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章 喀喇沁人

天命軍騎兵的作戰規模,再次刷新了此前的記錄。

這次攻打卓索圖盟,第一營五個團兩萬五千餘人,第三營第五師超過兩萬,加敖漢、柰曼二部的騎兵,接近六萬騎兵參戰。

李自成的一萬親兵,做爲預備役,做些戰略輔助工作,隨時可能參戰。

第一營沿着錫伯河南下,直撲南面的喀喇沁右旗,第一師西出邊牆,從營州出發,沿着邊牆西進,而敖漢、柰曼二部的聯軍,在努魯爾虎山北麓匯合,然後直取卓索圖盟的會盟地——卓索圖。

李自成也沒閒着,他率領親兵,沿着錫伯河、老哈河南下,將兩河之間的區域,一點點歸化過來,按照“村鎮制度”,給殘餘的蒙古人登記,劃定牧場,向畜牧、定居的方向發展。

一路之,李自成還在考察地形,希望找到北京經古北口,至饒樂府城的大道。

錫伯河發源於七老圖山的茅荊壩,七老圖山是七座山脈的聯合體,間隔着裂口,茅荊壩恰好在裂口,相當於通行的山口。

越過茅荊壩,沿山間谷地行了一百五十里,便是灤河與伊遜的交匯處,地形也隨着開闊起來,草原牧場與山間牧場交相映輝,的確是遊牧民族理想的牧地。

牧草一片雜亂,甚至還能看到血液。

戰爭的痕跡非常明顯。

此處並沒有牧民,但劉雲水留下數十士兵,看管俘獲的牛羊,還有俘獲的女人和財物,李自成掃了一眼,牛不下兩百頭,羊有數千只。

怎麼辦,騎兵總不能在此牧牛牧羊吧?

沒辦法,他讓親兵接管了牛羊,第一營的士兵歸隊。

李自成讓親兵們紮營,自己卻是取出隨身攜帶的行軍地圖,從圖可以看出,渡過灤河,便有古道通向南面的邊牆古北口。

而且,此處距離古北口,不過一百五十里,快馬一日可至,距離北京城亦不過四百五十里,實在算不遠。

將來如果能修築大道,交通極爲便利。

他思索了好一會,心已有了定奪:在此處立府,府城沿用前明的稱呼——大寧!

大寧衛應該不在此處,已經不重要了,只是一個稱呼而已。

大寧府東南方向是邊牆,北面與饒樂府相連,西北方向是谷府,西面是宣府,宣府也要向邊牆外延伸。

有大寧府護衛,北京將不再直面遊牧騎兵,邊牆關隘的士兵,也可以鬆口氣了,至少增加了不少預警的時間。

大寧府內,全部遷移漢人,或者是心懷華夏的歸化者,發展速度可以不快,但前期一定要安穩,將來時間久了,蒙古人歸心,也沒有這方面的擔憂了。

但北五省剛剛經歷過土地方面的改革,百姓基本都有良田,誰願意來到關外的苦寒之地?還有各種無法預知的風險……

何小米過來,見皇正在,等了一會,方道:“皇,晚膳準備好了……”

“晚膳?”李自成心一動,百姓們忙碌一生,不是爲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嗎?如果讓百姓過好日子,吃得飽,穿得暖,又能娶婆娘……

他匆匆用了晚膳,然後給樑成去了一封親筆信。

在這份親筆信,李自成告訴樑成,立即向古北口外移民,數量不能少於三萬丁!

凡是移民古北口外的大寧府及各縣,三年免徵農業稅,兩丁一頭牛,每丁十隻羊,如果全家移民,二十五歲以、四十五歲以下尚未娶親的男丁,官府將發放一名婆娘。

向關外派出三名知府和若干知縣,其出任大寧知府的,須儘快趕赴關外任職,留下兩名知縣,隨遷移的百姓同路,出了古北口,沿着大道,沿途每隔五十里設置一鎮,每鎮約百丁,直至大寧府,以鎮爲心,向道路兩側安置村莊,每村壯丁數可以十人,也可以二三十,以實際承載的人數爲限。

準備充足的種子,小麥、小米、土豆、紅薯、玉米,還要有各種蔬菜,免費發放給百姓,讓他們來大寧府試種,最好讓農業部派出農業方面的專家,來關外試種。

耕牛免了,但儘量幫着百姓們準備一些農具。

李自成相信,邊牆內可以種植作物,過了邊牆,應該也能種植一些作物,算產量稍低,總能養活百姓。

百姓的糧食不夠,可以用牛羊補充,但絕對不許養馬,除非得到朝廷的特許。

李自成將書信收拾好,交給何小米,讓他明日着人送回北京,人數稍稍多些,一是爲了安全,二是讓部分士兵從古北口返回,沿途勘察官道。

李自成躺到行軍牀,思索了很久,方纔睡去。

翌日天明,他親自召見了被俘的蒙古女人,這些留下來的,都是年輕的女人,她們剛剛失去了親人,臉都有不同程度的擔憂和恐懼。

李自成知道,她們沒法選擇自己的生活,但她們絕對不是無辜的人!

