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遲來了百年的統一(上)

南安王府沒控制朝廷之前,西蜀是朝廷\南安王府\鎮西王府三足鼎立,當然朝廷的實力最強.然而由於南安與鎮西聯手抵制朝廷,再加上北方胡人對西蜀的壓力俱增,西蜀朝廷投鼠忌器之下不敢輕開戰端,因此西蜀就這麼微妙地在名義上統一\實際上分裂的情況下過了一年又一年.

然而由於後夏兵大舉入關,朝廷的軍隊和後夏兵拼了個玉石俱焚,本打算爲了國家大義粉身碎骨的南安王府卻因機緣巧合不僅實力未受多大損失,並且還意外地得到勝利果實控制了王城進而控制了除鎮西三州外的所有西蜀州縣,這也許也算是好心有好報吧.但這樣一來三足鼎立之勢就被打破,統一已是必然趨勢.

本以爲靠三座雄城可守到吐蕃援兵來的鎮西王失望了,不,應該是絕望。因爲還不到一個月兩座雄城就被攻破,兩州之地全部淪陷,而派往吐蕃的使者纔剛踏上冰雪初融的通往吐蕃的崎路險道上。鎮西三州山多,然而多是丘陵石山,高山險峰根本沒幾個。那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隘口和適合打伏擊的深谷倒是有幾處,但都在風州和雲州,可兵力不足和死守堅城的戰術使得根本沒兵力去打伏擊,而且朝廷軍是避開險地行軍的,埋伏了也白埋。現在鎮西王東方秋池唯一的指望就是巖州城了。

整個神洲雄城不少,但像巖州城這樣的城池卻極可能是絕無僅有的。

百年之前還沒有巖州城只有巖州,當年第一位鎮西王東方鐵虎(沒改名前叫八珍鐵虎)來到了這,看見在連綿羣山環繞之中有一處盆地,便決定在這盆地中設城且把鎮西王府也設在這,該城就叫巖州城。

一座城必須要有城牆,而且最耗人力、物力、財力的也是城牆,可巖州城的城牆卻沒耗費多少人力和財力,因爲盆地四周連綿且緊湊的山脈便是天然的城牆。這一百年來對這天然城牆的完善只在兩個方面:一是把山與山之間的空隙用土石填滿,使盆地周圍的山連成密不透風的一體。百年後的今天,這些山已真的合爲一體了;二是在山頂上圍着盆地築一圈長牆,上面派兵駐守。那可是真正的居高臨下,最低的山地也有百多米,士兵從上面扔個小石子下來就能把人砸死。像這樣完全以高山做城牆的城池整個神洲能有幾個?恐怕就此一處了。

當東方天賜率領他的百萬大軍氣勢洶洶地來到巖州城外時,看到高聳的羣山上的長牆,他終於體會到了遊牧民族看到高山峻嶺上的長城的心情。仗不好打呀,不能仗着人多硬拼,得用先進武器配合着計謀才行。天賜騎着馬和李俊業在巖州城外巡視了一遍地形,一個大手筆的計謀便誕生了。

有人說風高放火時,其實晴熱無雨之際纔是真正的放火之時。六月的巖州晴熱無雨多日,茂密的山林都籠罩在熱Lang之中,而巖州城四周山上的林海已沒了五月雨季時的生機勃勃、鮮綠如海,草木仍綠卻鮮豔不再,在熱Lang之中頹廢而焦急地等待着夏霖的到來。

夏季的甘霖沒等到,成千上萬的火球卻從天而降。東方天賜命士兵們將雜草和稀泥製成泥草球,再浸入石油桶中,取出後點燃用拋石機拋向巖州城四周的山林中。拋石機不停地拋着這種簡單易制幾乎不用什麼成本的火球,事後根據粗略計算,一共拋了五萬六千多個火球,這還是保守估計。

茂密而乾燥的樹林、草叢哪能沾這種浸了石油的火球呀,而且還是五萬六千多個,林海不成火海纔怪。不用風吹,茂密的草叢就是最好的導火帶,草叢中的樹木很容易就成了一株株“火把”。

火攻是從當天黃昏時開始的,到夜空如墨時,整個巖州城四周的山牆的外圍纔開始成爲真正的火海。爲什麼是外圍?因爲山頂上築的連成一圈的城牆,雖不高但卻把山的外圍和內面給隔開了,就算火勢蔓延到山頂,也會被城牆隔擋住。火是燒不到山的內面的,也就不會對盆地裡的居民構成什麼實質性威脅。這正是天賜希望的,他用火攻只是一種戰術,並不是想燒平民百姓,他們畢竟也是西蜀的子民呀。

