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詐降之計

王屋山區東依太行,西接中條,北連太嶽,南臨黃河,乃晉、豫二省交界地。此處土地貧瘠,人煙稀少,賊寇大規模進入王屋山區後,面臨着斷糧的困境。

隨着官兵蜂擁而至,賊寇轉移騰挪的空間越來越小,賊寇們眼睛發綠,用老道的眼光盯着同夥的糧草,隨時準備武力奪取,用來果腹,於是賊寇羣中接一連三的出現了火併的場景,一些小的賊寇不是被殺就是併入勢力強大的賊寇羣中。

這裡面受益最大的要算高迎祥,高迎祥三月前攻破了懷慶府,獲取糧草軍械無算,大小賊寇紛紛依附在高迎祥旗下,導致高迎祥勢力猛增,令牌所到之處,賊寇無不遵從,成爲賊寇事實上的盟主。

這樂壞了高迎祥,以前試圖通過攻城略地提高聲望,就任盟主的夢想,結果被林純鴻無情的擊了個粉碎,這次,不經意間由緊缺的糧草幫他完成,這讓高迎祥更加堅定了攻城爲下,劫掠爲上的理念。

高營中軍帳中,一片紛擾之聲,猶如菜市場一般,高迎祥的臉色越來越難看,眉頭越皺越緊,最終,忍不住喝道:“住嘴!”

紛擾之聲戛然而止,賊首將疑惑的眼神投向高迎祥,且聽高迎祥有何吩咐。

高迎祥罵道:“不就是林純鴻率兵抵達承流麼,有什麼好怕的?你們一個二個議論紛紛,這哪叫軍議?”

李自成侍立在張獻忠下首,小聲的提醒道:“左良玉也率兵堵住了思禮,我們東進的道路已經被堵死。”

高迎祥不滿的看了看李自成,喝道:“知道了!咱們從濟源而來,難道還要往東回到濟源?北上西去南下都比東進要好!”

李自成唯唯諾諾的後退了一步,站在那裡不聲不響。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李自成兵力僅次於高迎祥,由於缺乏糧草,不得已依附在高迎祥旗下,心裡對高迎祥並無半分尊敬的意思。

老回回馬守應、八大王張獻忠、曹操羅汝纔等賊首見李自成受斥責,也眼觀鼻、鼻觀心,處於入定狀態。

高迎祥繼續道:“往西往北有湯九州和尤世祿重兵把守,要突破還真不容易,現在唯有向南,但南邊有黃河,要渡河唯有等到黃河結冰。可是現在狗官兵跟瘋了似的纏上來,有沒有時間捱到結冰,還真是個問題!”

衆賊首繼續沉默,靜聽高迎祥的高論,這讓高迎祥非常滿意,用志得意滿的眼光掃了賊首一圈,最終盯着張獻忠,喝問道:“張獻忠,聽聞你與王樸暗地裡眉來眼去,到底怎麼回事?”

張獻忠大驚,這高迎祥如何獲知自己的秘事?難道自己的麾下出了內鬼?雖然內心波濤洶涌,但他臉上不動聲色,上前一步,道:“大王,獻忠確實與王樸有過聯繫,主要就是爲了詐降,爭取讓官兵暫緩攻擊,留給我們充足的時間等到黃河結冰。”

張獻忠一語未落,中軍帳中猶如炸開了鍋一般,紛紛議論起來。詐降?而且還是向剛剛吃了大虧的京營詐降,這張獻忠是不是腦子有問題啊?

高迎祥冷笑道:“好一個託辭,王樸剛敗於你手,如何會相信你的投降?”

張獻忠鬱悶無比,拼命忍住內心的憤怒,冷聲道:“王樸正因爲失敗,爲了逃避朝廷的處罰,力主納降,據我所知,巡撫玄默也贊同。”

這個認知超越了大部分賊首的思維能力,高迎祥還未轉過彎來,李自成忍不住鼓掌讚道:“好計謀,最好能給玄默、王樸,還有兩個死太監送點金銀,目前金銀也買不來糧食,不如送給狗官兵!”