當年蒙古騎兵入侵漢地的時候,她們雖然沒有隨軍禍害漢人,但她們的父親、兄弟,沒少殘害漢人,她們是受益者,現在應該用一切形式向漢人贖罪!

如果說她們是男人的財物,無法勸慰自家的男人,那現在讓她們真正成爲女人,享受女人的生活,承擔女人應該承擔的義務,華夏是在解救她們!

李自成忽地笑了,這是戰爭,是征服另外一個民族,傷亡是難免的,殺戮也是難免的,她們能活下來,已經是萬幸了。

他告訴她們,先在大寧府周圍牧牛牧羊,將來給她們尋找好人家嫁了,保證衣食不愁,如果不聽從安置,或是妄想逃跑,天命軍絕不會輕饒,甚至會讓她們隨軍伺候士兵。

女人們將信將疑,只能聽從李自成的安排,在如狼似虎的騎兵面前,她們不可能有逃跑的機會。

李自成將親兵分做兩撥,一個團五千餘士兵,在灤河北岸立城,大寧府人口不多,府城不用太大,十二里足矣,如果需要,將來可以再擴張,城牆也不用太高,暫定爲六尺。

戰場俘獲的壯丁,也將加入築城大軍。

另外一個團隊的士兵,由李自成親率,安置歸順的百姓。

西南方向不斷有喀喇沁右旗的牧民願意歸順,李自成讓隨軍的官員,按照谷、饒樂二府的規章,讓他們歸化爲漢人,登記人口之後,發還原先的財物,給他們劃分牧場。

第一批的牧民,被安置在錫伯河遊,但他們不是主動歸順,是有罪的人,所有的壯丁,須得在大寧築城一月,之後才能回家。

李自成看着行軍地圖,錫伯河遊立爲錫伯縣,加敖漢、柰曼二旗將立爲柏州、居月二縣,饒樂府總算完成了,滿清的昭烏達盟,全部成爲漢地。

接下來便是更加靠近邊牆的卓索圖盟了。

大寧府城已經開始修築,關鍵是所屬各縣,必須將北京以北,完全罩進去。

劉雲水是一位出色的將軍,他唯一的興趣,便是戰爭,這次皇讓他做爲主力,從西向東征伐,又沒有限制他的殺戮,讓他非常興奮。

他將軍隊以團爲單位,分散在燕山南麓,只要遇蒙古人的部落,並不需要宣戰,直接衝去便是一頓殺戮。

不過,劉雲水告訴士兵們,年輕的女人不可殺戮,留着帶回去,皇要充分利用,還有牛馬羊,除了殺了吃肉,都是集起來,普通的財物,劉雲水根本看不,但鎧甲、兵器,還會蒐集起來,免得將來落到蒙古人的手。

沿途是蒙古喀喇沁右旗的小型部落,除了女人河牛馬羊,幾乎沒有活口,壯丁只有跪下來求饒,纔會成爲戰俘,暫時留下他們的性命。

女人、牛羊、鎧甲兵器越來越多,已經影響戰鬥力,劉雲水沒法,只得着人押赴大寧府,交給皇處置。

劉雲水發現,主動歸順的喀喇沁人越來越多了,難道他們發現了自己的圖謀?皇沒有下令,他這個主將有權決定對待喀喇沁人的態度。

這些喀喇沁人,如果讓他們生存下來,遲早會成爲華夏的禍患,趁着這個機會,不如屠殺了,一了百了!

但喀喇沁人主動歸順,看到華夏的九州軍旗,遠遠是跪迎,他實在下不了手,如果讓皇知道他殺降,將來也會處置他。

這究竟是爲什麼?

難道喀喇沁人不是蒙古人嗎,他們不是喜歡騎射,喜歡來漢地劫掠嗎,如今漢人來了,他們爲何成了孱弱的羔羊?

劉雲水很快發現了,各個小部落,有不少漢人在穿梭:原來是漢清部的人!

他恨不得將這些漢清部的人一刀兩斷,這麼好的機會,他們竟然從搗亂!錯過了今日,以後再難有這樣的好機會,難道喀喇沁人歸順了華夏之後,還能殺了他們不成?

劉雲水知道,以皇的性子,絕對不會允許歸順的蒙古人被殺!

但誰能保證,將來得了機會,這些喀喇沁人不會將彎刀指向華夏的士兵河百姓?遠的不說,便是大明崇禎年間,這些喀喇沁人,沒少屠殺漢人、掠奪財物吧?

