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登基

朝廷對地方藩王有着諸多限制,輕易不得出封地,更別說進京師了,自英宗之後,再無藩王能夠進京,益王如今允許所有的親衛郡王進京,對各地的藩王來說,簡直就是一大盛事,所有的王爺都預感到,益王不僅是要推行海外分封,對宗藩的管理也將有重大的變化,因此,但凡能夠出行的,全部都匆匆趕往京師。

各省大員自然也不敢怠慢,紛紛起程趕赴京師,大量的士子也在同一時間涌向京師,益王登基,恩科也就不遠了,遲去不如早去,誰不想親眼見證益王登基的盛況?

京師,武英殿東配殿——凝道殿,胡萬里一身常服,在殿內閒適的緩步踱着,隨意的說道:“新天子御極,一般是大赦天下,普免天下錢糧,本王入主京師之時,已然免了天下一年的錢糧,此番登基,就不再免了。”

聽的這話,翟鑾忙躬身道:“殿下御極登基,普天同慶,不免錢糧,似乎。”

“免錢糧,普通百姓也沒多大受益,受益的是地主。”胡萬里瞥了他一眼,兀自緩緩的踱着道:“本王在檄文中要廢除兵籍、匠籍,登基之時,昭告天下,兵籍、匠籍一律歸入民籍,同時,正式宣佈廢除人頭稅(丁稅),有此兩條,足以天下同慶。”

聽的這話,殿中登時一片安靜,廢除兵籍、匠籍,牽扯到大明的兵制和徭役,廢除人頭稅,則減少了朝廷的收入,但益王說的很清楚,這是他靖難之時發佈的檄文中承諾的。誰敢開口反對?

默然半晌,翟鑾才道:“殿下,此事牽扯頗廣,能否暫緩一些時日?”

“緩?仲鳴準備緩到何時?”胡萬里停下腳步看了他一眼,道:“眼下就是大好機會!韃靼舉族歸附,西北九邊皆成內省。裁撤邊軍,廢除兵籍正當時!就從九邊入手,逐步推行,匠籍的廢除,影響不是很大,工匠仍然要以手工業爲生,朝廷同樣可以徵稅,用稅銀再來徵招工匠,朝廷沒多大的損失。反而還能促進手工業的發展,這是大好事,算賬不能只看當前!

至於人頭稅,這是最不公平的賦稅,不僅拉大了貧富差距,加劇了社會矛盾,也不利於人口的發展,更不利於人口的流動。如今朝廷四處開拓疆土,要鼓勵百姓自由流動。這有利於減輕土地兼併的危機,利於地方穩定,也減輕了朝廷的負擔,朝廷不用花費大氣力去遷移人口。

因此,人頭稅必須堅決廢除!至於廢除人頭稅帶來的損失,堤外損失堤內補。不要急於一時。”

聽他考慮的如此長遠,而且語氣如此堅定,沒有絲毫斡旋的餘地,殿中一衆人等誰還敢反對,都連忙躬身道:“微臣等遵旨。”

胡萬里微微點了點頭。順着思路說道:“這幾條受益的是百姓,本王登基,天下士子也應該受益,如今士子人數暴增,但通過科舉入仕的卻只有極少數,百萬士子棄之不用,實在暴殄天物!我意規定所有衙門胥吏包括衙役在內,都必須任用童生以及童生以上功名的讀書人,並且允許吏員逐及遷升,以後各級衙門的吏員衙役只能從退役兵丁和讀書人中徵召,你們以爲如何?”

聽的這話,夏邦謨連忙躬身道:“胥役和衙役乃是賤業,還請殿下慎思,此舉怕是有損讀書人名節。”

胥役和衙役也是公務員,別那豆包不當糧,胡萬里不以爲意的道:“都由讀書人充任,衙役也就不是賤業了,此事先在順天府推行,讀書人有操守,知禮儀,有學識,更適合充任衙門吏員,讀書不就是講究學以致用?再說,以後衙門的吏員俸祿都由朝廷發放,這是很體面的工作,不會有損讀書人的名節。”

聽的這話,一衆官員都是暗暗心驚,益王這是要大刀闊斧的革新!略微沉吟,翟鑾才道:“殿下,此事是否先在京師放出風聲,試試京師士子的反應?”

