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三宣六慰

見的二人針鋒相對,張璁不由輕咳了一聲,緩聲道:“海防一味的被動防禦,弊端明顯,朝廷也想化被動爲主動,建造一支大規模艦隊,不過,這需要長青大力協助。”

還要東興港出血?胡萬里苦笑着道:“恩師,小琉球金礦一年保守估計也有二十萬白銀的,賦稅又是十萬兩白銀,一年三十萬兩,三年就能建造一支上規模的艦隊。”

既然說開了,張璁也不廢話,直接說道:“艦隊需要大量的火炮。”

又要火炮!胡萬里乾脆的拒絕道:“東興港一年許諾朝廷百門野戰炮,這已經是東興港火炮鑄造作坊的極限,無力再爲戰船鑄造艦炮,戰船火炮實則與野戰炮是同一類型,工部完全可以自鑄。”

對於東興港的火炮鑄造能力,張璁並不清楚,一時間也摸不清楚胡萬里這話的真假,他倒是清楚,一百門野戰炮確實不容易,至少要鑄造數百門火炮,才能得到一百門合格的火炮,看來,只能是到了東興港觀看火炮鑄造作坊再說了。

船隊出了港,張璁、王廷相便進了船艙,關上門,王廷相便迫不及待的道:“羅峰公同意向小琉球大量遷移人口?”

“子衡留意到沒有,如今遷居小琉球的多是閩浙粵三省沿海百姓,這不利於日後朝廷對小琉球的掌控。”張璁沉吟着道:“北人善騎,南人善舟。小琉球孤懸海上,移居北方各省百姓更爲妥當。再則,朝廷不向小琉球輸入人口,長青也會想方設法的招攬百姓前來開墾,不過是時間長短而已。”

聽的這話,王廷相不由大爲欣喜,以胡萬里對人口的渴望,絕對會同意購買人口的,問題是價錢。他當即附和着道:“羅峰公所言甚是,北人不善水,遷移北方百姓過來,短時間內不會壯大東興港艦隊。”微微一頓,他才試探着道:“要不,在下先去探一探長青的口風?”

“不急。”張璁含笑道:“到了東興港再說。”略微沉吟,他才接着道:“大量人口遷移小琉球。這事不是沒有風險,皇上只怕未必會同意。”

張璁這話明擺着是叫他上摺子建言,王廷相豈有不知之理,他不由暗罵了一聲老滑頭,不過,這主意也確實是他出的。而且他也想極力促成這事,當下便道:“發展水師艦隊是解決小琉球問題最有效的法子,由小琉球的出錢爲朝廷發展水師,實是一舉兩得之事,皇上斷無不允之理。長青是羅峰公的門生,這事就由在下上摺子建言。”

“如此甚好。”張璁含笑頜首道。

下午。船隊便抵達東興港,當船隊緩緩駛進東興港港灣,張璁、王廷相都站立船頭饒有興致的打量着,東興港不大,停泊的船隻也不多,碼頭上人也不多,遠遠不及萬里港繁忙,相比起萬里港,甚至可以說很冷清,這讓二人有些詫異,在二人的預想中,東興港應該遠比萬里港繁華纔對。

上了岸,也沒有鳴鑼開道那一套,僅有的一輛馬車自然是讓給張璁、王廷相兩人乘坐,胡萬里自騎了匹馬一路隨行進了內城,內城也一如港口一般冷清,街上根本看不到幾個人,而且多是女人,但街道兩旁的房屋倒是不少,雖然不精美,看着卻甚是整齊。

王廷相放下車簾,有些不解的道:“這小子是不是將人口都疏散了?東興港怎會如此冷清?”

沉吟了片刻,張璁才道:“是有些奇怪,房屋看起來並不少,是不是都在作坊裡。”

“大人在作坊也就罷了,小孩呢?怎的連小孩都沒看到幾個?”王廷相詫異的道。

到了東春園門口,下的馬車,王廷相忍不住看向胡萬里,問道:“長青,東興港爲何如此冷清?”

