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知道第三營接下來所面臨的重任,將四個師全部拉出城外,全天候高強度操訓,特別是剛剛整編的第四師,除了白日的操訓外,晚飯後還要進行一個時辰的思想教育課,將天命軍的軍歌、軍律軍規儘快傳授給他們,從側面提高戰鬥力。
華夏永昌二年(公元1644年)三月二十七日,李自成着人將朱由檢與皇后周玉鳳是靈柩,運至昌平的皇陵,安葬在貴妃田秀英的墓旁,雖然沒有單獨的皇陵,但有後、妃陪伴,朱由檢也該瞑目了。
等到傍晚安葬的人回到京師,李自成在乾清宮東暖閣召見了三位皇子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照。
李自成告訴三人,他們的身份非常敏感,想要活下去,只有兩條路:要麼永遠呆在京師,華夏保證一世富貴;要麼遠離京師,爲華夏開疆拓土。
朱慈炯倒是想爲華夏開疆拓土,但朱慈烺、朱慈照卻是猶豫不決,李自成也沒強求,只是告訴他們,等到成年再做決定不遲。
三人依然住在慈慶宮,沒有多少自由,但也衣食無憂。
李自成正在晚膳,乾清宮太監總管王之心急匆匆帝過來了,“皇,吳襄求見!”
“吳襄?”李自成大喜,既然吳襄來了,一定是吳三桂有訊息了,忙到:“快傳!”
少頃,吳襄隨着王之心入了東暖閣,他的身後,還跟着一名全身甲冑的武將,二人都是跪拜於地,“叩見皇!”
“都平身吧!”李自成掃了眼甲冑將軍,道:“吳老總兵,這位是……”
吳襄起身後,立在龍椅前,微微躬身道:“回皇,此人是遼東副將楊坤,受小兒長伯之託,回京求見皇,因擔心無法得見,故去了吳府,小人立即帶他求見皇,連鎧甲都來不及脫下……”
“原來的楊將軍?快坐,吳老總兵也坐!”李自成估計,既然楊坤從大老遠來到京師,又隨着吳襄入宮求見,吳三桂方面,一定有正面訊息,至於吳襄說,楊坤入了吳府,連鎧甲都來不及脫下,便急急入宮求見,是否屬實,已經不重要了,他讓王之心給二人奉茶水,淡淡地道:“吳總兵身邊,有多少將士?”
吳襄看了楊坤一眼,微微點頭,楊坤忙道:“回皇,吳總兵麾下,有四萬將士,其騎兵五千,另外,山海關還有高起潛的一萬士兵!”
加高起潛的士兵,不過五萬,五萬士兵能守住山海關和寧遠……李自成思索片刻,方道:“吳總兵現在何處?”
“回皇,吳總兵現在山海關……”
“山海關?”李自成微微皺眉,朱由檢不是早給吳三桂下達了勤王的聖旨嗎,爲何到現在還在山海關?
楊坤似乎明白李自成的心思,忙拱手道:“回皇,吳總兵接到皇……崇禎帝聖旨,立即從寧遠撤回山海關,因沿途有五十萬百姓跟隨,所以無法快速行軍,於三月三月十九日抵達山海關,二十二至豐潤……但彼時京師已破,大明滅亡,吳總兵不得已退回山海關……”
李自成微微點頭,吳三桂尚未抵達,京師已經被天命軍破了,勤王之師也失去了目標,退回山海關觀望,也是人之常情。
他的心忽地一動,“楊將軍是說,關外的寧遠,原本有五十萬?這些百姓現在何處?”
楊坤不明白,李自成不關心山海關的將士,爲何關心起百姓?他小心地道:“回皇,吳總兵將百姓們護送入關,因爲要緊急勤王……所以將他們丟在山海關內……”
在關內好,免得來回奔波!
李自成思索片刻,看了楊坤一眼,道:“吳總兵的心意如何?”
“回皇,吳總兵接到皇的詔書,立即知會全營將士,預備歸順華夏國,吳總兵恐皇掛念,便着小人日夜趕路,回京報訊……”楊坤袖出一份書,道:“這是吳總兵着小人轉呈皇的親筆信!”
王之心前,接過書,雙手奉,交給李自成,李自成撕了封口,打開一看,臉不覺露出笑意。
吳三桂總算沒有投降滿清,做那個遺臭萬年的“漢奸”,因爲自己着人保護了吳府,歷史從這兒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他不相信吳三桂是詐降,大明沒了,吳三桂已經失去了效忠的對象,如果不歸順華夏,唯有投降滿清一條路。
如果不是山窮水盡,誰願意投靠滿清韃子?一羣未開化的野豬……
李自成擡起頭,含笑看着楊坤,“吳總兵不愧是識時務的俊傑,現在數萬大軍駐紮在山海關,可有什麼困難?”