“行,你們先將衙門各級胥吏衙役的俸祿訂立出來,然後放出風聲。”胡萬里頜首道:“再有,各部院寺監以及各級衙門疲沓成風,此風不可長,以前雖有考覈,但間隔時間太長,必須形成月有考、歲有稽,事可責成的考覈機制,考覈結果與官員的升遷明確掛鉤。

而且必須實行層層督察制度,以內閣控制六科,六科監察部院寺監,六部督察各地方官,層層監督,以此預防吏治**,督促政令的有效執行。你們儘快的擬定一個考成方案出來,否則再好的政令,得不到有效執行,也是枉然。”

這是要擴大內閣的權利?翟鑾、夏邦謨都是一喜,連忙躬身道:“微臣遵旨。”

暮春三月,京師氣候最爲宜人,正是文人士子,官宦富戶攜眷踏青的好季節,不過,外地來的王爺、官員和士子們卻是沒這份雅興,士子們要備考,官員們要藉着這難得的機會積攢人脈,各地趕來的親王郡王更沒有那份閒情逸致,一衆素未謀面的叔伯兄弟們整日裡忙敘親誼,討論益王御極將給一衆宗藩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會同館附近的茶樓酒樓天天都是爆滿。

其實也不止會同館附近的茶樓酒樓生意好,臨近四月,整個京師都已是人滿爲患,所有大小客棧都是客滿,大小茶樓酒樓都是爆滿,生意相當火爆,朝廷要進行革新,衙門所有的胥吏衙役全部都由朝廷發放俸祿,並且允許遷升爲官員,準備統統由童生以上的讀書人充任,準備在順天府試行的消息一散播出來,立刻就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吏就不說了,雖然沒有品級,但畢竟是官身,但胥役就不一樣了,胥役不僅沒有官身,而且往往被歸屬於賤民。衙役就更不用說了,大多都是臨時聘請的,潑皮混混都有,素來被正經人家輕視,如今全部由讀書人充任,這讓素來清高的讀書人情何以堪?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不領情。一衆童生和秀才,特別是屢戰屢敗的童生秀才卻是拍手叫好,讀書人清苦,科舉又分外艱難,能多一條入仕的途徑,有一份穩定的收入,而且是還是朝廷發放俸祿,這有什麼不好?

名聲?當各個衙門的胥吏衙役全部都是讀書人充任,誰還敢說胥役衙役是賤業?有朝廷發放俸祿的賤業嗎?

滿城的官員士子爲此喋喋不休的爭論了數日。轉眼便到了四月五日,嘉靖帶着百官返回了京師,問知嚴嵩沒有隨行,而是取道廣州,胡萬里安心的率着京師一衆藩王勳貴官員趕到郊外恭迎,其中還夾雜着不少的士紳,場面之大,遠遠超過往日百官郊迎的場面。可謂是盛況空前。

見到如此景象,有些忐忑的嘉靖終於是徹底放下心來。淡淡的瞥了一眼跪在最前面的益王,他便緩緩的轉過頭,看向道路兩旁站的跟兩條墨線似的精神飽滿軍姿筆挺的護衛隊兵丁,心中說不出的失落,進城之後,他也沒進宮。而是徑直入住西苑。

黃昏,胡萬里一身便服一路踱到西苑,聽聞益王在外覲見,嘉靖並不驚訝,略微沉吟。便頜首道:“讓他進來。”

胡萬里進的房間,見嘉靖端坐不動,不由微微一笑,拱手一揖,道:“見過皇兄。”

嘉靖仔細的打量了他一番,暗贊他保養的好,四十三四的人,看起來居然只有三十六七,當即便伸手示意他落座,這纔開口道:“朕如約而來,還望益王信守諾言。”

“皇兄放心。”胡萬里收回視線,隨意的落座,這才含笑道:“皇兄既願禪位,又願遠走海外,我豈能有負皇兄?”

略微沉吟,嘉靖才道:“你就不擔憂朕從海外捲土重來?”