冷清?胡萬里微微笑了笑,道:“這時間段,都還在作坊忙碌吧。”

“那怎的連小孩也不見幾個?”

“東興港小孩不多。”胡萬里伸手禮讓着,邊走邊說道:“稍大點的孩子都進學堂讀書了。”

聽的這話,張璁不由微覺詫異,道:“都進學堂,女孩子也進學堂?”

胡萬里點頭道:“是的,不論男女都進學堂,東興港所有的孩子,包括農戶的孩子,三歲以上的都進學堂,全部免費。”

一行人聽的都是暗自驚訝,全部免費入學!東興港還真是有錢!王廷相奇怪的道:“三歲就開始入學?能識字?”

“幼兒的教育是分開的,三歲到七歲屬於幼兒教育。”胡萬里含笑回道,做爲穿越者,他自然清楚幼兒啓蒙教育的重要性。

“這種教育制度倒是讓爲師打開眼界。”張璁含笑道:“長青是如何想的?”

一行人進了北院,在廳房落座之後,胡萬里才含笑道:“幼兒啓蒙教育越早,孩子越聰明,東興港的教育體系將分爲四個階段,幼學、小學、中學、大學,目前正在建立中學,大學,我準備建在萬里港周邊。”

王廷相疑惑的道:“是否對應蒙學縣學府學國子監?再則讓女子讀書是不是。”

“讓女子讀書是迫於無奈之舉。”胡萬里起身爲二人斟了茶,這才落座,侃侃說道:“東興港不僅教儒學,也開數學、音律、畫畫,到了中學,還要增開格物等自然科學,隨着小琉球的開發,先生將極爲欠缺,只能從學生中選撥,女子教幼學和小學還是能夠勝任的,特別是幼學,必須的女子擔任。”

稍稍頓了一頓,他才接着道:“小學、中學、大學基本上也可以說是對應蒙學縣學國子監,不過。幼學、小學是普及教育,不選撥。所有的孩子都要免費讀完小學,中學大學則要考覈選拔。”

聽的這番話,張璁、王廷相不由面面相覷,這豈不是意味着,小琉球的百姓以後都能讀書識字?半晌,張璁才道:“這的花多少銀子?”

“花不了多少銀子。”胡萬里不以爲意的道:“校舍可以着地方自建,主要開支是先生的薪水,一個縣一年的開支估計在六七千兩銀子罷。”

兩人一陣無語。東興港還真是財大氣粗,大明一個縣每年上繳的賦稅差不多也就三四千兩銀子,還不夠教育開支的,略微沉吟,王廷相才道:“都讀書,誰來種地?”

“種地?”胡萬里一笑,道:“當然是考不上中學的回家種地。”

“這豈不是浪費?”

“怎麼能說是浪費?”胡萬里正色道:“全民普及教育是爲了更好更全面的選撥人才。大明不知道有多少天資聰穎的孩子因爲沒有機會讀書而泯於衆人,再說,學生竊以爲,每個孩子都有讀書的權利,朝廷不能只收賦稅而不回饋於民。”

收賦稅還要回饋於民?每個孩子都有讀書的權利?這是什麼古怪的想法?張璁愣愣的看着胡萬里,不知道他怎麼會有如此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應該出去走走,看看東興港究竟是怎麼回事,想到這裡,他便道:“東興港可以微服私訪嗎?”

微服私訪?想摸東興港的底細?胡萬里不由暗笑,這麼長時間。薛良輔早就應該將一衆工匠叮囑好了,只要不泄露作坊的工藝和產量。其他的倒是無所謂,他當即微笑道:“當然可以,東興港秩序很好。”

待的胡萬里退下,張璁緩緩呷了口茶,才輕嘆了一口氣,道:“這個門生老夫是越來越看不懂了,對這個東興港,老夫也是越來越有興趣,子衡要不要休息一下?”

