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逃離武昌

天命軍的大軍從西、北、東三個方向逼近漢陽府,李信從應城沿漢水南下,首先拿下漢水以北的漢川縣,劉雲水不甘示弱,協助李績部進逼漢陽府城。

與漢陽一江之隔的武昌,城內武一片恐慌。

武昌是江漢平原的心,地方物產豐富,但因爲身處內陸,一直太平無事,守衛一向鬆懈,左良玉離開武昌東下後,城內守軍不足萬人。

區區萬人,又很少過戰場,用這樣的士兵去對付李自成的十萬虎狼之師,豈不是羊入虎口?

左良玉在武昌肆虐的時候,大家對他深惡痛絕,恨不得他從馬背摔死,但沒有左良玉,武昌卻危在旦夕之間。

官員們三三兩兩,私下會面時,都認爲必須儘快募兵,加強武昌城的防守。

但募兵的錢呢?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了楚王府,坊間傳言,楚王府在武昌列兩百餘年,王府錢糧無數,存放錢糧的倉庫都放不下了……

武昌告急,楚王至少要拿出幾十萬募兵,萬一武昌城破,楚王豈不成爲下一個福王、襄王?

但朱華奎不爲所動,讓他拿出數十萬兩銀子,還不如在他的大腿割下一塊肉!

萬般無奈之下,致仕回鄉的前禮部尚書、淵閣大學士賀逢聖,主動求見楚王朱華奎,得到朱華奎的傳召後,賀逢聖行了參拜大禮後,直接道:“王爺,流寇兵臨城下,王爺也該有所行動!”

朱華奎軟軟地靠在黃木椅,淡淡地道:“賀大人的意思是……”

“王爺,武昌守備空虛,城內守軍不過萬人,”賀逢聖道:“武官員一致認爲,必須緊急募兵,加強武昌的守衛!”

“募兵好呀,本王支持!”朱華奎勉強抑制住心的衝動,道:“賀大人,既然武都認爲要募兵,賀大人不去募兵,來本王府做甚?”

“王爺!”賀逢聖起身,長身一揖,道:“武衆志成城,然而募兵需要錢糧,王爺如果不能奉獻部分錢糧,衆武又如何募兵?”

“又是錢糧!”朱華奎冷哼道:“武昌城,武官員有誰沒有貪墨過兵餉?到了無兵可用之時,卻將事情向本王頭一推,難道本王便是那冤大頭?”

賀逢聖語塞。

朱華奎說得沒錯,武昌並非沒有士兵,而是城內的官員們貪墨了大量的兵餉,致使士兵無法養活自己,不斷逃逸。

官員們樂得高興,也不追逐逃兵,朝廷還是按照原先的定額撥下糧餉,士兵越少,他們貪墨得會越多。

惡性循環,官員們貪墨得越多,士兵剩下的糧餉會越少,逃亡的士兵會越多,反正也沒人管。

武昌安逸了這麼多年,誰知道被流寇看?除了北面的李自成,還有東北方向的張獻忠……

賀逢聖遲疑片刻,又是長身一揖,算是求着朱華奎了,“王爺,的確是官員們的不是,然而流寇兵臨城下,現在最要緊的是守城,等流寇退去,王爺可以着人整肅城內的官員!”

“本王雖是親王,卻無整肅官員的權利,”朱華奎冷冷地道:“誰捅出的簍子,誰解決後事,守衛武昌,是城內武官員的責任,難道他們只是白拿俸祿?”

賀逢聖暗暗叫苦,貪墨兵餉,不是一人所爲,有些人已經調

離武昌,難道讓他們將貪墨的銀子還回來?便是城內的武,讓他們將銀子還回來,也是不可能的,吃過的飯喝過的酒還能吐出來?睡過青樓的女人,還能讓她睡回去?