“這是朱家天下。”胡萬里斂了笑容,沉聲道:“不僅是皇兄,一衆宗藩,誰若有能力從海外殺回京師,我必效仿皇兄,禪位讓賢,這裡我要感謝皇兄,爲大明開了禪位的先例!皇兄是大明第一個禪位的天子,但絕不會是最後一個。

說句不孝的話,文皇帝以下,逐步剝奪宗藩權勢,殊爲不智,強幹弱枝,一旦遭遇昏庸之主,只能是枝幹俱弱,有覆國之憂!因此,我才推出海外分封,以期枝幹俱強,海外藩王若能篡位,必是一代雄主,對大明而言,非是壞事,而是一大幸事。

當然,海外分封的意義不僅於此,皇兄也是出身藩王,應該很清楚,據宗人府統計,大明如今親王三十,郡王二百一十五人,鎮國將軍至中尉二千七百餘人,一年祿米開支總計八百餘萬石,朝廷一歲之田賦不過二千多萬石,足足佔據了三成!

這並不是最令人擔憂的,洪武年間,宗藩不到六十人,永樂年間也才一百二十餘人,現在有多少?已經過萬人了,這纔多少年,翻了多少番?不說再過百年,再過五十年,是何光景?皇兄可想過?宗室俸米總不能老是折扣下去吧?”

聽的這話,嘉靖一陣無語,這又不是他的錯!不過,他馬上就反應過來了,海外分封意義如此重大,他又是第一個分封海外的,乃宗藩表率,益王絕對不會讓他有什麼意外,益王這是在安他的心。

靜下心來,他不由的暗自歎服,這益王確實比他敢想敢爲,算盤也打的精,這海外分封的好處益王只說了一半,都分封海外,朝廷就不需要再供給宗藩祿米了,各地藩王的王莊也都可以納賦稅了,這一進一出,一年足以給朝廷節約五百萬兩銀子,真真是好算計!

四月八日一早,奉天殿前面寬闊的廣場上整齊的肅立了近千名文武大臣,僅僅是親王郡王就有二百餘人,一排排七章或是五章的袞冕,給人以極大的震撼,所有官員還是頭一次看到如此多的親王和郡王聚集在一起,一個個都暗自詫異,還真不知道大明居然有如此多的親望郡王,難怪益王要鼓勵海外分封。

俺答汗心裡卻是一陣膩味,這麼多的王爺?大明的親王郡王也他孃的太不值錢了,不行,這次的得跟益王多要幾個郡王,否則虧的慌!

巳時二刻,午門鐘鼓齊鳴,嘉靖緩步登上奉天殿寶座,身着明黃色皇帝冕服的胡萬里帶頭跪下,五拜三叩,大禮跪拜,三呼萬歲!

嘉靖掃了一眼龐大的陣容,心裡暗自腹誹,不就是一個禪位,一個登基,有必要如此大的陣容?他登時有種如坐鍼氈的感覺,一刻也不想多呆,當即便吩咐道:“念。”

黃錦連忙展開手上的聖旨,高聲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御極天下二十餘載,敬天法祖,鼎故革新,宵旰焦勞,兢兢業業,竭慮殫心,勵精政治,不憚辛勤,勤求治理,撫育烝黎。

然二十一年來,天災**接連不斷,天象亦異象連連朕實是心灰意冷,欲一心向道,悠遊歲月,爲大明祈求福祀,天下不可一日無君,今監國益王,秉性仁慈,遠見卓識,諳習政事,魄力過人,著繼朕登極,即皇帝位。”

聽的黃錦唸完,嘉靖緩緩起身,從身旁太監手中接過皇帝大寶,緩緩走下寶座,胡萬里連忙跪下,雙手向上托起,嘉靖將皇帝大寶緩緩的交到他手裡,一言不發的轉身離開。

胡萬里捧着大印,緩步登上殿中寶座,轉身落座,午門登時鐘鼓齊鳴,一衆藩王勳臣文武大臣連忙跪下,五拜三叩,高呼道:“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聽着如山崩一般的萬歲聲,胡萬里感覺自己跟做夢一樣,從嘉靖八年道二十二年,不過短短十五年間,他居然從一名進士搖身一變成了大明的天子!