“不累。”王廷相起身笑道:“在下對東興港也是大爲好奇,長青能有這種想法,着實是令人驚訝。”

兩人說着就出了門,也不叫護衛隊兵丁做嚮導,信步而行,不多時,兩人便來到大街上,東興港街道不寬,但很直,尤爲難得的是很乾淨,地上基本看不到垃圾,給人感覺是隨時都有人在清掃,街上人不多,多是老人和婦女,店鋪也不多,而且多是雜貨鋪,售賣的也都是生活用品。

好不容易看見一家茶樓,二人便信步走了進去,這茶樓不小,但卻很冷清,只有兩桌老頭在下象棋,一名掌故模樣的中年人快步迎了上來,含笑道:“二位客官,裡面請。”

張璁一眼就留意到他右手少了兩跟手指,在一張桌子上坐了下來,他才道:“生意如此冷清,不怕虧本?”

“客官是纔來東興港的吧?”掌櫃的笑道:“東興港要作坊下班之後纔會熱鬧起來,都是做的晚上生意。”

“東興港有多少工匠?”王廷相隨口問道。

“一千多吧。”掌櫃的隨口回道,接着便問:“二位客官是喝茶還是喝酒?”

有一千多工匠?張璁、王廷相都是一驚,王廷相隨口道:“茶樓還賣酒?”

掌櫃的一笑,道:“客官有所不知,那些個工匠多半都好喝上幾口,小的這茶樓早上賣茶,晚上賣酒。”

“來壺好茶。”王廷相說着道:“反正也不忙,掌櫃的能否閒聊幾句?”

“二位客官想知道什麼?”掌櫃的吩咐人上茶之後便在二人面前從容坐了下來。

“一千多工匠,東興港都有些什麼作坊?”

“還有什麼作坊?就是火器作坊。”掌櫃的毫無顧忌的道:“東興港就是以鑄造鍛打火槍火炮爲主,二位客官能進內城,難道不知?”

“這內城平素不準外人進來?”

“別說進內城,上碼頭都不行。”掌櫃的笑道:“東興港管理很嚴的,外來船隻,旗號不明的不準進港,進港之後,一般也不準下船登岸,更別說盡內城了。”

“一千多工匠,都是哪裡人?東興港的火炮產量大不大?”張璁含笑道。

“這個小的就不清楚了。”掌櫃的有些謹慎的看了二人一眼,暗自琢磨兩人的身份。心裡卻是暗忖,要不要派人去通知護衛隊。

見的對方流露出警惕的神情。張璁微微一笑,道:“東興港工匠的工錢高不高?”

這個問題,掌櫃的倒是毫不遲疑的回道:“很高,東興港的工匠是很受人尊重的,就因爲他們有着豐厚的收入。”

王廷相接着問道:“有沒有南京來的工匠?”

聽的這話,掌櫃的直接站起身,看了二人一眼,道:“羅子。茶怎的還未上來?”

見這情形,張璁撫須一笑,道:“好了,不提工匠的事情,東興港的孩子都是免費就學?”

掌櫃的卻是沒心思陪他們閒聊,當即便點頭道:“不錯,所有的孩子都是免費就學。而且還管一頓午飯。”說着一揖,道:“小的去看看茶水怎的還未上來。”

待的掌櫃離開,張璁不由笑道:“長青好手段,咱們微服私訪怕是探查不到什麼情況。”

王廷相微微點了點頭,道:“看來長青說的都是真的,東興港確實是在販賣火器。一千多工匠,這規模不會比南京軍器局小,真不知道他從哪裡挖來如此多製造火器的工匠。”說着,他微微一頓,道:“羅峰公。是否等等,等工匠歇息後。找幾個工匠打探一下?”