他拱拱手,道:“王爺說得在理,不過,藩王亦有守土之責,萬一武昌失守……”見朱華奎神色不善,忙改口道:“只要王爺拿出十萬兩銀子,城內能招募一支強兵守城,可保武昌不失,到時候王爺也好向皇交代!”

朱華奎暗哼一聲,讓本王拿銀子?銀子到了他們手,還不是少了一大半?拿皇來說事?本王不信,一旦城破,皇最先追究誰的失土之責!

他向身邊的太監耳語幾句,太監忙出去搬來一把包金的木椅,朱華奎指着椅子道:“這是當年太祖分封諸王時,賜給第一代楚王的禮物,一直是王府的傳家寶,”睨了賀逢聖一眼,道:“賀大人若是要本王佐軍,可將此物搬去,除此之外,本王別無他物!”

賀逢聖怎敢將太祖親賜的物件搬走?再說,武昌城內人心惶惶,又有誰會購買此等罕物?

想到洛陽的福王、餉銀的襄王,他不禁雙目一紅,險些滴下淚來,只是向朱華奎拱拱手,也不說話,快步離開了楚王府。

朱華奎見賀逢聖走了,忙着人喚回王府長史徐學顏。

徐學顏是王府長史,一向深得朱華奎信任,在武昌城內也是盡人皆知,此時恰逢諸司長官及武昌知府、江夏知縣入朝覲見,暫時代理江夏知縣。

聽說朱華奎召見,他立即趕回楚王府,“王爺召屬下何事?”

朱華奎從座椅起身,邁了兩步,道:“君復,武昌城防如何?”

徐學顏躬身道:“回王爺,城不僅士兵不足,是……是兵器,也是多有損毀,臣這段時間,正在安排人手,緊急修繕守城器械……”

朱華奎沉吟片刻,道:“依君復看,武昌能不能守?”

徐學顏輕皺眉頭,思索了好一會,方道:“以臣看來,現在的這種狀況,肯定難以持久,要想守城,必須募兵,”頓了一頓,又道:“可是,新募的士兵,操訓時間不足,戰鬥力恐怕很難去……”

朱華奎點點頭,道:“君復說得是,城的武,都是飯桶,他們只會貪墨兵餉,”又喃喃自語道:“看來,守衛武昌的事,也不能全部指望他們!”

“王爺……”

“君復,你這個知縣也別當了,眼下流寇逼近,武昌城都出不了,城內的事,自然有他們,”朱華奎道:“我們要自己招募士兵!”

“王爺真的要招募士兵?”徐學顏暗暗稱,王爺不是不肯出錢募兵嗎?

“本王自然要協助守城,但不能將銀子交給他們,”朱華奎的臉,現出不屑之色,“左良玉在武昌作亂的時候,附近不是留下許多潰兵嗎?君復將這些招募過來,他們原本便是士兵,不需要操訓!”

徐學顏深深一揖,道“王爺說得是,不知道王爺要招募多少士兵?”

“兩千吧!加王府原先的士兵,已經有五千了,”朱華奎昂着頭道:“這些都是我們的士兵,叫‘楚府兵’,士兵由你管控,糧餉有王府發,萬一流寇攻打城池,讓他們駐守南城的昌、保安二門!”

楚王府位於南城附近,朱華奎自然不願將王

府的安全交給別人,南城還有一座正門,叫做望山門,不過,望山門正對着督院,乃是武昌武雲集的地方,他自然不用擔心。

此時的督院,正在召開緊急會議,武昌城內,不拘武,也不拘職位高低,只要能爲守城獻策,都可以參加。

巡江都司硃士鼎、通判李毓英、巡江都司硃士鼎、參將崔榮、前閣臣賀逢聖,還有賀逢聖的學生、諸生馮雲路等。

參會的以武將爲主,官當,湖廣左右布政使、武昌知府、江夏知縣等,因爲入京覲見,都不在武昌城內。

主持會議的是新任承天巡撫王揚基。

王揚基新任右僉都御史,巡撫承天、德安,但這兩府都被流寇佔了,他便賴在武昌不走,因爲李信部的獨立營已經威脅到黃州安全,便將自己的親信、黃州推官傅瑞調至武昌,以避流寇。

