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3)

鄰屋瓦面出現四個人影,兩個飛爪飛出,及時抓住向下滾的兩個人衣褲,一帶一抖,將人快速向側拖,兩劈掌先把人劈昏,挾了便走。

上面的兩個正要往下跳,被同伴被擒的叫聲嚇了一跳,不敢再往下縱落,發出一聲警嘯,拔劍戒備。

一比四,跳下去豈不白送死?

往下跳的最爲危險,身在空中,軟弱得毫無防衛能力,會被等在下面的人,用暗器像射雁般射下來。

下面只留下一個人,其他三人帶了俘虜,消失在屋下,可能把俘虜帶走了。

星光暗淡,看不清下面屋頂那位黑衣人的面孔,反正身材相當魁梧,輕拂着單刀殺氣熾盛。

“下來吧!咱們親近親近。”下面那人聲如洪鐘字字震耳、凌厲威猛的氣勢頗爲懾人:“彼此都辛苦了好些日子,該是徹底了斷的時候了。”

上面的兩個人一打手式,同時向下發射暗器。

單刀一揮,刀氣似風雷,人影也疾退八尺,退出暗器下射的威力圈,顯然不敢大意,不想冒失地在原處與暗器玩命,不敢輕視入侵的人。

向下射擊威力圈有限,刀氣也發生擾亂射向的威力,暗器打在屋瓦上,聲浪清脆貫瓦而下。

後面的五個人,從右側的鄰屋瓦頂繞到。

一聲狂笑,使用單刀的黑衣人再退丈餘、一閃不見,沉落屋下隱起身形。

“暗器危險,有埋伏。”屋上的兩個人大聲驚告同伴:“他們弄走了咱們兩個人。”

五個人兩面一分,向下一伏,找屋角隱起身形。

這一招相當陰狠,埋伏的人不現身,擺明了要用暗器攻擊,等候入侵的人送死。

僵持不下,四周屋頂看不見站起或活動的人。

入侵的人不能等,必須突破封鎖線。

要不,就得見機撤走。

陰謀敗露,對方已嚴陣已待,入侵失敗,唯一的反應是撤走。

可是,這七位仁兄並沒有撤走的打算,隱身片刻,便繞至側方行間歇性的騷擾,此隱彼現,一現即走,也沒有深入的打算。

埋伏的人也不急於出擊,暗器成了主要的攻擊主力,躲在暗影中的悄然發射,避免現身截擊,只要等到機會肘倒一兩個人便算是成功了,不需現身拼搏,冒被入侵的人擺平的兇險。

似乎,雙方都沒有積極了斷的意圖。

當縣前銜入侵的人被堵住,無法突破埋伏區的同時。后街縣衙後面。大羣入侵者直逼近后街的房舍,在屋頂飛掠而進。

聲東擊西,從前街入侵的人如果失敗,至少可以吸引防守者的注意,甚至會把在其他方向埋伏的人,急調前往發生狀況處支援策應,從后街潛伏待機的人,便可快速地長驅直入。

失去偷襲的機會、便改爲快速強攻,策略是相當成功的。

可是,縣衙附近已有周詳的準備,不但神密接近偷襲無望,快速強攻也不可能成功。

消息走漏,設網張羅嚴陣以待,不論潛入或明闖,都會付出可怕的代價。

即使能有幾個人突破網羅深入中樞,也不可能找得到縣太爺行刺下毒手,官府舍房多,舍中縣太爺決不可能在內房坐等刺客光臨,入侵的人哪有時間在黑夜中,遍搜每一角落?