“不用了,問不出什麼東西,工匠的警惕性應該會更高。”張璁撫着長鬚,沉吟着道:“工匠的利益與東興港的利益是一致的,不可能透露什麼,明日讓長青陪同去參觀一下東興港的火器作坊。”

“胡長青怕是未必會同意咱們參觀他的火器作坊。”王廷相看了他一眼,輕聲道:“東興港自成一體,防範甚嚴,外人根本無法入內,長青爲什麼要防範如此之嚴?東興港售賣火器也不是什麼秘密,唯有一個解釋,此舉是防範東興港火器作坊的工藝流失。”

次日一早,胡萬里趕到北院,陪着張璁、王廷相二人吃早餐,用過早餐,潔手淨面之後,張璁便開口道:“長青今日有何安排?”

胡萬里含笑道:“東興港以北是東興鎮,可說是小琉球最早開發的地方,人口稠密,比東興港還略微繁盛。”

張璁擺了擺手,道:“東興港火器鑄造纔是爲師最爲關注的,先觀看東興港火器作坊吧。”

觀看火器作坊?胡萬里眉頭一皺,開什麼玩笑,東興港火炮的鐵模鑄造和水力鑽牀都沒什麼技術可言,只是大明工匠沒想到而已,一旦泄露出去,東興港連立足都成問題,稍一遲疑,他便直言不諱的說道:“恩師,非是學生敝帚自珍,東興港的經濟來源,主要便是售賣火器,若是工藝流失,東興港也就失去了立足之本,還望恩師見諒。”

東興港火器製造果然有特殊的工藝!不過,胡萬里說的如此直白,張璁也不好強人所難,見這情形,王廷相連忙斡旋道:“聽聞長青治軍有方,咱們去參觀一下東興港護衛隊軍營如何?”

軍營倒是無所謂,胡萬里微微頜首道:“護衛隊日常訓練,有新兵的隊列訓練,出海實彈訓練,靶場的火槍實彈訓練,不知浚川公想看哪一種?”

聽的這話,王廷相詫異的道:“護衛隊每日都有實彈訓練?”

胡萬里點頭道:“東興港護衛隊兵丁是職業化的兵丁,兵丁每月兩塊銀元,出戰另有補貼,日常任務就是訓練,多半都是實彈訓練,熟練的炮手都是用炮彈喂出來的。”

二人登時無語,東興港彈藥不要錢?如此燒錢行爲,虧的東興港能夠堅持下來,大明沿海衛所的兵丁根本就沒法比,與東興港比起來,他們就是農民!

張璁敏銳的感覺到這是東興港新的兵制,當即便道:“兵丁來源於何處?”

“東興港居民家中但凡有年滿十五歲以上的青年,只要不是家中獨子,都必須無條件入伍。”胡萬里沉聲道:“當然,如果移民增多,有足夠的民戶,則可以從中挑選優異者,軍營服役的時間也不是沒有限制,基層軍官和兵丁暫時定於三十歲退役,退役以後發放補償金或是土地或是安排差事。”

王廷相吶吶着道:“在役每月有兩塊銀元的餉銀,三十歲退役還有補償。這條件太優厚了吧?”

“軍人保家衛國,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條件自然要優厚點,最重要的是如此一來有助於提高軍人的地位,百姓會以入伍爲榮。”胡萬里緩聲道:“和平時期,這個兵役的時間還可以縮短一半甚至一大半,一旦有大戰,還可以重新徵召退役的老兵入伍。”

藏兵於民?張璁、王廷相不由對視了一眼,這法子是真心不錯,只是有些耗錢。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攻擊小琉球,這些護衛隊兵丁絕對都會死戰,因爲他們保護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家的親人,而小琉球的百姓也會不遺餘力的支持擁護護衛隊,因爲家家都有子弟在護衛隊。這個兵役制比衛所制可是好的太多,至少不會象衛所兵丁那樣出現大量的譁變和逃亡,而且戰力也遠不是衛所兵丁可以相提並論的。

半晌,王廷相才輕嘆了一聲,道:“這法子是好,卻是隻適宜小琉球。大明馬步官兵、水師官兵百餘萬衆,若按此法,朝廷一年歲入只夠開支官兵兩月之餉銀。”

“兵貴在精,不在多。”胡萬里沉聲道:“朝廷可以裁軍的,象沿海衛所官兵根本就是擺設。徒耗錢糧,大明沿海有三支艦隊足矣。”

裁軍?張璁心裡一動。沿海衛所官兵確實可以大肆裁撤,根本就沒什麼作用,不過這動靜太大了,嘉靖未必敢!

