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積重難返

衆人心頭隱隱約約,尚有數不清的疑團,未及梳理。

奈何一場血戰,死裡逃生,刀下留人。筋疲力竭,倒頭便睡,已無力去深思。

滱水潺潺,長流向東。待打撈出沉屍,疏通溝渠。流水魚羣,自會將血水殘軀帶走。

龍樓內燈火通明,徹夜不息。陛下安然無恙,軍心乃安。血戰一日的數百江東兒郎,與數百黑山衆,就地宿營。孫堅與王越,全身披甲。守在樓前。

夜風中泛着的濃烈血腥味,令人作嘔。直到後半夜,才稍有消退。

翌日。輕車將軍曹操,領麾下人馬,星夜馳援。破曉已至。

遙見十里解瀆亭,一片白澤。殘垣斷壁,高矮廢墟,立於水面。居中獨剩一座孤樓,巍峨高聳。心頭一時,百味陳雜。

數座高臺,堆屍成丘。破曉前,由孫堅親手舉火點燃。三千江東兒郎,一日血戰,只剩不足八百。饒是見慣生死的江東猛虎,亦不由虎目含淚。餘下八百江東兒郎,更是對王芬等亂臣賊子,切齒生恨。

驅馬涉水,穿越廢墟。又換乘革船,抵達龍樓。

“臣,曹操。護駕來遲,有罪。”曹操身披甲冑,單膝跪地。

“曹將軍請起。”陛下和顏悅色,似無大礙:“賜座。”

“謝陛下。”宮女搬來胡牀,曹操起身落座。

“此行如何?”陛下笑問。

“幸不辱命。”曹操抱拳道:“臣領兵殺盡死士,攻入刺史府。掘地三尺,翻出往來密信十餘箱。信中同黨,不下百人。”

“信函何處?”陛下面色如常。

“正陳列樓外。”曹操答曰。

“孫校尉。”陛下輕喚。

“臣在。”孫堅神色堅毅,披甲而入。

“取來一觀。”語出,陛下終是動怒。

“喏。”孫堅又領命而出。

須臾。一卷卷細細收攏於錦囊中的信函,檢視無誤,依次呈到陛下當面。

陛下耐着性子,逐一親閱。

時間分秒流逝,堂內落針可聞。忽見孫堅疾步入內,親呈一錦囊。

陛下展開一看,遂輕聲誦讀:“夫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權成敗、計輕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懷至忠之誠,據宰臣之勢,處官司之上,故進退廢置,計從事立。及至霍光受託國之任,藉宗臣之位,內因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羣卿同欲之勢,昌邑即位日淺,未有貴寵,朝乏讜臣,議出密近,故計行如轉圜,事成如摧朽。今諸君‘徒見曩者之易,未睹當今之難’。諸君自度,結衆連黨,何若七國(前漢七國之亂)?合肥(侯)之貴,孰若吳、楚(前漢吳楚二藩)?而造作非常,慾望必克,不亦危乎!”

不等陛下來問。曹操已起身跪地:“此乃臣,《拒王芬辭書》。”

“若非曹將軍進京密告,朕此行危矣。”陛下笑道:“無需自責。”

“臣,惶恐。”曹操再拜:“悉知王芬欲行大逆不道,廢立天子,義之所向,遂回信規勸。不料王芬死不悔改,斷難回頭。再三權衡,這才上京密告。雖忠於國事,卻愧對摯友。臣,心中有愧……”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陛下寬慰道:“曹將軍恪守臣節,朕心甚慰。”

跟着話鋒一轉:“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平原陶丘洪等,連結豪強,欲謀廢天子,立合肥侯。鐵證如山,不容狡辯。傳命各州郡,海捕王芬餘黨。”

“喏!”

“帶王芬。”陛下心中仍有疑問。

“喏。”

須臾,草草包紮的王芬,五花大綁,押入大堂。

與曹操目光一碰。恨從心起,破口大罵:“曹阿瞞,曹吉利!背信棄義,兩面三刀,小人耳!芬,恥與你爲伍!”

曹操面色如常:“爾等亂臣賊子,有何顏面說別人。”

“豎子不足與謀!”王芬含血頓足。

冷眼旁觀,待他罵完。陛下這纔開口道:“王使君當知,大逆不道,夷三族。爲家中老小計,可願和盤托出,以求朕法外施恩。饒過家中老母幼子。”

“無國,豈有家。”王芬一聲長嘆,不覺涕泗橫流。胸前血衣斑駁盡染。頗多悲愴。

須臾,強忍悲憤,續言道:“臣聞,陛下曾問侍中楊奇:‘朕比桓帝如何?’楊奇答曰:‘陛下比桓帝,猶如虞舜比唐堯。’僅此一語,足見人心向背。陛下自登基以來,天災人禍,四海板蕩。上蒼如此示警,仍起二次黨錮。海內名士,多遭屠戮。人才凋敝,奸佞當道,至黃巾逆亂。今山河殘破,百廢待興。陛下猶不悔悟,賣官鬻爵,大興土木。年前更詔命州郡,盡輸天下紋石秀木,只爲重修宮室。勞民傷財,怨聲載道。見我大漢四百年國祚,便要斷送在陛下之手。臣,唯有拼死一搏。若成,另立新帝,再續國祚。不成,陛下當引以爲戒,有所收斂。”

此話,字字誅心。卻又,發自肺腑。

常言道:“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王芬只言國事,對身後事閉口不提。有道是“家國天下”。名士大儒,多以天下爲己任。王芬位列八廚,有重名於天下。今時今日,果見一斑。

陛下卻不爲所動:“所謂‘積羽沉舟,羣輕折軸’。大漢煌煌四百年,國祚至此。乃朕一人之過乎?”

