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章 西洋南洋

三院十部的官員整頓結束,李自成趁熱打鐵,決定將整頓吏治推廣至整個河北省。

根據原先的計劃,李自成敕封陳確、歐陽主生、白鳩鶴爲終身大法官;敕封劉文魁、俞彬、張鼐爲終身大檢察官。

大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有權審判華夏境內除皇帝之外任何高官、任何複雜的案件;大檢察官獨立行使檢察權,有權對皇帝之外任何可疑人員行使監察、調查的權力。

大法官、大檢察官由皇帝任命,除生病、死亡、辭職、喪失行爲能力等不可抗力原因外,任何人不得剝奪他們的審判權、檢察權。

陳確、歐陽主生、白鳩鶴、劉文魁、俞彬、張鼐六人,或許不是最合適的終身司法人員,但李自成要樹立榜樣,提高華夏司法機構的公信力,防止行政機構和行政人員做大。

李自成在乾清宮召見了陸之祺、沈道、陳確、歐陽主生、白鳩鶴、劉文魁、俞彬、張鼐八人,除了授予陳確、歐陽主生、白鳩鶴、劉文魁、俞彬、張鼐六人敕命文書外,還將他們六人的形象,上升至國家層面,是華夏的公信力的體現,勉勵他們爲國立功。

大法官、大檢察官都沒有升職的希望,但在審判、監察系統,他們甚至比陸之祺、沈道的威望還高。

簡短的會見中,李自成決定成立督察小組,赴河北各府縣整頓吏治。

華夏的河北省,與大明北直隸的八府二州略有不同,已經增加至十一府。

保定、河間、真定、順德、廣平、大名、永平七府,基本上沒有變化;順天府更名北京府,依然是國都;改天津衛爲天津府,做爲河北省首府,河北省府也是遷往天津府;宣府軍鎮與延慶州、保安州,原先合併爲宣府,後來府城遷往張垣,改稱張垣府;北部邊牆之外,增加一個大寧府。

各個督察小組既要整頓行政官員,也要整頓法院、監察院的官員,基本上採取法院、監察院互相搭配的組合

陸之祺、張鼐組成第一小組,負責南方的順德、廣平、大名三府;沈道、白鳩鶴組成第二小組,負責東方的天津、河間、永平三府,包括河北省府;陳確、俞彬組成第三小組,負責西南方向的保定、真定二府;劉文魁、歐陽主生組成第四小組,負責北方的張垣、大寧二府。

還剩一個北京府,李自成決定親自來抓。

整頓的方法,與整頓三院六部的法子一樣,只要官員能坦白罪行,上交歷次貪墨的銀錢,並保證不再貪墨,接受監察部官員的監督,將不再追究罪行,在接受必要的反貪教育之後,都能官復原職。

反之,如果官員陰奉陽違、泯頑不化,妄圖矇混過關,監察院、法院不但會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時候,還會追究主官的監管責任。

四個督察小組離開北京的時候,李自成並沒有送行,他在乾清宮召見北京知府王應誠、法院院長張能、監督院院長徐朝奉。

北京城內整頓吏治,早已傳得風風雨雨,做爲北京府的高官,他們與三院十部的官員,自然有官面上的來往,他們掌握的訊息,也比普通百姓更加詳盡。

李自成剛剛張口,王應誠便拜伏於地,“皇上,北京府貪墨的官員,已經坦白了,他們的罪行,臣都帶來了……”

“帶來了?”

“是!”王應誠袖出一大疊文書,“皇上,這是官員們坦白的事實,不過,這只是府城,轄縣暫時還沒有……”

王廉上前接過,雙手奉上,交給李自成,李自成手持文書,輕輕抖了抖,“王愛卿,府衙的官員都交代了?”

“應該都交代了,”王應誠小心地道“不過,臣不能完全確認……”

“好!”李自成起身,踱了兩步,猛地停住,“王愛卿,朕會着人查驗,如果北京府的官員們都能坦白罪行,朕升你爲河北省長,任然兼任北京知府。”

“臣多謝皇上!”

“起身吧!”李自成道“王愛卿能未雨綢繆,不錯!”

“可是,臣……”王應誠卻是沒有任何喜悅。

“朕明白,”李自成轉過身,拍拍王應誠的膀子,“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王愛卿知錯能改,朕就給你這個機會,朕不看過去,華夏的過去,受到前朝大明影響很大,朕只看未來,看看北京城是否在全國率先出現新氣象!”

“可是北京府所屬各縣……”

“各縣自有知縣負責,王愛卿以後可要多加督促,”李自成點點頭,“王愛卿現回去,朕這就着人查驗。”

“臣多謝皇上厚恩!臣告辭!”