“砰砰砰砰。”一排接着一排,火槍不間斷的連續射擊,大量的硝煙瀰漫整個火槍隊列,張璁被嗆的連連咳嗽,王廷相卻是看的兩眼放光,他驚喜的衝着胡萬里大聲喊道:“長青這是用來對付韃靼騎兵的戰法?”

胡萬里微微笑了笑,等的停止了射擊,他才含笑道:“浚川公看出來了?這種戰術確實是刻意針對韃靼騎兵野戰的,配合野戰炮,大明邊軍完全可以與韃靼騎兵堂堂皇皇的野戰,而且,完全可以取的壓倒性的勝利。”

微微一頓,他才笑道:“浚川公可願去西北創建奇功?”

去西北創建奇功!王廷相不由一愣,連張璁也是一愣,王廷相堪稱全才,不僅僅只是一個文人,在嘉靖三年,他曾統兵兩萬平定四川芒部沙保、向信的暴動,也正是因此而升至兵部右侍郎,期間又對邊防事宜提出針對性策略建議,有着很高的軍事才能,胡萬里建議他去西北,顯然不會只是一句玩笑。

胡萬里確實想讓王廷相去西北立功,朝廷一旦在西北與韃靼大打出手,就必然無暇顧及東南沿海,不敢打小琉球的主意,他這純粹是想禍水西引,轉移朝廷的重心和注意力。

王廷相也確實動了心,以火槍配合火炮,能在野戰中打敗韃靼騎兵,必然可以再現大明立國之初的輝煌,徹底打敗韃靼,消除西北的威脅,這絕對稱的上是奇功,甚至能以文官封侯也不一定。

看了看張璁,又看了看胡萬里,他不由輕笑道:“老夫去西北,長青可是願意全力協助?給多少火槍和火炮?”

“東興港工匠也要吃飯。”胡萬里苦着臉道:“不能給,但可以賣,火炮趕不及,火槍完全可以賣,朝廷採買,晚生保本就行,三兩一枝,東興港的火槍可都是精工細作,不要擔心炸膛。”

三兩一枝火槍,若真是精工細作,這價錢還真是不貴,聽的這話,連張璁都動了心思,大明工部不是不能鍛造火槍,但是速度慢不說,質量也不好,炸膛的情況時有發生,而且根本無法大量攻擊西北邊軍,他當即問道:“東興港能夠售賣多少枝火槍?”

能夠售賣多少?東興港火槍鍛造作坊現在就近千名工匠,工藝提高之後,一月生產一千枝是沒有問題的,不過,他卻不敢如此誇張,當下便笑道:“一月五百枝沒有問題。”

掃了兩人一眼,王廷相含笑道:“老夫去西北並不是最適宜的人選,長青去西北,纔是最爲適宜。”

聽的這話,張璁不由眼睛一亮,這話不無道理,真要將胡萬里派去西北纔是最適宜的,火槍火炮朝廷根本不要花一個大子兒。連兵丁,朝廷都不要出什麼。胡萬里必然會帶東興港護衛隊去,不過,這也只能想想,胡萬里是無論如何不會去西北的,而且胡萬里早就聲明瞭聽調不聽宣,不登陸做戰。

果然,就聽胡萬里笑道:“東興港正摩拳擦掌準備遠征安南,西北是沒機會了。等的征服安南,西北早就被平定了。”

嘉靖令東興港遠征安南的事情,王廷相早在胡萬里找他要安南的征戰史時就有所懷疑,在船上也詢問過張璁,不過,他估計這事情可能會不了了之,畢竟嘉靖當初是因爲忌憚東興港坐大。纔會不顧朝廷聲譽和影響將東興港險入安南的泥潭中,如果朝廷有足夠的銀子建造艦隊,能穩妥的控制小琉球,別說是嘉靖要重新考慮,張璁也會盡力阻止東興港遠征安南,畢竟安南不是那麼好徵的。

聽的胡萬里而今主動提出徵安南。張璁、王廷相兩人都頗爲驚訝,胡萬里可不是什麼愚忠之人,他能不聲不響的發展東興港,而且還弄出個聽調不聽宣,這麼個人。怎麼可能乖乖的聽話,去打安南?

