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戰豐州(下)

手持連環弩的箭手們已快將弩中的箭枝射光,而裝箭已來不及了.如巨Lang洶涌而來的滾滾後夏鐵騎已快到跟前了,騎士們手上揮舞的彎刀在陽光下反映出光芒,這些光芒在西蜀軍的臉上兇狠地掃來掃去.

弓弦嗡鳴之聲響起,如成千上萬的馬蜂羣起而飛一齊振翅,西蜀弓手發威了.弓手不是弩手,他們用的是弓而不是弩.“擁夏軍”衝鋒時,衛言武只派了連環弩手進行射擊,而讓箭手和普通弩的弩手們待命,就是爲了等騎兵過來時對付騎兵的.

三萬箭手一輪箭射出,立時後夏騎兵中就是一片人仰馬翻.箭手射完,一萬弩手接着射,同時連環弩手轉身撤回軍陣中,同時也就使他們身後的木樁大白於陣前.

西蜀軍的軍陣前面有一排長長的木樁,是用削尖的樹幹釘打入土中形成的.木樁有大半個人高,兩軍對壘時就已在弩手身後釘好.

現在,站在木樁後面的是長槍手.槍手們挺槍而立,槍桿如林,紅纓如霞,槍尖若星,這便是步兵對抗騎兵除弓箭外的第二**寶-------長槍陣.

四十多萬騎兵以排山倒海之勢而來,有的戰馬躍過木樁,有的直接打馬從倒下的騎士和馬身上躍過.頃刻之間,用來緩衝騎兵和緩阻步兵的木樁帶便失去了作用,當真是排山倒海,當真是勢不可擋.

長槍陣發威.

長槍手使用的長槍很特別,槍桿是青銅鑄的,槍尖是鋼的.用青銅鑄槍桿是因爲這樣槍桿才結實,才能用來對抗騎兵的衝擊.當然,花費肯定小不了,銅可是古代用來做貨幣的金屬啊,一杆槍熔化了可是能鑄好多的銅錢的.不過青銅槍桿也易於保存保養,不易生鏽不怕蟲咬不怕潮不怕火,這些青銅槍桿的槍可是四五十年前就傳下的,從沒換過壞過,不過槍尖要經常換.

騎兵要麼是越過木樁要麼是躍過或踩着倒下的戰馬衝過來,來勢已經大減,而長槍手們身着重甲手持沉重長槍,因此“噸位”不輕,所以不會有人被衝開或彈開.長槍手們對來到面前的騎兵狠狠刺出了手中的槍,上刺人下捅馬.

有些槍手把長槍扎得太深一時難以拔出,或者落下馬的騎兵抽刀來砍,長槍調轉不靈,於是他們棄槍抽出腰間佩帶的大長劍.

這種大長劍有三指寬,劍身長約一米,劍柄長約半米,屬於重兵器類型.劍招毫無花哨,上砍人下砍馬,招招使出全力以赴,氣勢非凡.

箭手和弩手的第二**擊也緊接着開始,一波箭雨下去又是一片人仰馬翻.

槍扎,劍砍,箭射,倒下了衆多騎兵,倒下的戰馬和騎士又緩衝了騎兵迅猛的衝鋒.然而,也就是緩衝了那麼片刻而已,自古以來步兵對抗騎兵,什麼時候佔到過便宜?悍不畏死的騎士,矯健奔騰的駿馬,後夏騎兵很快將長槍陣衝開了,呈雁形陣衝鋒的騎兵衝入了西蜀軍的軍陣.

西蜀軍向兩旁退開,硬接這種雁形陣衝鋒的話,那就是傻子,而且退開也是爲了更好地攻擊.向兩旁退散的西蜀軍並不是逃跑,士兵們拿長矛(杆是木製或竹製的,不是青銅的,古代神州軍隊多大量裝備長槍長矛)捅馬捅人,奔騰的戰馬和馬上高大的騎士都成了移動的活靶子.

後夏騎兵自然不會窩囊,落下馬的揮刀撲向槍林之中拼命猛砍,沒落馬的或用刀砍或用槍扎(騎兵也有長槍長矛).而且騎兵將蜀軍衝開衝成兩部分後,騎兵衝勢不減圍着繞着蜀軍急速奔馳,最後騎兵首尾相連,竟圍了之後,後夏騎兵並沒有一齊發動圍攻,反而是以錐形陣衝鋒,這樣一來包圍圈就出現了口子,西蜀軍開始出現了潰逃.

後夏軍不懂什麼是心理學,但他們卻是確實懂得利用人的心理來作戰.

