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劍走偏鋒

對於前來拜訪的年輕候爺,徐廷德根本無須猜,京師侯爵雖然不少,但整個京師,敢於硬闖他定國公府的年輕候爺,除了武定侯郭勳,再無他人有如此膽量,郭勳乃是開國勳臣武定侯郭英六世孫,於正德三年承襲武定侯爵位,此人不僅生的儒雅,能詩會文,寫的一手好字,而且熟讀史書,善能審時度勢。

大禮儀之爭,他是衆勳臣中第一個大力支持張璁的,也因此而爲嘉靖青睞賞識,總領五軍營,主持四郊興造,並經常代表嘉靖帝行祭祀天地、祖宗之事,是嘉靖跟前的大紅人,前不久才被授予太子太保之銜。

不過片刻,管家便匆匆進來稟報道:“稟國公爺,武定侯郭候爺在外求見。”

徐廷德微微點了點頭,起身踱到書房門口,便見郭勳一副文士裝扮快步而來,到的跟前,他一拱手,微笑着道:“小候今日冒昧登府,還望國公海涵。”

徐廷德上下打量了他一眼,道:“武定侯乃是大忙人,今日如何有暇?”

聽的這話頗爲冷淡,郭勳也不以爲意,微微一笑,道:“文官已然磨刀霍霍,國公尚能處之泰然。”

見他開口就直奔主題,徐廷德忙一伸手,道:“進房再說罷。”

二人進房落座,待的下人奉上茶水,徐廷德才開口道:“京師勳臣以英國公張侖,成國公朱鳳,還有世侄三人爲首,老夫不過一閒人,文武之爭,雖是有心。奈何無力。”

見他開口就想把話頭堵死,郭勳不由一笑,道:“徐公在晚輩面前何須如此謙遜,滿京師誰不知徐公德高望重,此番文武之爭,咱們勳臣已是毫無退路。爲大明社稷計,爲勳臣利益計,徐公皆應登高一呼,況且,此事因魏國公而起,於公於私,徐公皆應當仁不讓。”

一衆勳臣想推他出頭,這一點早在徐廷德的意料之中,畢竟事由徐鵬舉而起。不管他願不願意,徐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不過,郭勳說的如此直接,而且隱隱有要挾的意味,這讓他有些不快,但想到郭勳素來持寵而驕,他亦懶的計較。這事情出頭是要出的,否則說不過去。但的講究個方法,互相攻訐,一衆勳臣是敵不過文官的,這是不爭的事實,再則,他也想摸摸底。

微微沉吟。他才沉聲問道:“本公嘉靖八年才襲爵位,如何敢當德高望重之語,既是事關勳臣切身利益,本公自是不敢袖手旁觀,不過此事不能莽撞。再輸,咱們就沒退路了。”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英國公張侖,成國公朱鳳,安仁伯王桓,彭城伯張欽,會昌侯孫杲,恭順侯吳世興,這幾位在京的勳貴可都有聯絡?”

這幾個公伯候都是嘉靖頗爲器重的,聽他如此問,郭勳不由一喜,忙回道:“徐公放心,在京勳臣皆已表態,齊心一博。”

齊心一博?徐廷德微微一哂,道:“土木堡之役,形勢如此險惡,亦未見衆人上下齊心,更何況如今?”

土木堡之役是所有勳臣心中永遠的痛,是役,英國公張輔以及十餘位都督陣亡,勳臣精銳子弟亦在此役傷亡殆盡,對武勳集團而言,實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此役之後,武勳就此一蹶不振,連五府掌印的人選都只能從各府紈絝子弟中挑選。

這些個不成器的子弟與從軍隊中成長起來的父祖兄弟不可同日而語,對行軍做戰,統御士卒,各地駐軍、邊疆形勢等等都是茫然無知,亦因此而無心整理軍政,打點文書,任由下屬通同作弊,以至五府漸成空名,軍政大權爲文官所篡。

郭勳熟讀史書,對武勳榮衰轉折點的土木堡之役可謂是知之甚詳,他清楚徐廷德所言的不齊心,當是指大軍遠征缺糧,退守土木堡之時,不僅援兵遲遲不至,一衆勳臣亦是相互掣肘,這也是後來總結戰敗的原因之一。

聽的徐廷德如此一說,郭勳登時就說不出話來,生死存亡之時,尚且不能齊心,何況如此只是爲了捍衛利益,其實他也清楚,要所有勳臣齊心,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少勳臣皆是養尊處優慣了,閒散慣了,根本就無心國事。

就在郭勳有些尷尬之時,卻聽的門外有人輕聲道:“國公爺,有急件。”

徐廷德微蹙了下眉頭,沉聲道:“沒見正在會客?成何體統?”