張獻忠對李自成投以感激的目光,心裡大起惺惺相惜之意。

高迎祥終於想通了其中的細節,對此計大爲欣賞,連聲道:“妙,妙……以後詐降的事情你就別管了,由我派人至京營中與王樸接洽。”

……

承流位於濟源西部,乃王屋山通往華北大平原的必經之道,荊州軍昨日抵達承流後,探馬深入到王屋山深處,四處打探賊寇的活動情況,尋找戰機,期待殲滅賊寇一部。

徐允表現十分活躍,率領三百多壯丁,伴隨荊州軍左右,力圖建功立業。但徐允發現自己的壯丁隊伍與荊州軍差距太大,很可能在戰鬥中成爲荊州軍的拖累,便主動請求協同預備營押運糧草。在徐堡,林純鴻就發現徐允組織壯丁防守頗有章法,心裡也有招攬之意,對徐允的請求當然不會拒絕。

“什麼?高迎祥派人與玄默接觸,商討納降事宜?”探馬的彙報讓林純鴻倒吸一口涼氣,忍不住反問道。

“啓稟大都督,正是如此,玄默有意納降!”

“這……”林純鴻沉吟不語,皺着眉頭陷入沉思中。

玄默一腳踏進納降的陷阱,這個危害可比王樸和兩個監軍納降嚴重多了!

如果僅僅是王樸、楊進朝和盧九德納降,林純鴻大可以不管不顧,欣然進山剿匪,畢竟王樸沒有節制林純鴻的權力,不管後果如何,任何髒水都潑不到林純鴻身上來。

而玄默乃河南巡撫,對林純鴻有節制之權,如果林純鴻繼續與賊寇作戰,萬一賊寇尚未投降就越過了黃河,那麼玄默很可能將所有罪責推到荊州軍身上,這是林純鴻目前無法承受的!

事情的危害還不僅僅於此,如果此時左良玉、湯九州或者尤世祿繼續進兵,玄默同樣可以把罪責推到他們身上。

所以,林純鴻推測,玄默準備納降的風聲一旦傳出,所有官兵將完全停止進兵,任由賊寇在王屋山區逍遙,直到黃河結冰爲止。

這幾日,玄默給林純鴻的“驚喜”一個接一個,讓林純鴻幾乎有點抓狂,“老不死的,年齡都活到狗身上了,即使要招降,也應該在黃河岸邊佈置重兵防守,能戰方能言和,到時候即使賊寇詐降,也會轉變爲真降,奶奶的,崇禎小兒居然派這樣的腐儒擔任巡撫,瞎了眼了……”

林純鴻忍不住破口大罵,正所謂不怕虎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固守承流營寨,待機進兵!”無奈之下,林純鴻只得令荊州軍駐紮在承流,發揮對賊寇的威懾作用。

同時,林純鴻對賊寇之中有這樣的人才感到隱隱不安,此人對人心的揣摩登峰造極,眼光、戰略思維均不錯,可謂一時之人傑!

……

提出此條計策的正是劉文秀,如果劉文秀知道林純鴻因此對他起了招攬之心,恐怕會哭笑不得。此時,張獻忠正對着他大發脾氣,“高迎祥如何得知咱們與玄默和王樸聯絡?文秀,內鬼到底是誰,查出來了嗎?”

劉文秀滿臉漲得通紅,低着頭,囁嚅道:“義父,知悉咱們詐降之計的不過十多人,這十多人都是跟着義父出生入死的漢子,萬不可出賣義父。兒子這幾日也詳細打探了這十多人的情況,毫無可疑之處!”

張獻忠怒吼道:“那真還有鬼了,高迎祥難道有千里耳!上次吃了林純鴻的大虧,就是你這邊出了問題,這次又出了問題,你說,你到底是如何做事的?”

劉文秀膝蓋一軟,跪在了張獻忠面前,道:“義父,沒準是高迎祥在玄默或者王樸那邊有線人,這樣,知悉咱們的詐降之計就不足爲怪了。”

“狡……”張獻忠硬生生的忍住了後面的“辯”字,沉吟片刻,繼續道:“應該如此,沒想到高迎祥的觸角居然伸這麼長,還真讓爲父佩服不已!你想出的詐降之計不錯,只可惜爲高迎祥做了嫁衣,起來吧,別老跪着,咱們在林純鴻手裡吃了大虧,實力大損,高迎祥纔敢欺負咱們,以後也別和李自成、高迎祥攪合在一起,鷹眼狼顧的,能是什麼好東西!”

劉文秀洗耳恭聽,不停的說着“是”,待張獻忠說完,想了想,道:“兒子有句話,不知該不該說。”

“說吧,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迂腐了?”