事先走漏消息,已失敗了一大半。

埋伏的人,早已料定入侵者主力的指向,預先佈下天羅地網,準備接待主力集中的一方入侵者。

速度最快,領先急進的幾個人,突然發現前面與側方的屋頂,出現隱約閃動的人影,便知道有點不妙,這一帶埋伏有人。

“散!”領先的人低叱,向下一伏。

後面的人剛散開,三方人影暴起。

“不要放箭,要活的。”有人高叫,夜間叫聲可以及遠,雙方的人,皆可聽得一情二楚。

有人使用弓箭,表示這一帶有官府的人埋伏。

弓箭是違禁品,平民百姓只能擺在家裡,兵荒馬亂時使用,平時不許攜帶在外行走。

要活捉,表示要捉住罪犯送上法場。

真有不少人出現在屋頂,但並不推進搜尋。

入侵的人也不再進,雙方僵持不下。

遠在官舍百步外布伏,入侵的人難越雷池半步。

布伏的人也有自知之明,向前推進,肯定會有人遭殃,對付不了入侵的可怕高手。

兩方有人入侵,吸引了各方的注意。雙方也無意進一步生死相拼,夜間混戰誰也討不了好。

布伏的人並不急。等天亮再捉人。

入侵的人應該在對方有備防守嚴密,無機可乘便斷然撤走的,沒有留在原處枯等或纏鬥的必要,天一亮想走也走不了。

可是,這些人居然不撤走,有意與布伏的人死纏,飄忽不定像要製造鑽隙而入的好機。

雙方的舉動都反常,顯然都另有打算。

情勢對布伏的人不利。

清河捕房的人數有限,也沒有幾個真正的高手,對付不了百毒天尊這一類可怕的名宿,只能採取嚴密的守勢。沒有出擊搜捕的能力,也付不起大量人手的代價。

布埋伏的圈子也太大,真無法堵住所有的進路。

前後入侵的路線被有效地堵住了,入侵的人也並沒積極地設法化暗爲明強攻。

其他各處,佈置的人手少,事實上佈置的距離太遠,人手根本不夠分配,僅能在可能容易接近的地方,重點配置不能全面堵截。

四面都是街巷與房舍,哪能全部加以嚴密封鎖?

即使有充足的人手,也阻擋不住絕頂高手滲入中樞。

神手周的策略,是嚇阻而非消滅入侵的人。

已經知道入侵者的底細,知道憑他手目下有數的幾個人手,絕對無法剷除入侵的可怕兇梟,嚇阻是唯一可行的手段,發現警兆便現身大叫大嚷,讓對方知難而退。

當然,他知道嚇阻的功效並不大。只有千日做賊,哪能千日防賊?

每天晚上派出全部人手戒備,能支持得了多少時日?

十天半月之後,人恐怕都會累死,至少會有一半人手精神崩潰,無人可用了。

人都派在外圍,官舍附近似乎並沒派人嚴加防守,也許認爲外圍嚇阻必定有效,對方不可能深入,也許人手確是不敷分配,估計對方不可能浪費工夫在官舍窮搜,偌大的官舍,侵入的人怎知道縣太爺住在何處?

外圍已發生搏鬥,知縣大人該已躲在秘密的秘室裡了。

可是,知縣大人並沒躲起來,大廳中燈火明亮,年近花甲精神旺健的李知縣,與四位貴賓在泰然自若品茗,半夜三更毫無倦意。

隱隱傳來叱喝聲與傳警信號聲,五人沒加理會毫不在意。

李知縣李信圭是所謂正途出身的七品官。

正途出身,指從秀才、舉人、進士,庶吉士……散館外放……等等正式經歷,憑真本事取得功名的官,應該有輝煌的前程。

可是,他竟然在清河縣做了二十年知縣。

有才華能幹廉明的好官,反而埋沒在知縣任內,完全失去升遷的機會,雖則他已經擔了十年知州的虛名,真是好人命運乖僻,這一輩子他算是完了,年近花甲,再怎麼升也升不了多大的官!清河縣的百姓留住他不放,反而誤了他一生。

清河縣的百姓欠他太多太多,難怪霸劍天罡一類名震天下的人物,也心甘情願明暗中替他護法,清河的百姓幾乎人人守法治安良好。

“他們會來嗎?”李知縣神色平靜,向右首那位劍眉虎目的年輕人間,手本能地挪動腰間的佩劍。

他是正途出身,表示曾經兩或三度,在官方的學舍就讀,弓馬兵策的造詣定不等閒。

年輕人身材修偉,猿臂鳶肩孔武有力,二十三四歲的年輕人體能正屆顛峰,所佩的重量就有兩斤四兩,屬於重劍可以硬砍硬劈,比普通正常的劍幾乎重一倍,劍靶如果加長些,就是雙手使用的長劍了。