在見識到排山倒海般地騎兵衝鋒的聲勢和厲害後,步兵的心理肯定會出現恐懼和驚慌.然後再把步兵圍住,讓步兵以爲會四面受敵,以爲會無路可逃.這時再重點攻擊一面,其它三面減少兵力包圍或乾脆不再包圍,那麼必然會有膽小的士兵避攻擊而逃,有人帶頭那麼就會有人效仿直到潰逃四散潰不成軍.

到那時,騎兵對已組織不了象樣抵抗的步兵的追殺也就開始了,就像當年獠狼軍對付南漢軍一樣.

這就叫誅心!先是十幾人,再是百人,再是千人,最後西蜀兵全面潰逃四散,“既然別人都逃了那自己幹嗎還硬撐着,那千軍萬馬的衝鋒連座山都可以撞碎,何況自己這種血肉之軀”,這就是他們心裡的想法.

將蜀軍分而圍成兩塊.

衛言武手握寶劍大聲呵斥,可沒用,軍隊已散軍心已亂,他的命令已起不到作用了,只有幾十親兵還忠誠地守護在他的身邊.

俗話說:殺敵先殺王.後夏騎兵們自然不會對這位身着將軍盔甲旁掛帥旗的大人物視而不見,他們揮舞着馬刀向衛言武衝殺了過去.結局毫無懸念,衛將軍和他的親兵全部陣亡.

後世對豐州之戰和衛言武將軍有一種影響頗爲廣泛的評價,即衛將軍指揮不利是豐州大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實這種評價很不公正.參加豐州之戰的西蜀軍全是沒上過戰場沒實戰經驗的,而十幾年前和後夏打過仗的士兵不是退伍了,就是被安排在準備對付鎮西與南安的軍隊中,這次根本沒參戰.

三十萬沒戰鬥經驗的步兵要對抗四十多萬飽戰的騎兵,勝算幾何?據戰後後夏的統計,此戰騎兵光陣亡的就有不下八萬人,而且大半是在追擊潰逃的蜀兵時陣亡的.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那些步兵潰逃時竟然也會有如此大的戰鬥力.

要知道這些士兵都是衛言武訓練出來的,可見衛大將軍平日裡確實是盡心盡力地訓練士兵,盡到了一個練兵將領的職責.

交戰之後沉着指揮,充分將兵器和兵種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殲敵近二十萬(十幾萬“擁夏軍”加三四萬後夏軍),已經實屬不易。西蜀承平日久以致蜀人怯死軟弱,以致軍隊在生死關頭最終兵潰如山倒,這並不是他的錯,他已盡到了統兵將領的職責。

率幾十親兵戰排山倒海般的騎兵,殺身成仁,已盡到了一個軍人的職責。

後來的龍武大帝東方天賜在將西蜀改朝換代後,命令史官編寫了《西蜀國史》一書,特將民間罵爲“廢物將軍”的衛言武列入了《西蜀國史——名將錄》中,當然,這些都是以後的事了。