劉文秀鼓起勇氣,“以後不到萬不得已,能不能不要殺害無辜的老百姓了?”

張獻忠哈哈大笑:“爲父那次不是萬不得已?你啊你,這點比可望就差遠了,咱們每日把腦袋系在腰帶上拼命,要是這樣婆婆媽媽,不知被官兵殺了幾次頭了!”

劉文秀默然,良久,繼續諫道:“義父,咱們這樣流竄下去,終不是辦法,是不是該找一塊立足之地了?”

張獻忠點了點頭,道:“我難道不想?後面的官兵一波接一波的,咱們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談立足,這個留待以後再說!”

劉文秀不依不饒,道:“據兒子觀之,李自成、高迎祥念念不忘殺回長安,咱們這次渡河後,不必和他們一起行動,不如趁湖廣、四川兵力薄弱,殺到四川去,四川天府之國,周邊險固,易守難攻,可爲萬世之基業!”

張獻忠聽了劉文秀的話,心中不無所感,嘆道:“四川的確是個好地方,咱們現在就這麼點兵力,估計還沒到四川,就被官兵包了餃子,這個得看時機,你的話我記住了,咱們也該找塊地盤歇歇腳了。你放心,真有了歇腳的地方,那裡的老百姓只要乖乖的爲我等交糧納稅,就成了我等的衣食父母,哪有隨意殺之的道理?”

一席話,讓劉文秀忍不住狂喜,馬屁脫口而出:“義父英明神武,定然會開創太平盛世,成爲萬人敬仰之主……”

第502章 籌謀已久第449章 炮擊城牆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401章 條件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409章 大節第165章 奇怪陣型第24章 千里窺視第481章 借債風波(三)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174章 親信之殤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691章 兵抵天津第370章 棲身荊州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407章 驚聞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390章 初戰第30章 山雨欲來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64章 東林黨人第284章 風潮平息第222章 南洋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331章 偶遇第341章 古典奇才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374章 糧道第50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22章 定計除匪第54章 春香樓裡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512章 接仗第486章 敵襲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476章 濟州島第631章 封狼居胥(五)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448章 等待第143章 海盜受撫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439章 封鎖第485章 軍情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447章 鯤鵬之略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47章 心向大海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656章 滅國之戰(一)第484章 喚醒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79章 誓師出征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557章 戰馬(一)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670章 光祿院(五)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558章 戰馬(二)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608章 左右開弓第80章 初戰告捷第38章 惠王出手第73章 虎牙之對第331章 偶遇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269章 敲打彭新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426章 入彀第270章 經營南陽第376章 楊嗣昌的密信第446章 與時間賽跑第517章 受阻第181章 龍舟比賽第484章 喚醒第648章 東南變局(一)第366章 紛亂戰前第173章 馬伕卻敵第41章 算計縣尊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615章 人心第413章 陽謀第473章 聯防第499章 作勢築城
第502章 籌謀已久第449章 炮擊城牆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401章 條件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409章 大節第165章 奇怪陣型第24章 千里窺視第481章 借債風波(三)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196章 土地政策第174章 親信之殤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691章 兵抵天津第370章 棲身荊州第695章 爭鬥不休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407章 驚聞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390章 初戰第30章 山雨欲來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64章 東林黨人第284章 風潮平息第222章 南洋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331章 偶遇第341章 古典奇才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374章 糧道第50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22章 定計除匪第54章 春香樓裡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512章 接仗第486章 敵襲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476章 濟州島第631章 封狼居胥(五)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448章 等待第143章 海盜受撫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439章 封鎖第485章 軍情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447章 鯤鵬之略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47章 心向大海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656章 滅國之戰(一)第484章 喚醒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79章 誓師出征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557章 戰馬(一)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670章 光祿院(五)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558章 戰馬(二)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608章 左右開弓第80章 初戰告捷第38章 惠王出手第73章 虎牙之對第331章 偶遇第226章 誠心納糧第269章 敲打彭新第230章 雙管齊下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426章 入彀第270章 經營南陽第376章 楊嗣昌的密信第446章 與時間賽跑第517章 受阻第181章 龍舟比賽第484章 喚醒第648章 東南變局(一)第366章 紛亂戰前第173章 馬伕卻敵第41章 算計縣尊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615章 人心第413章 陽謀第473章 聯防第499章 作勢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