時至今日,竊居高位,仍不思進取,反一味推卸責任。無道昏君,無可救藥。王芬悵然一笑,不再言語。

話不投機半句多。

見他早有死志。

機辨如陛下,又豈能不知。正欲揮手,命人將其帶下。

“報——”親衛虎賁來報:“平難中郎將,殿前求見。”

“所爲何事。”陛下眉頭微蹙。

“白波渠帥郭太,已被平難中郎將斬殺。梟首裝匣,呈於陛下。”

“好一個‘平難張飛燕’。”陛下眸中精光一閃。

輕車將軍曹操進言道:“白波賊縱橫河東,郭太乃黃巾宿賊。常有渡河南下,抄掠京畿腹地之心。又與黑山互爲倚靠,後將軍董卓,屢攻不下,漸成大害。今白波來投,黑山授首。二害皆除,關東當無憂矣。”

曹操一語中的。

陛下欣然點頭。又睥睨閉目等死的王芬,諷刺道:“王使君並稱八廚。然若論識時務,尚不如一山賊耳。”

無需他回答。陛下言道:“召張平難,入堂相見。”

164 王道循環1.73 大行天下1.83 蓋世英雄15 生財有術1.2 無孔不入1.60 伏波定海1.64 輶軒之使1.276 命喪宮門118 幷州狼騎1.72 欲壑難平120 不忘初心1.59 心悅誠服1.92 僅此足已173 絲路流金149 半壁江山146 握髮吐哺182 地大如礪1.66 甕中捉鱉13 紅顏薄命154 無從科舉198 千帆競發125 賽馬效應1.82 狹路相逢180 羅襪未染1.40 兵車夜行91 熱度未消1.277 賊臣授首160 孕大含深1.96 酒精花露1.97 借題發揮122 見我如是12 二戚之爭51 提頭之難198 千帆競發186 見機行事134 玩於股掌91 熱度未消182 汝奈孤何120 四面合圍159 畢生之年41 閉關鎖國1.72 血染清溪1.23 痹體之術115 耕三餘一1.25 相遇上陵1.32 上下求索1.76 獻圖明志1.65 象耕鳥耘17 尊王攘夷146 心安吾鄉1.44 非同尋常1.253 陰相與謀13 殊途同歸1.25 美人無極51 藏龍臥虎17 猛虎搏兔1.227 主客之爭192 共赴巫山116 迴天無術1.92 多子多福152 傳檄天下231 司馬爭先71 三令五申1.38 溯谷而行1.42 布衣爲王180 故技重施1.43 白馬楊氏1.76 智機千變1.29 強渡漢水132 一脈相承1.98 正大光明153 經營西域117 倒履相迎1.85 興兵討賊183 天佑吾王115 亡胡千家170 黃泉相見1.49 觀星定海1.48 浴室水塔130 傭兵公會130 輔車相依166 囈語少年1.44 善利萬物159 無當飛軍1.79 心願終了71 窮厄之寇1.77 始料未及1.69 張飛劫親241 錐處囊中1.5 米中摻沙1.25 百鳥朝凰138 漏奪附黨148 暗語絃音167 薄海從風1.92 僅此足已165 生而不凡1.2 奉國守孝1.205 長安小聚127 金絲毛毯1.52 空空如也
164 王道循環1.73 大行天下1.83 蓋世英雄15 生財有術1.2 無孔不入1.60 伏波定海1.64 輶軒之使1.276 命喪宮門118 幷州狼騎1.72 欲壑難平120 不忘初心1.59 心悅誠服1.92 僅此足已173 絲路流金149 半壁江山146 握髮吐哺182 地大如礪1.66 甕中捉鱉13 紅顏薄命154 無從科舉198 千帆競發125 賽馬效應1.82 狹路相逢180 羅襪未染1.40 兵車夜行91 熱度未消1.277 賊臣授首160 孕大含深1.96 酒精花露1.97 借題發揮122 見我如是12 二戚之爭51 提頭之難198 千帆競發186 見機行事134 玩於股掌91 熱度未消182 汝奈孤何120 四面合圍159 畢生之年41 閉關鎖國1.72 血染清溪1.23 痹體之術115 耕三餘一1.25 相遇上陵1.32 上下求索1.76 獻圖明志1.65 象耕鳥耘17 尊王攘夷146 心安吾鄉1.44 非同尋常1.253 陰相與謀13 殊途同歸1.25 美人無極51 藏龍臥虎17 猛虎搏兔1.227 主客之爭192 共赴巫山116 迴天無術1.92 多子多福152 傳檄天下231 司馬爭先71 三令五申1.38 溯谷而行1.42 布衣爲王180 故技重施1.43 白馬楊氏1.76 智機千變1.29 強渡漢水132 一脈相承1.98 正大光明153 經營西域117 倒履相迎1.85 興兵討賊183 天佑吾王115 亡胡千家170 黃泉相見1.49 觀星定海1.48 浴室水塔130 傭兵公會130 輔車相依166 囈語少年1.44 善利萬物159 無當飛軍1.79 心願終了71 窮厄之寇1.77 始料未及1.69 張飛劫親241 錐處囊中1.5 米中摻沙1.25 百鳥朝凰138 漏奪附黨148 暗語絃音167 薄海從風1.92 僅此足已165 生而不凡1.2 奉國守孝1.205 長安小聚127 金絲毛毯1.52 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