張璁不好問。王廷相卻是沒有顧忌,當下就直言不諱的道:“東興港真要去徵安南?”

胡萬里點了點頭,神情認真的道:“安南必須徵,即便皇上沒有旨意,安南,東興港也是非徵不可。”

王廷相詫異的看着他,不解的道:“這又是爲何?”

“大明要徵南洋諸藩屬國,就必須要先徵安南。”胡萬里沉聲道:“安南就是進入南洋諸藩屬國的橋頭堡,越早徵越好。”

“藩屬國也徵?”王廷相一時間有些反應不過來,徵安南也就罷了,畢竟大明以前在安南建過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可徵其他藩屬國可就沒理由了。

“什麼藩屬國?”胡萬里不屑的道:“那本就是咱大明的地盤。”

因爲要徵安南,胡萬里這段時間對東南亞各藩屬國是下過一功夫的,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把他喜歡壞了,原來明朝立國之處還是很牛B的,明初,老朱可不是蓋的,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的三個宣撫使司和六個宣慰使司,統稱‘三宣六慰’。

三宣指南甸宣撫司、幹崖宣撫司、隴川宣撫司,六慰指車裡軍民宣慰使司、緬甸軍民宣慰使司、木邦軍民宣慰使司、八百大甸軍民宣慰使司、孟養軍民宣慰使司、老撾軍民宣慰使司。

其中,孟養宣慰使司、木邦宣慰使司部分在今緬甸境內,八百大甸宣慰使司在今泰國境內,車裡宣慰使司的部分、老撾宣慰使司的全部在今老撾境內,餘均在中國雲南境內。

也就是說,東南亞大部分在明初的時候都是大明的地盤,這兩年,緬甸那旮旯蹦出一個東籲王朝,吞併了孟養宣慰使司、木邦宣慰使司。

胡萬里的意的看了王廷相一眼,才道:“自打丟了安南,朝廷官員是不是將‘三宣六慰’都主動放棄了?那可都是咱大明的疆域,咱們要改土歸流,全部收回來。”

對於‘三宣六慰’,張璁自然是清楚的,不過他知道的並不詳細,因爲“三宣六慰”都歸兵部管,而且官員都是土司,宣慰使什麼的都由當地部族或政權的首領世襲,內部自治,雖然名義上,“三宣六慰”要承擔朝廷的“徵役差發”和“貢賦”,土兵(地方軍隊)要接受朝廷的調遣。但自大明退出安南,又厲行海禁之後,朝廷對安南以外的“三宣六慰”基本就失去了控制,只是徒有虛名,他自然不會如何上心。

聽的胡萬里提及要改土歸流,將“三宣六慰”全部收回,他不由一陣心跳,真要如此,不僅是嘉靖,就是他這個首輔都要跟着名留青史,不過,想到前前後後在安南折損了大量的兵力,他就有些擔憂,如今西北的心腹之患還沒解決呢,可沒精力顧及什麼“三宣六慰”。

微微沉吟,他才道:“東興港兵力不過二千,長青有信心平定安南?”

“朝廷不是還調撥了五千兵馬給學生嗎?”胡萬里含笑道:“若是朝廷允許學生自募五千兵丁,區區安南。學生還真沒放在眼裡。”

七千人徵安南?王廷相瞪大了眼睛,這傢伙在詳細的研究了朝廷數徵安南的戰史之後。還敢出此狂言,看來是有着極大的底氣和依仗,真不知道他的底氣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他究竟有何依仗,火槍?眼珠一轉,他便含笑道:“長青該不是研製出了威力更大的火槍吧?”