王揚基萬萬沒想到,流寇沒有去攻打黃州,而是直接攻打武昌,早知道如此,打死他也不來武昌。

賀逢聖雖是官出生,卻是主戰派,堅決要求募兵,既然楚王不肯出錢,那向城的士紳募錢,如果不能守住武昌,這些士紳也很難獨善其身。

這是大多數人都想法,賀逢聖是致仕的閣老,他的意見,毫無阻滯全票通過。

賀逢聖的學生馮雲路,見自己的老師是主戰派,便也說出許多慷慨激昂的話語,一句話,人在城在!

王揚基卻是翻着白眼,這個時候,大話空話有什麼用?有本事用你的大話和決心去退了流寇?他打着哈欠道:“向士紳募錢的,交給閣老大人了,馮先生協助閣老大人,諸位還有什麼想法?”

參將崔榮道:“閣老,各位大人,依本將看,守城不如守江,守江不如守漢,磨盤、團風、煤炭、鴨蛋諸洲,淺不過馬腹,縱之飛渡,而坐守孤城,非良策也。”

“崔參將是要渡江而北?”王揚基不悅道:“流寇都是聚集在對岸……武昌城內的士兵本不夠,如今大家都費盡心機募兵,崔參願意渡江送死,可以着本部人馬渡江。”

崔榮身份地位低微,不敢多言,卻是暗暗打定主意,只有守住漢陽,才能保住武昌,會議結束後……

“不過,崔參將說的也有道理,”王揚基睨了崔榮一眼,道:“流寇集於對岸,尚未渡過長江,我們先聚集江北的潰兵,先行抵抗,削弱流寇的力量,”頓了一頓,道:“禧徵,本府現在授你爲江北監軍,全權節制江北的兵馬,務必阻止流寇渡江!”

傅瑞一愣,見王揚基以目示意,忙道:“下官遵命!”

王揚基咳嗽一聲,道:“本府即日也要渡江北。”

賀逢聖一愣,道:“承天、德安兩府都已經失陷於流寇,王大人還要渡江?”

王揚基向北方一拱手,道:“本府受朝廷重託,明知是死,也要死在承天、德安!”又向賀逢聖一拱手,“武昌府城,拜託閣老了!”

除了督院,傅瑞放慢腳步,等到王揚基,悄聲道:“大人果真要渡江?”

王揚基忙擺擺手,小聲道:“先離開武昌再說……”