巖州城的軍民從沒遇到過這樣的夜晚,盆地外圍的夜空不是黑如墨而是紅亮如晝,而盆地上空的夜空仍烏黑如墨。漸漸地,空氣變得灼熱起來,而且煙味越來越重,盆地上空的夜空也開始被“染”紅了。巡城軍騎着馬敲着鑼大喊着要各家各戶做好防火準備,把能裝水的東西都裝上水。

當盆地上空紅亮如晝時,城中軍民的恐慌也達到了頂點,直到黎明時火勢開始減弱,而城中也沒一處起火時,軍民們才稍稍放下心來,纔有心思去睡上一覺。然而他們的覺註定睡不安穩,因爲朝廷軍開始攻城了。

整個巖州城以山爲牆只在山與山空隙處修建城門城牆,城門就只有兩個,北門和南門。鎮西軍把沙袋和岩石堆在城門下堆得像小山一樣,以爲這樣朝廷軍就不能破門而入了。當然,朝廷軍確實不能破門而入,他們是破城牆而入。每個城門用五門神武大將軍炮轟,專轟城牆,高大厚實的城牆一垮,那被沙袋和石塊堆頂着不倒的城門又還能有什麼用?

百萬大軍如潮水一般衝入城中,巖州城破了!

爲什麼不直接轟塌城牆衝進去,而是還要先放火燒山?這不是多此一舉嗎?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爲“攻城爲下,誅心爲上”。當十萬鎮西軍在山頂城牆上看到他們腳下已是一片火海的汪洋,當他們被灼烈的熱Lang和能把天照亮的火光折磨時,他們的勇氣已一點點喪失。而當他們看到他們一直認爲是神洲最難被攻破的巖州城被如此輕易攻破,而且再看到如潮水般涌進城的朝廷軍,他們不是勇氣盡喪,而是不敢相信也不願相信。

等到他們在山頂上回過神來時,朝廷軍已有一大半涌進了城中的大街小巷中,再往下扔石頭和射箭什麼的都遲了,迴天無力了,這時絕望的他們才把最後的一點勇氣也喪盡。

既然迴天無力,他們也就不再抵抗了,十萬拼百萬那是找死,而且他們家人多在城中,如果抵抗惹怒了朝廷軍那整座巖州城就徹底完了。鎮西軍拿着武器小心翼翼地從山頂上走下,“如果朝廷軍在城中屠殺那就拼個玉石俱焚,如果朝廷軍能放過城中百姓一馬那就降了吧。”這就是他們的想法。朝廷軍自然會放過城中百姓,攻城之前天賜已有明令:只准殺抵抗之人!

提心吊膽一整晚疲倦不堪的城中百姓在城牆被破百萬大軍攻入城中的事實面前徹底崩潰,什麼抵抗意志都沒了,都關着門窗躲在家裡,向各種各樣的神靈祈禱朝廷軍別衝進自己家,又怎麼可能還有勇氣去抵抗?!

巖州城就是個極其堅硬的雞蛋,一旦殼破了,裡面也就脆弱不堪了。

(沒辦法,忙,忙得沒精力和時間寫,所以更新才這麼慢,大家多包涵吧。)