不過現在重要的是:西蜀三十萬大軍已敗且被追殺殆盡,西蜀軍力大損,豐州已失,王城益州便“門戶大開”了。

第十四章 狼王落草(下)第二十五章 太學院的學生們第十四章 關羽戰張飛第十章 定雲州(下)第三十四章 賭場風雲(上)第二十一章 翻身農奴把歌唱第三十五章 賭場風雲(下)第六章 揍狼(上)第一章 天賜第三章 兩歲那年的大事件(二)第四十一章 八珍耀武的崛起第二十八章 結束也是開始第四十五章 天水滅地火第四十章 高築牆練兵勇請假第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七章 惡少的主意第九章 忠孝仁義第二章 戰豐州(中)第二十四章 馬車裡的對話第二十二章 太后的六大絕對第三十八章 遇刺之後(下)第二十四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七)第八章 大戰之前第四十章 高築牆練兵勇第三十四章 賭場風雲(上)第二章 一戰定西北(中)第五章 東方天賜的對策和寶箱第五十六章 那一天第九章 忠孝仁義第十二章 鎮西王府的陰謀(上)第二章 鹽田、工廠第五十一章 血戰盤虎關(三)第三十七章 相見(上)第八章 新兵制、招新兵(上)第二十五章 吐蕃行省與龍華王朝第四十九章 血戰盤虎關(一)第五十八章 這是你們的家園第十九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二)第五章 狼,來了第三十章 斂財奇才(五)第十九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二)第三十章 郝麟第十五章 四大財神與四大絕對(一)第十一章 命運的安排第二十五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八)第十九章 打架鬥毆第二十七章 斂財奇才(二)第二十二章 此戰定吐蕃(一)第三十七章 相見(上)第三十九章 夜語五十五章 無不可破之關,有不可屈之人第四章 南安王的信第十五章 新的征程第十五章 紅葉莊的勝利(四)第三十八章 相見(中)第五章 少年兒童的教育問題第四十四章 火難難逃第十九章 打架鬥毆第二十八章 斂財奇才(三)第四十四章 火難難逃第二十一章 一聲嘆息第五章 狼,來了第二十五章 吐蕃行省與龍華王朝第三十六章 東方天賜的大事第十二章 遲來了百年的統一(下)第二十六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九)第四章 有妹爲鳳第一章 天賜第二十四章 此戰定吐蕃(三)第一章 天賜第十三章 鎮西王府的陰謀(下)第十二章 百姓苦第一章 一戰定西北(上)第七章 火炮、石油——虎之雙翼第三十章 郝麟第三章 一戰定西北(下)第十三章 鎮西王府的陰謀(下)第十七章 四大財神與四大絕對(三)第九章 虎鬥狼(上)第三十二章 捐個功名第十三章 紅葉莊的勝利(二)第十六章 無助的烽煙第一章 戰豐州(上)第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十一章 等到一年後第一章 騎兵、成親、大規模建設第二十四章 馬車裡的對話第二十一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四)第二十四章 馬車裡的對話第一章 一戰定西北(上)第三章 戰豐州(下)第三十二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三十七章 相見(上)第十八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一)第三十一章 胸有百萬兵第十一章 等到一年後第十章 定雲州(下)第二十一章 一聲嘆息
第十四章 狼王落草(下)第二十五章 太學院的學生們第十四章 關羽戰張飛第十章 定雲州(下)第三十四章 賭場風雲(上)第二十一章 翻身農奴把歌唱第三十五章 賭場風雲(下)第六章 揍狼(上)第一章 天賜第三章 兩歲那年的大事件(二)第四十一章 八珍耀武的崛起第二十八章 結束也是開始第四十五章 天水滅地火第四十章 高築牆練兵勇請假第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七章 惡少的主意第九章 忠孝仁義第二章 戰豐州(中)第二十四章 馬車裡的對話第二十二章 太后的六大絕對第三十八章 遇刺之後(下)第二十四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七)第八章 大戰之前第四十章 高築牆練兵勇第三十四章 賭場風雲(上)第二章 一戰定西北(中)第五章 東方天賜的對策和寶箱第五十六章 那一天第九章 忠孝仁義第十二章 鎮西王府的陰謀(上)第二章 鹽田、工廠第五十一章 血戰盤虎關(三)第三十七章 相見(上)第八章 新兵制、招新兵(上)第二十五章 吐蕃行省與龍華王朝第四十九章 血戰盤虎關(一)第五十八章 這是你們的家園第十九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二)第五章 狼,來了第三十章 斂財奇才(五)第十九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二)第三十章 郝麟第十五章 四大財神與四大絕對(一)第十一章 命運的安排第二十五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八)第十九章 打架鬥毆第二十七章 斂財奇才(二)第二十二章 此戰定吐蕃(一)第三十七章 相見(上)第三十九章 夜語五十五章 無不可破之關,有不可屈之人第四章 南安王的信第十五章 新的征程第十五章 紅葉莊的勝利(四)第三十八章 相見(中)第五章 少年兒童的教育問題第四十四章 火難難逃第十九章 打架鬥毆第二十八章 斂財奇才(三)第四十四章 火難難逃第二十一章 一聲嘆息第五章 狼,來了第二十五章 吐蕃行省與龍華王朝第三十六章 東方天賜的大事第十二章 遲來了百年的統一(下)第二十六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九)第四章 有妹爲鳳第一章 天賜第二十四章 此戰定吐蕃(三)第一章 天賜第十三章 鎮西王府的陰謀(下)第十二章 百姓苦第一章 一戰定西北(上)第七章 火炮、石油——虎之雙翼第三十章 郝麟第三章 一戰定西北(下)第十三章 鎮西王府的陰謀(下)第十七章 四大財神與四大絕對(三)第九章 虎鬥狼(上)第三十二章 捐個功名第十三章 紅葉莊的勝利(二)第十六章 無助的烽煙第一章 戰豐州(上)第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十一章 等到一年後第一章 騎兵、成親、大規模建設第二十四章 馬車裡的對話第二十一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四)第二十四章 馬車裡的對話第一章 一戰定西北(上)第三章 戰豐州(下)第三十二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三十七章 相見(上)第十八章 血海在地,血雲在天(一)第三十一章 胸有百萬兵第十一章 等到一年後第十章 定雲州(下)第二十一章 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