崔榮離開督院後,立即整頓本部人馬,又拿出私產,招募了部分青壯,匯聚了兩千人,從鴨蛋洲渡江,奔漢陽府而去。

第689章 後套第656章 清蒸最補了第1078章 報應到了第51章 功過不能相抵第797章 各個擊破第1379章 錫蘭島第42章 水桶法則第879章 決堤放水第1215章 你還來做什麼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314章 東征隴右(二十)第1318章 圖魯拜琥第786章 無形的壓力第1195章 左翼中旗第930章 暗中獻城第1379章 錫蘭島第1285章 唐努烏梁海第1144章 飛上天空第615章 陣前鬥法第456章 意外的收穫第698章 彝人就是漢人第1077章 豪格瘋了第1021章 輪流扇風第930章 暗中獻城第236章 一封沒有發出的奏摺第1197章 固倫額駙第624章 普通的使者第664章 解甲歸田第323章 東征隴右(二十九)第489章 蓬蓽生輝第1170章 緊追不捨第216章 孩子與官印,哪一個更重要第294章 等你長大一點點第160章 心思第124章 歡喜還來不及第914章 東出潼關第1354章 堅決殲滅第39章 三兄弟與蒙古兵的故事第856章 鋪天蓋地第850章 失落第1018章 玉墜第1360章 順塔故國第1046章 濠鏡之行第1030章 繁華背後第1284章 標準配置第1041章 海匪第405章 新式教育第1185章 建設遼寧第645章 蘭州、蘭州第1325章 西班牙的困局第995章 軍魂第682章 蒙古女人第887章 柿園之役第878章 未雨綢繆第1109章 滅族第1034章 艦炮的數量第764章 何去何從第884章 大軍南下第1183章 布木布泰第662章 匯豐商行第1306章 瀾滄江回家第170章 度人度己第508章 鐵槊科諾特十蘇木第995章 軍魂第1158章 五項條款第1308章 瓦剌蒙古第199章 心電感應第468章 解罪第689章 後套第1130章 遊牧?農耕?第897章 四川模式第759章 城外受挫第1136章 裝模作樣第427章 不平等協議(上)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1026章 重用傳教士第713章 選擇的權利第760章 垂頭喪氣第827章 將功折罪第963章 大步入宮第181章 蓮花山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1095章 察漢浩特第43章 西寧衛第887章 柿園之役第492章 財物清單第791章 叫罵不絕第1379章 錫蘭島第1173章 兩個選擇第456章 意外的收穫第27章 下山第1066章 阿霸垓部第405章 新式教育第260章 營地的選擇第67章 夜談第1366章 打起來了第765章 早有預謀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330章 大建設第26章 信鴿
第689章 後套第656章 清蒸最補了第1078章 報應到了第51章 功過不能相抵第797章 各個擊破第1379章 錫蘭島第42章 水桶法則第879章 決堤放水第1215章 你還來做什麼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314章 東征隴右(二十)第1318章 圖魯拜琥第786章 無形的壓力第1195章 左翼中旗第930章 暗中獻城第1379章 錫蘭島第1285章 唐努烏梁海第1144章 飛上天空第615章 陣前鬥法第456章 意外的收穫第698章 彝人就是漢人第1077章 豪格瘋了第1021章 輪流扇風第930章 暗中獻城第236章 一封沒有發出的奏摺第1197章 固倫額駙第624章 普通的使者第664章 解甲歸田第323章 東征隴右(二十九)第489章 蓬蓽生輝第1170章 緊追不捨第216章 孩子與官印,哪一個更重要第294章 等你長大一點點第160章 心思第124章 歡喜還來不及第914章 東出潼關第1354章 堅決殲滅第39章 三兄弟與蒙古兵的故事第856章 鋪天蓋地第850章 失落第1018章 玉墜第1360章 順塔故國第1046章 濠鏡之行第1030章 繁華背後第1284章 標準配置第1041章 海匪第405章 新式教育第1185章 建設遼寧第645章 蘭州、蘭州第1325章 西班牙的困局第995章 軍魂第682章 蒙古女人第887章 柿園之役第878章 未雨綢繆第1109章 滅族第1034章 艦炮的數量第764章 何去何從第884章 大軍南下第1183章 布木布泰第662章 匯豐商行第1306章 瀾滄江回家第170章 度人度己第508章 鐵槊科諾特十蘇木第995章 軍魂第1158章 五項條款第1308章 瓦剌蒙古第199章 心電感應第468章 解罪第689章 後套第1130章 遊牧?農耕?第897章 四川模式第759章 城外受挫第1136章 裝模作樣第427章 不平等協議(上)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1026章 重用傳教士第713章 選擇的權利第760章 垂頭喪氣第827章 將功折罪第963章 大步入宮第181章 蓮花山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1095章 察漢浩特第43章 西寧衛第887章 柿園之役第492章 財物清單第791章 叫罵不絕第1379章 錫蘭島第1173章 兩個選擇第456章 意外的收穫第27章 下山第1066章 阿霸垓部第405章 新式教育第260章 營地的選擇第67章 夜談第1366章 打起來了第765章 早有預謀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330章 大建設第26章 信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