胡萬里現在哪裡還敢露寶,當即便笑道:“不是火槍,而是戰術。三段擊或是四段擊的戰術,安南兵能夠抵擋?配合以火炮和戰艦,平定安南,根本不在話下。”

“砰砰砰”火槍又接連不斷的響了起來,張璁、王廷相都重新審視起這所謂的三段擊來,面對這接連不斷的火力攻擊,不管什麼百戰雄兵都會心膽俱寒。潰不成軍。

待的槍聲停下來,王廷相才道:“安南悶熱潮溼,火藥容易受潮,長青可有法子防範?”

“可以防範。”胡萬里點頭道。

王廷相看了他一眼,若有所思的道:“這火槍確實是一大殺器,只是射程短了點。若能再遠點就好。”

聽的這話,胡萬里心裡不由暗笑,王廷相這是希望他對火槍進行改良,提高火槍的射程,如今東興港爲徵安南準備的遂發槍。槍管都長一米,射程也超過了五十步。就是與韃靼騎兵的弓箭對射都不吃虧,更不用說安南兵的弓箭了,完全可以在安南兵的弓箭射程之外壓着打。

從靶場回來,胡萬里又陪着張璁、王廷相去造船作坊逛了一圈,雖說準備開發漢武港,準備在漢武港建造更大的造船廠,但胡萬里對東興港這個造船作坊仍然是極爲重視,這裡雖然無法建造一二三級風帆戰艦,但造輔助艦是沒問題的,而且他準備在這裡研發試造他腦中印象極深的飛剪船——高速風帆船的極致。

看着一排五個船塢都在緊張的建造戰船,數百個工匠小工圍着半拉子船體忙碌,張璁、王廷相都不由暗自驚訝,東興港居然還有自己的造船作坊,當看到其中還有紅頭髮高鼻子藍眼睛的西洋人,兩人更是驚訝,王廷相遲疑着道:“是弗朗機船匠?”

“對。”胡萬里點頭道:“這五艘都是弗朗機戰艦,是爲徵安南做準備的,再有兩個月就能完工。”

又是五艘戰艦,東興港艦隊的增長速度太快了,張璁不由望了一眼王廷相,兩人眼裡都流露出毫不掩飾的擔憂,回到北院廳堂,待的胡萬里離開之後,王廷相才道:“東興港艦隊的發展速度和戰力,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咱們的預想,羅峰公如今還敢往小琉球大量遷移人口嗎?”

“遷,必須的遷!”張璁毫不遲疑的道:“以前不明東興港底細,還夢想着圍剿東興港來着,如今看來,圍剿東興港根本就是自尋麻煩!東興港有着強大的火器鑄造能力和造船能力,而且還有着大規模的船隊,朝廷就是全力圍剿,也無法全殲,東興港只要將工匠轉移到滿刺加,很快就能夠東山再起,屆時,朝廷根本無法承受東興港的報復。

因此,朝廷只能刻意籠絡東興港,儘量引導東興港爲大明開疆拓土,除此之外,別無他法,與東興港交惡,只會將大明帶入戰亂,而且大明根本沒有希望勝利。”

王廷相對此也是深有同感,與東興港交惡,或是開戰,絕對是得不償失,微微點了點頭,他才道:“如果所料不差,東興港應該還有威力更大的火炮和火槍,朝廷數徵安南,動輒二三十萬大軍,胡長青敢以區區七千兵力放言平定安南,所依仗者,必然是威力更大的新式火器,否則,他不可能如此執着的要徵安南,東興港本身兵力就少,他根本損失不起。”

有道理,張璁輕嘆了一聲,道:“老夫這個門生還真是讓人看不透。”略微沉吟,他才道:“子衡去套套長青口風,看看用人口能否換來東興港支持朝廷建水師艦隊,皇上對東興港很不放心,唯有朝廷擁有強大的艦隊,擁有隨時登陸攻擊小琉球的能力,皇上纔會放安心,否則,朝廷與東興港遲早得有一戰。”

“這法子,長青必然會同意,但皇上卻未必會同意。”王廷相有些擔憂的道:“大舉遷移人口入小琉球,東興港實力會急劇膨脹,三五年光景,就可能兵力過萬,戰艦過百,皇上豈會甘心?”