“回皇……”楊坤小心地道:“遼東的將士,已經一個多月沒有得到糧餉了,將士們都是飢腸轆轆……”
“吳總兵既然歸順了華夏,遼東的將士,也是華夏的軍隊,”李自成勃然而起,道:“楊將軍且休息一夜,明日一早便返回山海關,告訴吳總兵,朕會用最快的法子,向山海關運送一批糧食,儘快解決糧食問題,另外,朕會着人送去白銀五萬兩,做爲遼兵的軍餉!”
“小人代山海關所有將士們謝過皇!”楊坤忙叩拜於地。
李自成讓楊坤起身,卻是對吳襄道:“在這一兩日,朕將親率大軍前去山海關,護送遼地的百姓迴歸故土,吳老總兵收拾收拾,到時候也要隨行!”
“皇要去山海關?”吳襄吃了一驚,不覺微微閉雙目,兩股精光內斂。
“朕也想呆在京師呀!”李自成幽幽地道:“可是遼東的韃子,總不讓人省心!”
吳襄這才知道,他意會錯了李自成的意思,老臉不覺一紅,訕訕地道:“皇是說,滿清韃子會出兵山海關?”
“華夏與大明打得你死我活,韃子豈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李自成目視楊坤,道:“楊將軍在山海關,有沒有得到韃子南下的訊息?”
“回皇,小人在山海關的時候,尚不曾聽說……”
“看來韃子尚未抵達山海關,”李自成嘆道:“韃子的盛京城遠在千里之外,他們南下,也需要時間,我們應該在韃子南下之前,能夠恢復寧遠城!”
李自成交代楊坤,回到山海關的時候,儘量讓遼地的百姓回到寧遠,華夏的大軍隨後到,寧遠城一定要恢復。
吳襄原先還以爲李自成要奪了吳三桂的兵權,此時才知道,李自成是要恢復吳三桂放棄的寧遠城,他的心,像是打翻了五味瓶,華夏初立,國內尚未統一,李自成要拓展疆土嗎?
華夏國雖然推翻了大明,但在滿清韃子的騎兵面前……
他雖然同意隨行,但心卻隱隱有一絲不安。
吳襄、楊坤走後,李自成立即飛鴿傳書西安,然後轉蘭州、西寧,儘快向京師運來一批土豆、紅薯、玉米的種子,不惜一切代價,如果車輛不夠,可以支付銀子,委託當地的商戶代爲運輸。
想到即將在山海關發生的戰鬥,李自成心潮澎湃,一時無法入睡,獨自在書房內坐了很久,將可能出現的情況,儘可能在腦海過了一遍。
回到寢宮的時候,已經是子時,竇美儀歡歡喜喜服侍李自成牀,但李自成感覺十分疲倦,腦袋剛剛挨龍枕,便傳出沉重的鼾聲,惹得竇美儀一通白眼!
翌日一早,天色剛剛見亮,李自成便起了牀,先是着人給李信傳命,讓第三營做好一切準備,明日辰時便要離開京師,趕往山海關。
隨即在東暖閣召見了宋獻策、牛金星,將整個京師託付給他們,三院八部的官員,只有他們在京師,其餘的主官,不是在西安,是在西安趕往京師的路途。
政務的事情,李自成是交給宋獻策,而牛金星主官軍事。
李自成特別叮囑牛金星,將第四營與奉天營合併爲新的第四營,以李績爲主將,劉宗敏爲副將。
原先的弟一二三四團合編爲第一師,師長趙烈;第五六七八團合編爲第二師,師長高祿;奉天營合編爲第三師,師長賀錦。
第一師的四個團,只有三個團裝備了步槍和山地炮,讓第四團的士兵們先行操訓,只要條件許可,優先裝備步槍、山地炮和手雷。
其餘的第五營、第六營,也要按照同樣的方法,將四個團合編爲一個師。
牛金星大驚,“皇親征山海關,難道只帶一個第三營?”
“不,還有第一營的騎兵,”李自成笑道:“韃子的主力全部是騎兵,步兵再多,也很難派用場,徒增傷亡而已。”
“才兩個營?”牛金星很是吃驚,除了第五營部在攻打山東,京師還剩下第二、第四、第六、第七四個營,暫時又沒有戰鬥……
“山海關不是還有五萬遼兵嗎?”李自成笑道:“軍隊太多,補給便困難,對了,你讓張縉彥將北海艦隊組織起來,用艦船從水路向山海關運輸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