第十四章 紅葉莊的勝(三)第三十一章 斂財奇才(六)第二十三章 天賜面前無絕對請假第十章 虎鬥狼(下)第三十二章 捐個功名第十三章 狼王落草(上)第三十六章 刺王第十三章 紅葉莊的勝利(二)第八章 揍狼(下)第十八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一)第八章 揍狼(下)第四章 有妹爲鳳第六章 揍狼(上)第三十六章 刺王第十九章 載入史冊的戰役(上)第二章 一戰定西北(中)第十三章 鎮西王府的陰謀(下)第四章 南安王的信第五十四章 血戰盤虎關(六)第七章 火炮、石油——虎之雙翼第十三章 鎮西王府的陰謀(下)第十六章 四大財神與四大絕對(二)第十章 狼王之死第二十六章 斂財奇才(一)第四十一章 殺向清風山第四章 一個意義非凡的夢第二十二章 此戰定吐蕃(一)第三十七章 相見(上)第二十五章 吐蕃行省與龍華王朝第二十九章 朕令即鐵律第二十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三)第一章 戰豐州(上)第二十一章 一聲嘆息第二十七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十)第二十二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五)第十六章 奇襲(上)第十三章 鎮西王府的陰謀(下)第十七章 血在燒第二章 鹽田、工廠第四十章 另一個一世強敵第二十三章 天賜面前無絕對第七章 火炮、石油——虎之雙翼第四十四章 火難難逃第二章 戰豐州(中)第二十七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十)第六章 天下議論紛紛第三十六章 刺王第三十六章 刺王第十二章 紅葉莊的勝利(一)第十七章 血在燒第二十九章 斂財奇才(四)第八章 大戰之前第三十三章 又見郝麟第五十二章 血戰盤虎關(四)第四十章 另一個一世強敵第八章 惡少的遊戲第十五章 四大財神與四大絕對(一)第六章 天下議論紛紛第七章 揍狼(中)第二十七章 斂財奇才(二)第二十四章 此戰定吐蕃(三)第十章 狼王之死四十三章 火燒東方天賜第三十章 斂財奇才(五)第七章 惡少的主意第三十七章 相見(上)第十八章 在載入史冊的戰役之前第二十九章 斂財奇才(四)第三十二章 捐個功名第十七章 血在燒第六章 天下議論紛紛第二章 戰豐州(中)第二章 鹽田、工廠第三章 兩歲那年的大事件(二)第三十二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十章 狼王之死第五十二章 血戰盤虎關(四)第七章 揍狼(中)第三十四章 計謀彩雲(上)第三十八章 相見(中)第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三章 戰豐州(下)第三十八章 相見(中)第五十四章 血戰盤虎關(六)第四十五章 天水滅地火第十章 家史國史天下史第十四章 狼王落草(下)第五章 阮蘭珠第二章 戰豐州(中)第十二章 紅葉莊的勝利(一)第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四十一章 殺向清風山第三十章 郝麟四十三章 火燒東方天賜第二章 戰豐州(中)第十三章 鎮西王府的陰謀(下)第五十一章 血戰盤虎關(三)第三章 一戰定西北(下)
第十四章 紅葉莊的勝(三)第三十一章 斂財奇才(六)第二十三章 天賜面前無絕對請假第十章 虎鬥狼(下)第三十二章 捐個功名第十三章 狼王落草(上)第三十六章 刺王第十三章 紅葉莊的勝利(二)第八章 揍狼(下)第十八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一)第八章 揍狼(下)第四章 有妹爲鳳第六章 揍狼(上)第三十六章 刺王第十九章 載入史冊的戰役(上)第二章 一戰定西北(中)第十三章 鎮西王府的陰謀(下)第四章 南安王的信第五十四章 血戰盤虎關(六)第七章 火炮、石油——虎之雙翼第十三章 鎮西王府的陰謀(下)第十六章 四大財神與四大絕對(二)第十章 狼王之死第二十六章 斂財奇才(一)第四十一章 殺向清風山第四章 一個意義非凡的夢第二十二章 此戰定吐蕃(一)第三十七章 相見(上)第二十五章 吐蕃行省與龍華王朝第二十九章 朕令即鐵律第二十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三)第一章 戰豐州(上)第二十一章 一聲嘆息第二十七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十)第二十二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五)第十六章 奇襲(上)第十三章 鎮西王府的陰謀(下)第十七章 血在燒第二章 鹽田、工廠第四十章 另一個一世強敵第二十三章 天賜面前無絕對第七章 火炮、石油——虎之雙翼第四十四章 火難難逃第二章 戰豐州(中)第二十七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十)第六章 天下議論紛紛第三十六章 刺王第三十六章 刺王第十二章 紅葉莊的勝利(一)第十七章 血在燒第二十九章 斂財奇才(四)第八章 大戰之前第三十三章 又見郝麟第五十二章 血戰盤虎關(四)第四十章 另一個一世強敵第八章 惡少的遊戲第十五章 四大財神與四大絕對(一)第六章 天下議論紛紛第七章 揍狼(中)第二十七章 斂財奇才(二)第二十四章 此戰定吐蕃(三)第十章 狼王之死四十三章 火燒東方天賜第三十章 斂財奇才(五)第七章 惡少的主意第三十七章 相見(上)第十八章 在載入史冊的戰役之前第二十九章 斂財奇才(四)第三十二章 捐個功名第十七章 血在燒第六章 天下議論紛紛第二章 戰豐州(中)第二章 鹽田、工廠第三章 兩歲那年的大事件(二)第三十二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十章 狼王之死第五十二章 血戰盤虎關(四)第七章 揍狼(中)第三十四章 計謀彩雲(上)第三十八章 相見(中)第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三章 戰豐州(下)第三十八章 相見(中)第五十四章 血戰盤虎關(六)第四十五章 天水滅地火第十章 家史國史天下史第十四章 狼王落草(下)第五章 阮蘭珠第二章 戰豐州(中)第十二章 紅葉莊的勝利(一)第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四十一章 殺向清風山第三十章 郝麟四十三章 火燒東方天賜第二章 戰豐州(中)第十三章 鎮西王府的陰謀(下)第五十一章 血戰盤虎關(三)第三章 一戰定西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