張璁不以爲意的道:“子衡無須擔心,朝廷只要擁有隨時登陸攻擊小琉球的能力,東興港就不會輕舉妄動,發展的越好,東興港就越會有顧忌。”

第258章 清譽第348章 金印第90章 一把火第197章 三彈張璁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275章 望遠鏡第166章獅子大開口第388章 布袋陣第376章 嫁衣?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177章安排第113章 風頭第57張 被彈劾第175章紅夷大炮第375章 世界大戰第253章 兩頭示好第398章 嘉靖再出手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123章管閒事第421章 贏家第481章 禪位第310章 攻心第86章 發狠第5章 明朝銀錠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282章 情敵第293章 被坑第350章 拒絕招安第 99章 錢法第197章 三彈張璁第159章誇耀第251章 復召張璁第476章 反困第20章 京郊送行第85章 刁難第413章 前景第195章 籌錢第230章 圍魏救趙第448章 偷天換日(九)第64章 聊勝於無第309章 堅守待援第264章 寒心第331章 大同兵變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19章 落寞張璁第381章 缺錢了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237章 沒白來第279章 杭州第264章 寒心第477章 求盟第211章 王廷相第87章 恩威並施第34章 再見張璁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54章 南京(十)第156章 誘惑第233章 紅顏薄命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18章 分歧第93章 根本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237章 沒白來第319章 大變在即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210章 借勢第165章橫插一腳第470章 雄辯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266章 招攬第252章 揣摩第344章 火燒大阪灣(四)第477章 求盟第437章 秘不發喪第139章求人不如求己第145章 變化第 401章 動手第462章 偷天換日(二十三)第170章金星晝現第42章 少爺稱謂第266章 招攬第420章 共贏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276章 肉靶第52章 南京(八)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80 章 月港設點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391章 擴兵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175章紅夷大炮第410章 城破第312章 投降第376章 嫁衣?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148章 殺手鐗第48章 南京(四)
第258章 清譽第348章 金印第90章 一把火第197章 三彈張璁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275章 望遠鏡第166章獅子大開口第388章 布袋陣第376章 嫁衣?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177章安排第113章 風頭第57張 被彈劾第175章紅夷大炮第375章 世界大戰第253章 兩頭示好第398章 嘉靖再出手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123章管閒事第421章 贏家第481章 禪位第310章 攻心第86章 發狠第5章 明朝銀錠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282章 情敵第293章 被坑第350章 拒絕招安第 99章 錢法第197章 三彈張璁第159章誇耀第251章 復召張璁第476章 反困第20章 京郊送行第85章 刁難第413章 前景第195章 籌錢第230章 圍魏救趙第448章 偷天換日(九)第64章 聊勝於無第309章 堅守待援第264章 寒心第331章 大同兵變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19章 落寞張璁第381章 缺錢了第434章 天公不做美第237章 沒白來第279章 杭州第264章 寒心第477章 求盟第211章 王廷相第87章 恩威並施第34章 再見張璁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54章 南京(十)第156章 誘惑第233章 紅顏薄命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18章 分歧第93章 根本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237章 沒白來第319章 大變在即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210章 借勢第165章橫插一腳第470章 雄辯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266章 招攬第252章 揣摩第344章 火燒大阪灣(四)第477章 求盟第437章 秘不發喪第139章求人不如求己第145章 變化第 401章 動手第462章 偷天換日(二十三)第170章金星晝現第42章 少爺稱謂第266章 招攬第420章 共贏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276章 肉靶第52章 南京(八)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80 章 月港設點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391章 擴兵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175章紅夷大炮第410章 城破第312章 投降第376章 嫁衣?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148章 殺手鐗第48章 南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