薛良輔、劉思武、李健、伍子順幾人都激動的微微有些顫抖,雖然胡萬里登基已經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但真看到胡萬里登基御極,幾人仍是禁不住萬分激動!胡萬里創造了一個奇蹟,他們都是這個奇蹟的參與者!

從今日起,東興港的少爺在他們的心目中徹底死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明的乾武帝!

從這今日起,大明將告別嘉靖時代,迎來一個嶄新的乾武時代!這必然是一個波瀾壯闊,無比輝煌的大時代!(未完待續……)

ps:千里搭長棚,無不散的宴席。謝謝一直在默默支持我的書友們!

第384章 出征第326章 威懾第345章 火燒大阪灣(五)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487章 盛世之兆第375章 世界大戰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186章長幹寺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350章 拒絕招安第107章 索賄第227章 不表態第257章 出行第190章取而代之第234章 青雲之路第60章 下聘第35章 建言第343章 火燒大阪灣(三)第219章 難以置信第490章 東興銀行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204章 相親第158章禮物第420章 共贏第86章 發狠第266章 招攬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463 偷天換日(二十四)第六章 買僕第13章 書生罵人第93章 根本第66章 琉球第410章 城破第217章 彈劾第266章 招攬第137章 張璁再致仕第16章 風雲變幻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109章 上官巡察第42章 少爺稱謂第282章 情敵第158章禮物第279章 杭州第274章 激勵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483章 登基第101章 錢弊第123章管閒事第313章 佈局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76章 漳州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138章各方反應第43章 白送第416章 嚴嵩入閣第424章 剃髮第363章 有喜第157章緩兵之計第92章 一盆冷水第215章 扯皮第45章 南京(一)第429章 考績第273章 造船廠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39章 胡謅第90章 一把火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240章 規矩第247章 豪賭第120章加快進度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16章 風雲變幻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51章 南京(七)第52章 南京(八)第405章 兵臨廣州第457章 偷天換日(十八)第487章 盛世之兆第84章 弱點第480章 益王野心第296章 收人第458章 偷天換日(十九)第61章 出海第273章 造船廠第313章 佈局第360章 聽調不聽宣第167章試探第228章 賑濟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300章 不樂觀第205章 籠絡第39章 胡謅第302章 下馬威第170章金星晝現第313章 佈局第65章 明朝火器
第384章 出征第326章 威懾第345章 火燒大阪灣(五)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487章 盛世之兆第375章 世界大戰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186章長幹寺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350章 拒絕招安第107章 索賄第227章 不表態第257章 出行第190章取而代之第234章 青雲之路第60章 下聘第35章 建言第343章 火燒大阪灣(三)第219章 難以置信第490章 東興銀行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204章 相親第158章禮物第420章 共贏第86章 發狠第266章 招攬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463 偷天換日(二十四)第六章 買僕第13章 書生罵人第93章 根本第66章 琉球第410章 城破第217章 彈劾第266章 招攬第137章 張璁再致仕第16章 風雲變幻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109章 上官巡察第42章 少爺稱謂第282章 情敵第158章禮物第279章 杭州第274章 激勵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483章 登基第101章 錢弊第123章管閒事第313章 佈局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76章 漳州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138章各方反應第43章 白送第416章 嚴嵩入閣第424章 剃髮第363章 有喜第157章緩兵之計第92章 一盆冷水第215章 扯皮第45章 南京(一)第429章 考績第273章 造船廠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39章 胡謅第90章 一把火第472章 各有算盤第240章 規矩第247章 豪賭第120章加快進度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16章 風雲變幻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51章 南京(七)第52章 南京(八)第405章 兵臨廣州第457章 偷天換日(十八)第487章 盛世之兆第84章 弱點第480章 益王野心第296章 收人第458章 偷天換日(十九)第61章 出海第273章 造船廠第313章 佈局第360章 聽調不聽宣第167章試探第228章 賑濟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300章 不樂觀第205章 籠絡第39章 胡謅第302章 下馬威第170章金星晝現第313章 佈局第65章 明朝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