“會來的。”年輕人語氣肯定,冷冷一笑,道:“周捕頭的人,絕對阻止不了他們深入。如果我所料不差,他們已經深入左近了。”

“出來吧……”

“不,等他們進來。”年輕人的目光,落在廳左大開的明窗外:“在外面他們可以逃脫,我不希望他們日後再來撒野。大人請放心,舍弟可以保護大人免受傷害。”

下有另一位二十上下年紀的年輕人,突然離座拔劍出鞘向側移。

“來了。”這位年輕人靠近李大人:“如非必要,請大人不要親自揮劍格鬥。”

“好的。”李知縣也推凳而起,拔劍在手:“我沒有你們練得勤,何況老不以筋骨爲能。至少你們知道人來了,而我卻聽不到任何聲息。”

其他兩位中年貴賓,冷靜地將凳桌移至近壁處,廳堂寬闊,供兩三對高手拼搏綽綽有餘。

“張賢侄,看你的了。”那伉留了大八字鬍。虎目炯炯的中年人揹着手笑吟吟泰然自若:“聽說他們有人會妖術,由我負責打發。動刀動劍,是賢昆仲的事,虎父虎子,霸劍將在賢昆仲手中發揚光大。”

這兩位年輕人,是霸劍天罡的長子張誠,次子張信,已獲家傳武學精髓,甚至青出於藍。

“小侄將盡全力。”張誠緩緩地拔劍出鞘,冷靜沉着,但無形的殺氣在劍出鞘時,似乎在廳中澎湃洶涌,那股攝人心頭的壓力、隨劍所隱發的龍吟而增漲。

張信的左手拂動了兩下,指尖縫的晶光閃爍。

“千手菩提的門人,不會讓暴徒接近至兩丈內。”張信一字一吐聲震屋瓦,是有意讓外面的人聽的:“對付羣毆,真需要一千雙手。”

幹手菩提馮銳,是當代十大暗器宗師之一,是在家修行的居士,大不敬以菩薩的聖名作綽號。

這位宗師當然沒有一千雙手,卻可以在剎那間,發射各色各樣的大量暗器,大多數是小型的,擊中人體不會致命、但射中要害是例外。

武林高手名宿的子弟,通常以家傳武學自詡,但有一部份沒有名利成見的人,時興易子而教,除了傳授本身的絕技之外,也吸收別家的長處。

霸劍天罡的兒子另有明師不是意外,但明師是暗器名家,可就有點不尋常了,因爲霸創天罡是白道威震天下的名宿,不會使用暗器傷人,講求光明正大辦事。

也許,這位白道名宿看開了吧!知道光明正大辦事,必定什麼也辦不了,所以不再要求兒子,走上這條艱辛的、隨時皆可能送命的路途,練了暗器絕技,可以多一種絕技保命全身。

四個人等候暴客,李大人也操劍無畏地面對兇險,可知已有周全準備,並沒有將安全寄託在外圍的警戒上,外圍警戒嚇阻不了超絕的高手暴客。

廳中氣氛一緊,五個人神色出奇地冷靜。

不問任何理由,夜間持刀劍兇器闖知縣舍或縣衙的兇徒,必定依法格殺勿論,而且得追究餘犯。

所以闖來的人,自己明白所冒的風險處境,不來則已,來則必須抱有破斧沉舟生死置之度外的決心。這是說,雙方都有不是你就是我的打算。

門窗都是大開的,燈光外泄,有意吸引暴客的注意,開門讓開道由對方長驅直入。

霸劍天罡不在場。神手周杰也不在場。

主將不在場,對方可以長驅直入。

大廳燈光明亮,所有的燈籠皆懸掛在四周,都是防風的大型照明燈籠,不放置燈臺與菜汕燈,即使狂風入廳,也不可能把燈火全部吹熄。

寬敞的廳堂,門窗大開,即使在門窗對面的屋頂,也可以清晰地看清,廳內只有五個人。

李大人穿的是便服,青衫佩劍,身材修偉,臉上皺紋不多、神色和藹,年近花甲的人由於心胸寬洪、健康狀況甚佳。

看樣子,他這頂知州兼縣令的烏紗帽,還得多戴幾年,清河縣民不肯放他走,二十年,似乎這頂烏紗壓他不垮。

只有五個人,暴客應該無所畏懼的長驅直入。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縣太爺固然在兵荒馬亂時,必須帶兵守城或上陣,但讀書人哪能真正舞刀弄槍?