聽的語氣不善,門外的管家稍稍猶豫了下,仍是乍着膽子道:“回國公爺,來人交代,必須馬上呈送,一刻不得耽擱。”

聽的這話,徐廷德馬上就意識到定然是南京來的信,對郭勳微微點了點頭,便起身走到門口,接過信函,一看署名,果然是魏國公徐鵬舉,稍稍看了下火漆,便拆開閱覽,粗粗一看之下,不由大喜。

又細細看了一遍,稍爲沉吟,他才踱回座位,含笑道:“武定侯熟知本朝典章,對土木堡之變想來亦頗爲熟悉,不知對此役兵敗,是何看法?”

聽他突然提起這茬,郭勳不由疑惑的看了一眼他手中的信,卻是猜不透他是何用意,微微沉吟,他才道:“土木堡兵敗,原因衆多,指揮不當,內部不和,缺糧,救援不力,情報錯誤,輕信,總的來說,以二十萬之衆敗於數萬之敵,根本的原因還是缺糧,關於此戰,竊以爲疑點衆多,不過如今時過境遷,各方又絕口不提,無從窺探究竟。”

“說的好,此役確實是疑點重重。”徐廷德輕笑着道。

郭勳滿頭霧水的看了他一眼,這才試探着道:“徐公何以對此役如此上心?”

徐廷德微微一笑,這才從容說道:“文官勢大,獨霸朝局數十年,一衆勳臣又不齊心,互相攻訐,勝算着實太小,因此,必須另闢蹊徑。”

聽到這裡,郭勳隱隱有些明白過來,當即便道:“徐公這是想拿土木堡之變做文章?”

“這是魏國公的主意。”徐廷德含笑道:“正如武定侯所言,土木堡一役,疑點重重,二十萬大軍敗的不明不白,而此役之後,最受益者,非是也先,而是于謙,是文官集團,武定侯難道不覺的有些古怪?”

聽的這話,郭勳頓覺渾身燥熱,急促的問道:“徐公是說,大軍缺糧,是于謙刻意爲之?”

“不排除有這個可能。”徐廷德沉聲道:“當年英宗藉助武勳、宦官勢力打壓文官,若是御駕親征,大勝還朝,必然威望日隆,文官狗急跳牆,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只是推測,而且是毫無證據的推測,能濟得了什麼事情?郭勳不由微覺失望,微微沉吟,他才道:“此役已經過去了數十年,早已物是人非,只怕難以徹查。”

“無妨。”徐廷德微微一笑,道:“物是人非更好,此役疑點重重,到如今誰也說不清楚,但文官在此役之後獨大卻是明擺着的事情,就將此役定爲于謙的一大陰謀,文官想要證實于謙的清白,同樣難度不小。

更重要的是,咱們以此攻訐文官,首先就能立於不敗之地,這事情一捅開,皇上會如何看待文官?有此一點,就足夠了。”

“妙!”郭勳不由撫掌輕笑道:“魏國公這一招還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土木堡之變,咱們武勳勢力差點被連根拔起,這筆賬也是該跟他們算算了。”徐廷德沉聲說道:“你們將土木堡一役的疑點都一一列出來,行軍路線,沿途糧倉,兵力部署以及雙方的兵力對比,還有與此役相關的官員事後的升降,都列舉清楚。”

微微沉吟,他才接着道:“不僅是勳臣,宮中宦官亦要知會一聲,一直以來,土木堡之役的罪責都是宦官王振揹着,藉此機會給他翻翻案。”

這是要順帶拉攏宦官了,郭勳點了點頭,道:“這事易辦,連夜就能通報他們。”

“英國公張侖,成國公朱鳳座鎮京營,諳熟兵事,對於土木堡一役,想來是頗有研究,武定侯不妨與他二人商議一下。”徐廷德微微沉吟着道:“皇上雖然對互劾一事不置一詞,估摸着也拖不久,明後日就會有旨意,咱們得趕在皇上有反應之前上疏,同時要將土木堡之役是于謙的陰謀這一消息散佈出去。”