李自成將北京府官員坦白的事實文書遞給王廉,“立即着人送往西江米巷,讓任二喜將查驗結果儘快送來。”

“是!”

李自成掃了張能、徐朝奉一眼,“朕召見你們的目的,你們可曾明白?”

“臣等明白!”

“北京法院、監督員的人數不多,朕給你們一日時間,明日將官員坦白的事實送過來!”

“臣遵旨!”

“去吧,”李自成道“整頓吏治,刻不容緩,朕沒有太多的時間,”頓了一頓,又道“朕不在乎懲治幾名官員,廉潔自律、奉公守法,這是官員最基本的操守。”

“臣受教了!”

李自成親自出手,只用了兩日時間,便整頓了北京府的官員,或許是從三院十部的官員們身上看到希望,從漢陽部掌握的證據來看,北京府的官員們坦白得非常徹底,沒有任何官員需要接受隔離審查。

不過,這些官員也要接受三日的廉政教育。

李自成希望,這樣的廉政教育,將來要制度化、定期化,讓官員們輪流接受教育。

接下來整頓北京府各縣的官員,李自成並沒有直接參與,而是用北京府的官員,組建了三個督察小組,每個小組中,既有北京府的官員,又有法院、督察員的人員,漢陽部的人,以皇上特使身份,參加了每一個督察小組。

李自成抽出時間,再次召見了王安平。

王安平以爲皇上是關心雲南的戰事,袖出一疊資料,“皇上,這是兄弟們今日剛剛從西南傳過來的,臣只是看過,尚未來得及整理……”

李自成看着資料的內容太多,有些心煩,“安平,選擇主要的內容口頭彙報吧!”

“是,皇上!”王安平將資料收起,“皇上,東籲境內,大英商館的規模很小,但荷蘭人人的商館,規模很大,至少有五百人……”

李自成在心中揣摩,定都昆明後,華夏必會與西洋人有一個碰撞的過程,華夏不會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西洋。

否則,西洋人爲了自身的利益,只能團結起來對付華夏,如果拉攏一批,給予他們一定經濟利益,就有可能分化西洋諸國。

究竟要拉攏誰、打擊誰?

他思索了好一會,知道時間太短,西南傳回的有用訊息不會太多,便道“張獻忠那邊如何?”

“張獻忠,並沒有什麼動靜,”王安平小心地道“據兄弟們彙報,張獻忠那邊,也是重用西夷人……”

“西夷人?”

“張獻忠身邊,有兩名西夷,一個叫利類思,一個叫安文思。”

李自成思索片刻,對這兩個人沒什麼印象,至少他們的名氣不如湯若望,“他們在張獻忠身邊做什麼?”

“回皇上,他們在張獻忠的支持下,在當地傳揚天主教……”

“天主教?”

“對,已經建了好幾個教堂……”

“建立學堂沒有?”

“這倒沒聽說,應該沒有,要不,臣給當地的兄弟們傳訊,讓他們查查?”

“查!”李自成思量,如果僅僅是在當地傳教,對華夏並不是威脅,甚至有利於華夏將來掌控這些地區,萬一張獻忠利用這些西洋人搞出一些科技成果,特別是生產出一些先進的火器,那就麻煩了,“安平,着人去教堂內詳查,看看有沒有科學方面的研究,另外,給第八營傳訊關注這兩名西洋的傳教士,將來出征的時候,保住他們的性命。”

“臣遵旨!”

李自成又道“安平,對西南方面訊息的蒐集,萬萬不能放鬆,此外,還有一塊,也不能忽略。”

“請皇上明示!”

“南洋,”李自成起身,招招手讓王安平過來,指着御案上非常簡易的地圖,“這裡是華夏的臺灣省,這是南洋島嶼的大致分佈圖,儘快向當地派出人手。”

王安平掃了一眼,覺得海路相隔太遠,但並沒有說出來,“皇上給臣的任務是……”

“南洋諸島,不少島嶼上都有漢人,先聯絡了再說,”李自成頓了一頓,又道“南洋諸島,大部分被西洋人侵佔,如果有機會,看看西洋人的戰艦,哪怕是外形圖也好。”

“臣遵旨!”

“南洋肯定有漢人,但漢人有多少,居住在何地,你們可以去問問南海艦隊的鄭芝龍,”李自成笑道“如果無法去往南洋,也可以去問問鄭芝龍,他一定有辦法。”

“多謝皇上教誨,”王安平喜道“臣剛纔還擔心,如何將兄弟們送往南洋呢……”

李自成點頭,“安平,我們沒有南洋的詳細訊息,無法給你們後勤保障,你們不用急,慢慢來,讓漢清部的人,不要太過冒險!”