一個三流武林混混,也可以衝進去一刀把他擺平。

久久,毫無動靜。

暴客居然不敢狂野興奮地衝入,變得極爲反常。

但敏感的人,已經可以感覺出,緊張的氣氛卻越來越濃烈,即將升至爆炸邊緣。

也許,外圍警戒已有效地將兩路暴客阻絕在外圍了,沒人能潛入官臺行兇。

第75章 (3)第45章 (3)第60章 (2)第55章 (3)第42章 (3)第76章 (1)第43章 (1)第21章 (1)第24章 (1)第41章 (2)第68章 (2)第81章 (1)第30章 (4)第69章 (3)第68章 (2)第73章 (1)第54章 (2)第49章 (3)第3章 (3)第71章 (2)第3章 (3)第48章 (2)第11章 (2)第66章 (2)第84章 (2)第65章 (1)第34章 (1)第45章 (3)第54章 (2)第17章 (3)第62章 (1)第4章 (1)第77章 (2)第37章 (1)第63章 (2)第42章 (3)第65章 (1)第54章 (2)第16章 (2)第48章 (2)第76章 (1)第82章 (2)第15章 (1)第84章 (2)第28章 (2)第84章 (2)第75章 (3)第20章 (3)第42章 (3)第10章 (1)第12章 (1)第9章 (3)第54章 (2)第80章 (2)第26章 (3)第66章 (2)第4章 (1)第48章 (2)第53章 (1)第54章 (2)第73章 (1)第17章 (3)第62章 (1)第29章 (3)第25章 (2)第28章 (2)第32章 (2)第29章 (3)第21章 (1)第18章 (1)第50章 (1)第38章 (2)第85章 (3)第25章 (2)第59章 (1)第72章 (3)第60章 (2)第49章 (3)第30章 (4)第15章 (1)第25章 (2)第60章 (2)第10章 (1)第2章 (2)第53章 (1)第7章 (1)第59章 (1)第52章 (3)第32章 (2)第60章 (2)第54章 (2)第3章 (3)第17章 (3)第20章 (3)第70章 (1)第85章 (3)第40章 (1)第1章 (1)第10章 (1)
第75章 (3)第45章 (3)第60章 (2)第55章 (3)第42章 (3)第76章 (1)第43章 (1)第21章 (1)第24章 (1)第41章 (2)第68章 (2)第81章 (1)第30章 (4)第69章 (3)第68章 (2)第73章 (1)第54章 (2)第49章 (3)第3章 (3)第71章 (2)第3章 (3)第48章 (2)第11章 (2)第66章 (2)第84章 (2)第65章 (1)第34章 (1)第45章 (3)第54章 (2)第17章 (3)第62章 (1)第4章 (1)第77章 (2)第37章 (1)第63章 (2)第42章 (3)第65章 (1)第54章 (2)第16章 (2)第48章 (2)第76章 (1)第82章 (2)第15章 (1)第84章 (2)第28章 (2)第84章 (2)第75章 (3)第20章 (3)第42章 (3)第10章 (1)第12章 (1)第9章 (3)第54章 (2)第80章 (2)第26章 (3)第66章 (2)第4章 (1)第48章 (2)第53章 (1)第54章 (2)第73章 (1)第17章 (3)第62章 (1)第29章 (3)第25章 (2)第28章 (2)第32章 (2)第29章 (3)第21章 (1)第18章 (1)第50章 (1)第38章 (2)第85章 (3)第25章 (2)第59章 (1)第72章 (3)第60章 (2)第49章 (3)第30章 (4)第15章 (1)第25章 (2)第60章 (2)第10章 (1)第2章 (2)第53章 (1)第7章 (1)第59章 (1)第52章 (3)第32章 (2)第60章 (2)第54章 (2)第3章 (3)第17章 (3)第20章 (3)第70章 (1)第85章 (3)第40章 (1)第1章 (1)第10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