“事不宜遲,小候這就告辭。”郭勳說着便起身一揖,滿臉興奮的說道。

待的郭勳辭出,徐廷德這纔看了看手中的信,對於魏國公徐鵬舉,他是頗爲清楚的,這主意絕對不是他能想出來的,看來是有高人在幫他,這倒是讓他安心不少。

次日,嘉靖仍以龍體不適爲由,既不上朝,亦不見人,宮中也無丁點消息傳出,這種情形,看在京師百官眼中,無疑就是一種默許,文武官員紛紛緊鑼密鼓的部署,爲即將爆發的文武之爭做準備。

午後,京師內外城各大酒肆茶樓會館突然傳出,土木堡之變的背後隱藏着一個天大的陰謀——是以于謙爲首的文官集團策劃的一場有預謀的政變!

消息一傳開,京師上下立時一片譁然!(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第 168章考驗第228章 賑濟第287章 障眼法第312章 投降第183章再提開海第120章加快進度第64章 聊勝於無第53章 南京(九)第10章 三寸金蓮第216章 化害爲利第369章 發現金礦第220章 京師反應第293章 被坑第187章府尹柴奇第68章 抵達月港第371章 送禮第309章 堅守待援第388章 布袋陣第107章 索賄第31章 赴任第324章 萬衆矚目第359章 招安條件第271章 觀察第131章燒錢第86章 發狠第156章 誘惑第354章 身份敗露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229章 紛爭起第212章 失控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463 偷天換日(二十四)第312章 投降第81章 上任排場第361章 特區第71章 盯梢第332章 兩手準備第312章 投降第53章 南京(九)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342章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二)第413章 前景第178章時局第49章 南京(五)第88章 各有盤算第184章再回金陵第454章 偷天換日(十五)第470章 雄辯第21章 授官第77章 邸報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228章 賑濟第65章 明朝火器第31章 赴任第97章 鑄私錢第321章 強勢第158章禮物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212章 失控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371章 送禮第41章 徐州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409章 強攻第125章姑妄言之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85章 刁難第10章 三寸金蓮第254章 物色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192章另有意第294章 世故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279章 杭州第479章 主動歸附第312章 投降第485章 無奈第393章 致仕第133章 引子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273章 造船廠第136章彗星掃太微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136章彗星掃太微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306章 硬骨頭第373章 生意經第439章 封侯第130章 東興匠人第409章 強攻第331章 大同兵變第349章 蠱惑第46章 南京(二)第126章瞞天過海第472章 各有算盤
第 168章考驗第228章 賑濟第287章 障眼法第312章 投降第183章再提開海第120章加快進度第64章 聊勝於無第53章 南京(九)第10章 三寸金蓮第216章 化害爲利第369章 發現金礦第220章 京師反應第293章 被坑第187章府尹柴奇第68章 抵達月港第371章 送禮第309章 堅守待援第388章 布袋陣第107章 索賄第31章 赴任第324章 萬衆矚目第359章 招安條件第271章 觀察第131章燒錢第86章 發狠第156章 誘惑第354章 身份敗露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229章 紛爭起第212章 失控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463 偷天換日(二十四)第312章 投降第81章 上任排場第361章 特區第71章 盯梢第332章 兩手準備第312章 投降第53章 南京(九)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342章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二)第413章 前景第178章時局第49章 南京(五)第88章 各有盤算第184章再回金陵第454章 偷天換日(十五)第470章 雄辯第21章 授官第77章 邸報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228章 賑濟第65章 明朝火器第31章 赴任第97章 鑄私錢第321章 強勢第158章禮物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212章 失控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371章 送禮第41章 徐州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409章 強攻第125章姑妄言之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85章 刁難第10章 三寸金蓮第254章 物色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192章另有意第294章 世故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279章 杭州第479章 主動歸附第312章 投降第485章 無奈第393章 致仕第133章 引子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273章 造船廠第136章彗星掃太微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136章彗星掃太微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306章 硬骨頭第373章 生意經第439章 封侯第130章 東興匠人第409章 強攻第331章 大同兵變第349章 蠱惑第46章 南京(二)第126章瞞天過海第472章 各有算盤