但劉雲水不知道的是,喀喇沁部原先是泰寧部,大明立國初年,一直臣服於大明,只是後來大明國力日衰,逐漸喪失了關外,他們才被迫臣服於滿清的。

劉雲水雖然對漢清部的人恨得咬牙切齒,但他知道,漢清部的人是奉了皇的命令,只得將歸順的喀喇沁人送給皇處置。

第1111章 血統第295章 東征隴右(一)第452章 教堂密會第1206章 草原坊第552章 速戰速決第1276章 呂宋立省第185章 王傑與呂布第316章 東征隴右(二十二)第1241章 時事新聞第838章 秘密聯絡第483章 報效第1244章 十王府街第1389章 風捲殘雲第610章 蜀王府第439章 交出地契第608章 四川巡撫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1087章 舉棋不定第1372章 北方的強敵第412章 娜木鐘有意 林丹汗無心第1385章 美洲和亞洲如此接近第899章 嘿嘿不應第271章 負荊請罪第942章 龍牀定計第18章 蒙古騎兵的戰鬥力第470章 以點代線第1357章 華夏海軍第64章 戰馬不錯第184章 一隻綿羊第803章 督師難產第729章 幾分尷尬第230章 監軍的奏摺第736章 錦上添花第1113章 在商言商第1307章 現代化國都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631章 亡國之相第346章 誘敵深入第315章 東征隴右(二十一)第900章 逃離武昌第807章 人在獄中第1072章 航海第334章 白夫人第106章 看熱鬧第1249章 補充協議第976章 吳三桂的使者第61章 幹票大的第1018章 玉墜第341章 近水得月第119章 立營第1200章 和談中斷第960章 連夜攻城第1195章 左翼中旗第1340章 輕鬆破城第253章 暗潮涌動第1165章 一個也活不了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283章 西海水軍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1082章 千里立府第1354章 堅決殲滅第799章 潰敗第802章 風雨飄搖第1328章 各有所第475章 故人相見第1051章 貿易專區第104章 五號牀單第106章 看熱鬧第1292章 耳鬢白髮第700章 八藩第568章 拉下水第660章 十字路口第836章 挖祖墳第436章 量才、論功第402章 孩子像父親還是母親第1240章 西洋南洋第1035章 金凱商行第134章 天主教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762章 縣衙大獄第612章 一視同仁第912章 不做他想第71章 殺強盜第1197章 固倫額駙第385章 偷襲北線第752章 糧食緊缺第348章 計劃中的逃兵第1114章 丐幫與漕幫第1191章 郭爾羅斯人第1250章 主動權第892章 不負百姓第1102章 夫妻夜話第1278章 安西都督府第41章 考覈第589章 年少白頭第20章 獵物第522章 叫天不應第288章 細菌第1197章 固倫額駙
第1111章 血統第295章 東征隴右(一)第452章 教堂密會第1206章 草原坊第552章 速戰速決第1276章 呂宋立省第185章 王傑與呂布第316章 東征隴右(二十二)第1241章 時事新聞第838章 秘密聯絡第483章 報效第1244章 十王府街第1389章 風捲殘雲第610章 蜀王府第439章 交出地契第608章 四川巡撫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1087章 舉棋不定第1372章 北方的強敵第412章 娜木鐘有意 林丹汗無心第1385章 美洲和亞洲如此接近第899章 嘿嘿不應第271章 負荊請罪第942章 龍牀定計第18章 蒙古騎兵的戰鬥力第470章 以點代線第1357章 華夏海軍第64章 戰馬不錯第184章 一隻綿羊第803章 督師難產第729章 幾分尷尬第230章 監軍的奏摺第736章 錦上添花第1113章 在商言商第1307章 現代化國都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631章 亡國之相第346章 誘敵深入第315章 東征隴右(二十一)第900章 逃離武昌第807章 人在獄中第1072章 航海第334章 白夫人第106章 看熱鬧第1249章 補充協議第976章 吳三桂的使者第61章 幹票大的第1018章 玉墜第341章 近水得月第119章 立營第1200章 和談中斷第960章 連夜攻城第1195章 左翼中旗第1340章 輕鬆破城第253章 暗潮涌動第1165章 一個也活不了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283章 西海水軍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1082章 千里立府第1354章 堅決殲滅第799章 潰敗第802章 風雨飄搖第1328章 各有所第475章 故人相見第1051章 貿易專區第104章 五號牀單第106章 看熱鬧第1292章 耳鬢白髮第700章 八藩第568章 拉下水第660章 十字路口第836章 挖祖墳第436章 量才、論功第402章 孩子像父親還是母親第1240章 西洋南洋第1035章 金凱商行第134章 天主教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762章 縣衙大獄第612章 一視同仁第912章 不做他想第71章 殺強盜第1197章 固倫額駙第385章 偷襲北線第752章 糧食緊缺第348章 計劃中的逃兵第1114章 丐幫與漕幫第1191章 郭爾羅斯人第1250章 主動權第892章 不負百姓第1102章 夫妻夜話第1278章 安西都督府第41章 考覈第589章 年少白頭第20章 獵物第522章 叫天不應第288章 細菌第1197章 固倫額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