“臣明白。”

第896章 裡應外合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1072章 航海第943章 動了南遷的念頭第1153章 相互讓步第1139章 騎兵混戰第626章 全軍覆沒第1162章 半截斷腿第1299章 華葡盟約第357章 遊擊將軍第1055章 射程上的優勢第628章 獨此一家第537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054章 荷蘭艦隊第1349章 戰書第90章 妥協第594章 湛藍色的焰火第1075章 爲了你第945章 多爾袞的憤怒第361章 建立行省第151章 模具第 1321章 南原省第1362章 軍人不管會談第1034章 艦炮的數量第452章 教堂密會第1073章 千里奔襲第1089章 樂福規章第72章 血性第557章 爭執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104章 五號牀單第358章 炕房之樂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28章 狹路相逢第855章 收割小麥比賽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194章 唯一的選擇第717章 投豆選舉第742章 笑看王府第553章 牽馬提靴第523章 華夏銀行第1241章 時事新聞第1378章 孤軍深入第172章 開刀第1154章 最後一眼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120章 倒淌河第865章 繼續圍城第1053章 砂糖工廠第252章 李氏雨馨第587章 金戈鐵馬第389章 隱藏實力第826章 突圍而去第400章 密談(下)第1335章 還是要親征第1287章 年度朝會第291章 西寧軍與甘州軍的不同第1104章 航海船隊第317章 東征隴右 (二十三)第627章 山窮水盡第519章 排定座次第446章 一句話引發的爭議第1166章 鑲黃旗潰敗第1031章 長子次子第453章 實名制票證第54章 可愛的伍公公第303章 東征隴右(九)第394章 秘密協議第346章 誘敵深入第589章 年少白頭第876章 夜夜新郎第69章 立威治軍第851章 勸降第514章 漢清局第1293章 三路征伐第1214章 國家利益第1330章 冊封李濬第1166章 鑲黃旗潰敗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1005章 攻城模式第374章 教皇第540章 新城新貌第1291章 資金缺口第588章 勖勤宮第153章 廢物利用第1122章 生路第330章 大建設第807章 人在獄中第1018章 玉墜第927章 黃河故地第810章 震懾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203章 從千戶第1138章 沒有說謊第454章 銀錢和技術第790章 傾家蕩產第537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177章 大禍臨頭第885章 誘餌第528章 漲價
第896章 裡應外合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1072章 航海第943章 動了南遷的念頭第1153章 相互讓步第1139章 騎兵混戰第626章 全軍覆沒第1162章 半截斷腿第1299章 華葡盟約第357章 遊擊將軍第1055章 射程上的優勢第628章 獨此一家第537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054章 荷蘭艦隊第1349章 戰書第90章 妥協第594章 湛藍色的焰火第1075章 爲了你第945章 多爾袞的憤怒第361章 建立行省第151章 模具第 1321章 南原省第1362章 軍人不管會談第1034章 艦炮的數量第452章 教堂密會第1073章 千里奔襲第1089章 樂福規章第72章 血性第557章 爭執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104章 五號牀單第358章 炕房之樂第211章 即將到來的收成第28章 狹路相逢第855章 收割小麥比賽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194章 唯一的選擇第717章 投豆選舉第742章 笑看王府第553章 牽馬提靴第523章 華夏銀行第1241章 時事新聞第1378章 孤軍深入第172章 開刀第1154章 最後一眼第343章 陝西三邊總督第120章 倒淌河第865章 繼續圍城第1053章 砂糖工廠第252章 李氏雨馨第587章 金戈鐵馬第389章 隱藏實力第826章 突圍而去第400章 密談(下)第1335章 還是要親征第1287章 年度朝會第291章 西寧軍與甘州軍的不同第1104章 航海船隊第317章 東征隴右 (二十三)第627章 山窮水盡第519章 排定座次第446章 一句話引發的爭議第1166章 鑲黃旗潰敗第1031章 長子次子第453章 實名制票證第54章 可愛的伍公公第303章 東征隴右(九)第394章 秘密協議第346章 誘敵深入第589章 年少白頭第876章 夜夜新郎第69章 立威治軍第851章 勸降第514章 漢清局第1293章 三路征伐第1214章 國家利益第1330章 冊封李濬第1166章 鑲黃旗潰敗第321章 東征隴右(二十七)第1005章 攻城模式第374章 教皇第540章 新城新貌第1291章 資金缺口第588章 勖勤宮第153章 廢物利用第1122章 生路第330章 大建設第807章 人在獄中第1018章 玉墜第927章 黃河故地第810章 震懾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203章 從千戶第1138章 沒有說謊第454章 銀錢和技術第790章 傾家蕩產第537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177章 大禍臨頭第885章 誘餌第528章 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