劉備欣然點頭:“且與主簿同行。一路令行禁止,需多納主簿之言,不可輕敵冒進。”

“喏!”

劉備又看向徐晃、臧霸:“公明、宣高。”

“末將在!”二人起身長跪。

“領本部狼騎,隨軍出征。攻城拔寨,皆聽主簿吩咐。”

“喏!”

“忠明、叔威。”劉備又取軍令在手。

“卑下在。”府曹段煨、張猛,雙雙起身。

“打西域長史旗號,引平羌老卒家眷,與六千鮮卑精騎,同往高昌,行屯田事宜。切記,屯田定要大張旗鼓,人盡皆知。”

“喏!”

劉備最後看向兩位義弟。

關羽、張飛,這便抱拳:“大哥!”

“兩位義弟與我同行。”

“喏!”

六百里加急,傳令已入河西走廊的麴氏先登,攜兵車徑直前往敦煌,與劉備等人匯合。

安頓好一切。劉備這便乘夜與戲志纔等人領兵出發。沿弱水前往敦煌。史渙、白卓、兩位義弟,與一百繡衣吏隨行。除此之外,並未多帶兵馬。

便是麴氏先登,亦不過百人。剩下九百先登,皆留守長安大營,拱衛三輔。

與陛下一億錢對賭西域。此戰,絕不可超過三百六十人。

至於八千鮮卑精騎,一千幷州狼騎,皆是戰場所獲。不算在三百六十人中。

189 夾縫偷生154 一念之間170 黃泉相見1.77 兼濟天下137 如左右手115 與虎謀皮151 天作之合1.200 得而誅之1.86 義舍病院109 突飛猛進142 道破天機1.46 鷹擊長空110 門下五吏125 此事拿手107 以夢爲繭1.23 投桃報李1.56 雨夜血染1.47 帝國時代198 絕席而坐1.38 誰人稱雄1.64 定國之謀183 瓦釜雷鳴1.89 未改初心1.63 犬牙相錯146 大而化之180 羅襪未染150 勢如水火1.98 白湖水榭1.250 天下之始1.80 西邸賣官1.54 正中下懷1.24 舉不避親142 東海壽麋1.26 敦煌六姓1.70 公主智囊1.96 百億地產188 風聞奏事116 日黑水溢158 顛倒黑白1 末路之難170 一拍即合141 文昌武盛199 飲恨兵退115 亡胡千家1.72 天下黎庶143 疏河注海1.94 熨斗直衣100 三郡烏桓1.46 陣前示威153 來龍去脈132 馬兒吃飽81 四子降臨114 太平劫案1.202 多事之冬1.57 周不如漢1.32 一線生機127 先入爲主126 聚散有時1.203 無主之地128 堂議三問1.228 義貫金石130 不可定期10 桃園結義157 至人無己170 列城豪俠150 爲國秉筆139 戶限爲穿1.93 古羌懸棺173 王取幾何1.80 漢羌聯盟110 攻略河西132 一脈相承1.230 面目全非1.34 內憂外患181 臨時改意135 抱火寢薪190 軍師節哀1.66 百艸滋茂1.36 渾天大陣115 耕三餘一1.9 三英齊聚106 勿以爲念11 大器已成1.86 炎船之主142 意料之外102 自薦枕蓆171 無福消受100 三郡烏桓81 俱合法相1.44 豐取刻與1.86 義舍病院129 垂簾理政182 羣仙聚會151 平定龜茲142 意料之外1.93 今冬尤寒1.257 美事將近166 白衣飛將191 魚梁血濺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
189 夾縫偷生154 一念之間170 黃泉相見1.77 兼濟天下137 如左右手115 與虎謀皮151 天作之合1.200 得而誅之1.86 義舍病院109 突飛猛進142 道破天機1.46 鷹擊長空110 門下五吏125 此事拿手107 以夢爲繭1.23 投桃報李1.56 雨夜血染1.47 帝國時代198 絕席而坐1.38 誰人稱雄1.64 定國之謀183 瓦釜雷鳴1.89 未改初心1.63 犬牙相錯146 大而化之180 羅襪未染150 勢如水火1.98 白湖水榭1.250 天下之始1.80 西邸賣官1.54 正中下懷1.24 舉不避親142 東海壽麋1.26 敦煌六姓1.70 公主智囊1.96 百億地產188 風聞奏事116 日黑水溢158 顛倒黑白1 末路之難170 一拍即合141 文昌武盛199 飲恨兵退115 亡胡千家1.72 天下黎庶143 疏河注海1.94 熨斗直衣100 三郡烏桓1.46 陣前示威153 來龍去脈132 馬兒吃飽81 四子降臨114 太平劫案1.202 多事之冬1.57 周不如漢1.32 一線生機127 先入爲主126 聚散有時1.203 無主之地128 堂議三問1.228 義貫金石130 不可定期10 桃園結義157 至人無己170 列城豪俠150 爲國秉筆139 戶限爲穿1.93 古羌懸棺173 王取幾何1.80 漢羌聯盟110 攻略河西132 一脈相承1.230 面目全非1.34 內憂外患181 臨時改意135 抱火寢薪190 軍師節哀1.66 百艸滋茂1.36 渾天大陣115 耕三餘一1.9 三英齊聚106 勿以爲念11 大器已成1.86 炎船之主142 意料之外102 自薦枕蓆171 無福消受100 三郡烏桓81 俱合法相1.44 豐取刻與1.86 義舍病院129 垂簾理政182 羣仙聚會151 平定龜茲142 意料之外1.93 今冬尤寒1.257 美事將近166 白衣飛將191 魚梁血濺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